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秋燕
CHEN CHIUYEN
論文名稱: 桃園縣高職技優生與非技優生在學校適應、因應策略與生涯意向的比較研究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chool Adjustment, Coping Strategies, and Career Intention of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Technical-Art Elite Students and non-Technical-Art Elite Students in Taoyuan County
指導教授: 蔡順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高職技優生學校適應因應策略生涯意向
英文關鍵詞: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technical-art elite student, school adjustment, coping strategies, career inten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7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高職技優生與非技優生在學校適應、因應策略與生涯意向上的差異情形,及學校適應、因應策略與生涯意向三者間的關係。本研究採採分層立意抽樣方式,以16所公私立高職一、二年級的技優生及非技優生,共673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以「學校適應量表」、「因應策略量表」及「生涯意向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蒐集,所得的資料以描述統計、二因子獨立樣本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不同身份(技優生與非技優生)和年級(高一、高二)以及不同身份和學校類別(公立與私立)這兩組變項的高職生在學校適應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有交互作用存在。而不同性別和家庭期望(升學、就業與無意見)的高職生分別在學校適應上也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身份和學校類別這兩個變項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上有交互作用存在。而不同性別和年級這兩個變項的高職生分別在因應策略上有顯著差異;不同家庭期望變項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上則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和家庭期望這三個變項的高職生分別在生涯意向上有顯著差異;而不同年級變項的高職生在生涯意向上則無顯著差異。
四、高職生的因應策略能有效預測其學校適應。其中再評價之因應策略對同儕關係及師生關係方面的學校適應最具預測力;解決問題之因應策略能同時有效預測高職生在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方面的學校適應;而解決問題之因應策略對學習態度方面的學校適應有最具預測力。
五、高職生的因應策略能有效預測其生涯意向。其中解決問題之因應策略對升學意向最具預測力;逃避問題之因應策略對就業意向最具預測力。
六、高職生的學校適應能有效預測其生涯意向的升學意向,對就業意向則無顯著預測效果。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供教育單位、學校輔導及未來相關研究的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school adjustment, coping strategies, and career intention of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technical-art elite students and non-technical-art elit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f school adjustment, coping strategies, and career intention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673 first grade and second grade students from 16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The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d School Adjustment Scale, Coping Strategies Scale, and Career intention Scale. And,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d M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The main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described as the followings:
1.There were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identities ( technical-art elite and non-technical-art elite ) and grades(first, second ), different identities and different kinds of school ( public, private ) in the subscales of School Adjustment Scale of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genders and family anticipation ( advanced study, employment, no idea ) in school adjustment.
2.There were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 identity, kind of school ) in the subscales of Coping Strategies Scale of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 gender, grade )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ping strategi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family anticipation in coping strategies.
3.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 gender, kind of school, family anticipation )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areer inten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grade in career intention.
4.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oping strategies were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school adjustment. In addition, restructuring coping was the most dominant factor in predicting peer relations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in school adjustment;solve-problem coping was a good predictor of both the learning method adjustment and learning habit adjustment;Solve-problem coping was the most dominant factor in predicting the learning attitude adjustment.
5.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oping strategies were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career intention. In addition, solve-problem coping was the most dominant factor in predicting the advanced study intention;Avoidance-oriented coping was the most dominant factor in predicting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6.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school adjustment was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the advanced study inclination of career intention;School adjustment was not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suggestions for institutions, guidance and future studies were provided.

誌謝詞.....................................................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v 目次......................................................vi 表次....................................................viii 圖次......................................................xi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4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高職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的教育與現況.......................9 第二節 學校適應的理論及高職生的學校適應相關研究...............16 第三節 因應策略的理論及高職生的因應策略相關研究...............23 第四節 生涯意向的理論及高職生的生涯意向相關研究...............32 第五節 高職學生升學校適應、因應策略、生涯意向之間關係的實證研究..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49 第三節 研究工具.........................................52 第四節 研究程序.........................................56 第五節 資料處理方法......................................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59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技優生與非技優生在學校適應之差異比較....5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技優生與非技優生在因應策略之差異比較....70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技優生與非技優生在生涯意向之差異比較....79 第四節 高職生因應策略和學校適應、生涯意向之關係...............86 第五章 討論................................................95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技優生與非技優生在學校適應的差異分析... 9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技優生與非技優生在因應策略的差異分析....9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技優生與非技優生在生涯意向的差異分析...102 第四節 高職生的學校適應、因應策略和生涯意向之預測結果分析......10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11 第一節 研究結論........................................111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15 參考文獻..................................................120 中文部分..................................................120 英文部分..................................................130 附錄.....................................................133 附錄一 正式量表........................................133 附錄二 研究工具使用授權書................................140

ㄧ、中文部分
尤智誠(2009)。澎湖縣國中技藝教育實施現況與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1997)。心理衛生與適應。台北:心理。
王汝銓(2011)。高中職機械科學生升學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王俊傑(2013)。不同運動社團參與之國小學童身體活動量調查(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王純鶴(2005)。高職生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中市高職學生為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羅文基等合著(1991)。生涯規劃與發展。新北:國立空中大學。
段兆麟 (2007)。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一人力資源發展的觀點。研習論壇。
江仁燦(2003)。台北市實用技能班學生生涯發展之相關因素(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何宜娟(2008)。高中生特質焦慮、問題解決態度與其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文全(2002)。我國高職控制科日間部應屆畢業生升學意願及升學途徑選擇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秀華(2005)。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吳宜寧(1996)。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策略之探討:以高中職學生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吳武典(1997)。國中偏差行為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探討。教育心理學報,29,
25-50。
吳芝儀(1998)。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呂靜芬(2008)。高職幼保科應屆畢業生升學幼保、幼教相關科系意願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水源、陳琦蓉(2003)。普通班教師面對身心障礙學生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4,2-19。
李孚男(2009)。高中職實用技能學程學生學習態度與生涯意向之研究─以中彰投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坤崇(1996)。學習適應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李坤崇、韓楷聖、邱麒忠、林幸台(1987)。大學生生活量表之編製。測驗與輔導,82,1561-1564。
李孟儒(2001)。台南縣國民中學生情緒智、生活適應與自閉傾向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美娟(2005)。護生實習壓力、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美和技術學院,屏東市。
李茂興譯(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弘智。
李虹怡(2008)。臺北市高職餐飲管理科日間部學生升學意願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敏英(2003)。高職學生行為困擾問題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杜偉安(2004)。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體育班之學校適應調查研究(碩士論文)。 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林于巧(2011)。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相關之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世凱(2008)。高雄縣國中學生參加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玉君(2006)。青少年炫耀性消費行為、生活型態與生活壓力因應策略相關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生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林佳生(2008)。高職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困擾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幸台(1992)。高級中學生涯輔導具體措施。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1997)。生涯輔導。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俊德(2006)。高職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桂華(2012)。國中技藝教育學程畢業生追蹤調查研究-以中部一所完全中學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偉傑(2008)。馬祖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銘傳大學,台北市。
林翠湄、王雪貞、連廷嘉、黃俊豪譯(2002)。發展心理學,台北,學富。
邱桂貞(2007)。宜蘭地區高職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與生涯選擇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金樹人(1988)。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天馬。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洪先進(2001)。我國高職觀光科學生升學意願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洪錦怡(2006)。升學與就業意向對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技能學習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巿。
孫維佑(2011)。高職實用技能學程學生自我概念、就業市場認知、學習滿意度與就業意願之相關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翁明玲(2012)。屏東縣國中技藝教育專案編班實施現況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高犁雀(2011)。高中生生活適應、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沉迷之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康力文(2008)。高中生學習幸福感、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康龍魁、王淑妃(2003)。綜合高中專門學程學生行為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西湖高中為例。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乃翔(2011)。宜蘭縣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習滿意度研究(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市。
張志偉(2006)。台北縣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0a)。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添洲(1997)。學習規劃與生涯展。台北:五南。
張標堅(2004)。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升學就業影響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教育部(1993)。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邁向十年國教目標。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5a)。開辦國中技藝班實施計晝。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5b)。職業學校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b)。高級中等學校實用技能班設科要點草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技藝教育檢討與改進規劃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a)。技藝教育改革方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b)。國民中學技藝教育學程實施要點。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學技藝教育課程大綱。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中等以上學校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及保送入學辦法。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各級畢業生升學率統計表。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中技藝專班開班狀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中技藝專班開班人數狀況。台北市:教育部。
盛啟東(2006)。高中職汽車修護實用技能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莊千葳(2007)。高職生生活壓力、自我效能、評價與因應策略之關係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莊淑灣(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莫麗珍(2005)。國中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瑞蘭(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關係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郭世明(2005)。台北市高職畢業生升學類科選擇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郭靜宜(2002)。高中職幼兒保育科應屆畢業生生計準備與生計選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郭靜靜(2003)。青少年憂鬱傾向、生活壓力、冒險行為對其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又華(2008)。高中生人際吸引力與學校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子羚(2009)。技優甄審制度進入高職類科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發展歷程之質性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陳世盟(2009)。屏東縣偏遠地區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及生涯發展後設認知研究(碩士論文)。 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陳李綢、蔡順良、王貞芸、賴怡妏(2006):中學生心理與行為表現之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柏翰(2011)。台東縣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影響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陳郁齡(1999)。家庭功能與大學生個體化、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高雄市。
陳貴龍(1987)。國民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輔導學報,10,121-141
陳裕輝(2012)。苗栗縣國民中學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榮輝(2002)。我國職業學校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困擾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陳劉育(2004)。高職實用技能班電機電子類科學生升學意願與態度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燕萍(2002)。台北市高工學生學業失敗容忍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陳鴻永(2006)。高職生活適應困擾學生問題與輔導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傅淑宜(2005)。中區高職營建類科應屆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影響因素(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馮美珠(2008)。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馮觀富(1992)。壓力、失落的危機處理.台北:心理。
黃世賢(2008)。國中學生參加技藝教育學程之相關問題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旺根(2004)。台灣北部地區高中職汽車科學生升學選科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振文(2003)。影響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升學意願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啟政(2005)。實用技能班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淑冠(2009)。雲林縣高中職餐飲科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台南市。
黃盛蘭(1998)。高中學生行為困擾問題與求助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勝峰(2011)。我國高職動力機械群學生升學選系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黃義清(2005)。高職室內空間設計科學生升學意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楊正誠(2003)。大學生網路成癮、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楊惠娟(2005)。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學習行為困擾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溫雅慧(2007)。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因素之研究-以臺中巿高中職為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台北市。
葉有富(2004)。桃園縣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詹文宏(2005)。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因應策略.學校適應及其因果模式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雷麗陵(2012)。臺北市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廖文靖(1999)。影響高職機械科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廖思涵(2006)。高雄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廖郁映(2009)。基隆市國小兼任總務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廖悅婷(2012)。青少年學校適應的困擾與輔導策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子瑜(2006)。中壢地區高中職學生生活適應問題與身心健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台北市。
劉方(2000)。高中生負向情緒經驗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劉石輝(2007)。花蓮縣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實施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劉昆輝、林幸台、王淑敏、林蔚芳、侯月瑞、何麗儀(1993)。五年制專科學生生涯輔導方案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修祥、黃淑貞、陳麗文(2000),台北市高職餐飲管理科應屆畢業生升學意向與態度之探討。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3,175~187。
劉素琴(2006)。高中職學生人際困擾、求助態度與求助策略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燕饒(2001)。國民中學資優學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歐滄和(1989)。高中學生校園人際壓力因應風格及有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歐慧敏(1996)。國小學生因應策略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蔡伶霞(2003)。高職美容類科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蔡國安(2007)。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中投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婉莉(2002)。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以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為背景(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敏光(1985)。高中生行為適應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蔡添貴(2006)。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惠華(1998)。影響高屏地區公私立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因素探討。技術學刊,13(2),187-196。
蔣家娟(2002)。台灣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就業或升學意願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蔣桂嫚(1993)。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蔣肇華(2010)。高職實用技能學程學生學習風格及生涯規劃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鄭芬蘭(1995)。目標導向因果模式之驗證暨目標導向教學實驗方案之效果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鄭富家(2003)。高職實用技能班機械類科學生升學意願及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鄭瑋玲(2006)。台東縣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意願(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賴靜瑩(1999)。國中生A型行為組型、內外控人格特質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文欣(2009)。高職工業類科實用技能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謝永振(2008)。臺北市國中技藝班學生教師班級經營知覺、家長教育態度知覺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鍾郁心(1998)。高中生生活適應及其家庭相關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市。
顏志龍(2008)。臺南縣合作式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羅秀雯(2004)。心臟病學生生涯阻隔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市高中職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蘇文瑞(2003)。多元升學制度下公立高職電機科學生升學意向與學習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蘇鈺婷(2002)。在學青少年生涯發展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二、英文部分
Adams, H. E. (1972).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New York:Ronald.
Adler, A. (1930). Individual psychology. In C. Murchison (Ed.), Psychologies of 1930, (pp. 395-405). Worcester, MA: Clark University Press.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Arkoff, A. (1976).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Auerbach, S. M. & Gramling, S. E. (1998). Stress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151.
B. Justice (1988).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 Outcomes", In Stress Management for Chronic Disease, ed. M. L. Russell(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88).
Billing, G., & Moss, R. H. (1984).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6(4), 877-891.
Brolin, D. E. (1995). Career education: a functional life skills approach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Merrill.
Endler, N. S. & Parker, J. D. A. (1990).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of coping:
A critical evalu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8(5) , 844-854
Erikson, E. H. (1963). Childhood and Society (2nd ed.). New York: Norton
Folkman, S., & Lazarus, R.S. (1988). Coping as a mediator of emo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4(3), 466-475.
Freud, S. (1961). Some psych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anatom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sexes. In J. Strachey(Eds.),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19). London: Hogarth Press.
Ginzberg, E., Ginsburg, S. W., Axelrad, S., & Herma, J. (1951). Occupational choice: An approach to a general theory.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olland, M. (1981).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elf-concept in sixth grade student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8, 228-236.
Isaacson, L. E. (1985). Basics of career counseling. Boston, MA: Allyn & Bacon
Ivancevich, J. M. & W. F. Glueck (1989). Foundations of Personnel-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oston, Homewood.
Johnson, N. T. (1985). A causal analysis of academic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 persistence transfer, university).
Jones, B., &; Krumboltz, J. D. (1970). Stimulating vocational exploration through filmmediated problem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7,107.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California:Wadaworth.
Lazarus, R. S. (1966).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coping process. New York:MoGraw-Hill Series in Psychology.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Miller, P. H. (1983). Theories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Santiago
Moos & Schaefer (1993). Work stressors in health care: Context and outcomes. Special Issue: Work Stressors in Health Care and Social Service Settings.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Nov,3, 4, 235–242.
Parsons, F. (1909). Choosing a Voc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Penick, N. I., & Jepsen, D. A. (1992). Family functioning and adolescent career development,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40,208-222.
Pervin, L. A. (1983). Current controversies and issues in personality. Canada John Wiley
Purkey, P. A. (1970). Self-concept and school achievement. N. J. : Prentice-Hall.
Super, D. E. (1953).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8, 185-190.
Super, D. E. (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Super, D. E. (1963). Self concepts in vocational development. In D. E. Super, R.Starishevsky, N. Matlin, & J. P. Jordaan (Eds.), Career development: Self- concept theory (pp.1-16). 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