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范佳儀 |
---|---|
論文名稱: |
從高劍父之「新國畫觀」試析嶺南畫派之理論與實踐 |
指導教授: | 黃光男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9 |
中文關鍵詞: | 嶺南派 、嶺南畫派 、高劍父 、新國畫觀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77 下載:9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嶺南畫派可說是中國美術史上第一個接受現代化思想啟發,並且善用現代化的機制與策略來推動其藝術主張的畫派:既具有偏改革派的「引西潤中」理想,亦結合了中國傳統畫派的師徒制,堅定了其「門人」所發展出去的網絡;當然嶺南畫派最著名的繪畫理念自是由創始者二高一陳: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的「新國畫觀」。
嶺南畫派中人往往以「嶺南派」實乃一個堅持「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的繪畫思潮而自許,然而派外人士似常將嶺南派定位為一講究撞粉、撞水巧妙技法,用色妍麗,多以花鳥蟲獸為題材之派別。為何畫派內外的認知會有此相當的差距,其原因亦值得深加探究。
要理解這個原因,嶺南畫派的中心思想「新國畫觀」即是一個切入點。高劍父之著作於《我的現代國畫觀》一書可謂新國畫觀思想集大成之作,雖此書之名為「現代國畫」,但嶺南派三傑在推廣此類觀念時多半以「新國畫」自稱,因此嶺南派的「現代國畫觀」及「新國畫觀」實可等同論之,本文在研究嶺南派理論時即以此書為中心,除了對其版本、內容做相關研究外,間或參酌其餘論述而補足嶺南派之繪畫理論。
本文以嶺南畫派之「新國畫觀」、「折衷思想」相關理論為出發點,回溯嶺南地區的文化、繪畫傳統之影響,以及日本美術方面之啟發,探討其形成的淵源與經過,並分析其理論體系及所反應的價值觀。除了相關理論之整理分析外,亦試圖藉由嶺南派門人之作品分析來檢視其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聯性,並對此畫派之發展趨向及貢獻作出適當的評價。
一、期刊文章
1.王禮溥,〈嶺南畫派的風格〉,《藝術家》,1976.11,頁125-127。
2.朱萬章,〈嶺南畫派之百年歷程〉,《朵雲》,59期(2003),頁7-23。
3.何成,〈寫盡萬千情態-─嶺南派大師趙少昂畫展〉,《雄獅美術》,1980.11,頁47-52。
4.何錦燦,〈嶺南畫派宗師高劍父年青時之苦學獨行及革命事功〉,《華梵學報》,1994.07,頁1-15。
5.何懷碩,〈嶺南繪畫與楊善深〉,《藝術家》,1991.10,頁219-221。
6.李偉銘,〈高劍父留學日本考〉,《朵雲》,44期(1995),頁69-87。
7.李偉銘,〈高劍父繪畫中的日本風格及相關問題〉,《朵雲》,59期(2003),頁117-133。
8.李復興整理,〈嶺南筆韻人間情─李賢文訪楊善深〉,《雄獅美術》,170期(1985.04),頁145-
9.李麗芬,〈略論黎雄才與傅抱石〉,《議藝份子》,第5期(2003.03) ,頁89-123。
10.沈以正,〈由嶺南畫派高奇峰作品展明辨嶺南派的成就〉,《臺北市立美術館館刊》,1986.04,頁37-40。
11.汪澄,〈把國畫推向創新的道路─嶺南畫派的新國畫〉,《藝術家》,1976.11,頁117-124。
12.辛一,〈高劍父的藝術歷程及藝術風格〉,《朵雲》,59期(2003),頁134-149。
13.林木,〈現代中國畫史上的嶺南派及廣東畫壇〉,《朵雲》,59期(2003),頁24-57。
14.林銓居,〈冷傲裡見溫厚.執著中屢創新─記嶺南前輩畫家楊善深〉,《典藏藝術》,1993.05,頁146-153。
15.邵大箴,〈百年中國美術思潮鳥瞰〉,《藝術家》,296期(2000.01),頁294-300。
16.郎紹君,〈廿世紀中國畫面對的情境和問題〉,《藝術家》,296期(2000.01),頁301-307。
17.韋岷,〈從折衷派到嶺南派〉,《朵雲》,26期(1990),頁10-23。
18.徐奇、彭一誠,〈方人定的創新理論和繪畫實踐〉,《朵雲》,44期(1995),頁88-109。
19.梅創基,〈從嶺南畫派看楊善深〉,《藝術家》,1981.09,頁126-130。
20.曾柱昭,〈嶺南派第二代大師─楊善深的書畫藝術〉,《藝術家》,1995.03,頁340-351。
21.童一鳴,〈嶺南三家年譜〉,《朵雲》,32期(1992),頁91-107。
22.舒士俊,〈嶺南畫派爭議〉,《朵雲》,59期(2003),頁75-90。
23.黃大德,〈民國時期廣東"新""舊"畫派之論爭〉,《朵雲》,59期(2003),頁58-73。
24.黃春秀,〈嶺南畫家傳承略記〉,《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1997.02,頁29-36。
25.黃崇鏗,〈從陳榮輝的繪畫看嶺南趣(趙)派之特質與時代意義〉,《雄獅美術》,1981.11,頁149-151。
26.黃崇鐵,〈嶺南畫派的成因與風格探討〉,《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2001.03,頁51-74。
27.黃猷欽,〈嶺南畫派與傳統─意識形態主導的風景畫〉,《議藝份子》,1998.10,頁27-42。
28.楚戈,〈中國繪畫的革新運動-兼論嶺南畫家楊善深‧趙少昂作品〉,《雄獅美術》,1987.01,頁131-133。
29.趙世光,〈嶺南畫派的理論和實踐淺釋〉,《明報月刊》,1998.03,頁40-43。
30.劉奇俊,〈影響嶺南三傑和傅抱石的日本畫家竹內栖鳳〉,《藝術家》,1983.06,頁74-85。
31.劉芳如,〈從定靜堂捐贈文物談中國近代繪畫的幾個面向─京派與嶺南派 (下) 〉,《故宮文物月刊 》,235期(2002.10),頁98-107。
32.劉芳如,〈嶺南二居的傳承與創革〉,《故宮文物月刊》,1992.11,頁4-19。
33.劉曦林,〈新學傳藝亦波瀾─廿世紀中國美術教育概說〉,《藝術家》,296期(2000.01),頁342-346。
34.歐豪年,〈居廉花鳥嶺南宗風〉,《中央月刊》,1976.02,頁123-126。
35.歐豪年,〈趙少昂專輯〉,《藝術家》,1985.08,頁125-148。
36.歐豪年,〈嶺南畫派的回顧與前瞻〉,《藝術家》,1980.11,頁74-75。
37.蔣健飛,〈嶺南派中的奇才高奇峰〉,《藝術家》,1980.11,頁76-79。
38.談錫永,〈「嶺南派」平議〉,《雄獅美術》,1980.12,頁26-36。
39.黎麥,〈陳樹人、高劍父的生平與藝術成就〉,《朵雲》,32期(1992),頁71-90。
40.謝春林,〈中國與日本繪畫的相互影響略探〉,《朵雲》,26期(1990),頁85-89。
41.關國,〈中國現代畫壇「嶺南派」第二代名家關山月的一生〉,《傳記文學》,2000.09,頁100-110。
42.關國,〈嶺南畫派第二代宗師趙少昂〉,《傳記文學》,1998.06,頁47-53。
二、專書文章
1.于風,〈讀《我的現代繪畫觀》斷想〉,《嶺南畫派研究》,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研究室編,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頁72-77。
2.巫素貞,〈高奇峰先生的折衷繪畫初探與作品分析〉,《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1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周佐愚,〈溫故知新─嶺南畫派學習札記〉,《嶺南畫派研究》,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研究室編,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頁58-62。
4.高劍父,〈我的現代國畫觀〉,《嶺南畫派研究》,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研究室編,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頁1-20。
5.梁世雄,〈試談嶺南畫派的教育思想〉,《嶺南畫派研究》,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研究室編,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頁78-81。
6.陳啟豪,〈日本對嶺南畫派的影響〉,《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1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7.傅立萃,〈網絡與認同:嶺南畫派的傳播與延續〉,《區域與網絡:近千年來中國美術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論論文集》,頁701-726。區域與網絡國際學術研討論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台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2001。
8.黃志堅,〈論“嶺南派”的特徵〉,《嶺南畫派研究》,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研究室編,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頁50-57。
9.黃鴻儀,〈“嶺南畫派”旗手高劍父〉,《現代中國畫名家研究論集》,蘇州市:古吳軒出版社,1997,頁87-135。
10.黃鴻儀,〈畫壇英傑高奇峰〉,《現代中國畫名家研究論集》,蘇州市:古吳軒出版社,1997,頁177-199。
11.黃鴻儀,〈詩畫雙絕的陳樹人〉,《現代中國畫名家研究論集》,蘇州市:古吳軒出版社,1997,頁136-176。
12.廖瑾瑗,〈圓山四派〉,《從傳統到現代的蛻變:呂鐵州紀念展》,桃園市:桃園縣立文化中心,2000,頁15-33。
13.趙世光,〈嶺南畫派界說及其發展導向〉,《嶺南畫派研究》,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研究室編,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頁40-49。
14.蔣健飛,〈清秀淡雅的詩人畫家陳樹人〉,《中國民初畫家》,台北:藝術家,1980,頁120-125。
15.蔣健飛,〈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 ,《中國民初畫家》,台北:藝術家,1980,頁70-74。
16.鄭梅痴,〈試論“嶺南畫派”的創新實質與風格特徵─兼及中國畫發展前途〉,《嶺南畫派研究》,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研究室編,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頁63-69。
17.錢今凡,〈高劍父的“折衷”理論〉,《嶺南畫派研究》,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研究室編,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頁82-86。
18.關山月,〈試論嶺南畫派和中國畫的創新─在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當代中國繪畫研討會上的發言〉,《嶺南畫派研究》,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研究室編,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頁30-39。
三、專書
1.Ralph Croizier, Art and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The Lingnan(Cantonese) School of Painting, 1906-1951,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2.于風,《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關山月》,台北市:錦繡出版,1996.08。
3.王秀雄,《日本美術史》,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
4.王禮溥編著,《嶺南畫派》,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1。
5.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追尋現代中國(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第1-3冊。溫洽溢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1。
6.何錦燦,《中國巨匠美術週刊─楊善深》,台北市:錦繡出版,1997.02。
7.何錦燦,《中國巨匠美術週刊─趙少昂》,台北市:錦繡出版,1997.01。
8.何懷碩,《近代中國美術論集》(1-5),台北:藝術家,1991。
9.李公明,《廣東美術史》,廣州市 : 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
10.李偉銘輯錄整理,《高劍父詩文初編》,廣州市:廣東高教,1999。
11.李欽賢,《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台北市:雄獅,1993。
12.李錦全、吳熙釗、馮達文編著,《嶺南思想史》, 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
13.李權時主編,《嶺南文化》, 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
14.李鑄晉、萬青力,《中國現代繪畫史:民初之部(一九一二至一九四九) 》, 台北市:石頭出版社,2001。
15.李鑄晉、萬青力,《中國現代繪畫史:晚清之部(一八四○至一九一一) 》, 台北市:石頭出版社,1998。
16.汪兆鏞等著,《嶺南畫徵略》,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
17.邢福泉,《日本藝術史:比較與研究》,台北市:東大,1999。
18.阮榮春、胡光華,《中國近代美術史:1911-1949》,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
19.周錫馥,《嶺南畫派:它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廣州:文化出版社,1987。
20.林田壽,《由民初以來國畫革新各派的創作理念試探國畫開拓的途徑》,新竹市:易明企業公司,1989。
21.邱定夫,《中國畫民初各家宗派風格與技法之探究》,台北市:文化大學,1988。
22.施慧美,《日本近代藝術史》,台北:三民,1997。
23.洪再辛選編,《海外中國畫研究文選,1950-1987》,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24.高劍父,《我的現代國畫觀》,台北市:原泉,1955。
25.高劍父,《我的現代國畫觀》,台南市:德華,1975。
26.張少俠、李小山 ,《中國現代繪畫史》,南京市:江蘇美術出版社,1986。
27.陳永正主編,《嶺南文學史》,廣東省: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8.陳振濂,《近代中日繪畫交流史比較研究》,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0。
29.陳薌普,《高劍父的繪畫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1991。
30.黃兆漢,《高劍文畫論述評》,香港: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所,1972。
31.黃鴻儀,《嶺南畫派》,長春市:吉林美術出版社,2003。
32.楊永雯,《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高劍父》,台北市:錦繡出版,1995.09。
33.劉聖宜、宋德華,《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史》,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34.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研究室編,《嶺南畫派研究》,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
35.廣東省博物館等編輯,《現實關懷與語言變革:20世紀前半期一個普遍關注的美術課題》, 瀋陽市:遼寧美術出版社,1997。
36.蔡星儀,《高劍父》,台北市:藝術家,2003。
四、學位論文
1.朴晟惠,《居廉繪畫風格及其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2.何錦燦,《高劍父及其新國畫運動》,香港珠海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5。
3.徐煥光,《嶺南畫派研究》,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4.張瀚云,《鄭午昌研究─兼論民初上海美術團體與民初美術史著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
5.黃崇鐵,《水墨形式與性格結合傅狷夫、趙少昂繪畫風格之研究創作》,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
6.劉瑞寬,《中國美術的現代化:美術期刊與美展活動的分析(1911-1937)》,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2003。
五、畫冊
1.《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關山月》,台北:錦繡文化,1994。
2.《方人定畫集》,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3。
3.《司徒奇畫集》,台北市:藝術圖書,1994。
4.《黃幻吾作品集》,上海市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5.《楊善深作品集》,香港:大業,1987。
6.《楊善深作品集》,香港:大業公司出版發行 ,台北市:美術屋經銷,1987。
7.《趙少昂畫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85。
8.《黎雄才畫集》,廣州市:嶺南美術出版社,1985。
9.《嶺南畫藝: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四人合作畫》,香港: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1983。
10.趙少昂、楊善深繪,《趙少昂楊善深》,台北市:敦煌藝術中心,1987。
11.盧秀瑛編輯,《嶺南畫派海外收藏展:高奇峰畫集》,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術館,1986。
12.盧樹榮主編,《趙少昂作品集》,台北市:藝術圖書,1997。
13.關蘭主編,《關山月前瞻回顧作品選集》,台北市:國風,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