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育德
Su, Yu-De
論文名稱: 兩棲偵搜部隊天堂路-男性文化認同的敘說
Amphibious Reconnaissance troops Paradise Road - Male Cultural Identity Narrative
指導教授: 林伯修
Lin, Po-Hs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95
中文關鍵詞: 男性文化兩棲偵搜大隊認同敘說
英文關鍵詞: male culture,, amphibious reconnaissance and patrol unit, identity, narrative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38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6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我」進入海軍陸戰隊服役下轄的兩棲偵搜大隊服役經驗開始,以「我」進入一個未曾經歷過的處境,團體生活的軍事訓練,內心遭受的衝擊與外在環境的壓迫,逐漸達到平衡的過程。面對軍隊文化強調的特質加以認識更漸漸深化到認同的部分,如海軍陸戰隊的隊訓:無條件服從,無限度忍耐,為達到此一精神所進行的訓練可代表兩棲偵搜大隊此一軍事團體對個人表現出來的態度、精神、以達到上級及同儕間的認同,是兩棲偵搜大隊訓練的主要目的。所以「我」從男性文化探討在服役過程種種事件所代表的意涵,回顧自身這段受訓生命歷程,歸類出男性文化在兩棲偵搜大隊中位於上層的意義,透過生活語言的敘說,從「我」的體驗中汲取對男性特質,陽剛文化的認同,描述其代表的獨特意義。

    Abstract
    "I" into the Marine Corps amphibious reconnaissance battalion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service experience. began to "I" to enter a not experienced the situation, militarytraining community life, the heart suffered shock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oppression, gradually process to achieve equilibrium. Faced with the military culture emphasizes the qualities to be more understanding to gradually deepen identity element, such as the Marine Corps team motto: unconditional obedience, unlimited endurance, mental training to achieve this can be carried out on behalf of this amphibious reconnaissance battalion military groups of individuals manifested attitude, spirit, in order to achieve recognition of the higher level and among peers, is the main purpose amphibious reconnaissance battalion training. "I" from the male culture in the service process to explore the events represented by the implications, review their own training during the life course, classify the male culture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amphibious reconnaissance brigade meaning of life through the language of the narrative, from " I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masculinity, masculine cultural identity, describing the unique significance of their delegates.

    目 次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 目 次 viii 圖 次 xii 第壹章 緣起 1 第一節 接觸的衝擊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信實度 5 第四節 名詞定義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為何敘說? 9 第二節 男性文化 13 第三節 男性特質之認同 19 第參章 海陸的大門 21 第一節 告別臺北 22 第二節 震撼教育 27 第三節 榮團會 40 第四節 被盯上了 42 第五節 收假的痛苦 49 第六節 130隻兩棲籤!!? 56 第七節 65K2與我 68 第八節 隘寮靶場 78 第九節 壓力鍋的爆發 84 第十節 鑑測開始 91 第十一節 海陸泳訓 97 第肆章 兩棲偵搜新兵隊 110 第一節 過水的銜訓 110 第二節 入訓普測 118 第三節 等待開訓 121 第伍章 兩棲訓開始 133 第一節 開訓典禮 133 第二節 收心操 152 第三節 有什麼是真的? 169 第四節 游出大海 187 第五節 噩夢般的頂艇 197 第六節 跪臥挺腹之苦 216 第七節 第三階段開始 227 第八節 生吞大蒜 239 第九節 巡迴操課 253 第十節 專業科目 266 第十一節 偵查與歸還報告 281 第十二節 意志力 291 第十三節 克難周來臨 303 第陸章 夢靨般的克難周到來 311 第一節 握槳難眠 311 第二節 與艇共舞 317 第三節 沙灘競技 330 第四節 眼角泛淚 348 第五節 天堂路上 364 第柒章 天堂路後 377 第一節 生理的接受 378 第二節 偵搜大隊的男性互動 381 第三節 與母親的對話 390 引用文獻 394

    引用文獻
    中文部份
    王勇智、鄧明宇 (譯) (2008)。敘說分析。臺北市:五南。(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 1993)
    王志弘、許妍飛 (譯) (2006)。社會認同。臺北市:巨流 (Richard Jenkins, 1996)
    林明佳、謝采慈、高麗娟 (2012) 。 個人神話探索:拳擊生命自我敘說。運動管理季刊16,45-64。
    林美如 (2012) 。回家路上-我的慢跑環島經驗敘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文琪 (譯) (2004)。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臺北:韋伯文化。(Kathryn Woodward, 2003)
    林秋蘭 (譯) (1994)。男人為什麼不開放。臺北市:遠流。(Steven Naifeh, 1984)
    查修傑 (譯) (2006)。未來在等待的人才。臺北:大塊文化。 (Daniel H.Pink, 2005)
    胡幼慧 (1996)。質性研究。臺北:巨流。
    洪蘭 (譯) (2008)。浮萍男孩。臺北市:遠流。(Leonard Sax, 2007)
    吳振邦 (2004)。先報告班長,再成為男人?─國片軍教電影的變遷與性別論述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范信賢 (2002)。課程與教學研究研討會題綱。發表於范信賢 (主持),課程與教學研 究。課程與教學研究研討會,臺北市,臺灣。
    高麗娟 (2007)。回首來時路:運動員生命敘說之詩意結構。國民體育季刊,36(4),7-14。
    莊安祺 (譯) (2001)。哭;不哭。臺北市:藍鯨出版社。(Tom Lutz, 2001)
    孫柯 (譯) (1994)。與男性為伍:如何了解身旁男人的內心世界。臺北市:遠流。(Marvin Allen, & Jo Robinson, 1994)
    張美惠 (譯) (2001)。這就是男人。臺北市:張老師。(Alon Gratch, 2001)
    張德芬 (譯) (2008)。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臺北:方智出版社。(Eckhart Tolle, 2005)
    張定綺 (譯) (1994) 。新男人:21世紀男人的定位與角色。臺北市:時報文化。(Sam keen, 1992)
    黃瓊瑩 (譯) (2001)。勇氣-在生活中冒險是一種喜悅。臺北:生命潛能文化。(Osho, 1977 )
    楊淑智 (譯) (1995)。新男性-掙脫男子氣概的枷鎖。臺北市:牛頓。(Frank Pittman, 1994)
    劉海甯、邵世紅 (譯) (2003)。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臺北市:商周。(Dietrich Schnanitz, 2001)
    蔡敏玲、余曉雯 (譯) (2003)。敘說探究:質性硏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臺北市:心理。(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1990)
    鄧伯宸 (譯) (2009)。虛無、中性、男子氣概。新北市:立緒文化。(Harvey C Mansfield,
    2007)
    譚智華 (譯) (1996)。鐵約翰-一本關於男性啟蒙的書。臺北市:張老師。(Robert Bly, 199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