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歐陽慧儒 |
---|---|
論文名稱: |
巴赫第五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詮釋報告 |
指導教授: | 林肇富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9 |
中文關鍵詞: | 巴赫 、大提琴無伴奏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39 下載:15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巴赫在1717年到1723年間,擔任柯登(Kothen)地方雷奧波德王子(Prince Leopold)的樂長,在這段時期,他完成了很多重要的器樂曲,例如平均率鋼琴曲集第一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 1 Teil BWV846-69)、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三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及三首無伴奏小提琴組曲(Sechs Sonaten und Partiten fur Violine solo BWV1001-06),還有六首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這六首組曲的原稿已經遺失,作曲年代方面,也和巴赫其他大部分的器樂曲一樣,無法準確地判斷,目前只有兩個線索可以用來推測﹕
一、 巴赫的妻子安娜‧馬格達勒娜(Anna Magdalena)所抄寫的手稿譜,從筆跡與樂譜用紙來研究,大概是在1717-27年間所作。
二、 安娜與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起抄寫的無伴奏小提琴曲中,附有這個標題﹕六首無數字低音的小提琴獨奏曲 第一卷 約翰‧瑟巴斯倩‧巴赫作曲 1720年
由以上這個年代推測,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應該也是在1720年左右完成 。
安娜的手稿譜封面,以「無伴奏」(senza basso)強調獨奏的特性,因為在巴羅克時期之前,大提琴多半都是與小提琴、魯特琴或木管樂器合奏。
「無伴奏」是這六首組曲與其他作品最大的不同,當時的音樂流行使用數字低音,巴赫採用了特殊的方法來創作這些樂曲,他在一條旋律線上構想出複音音樂或多個聲部同時進行,從而達到目的。但是,這麼作也讓演奏方面增添了不少的困難度,同樣地,對於聽眾而言,在理解方面也不是那麼的容易 。
這六首組曲包括兩首小調的組曲(第二號d小調和第五號c小調)及四首大調的組曲(第一號G大調、第三號C大調、第四號降E大調、第六號D大調)。
而這六首無伴奏組曲中,第五號和第六號分別有其特殊之處:
巴赫在第五號c小調組曲,採用了特殊調弦法(Scordatura) ,這是因為大提琴的正常調弦法不容易演奏c小調的幾個特殊的和弦,但是這樣的調弦法雖然變得容易演奏,在音色及音量上卻會造成不良的後果,因此在現代,已經少有人用這樣的調弦法來演奏了。這種調弦法在16、17世紀的魯特琴音樂上用的很多,而在小提琴及大提琴也有出現不少作品。在第四章中,將會討論到特殊調弦法在第五號c小調組曲的應用。
第六號D大調組曲是為當時的一種五弦(C.G.D.A.E)大提琴所作。這種大提琴稱作豪華琴(Viola PomPosa),是把大提琴加以改良,製造出適合演奏高音域旋律的樂器 。巴赫為這種樂器作了幾首曲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六號D大調組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演,豪華琴漸漸為人們所淡忘,現在我們演奏第六號D大調組曲,都是使用四條弦的大提琴,原本在第五條弦(E)上的旋律,現在只能用(A)弦來拉奏,無形中增加了不少的困難度,成為六首組曲之中,技巧最難的一首。
參考書目
一、外文參考書目
Anderson, Nicholas. Baroque Music:From Monteverdi to Handel. London :
Thames And Hudson, 1994.
Boyden, David D. The History of Violin Playing from its Origins to 1761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Violin and Violin Music.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Blum, David. Casals and the Art of Interpretation. Berkeley: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 1977.
Corrette, Michel. METHODE:THEORIQUE ET PRATIQUE pour apprendre en peu de temps LE VIOLONCELLE dans sa perfection. Geneve:Minkoff,1741.
Dickinson, A.E.F. The Art of J. S. Bach. London: Hinrichsen, 1950.
Donington, Robert. Baroque Music:Style and Performance. London:Faber and
Faber, 1982.
Efrati, Richard R. Treatise on the Execu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natas and Partitas for Solo Violin and the Suites for Solo Cello. Zurich:Atlantis, 1979.
Grout, Donald J.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Ed. Claude V. Palisca, 3rd Ed.
New York: W. W. Norton, 1980.
Knape, Walter and Murray R. Charters,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ol.1, “Abel” Stanley Sadie ed. 20 vols, London:Macmillan, 1980.
Machlis, Joseph The Enjoyment of Music 4th ed. New York:W. W. Norton, 1990.
Palisca, Claude V. Anthology of Western Music. New York : W. W. Norton, 1980.
Pleeth, William. Cello. New York:Schirmer, 1982.
Sadie, Stanle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5th Ed.
Vols. 1. 2. 18. 19. London : Macmillan, 1980.
Spitta, Philipp. Johann Sebastian Bach:His Work and Influence on the Music of
Germany. Trans. Clara Bell & J. A. Fuller-Maitland Vol. Ⅱ. New York: Dover,
1992.
Stowell, Rob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Cello. Cambridge:Cambridge ,
1999.
Schumann, Robert. On Music. 1946. New York︰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Wilson, Conrad. Dictionary of Music. Glasgow:Collins, 1988.
Wolff, Christoph. Essays on His Life and Music.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二、中文參考書目
Alan Rich 著,吳家恆、尹鴻智譯,《巴赫清唱劇》,台北:智庫,1997年。
Bouchet, Paule 著,劉君強、蔡鴻濱譯,《巴哈—世人稱頌的樂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6年初版第一刷。
Clark, Kenneth 著,楊孟華譯,《文明的腳印》,台北:桂冠,民國78年。
Corredor, J.M. 著,梅玫譯,《卡薩爾斯的一生:大師訪談錄》,台北:世界文物,民國84年。
Dowley, Tim 著,徐仲秋譯,《偉大作曲家群像—巴赫》,台北﹕智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初版第二刷。
Kamien, Roger 著,王美珠、林聖縈、洪崇焜等譯者群譯,《音樂—認識與欣賞》,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民國91年初版第一刷。
Ulrich, Homer 著,汪育理、康綠島譯,《音樂欣賞》,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71年4版。
音樂之友社編,林勝儀譯,《J.S.巴赫》,台北:美樂出版社,民國89年。
皆川達夫 著,吳憶帆譯,《巴羅克音樂》,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90年初版第一刷。
吳祖強主編,《曲式與作品分析》,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民國83年。
林肇富 著,《大提琴的藝術》,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4年。
_________,《大提琴的技巧研究》,台北:一流出版社,民國74年。
邵義強 著,《巴洛克樂曲賞析》,台北:錦繡,民國88年。
洪萬隆 著,《巴洛克小提琴演奏技術與詮釋理論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80年。
國立編譯館編訂,《音樂名詞》,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83年初版。
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大陸書店,民國70年2版。
馮翰高 著,《弦樂四重奏的樂器》,香港:上海,1971年。
劉志明 著,《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大陸書店,民國77年7版。
翟學文、王鳳岐 著,《巴赫》,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民國90年初版。
三、樂譜參考
Bach, Johann Sebastian. Six Suites, ed. by Diran Alexanian. Paris: Salabert, 1929.
Bach, Johann Sebastian. Six Suites, ed. by Paul Bazelaire. Paris: Editions Max Eschig, 1933.
Bach, Johann Sebastian. Six Suites, ed. by Hugo Becker. New York: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any.
Bach, Johann Sebastian. Sechs Suiten, ed. by Julius Klengel. Leipzig: Breitkopf & Hartel Musikverlag.
Bach, Johann Sebastian. Six Suites, ed. by Janos Starker. New York: Peer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1971.
四、有聲資料參考
Casals, Pablo. J. S. BACH : Suites for Cello Vol.2 . EMI, 1988.
Fournier, Pierre. J. S. BACH The 6 Suites pour violoncelle. ADDA, 1959.
Harrell, Lynn. J. S. BACH CELLO SUITES. London, 1985.
Maisky, Mischa.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Suites for Solo Cello. Schott,
1999.
Ma, Yo-Yo. INSPIRED BY BACH﹕SUITES NO. 5 FOR UNACCOMPANIED CELLO-Struggle for Hope. SONY 1997.
Navarra, Andr’e;. Jean J. S. BACH SUITES VIOLONCELLE. Calliop, 1987.
Starker, Janos. JOHANN SEBASTIAN BACH SUITES FOR SOLO CELLO.
Mercury, 1991.
Tortelier, Paul. J. S. BACH The 6 Cello Suites. EMI,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