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宋珮綺
Pei-Chi Sung
論文名稱: 角色楷模對專業教師生涯歷程之影響研究
The influence of Role Model on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 A Qualitative Analysis
指導教授: 田秀蘭
Tien, Hsiu-L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6
中文關鍵詞: 角色楷模專業教師生涯歷程自我效能預期
英文關鍵詞: role model, career development, self-efficac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3下載:9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以質的分析方式探討角色楷模對研究參與者生涯歷程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六名專業教師,經半結構式的訪談之後,以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質的分析方式進行訪談逐字稿的分析,並參考生涯發展理論、社會學習論中的觀察學習,及相關實徵研究,建立一假設性的角色楷模對專業教師生涯歷程影響之階層模式。經意義單元的編碼及核心類別的發展步驟之後,階層模式中的最底部,包括生涯決定、自我信心、教育概念、問題解決、學習態度、開朗個性、自我負責、自我獨立、人格特質影響、人際溝通、教師正向形象建立等種種因素;模式最頂端為自我認同、專業認同、人我關係三大因素。未來可針對此一模式作進一步的實徵驗證。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role models on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as applied to interview six teachers.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 was used as a foundation to analyze the interview data. A hierarchical theoretical model was generated after the data were analyzed.
At the top of the model are three broad categories: (1)family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2)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3)self identity. At the foundation of this model were twelve core categories: family relationship, social interactio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eacher’s image, career decision, learning attitude, responsibility and diligent, self-confidence, problem solving, self adjustment, independence, and optimistic personality.
Future study will be need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is model.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二節 研究問題……………………………………………10 第三節 名詞界定……………………………………………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涯發展相關理論………………….…………...…12 第二節 社會學習論中的觀察學習…………………………17 第三節 認同作用相關理論…………………………………24 第四節 偶像崇拜相關文獻探討……………………………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33 第二節 研究者立場與角色...……………………………….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37 第四節 研究程序..…………………………………………..40 第五節 資料分析..………………………..…………………41 第六節 資料信度與效度...………………………………….45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第一節 資料分析實例…….………………………………54 第二節 各研究參與者分析結果…………………………127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角色楷模「類型」對個人生涯歷程之影響….181 第二節 角色楷模「影響內容」對個人生涯歷程 影響之探究….……………………..………..…192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受角色楷模影響後之改變與研究 發現………………………………………….…200 第四節 角色楷模影響之階層模式………….…………207 第五節 與理論的對話……………………….…………21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21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220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222 第四節 與研究者生命的對話…………………………22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228 英文部分……………………………………………………235 附錄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238 附錄二 訪談錄音同意書……….………………………...239 附錄三 「角色楷模對生涯歷程影響之研究」 訪談前問卷.……………………………………...240 附錄四 訪談大綱………….……………………………...242 附錄五 效度檢核表(一)…….………………………...245 附錄六 效度檢核表(二)……………………………....24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欽(民87):近代中國傑出科技人才的成長環境與學習歷程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文科編譯(民83):質的教育研究法(二版)。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麗斐(民89):一個因心理治療研究而生的另類質化研究法。輔導季刊,36(4),7-16。
王玉珍(民87),生涯探索團體方案對高職二年級女
學生職業建構統及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田秀蘭(民85):自我效能預期與女性之生涯發展。
諮商與輔導月刊,123,32-33。
田秀蘭(民88):女性對生涯阻礙知覺之質的分析。
教育心理學報,31(1),89-107。
田秀蘭(民89):紮根理論在諮商心理學研究中的應
用。輔導季刊,36(4),35-40。
伍至亮(民90):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
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宜樺(民89):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出版社。
江承曉(民85):青少年壓力因應之探討。諮商與輔導,131,31-34。
余德慧(民81):中國人的青春崇拜。台北:張老師
出版社。
李宜蓁(民92):老師,請你要保重。康健雜誌,59,130-135。
吳怡欣(民88):青少年自我尊重模式之驗證。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吳淑玲(民85a):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觀關係之
研究(上)。教育資料文摘,37(3),166-190。
吳淑玲(民85b):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觀關係之
研究(下)。教育資料文摘,37(4),157-175。
吳芝儀、廖梅花譯(民90):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台
北:濤石文化出版社。
吳芝儀、李奉儒譯(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
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芝儀(民85):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
智出版社。
吳瓊如(民86):國中學生崇拜偶像之研究。輔導通
訊,51,49-51。
吳瓊如(民87):談國中生的重要他人。學生輔導雙
月刊,59,106-111。
呂錘卿(民76):我國兒童認同對象之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泌芬(民81):輔導教師生涯發展及生涯重心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
李麗真(民83):同儕團體與青少年行為—從麥可旋風談起。教師天地,72,59-63。
金樹人(民79):生計發展與輔導。台北:天馬文化
事業公司。
金樹人(民88):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出版
社。
林清江(民70):教育社會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林世英(民82):關於少年偏差行為的教育性理念和對策。學生輔導通訊,32,80-87。
林宗鴻譯(民87):人格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出
版社。
林幸台(民72):我國高中及大一學生職業決策行為之調適實驗與研究。輔導學報,第六期,24-91。
林淑梨(民83):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進材(民89):成長陸上親子行。台北:商鼎文化
出版社。
林香君(民81),生涯未定向類型與團體諮商策略交互作用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英貴(民76):台北地區國中生電視明星認同研究。輔仁大學大中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建平(民8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
南出版社。
林翠湄、黃俊豪譯(民91):發展心理學。台北:學
富文化出版社。
姜韻梅(民91):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
念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
洪素蕙(民91):國中學生因應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生涯決策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立(民91):大學體育科系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隔之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悅倫(民85):兒童壓力評量方式及其爭議。新竹師院學報,8,93-117。
高強華(民84):青少年的情緒調適與教育。北縣教
育,84(01),23-27。
高士雄、姚曉瑛、徐素華(民86):國小高年級學童
偶像崇拜類型之研究—以台東縣為例。社會科教育
學刊,7,136-157。
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譯(民90):質化研究設計
: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高秀蓉(民89):生涯轉換之質性分析研究:以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結業之教師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展榮(民83):請重視學生崇拜偶像的行為。國教
輔導,34(2),39-40。
許淑穗(民87):生涯自我效能、個人變相與環境因素對大學生生涯選擇的影響—生涯選擇之徑路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耀嘉(民79):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陳正文等譯(民86):人格理論。台北:揚智出版社
社。
陳美芬(民85):學童認同對象與自我觀念之關係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奎憙(民87):教育社會學。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陳艷紅(民86):台灣原住民青年生涯發展歷程極其
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以四位新竹泰雅族男性青
年的生命故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
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秀婷(民91):國中學生生涯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金定(民76),生計決策訓練課程對高一男生生計決策行為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琦(民88):大學理工科系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結果預期、職業興趣與職業選擇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玟嬨(民91):科技大學學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工作價值觀與未來進路調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致君(民80):台北地區國中生偶像崇拜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珮真(民91):高中生因應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生涯決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涵茹(民91):高中生同儕生涯團體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慧美(民87):國小女性教師在工作、家庭及進修角色之衝突及適應歷程分析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恆山譯(民86):心理學導論。台北:五南出版
社。
游恆山等譯(民84):心理學名詞辭典。台北:五南
出版社。
游恆山(民84):心理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雪瑛(民91):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生涯團體對大學生生涯自我效能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瑛琪(民86),生涯探索團體對高一生涯不確定型學生生涯定向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預期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炤容(民90),生涯探索團體方案對高職二年級女學生生涯發展及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民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瓊文(民88):不同性別、性別角色特質之大學推
薦徵選高三學生再職業建構系統的差異比較。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張寶蓮(民83):國小兒童楷模認同與價值觀念之研
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張添洲(民87):台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生涯成熟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德聰(民88):運用「焦點解決法」於「成人生涯轉換諮商」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民82):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刊,10,261-322。
楊語芸譯(民83):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楊育儀(民86):生涯組型與生涯之錨的質化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
楊淑萍(民84):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生涯
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
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智馨(民86),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自我認定狀態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惠婷(民90):藥物濫用青少年生涯發展歷程與生涯建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翟智怡(民89):高中職女性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淑鈴(民90):大學李工科系畢業隻女性生涯轉變歷程之探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角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榮貴(民68):電視對我國兒童教育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1,281-399。
黎麗貞(民86):大學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與職業選擇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克玲譯(民80):社會學習論巨匠--班度拉。當代學術巨擘大系心理學叢書。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劉曉倫(民90):國中學生崇拜影視明星行為之相關
因素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簡慶哲(民79):國中學生認同對象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西文部分
Bandura , A , Walters , R.H. (1963) . Social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ew York : Holt , Rinehart & Winston.
Bandura, A.(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Bandura, A.(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 37,122-147.
Bandura, A .(1969) Principles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 Winston.
Bandura, A.(Ed)(1971a). Psychological modeling : conflicting theories. Chicago : Aldine-Atherton.
Bandura, A. (1971b). Psychotherapy based upon modeling principles. In A.E. Bergin & S.L. Garfield (Eds.), 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change. New York : Wiley.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iffs.
NJ : Prentice-Hall.
Cheng,s.(1997).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idolatry in adolescents. Adolescence,32(127),687-692l.
Denisoff,R.S.(1986).Tarnishedgold.New Brunswide,NJ:Tarnished Books.
Eriskon, E. H.(1950).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orton
Frontman, K. C., & Kunkel, M. A. (1994).A grounded theory of counselors’ construal of success in the initial session.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41(4),492-499.
Frontman, K. C., & Kunkel, M. A. (1994).A grounded theory of counselors’ construal of success in the initial session.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41(4),492-499.
Frith,S.(1996).Music and idenity. In S. Hall &P.du Gay(Eds.),Ques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pp.108-127).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Hill, C. E.,Thompson, B. J., & Williams, E. N. (1997).A guide to conducting Consensual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25,517-572.
Hall, S. (1996).Introduction: Who meeds identity. In S.Hall& P. du Gay(Eds.), Ques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 (pp.1-17).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Mark L. (2002). 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constructivist career counseling. 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Patton,M.Q(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奉儒譯)。台北:桂冠。(原著於1990出版)
Raviv,A.,Bar-Tal,D.,Raviv,A.,&Ben-Horin,A.(1996).Adolescent idolization of pop singers:Cause,expressions,and reliance.Journal of Youth and Addescent,35(5),631-650.
Strauss,A.,&Corbin,j.m.(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bury Park, CA : Sage.
Watson,J.,&Rennie, D. L.(1994).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lients’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significant moments during the esploration of probelematic reaction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41(4),500-509.
Woodward,K.(1994). An identity of wisdom Newsweek,123,p56.
Woodward,K.(1997). Identy and difference.London:Sage Publication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