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吉城 |
---|---|
論文名稱: |
雲林縣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教學自我效能與教師有效教學之調查研究 |
指導教授: |
胡益進
Hu, Yih-J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3 |
中文關鍵詞: | 教師教學自我效能 、教師有效教學 |
英文關鍵詞: | self-efficiency, teaching efficienc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11 下載:2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教學自我效能與教師有效教學之調查研究,除探討雲林縣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教學自我效能與教師有效教學的內涵及現況,瞭解教師人口變項對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教學自我效能與教師有效教學之差異情形,亦分析教師教學自我效能與教師有效教學之相關程度,教師人口變項對教師教學自我效能、教師有效教學之預測力。根據研究結果分析與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期望能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採問卷普查的方式進行研究。使用「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教學自我效能與教師有效教學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調查對象為雲林縣公立國民中學(含縣立綜合高中國中部)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進行全縣普查31 所公立國民中學,113 位實際授課健康教育與體育課程之教師,回收樣本有效問卷共113份。調查所得的資料分別進行統計與分析,包括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最後歸納獲致下列結論:
一、雲林縣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人數,體育教師佔72.6%,健康教育師資嚴重不足。
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教學自我效能具有中上程度的效能。
三、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有效教學具有中上程度的效能。
四、教師體育課程教學自我效能顯著高於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自我效能。
五、不同教師人口學變項中,僅教師教育背景(F =5.47,p <.001)、任教科目(F =11.47,p <.001)在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達顯著關係。
六、不同教師社會人口學變項對於健康教育課程之教師教學自我效能並無顯著關係。
七、不同教師社會人口學變項中,僅教育背景(F =11.73,p <.001)、任教科目(F =27.83,p <.001)在教師體育課程教學效能上達顯著差異。
八、不同教師社會人口學變項中,僅教育背景(F =3.78,p <.01)、任教科目(F =3.56,p <.05)與現任職務(F =2.85,p <.05)在教師有效教學上有差異。
九、教師教學自我效能對於教師有效教學的預測力達67.7%。
關鍵字:教師教學自我效能、教學有效教學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 study of the self-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educators with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field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e thesis will also study the educator’s individual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self-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how these varieties effect the educator’s prediction with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of Yun-Ling County. The researcher further hopes that the findings of this thesis will be helpful to the future research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schools and educators.
The research is processed through census questionnaires.
With the use of “The self-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educators in the Junior High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the targets include the 113 Heath and PE related educators of 31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Yun-Ling County (including that of the junior high of public variety schools). One hundred and thirteen questionnaires were found valid.
The result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of the questionnaires include average sum, standard deviation, T test,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1. 72.6% of the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related educators in Yun-Ling County are PE teachers, indicating a serious lack of educators of Health.
2. Educators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have an above-the-average ability towards self-efficiency.
3. Educators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have an above-the-average ability towards teaching efficiency.
4. The Educators’ self-efficien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self-efficiency of health education.
5. Among the various variables, only the educator’s background (F = 5.47,p <.001) and the subject taught (F =11.47,p <.001) have noticeable relation to self-efficiency.
6. The social population variable among educators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self-efficiency of Health educators.
7. Among the various variables, only the educator’s background (F = 11.73,p <.001) and the subject taught (F =27.83,p <.001) have noticeable relation to the PE educator’s teaching efficiency.
8. Among the various variables, only the educator’s background (F =3.78,p <.01), the subject taught (F =3.56,p <.05) and current occupation (F =2.85,p <.05) have noticeable relation to teaching efficiency.
9. The educator’s self-efficiency has a 67.7% prediction effect on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self-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參考書目
一、中文參考書目
王受榮(1992)。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淑怡(200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湘栗(1997)。國民小學教師關注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方明章(2002)。國民教育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程改革之探討。
教師天地,117,48-55。
毛國楠(1995)。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對壓力的評估、因應方式與工作調適及身心健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SC83-0301-H003-027)。
石雅惠(1988)。台灣地區新制師範學院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易穎(2002)。國中音樂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秋玫(1997)。國小教師專業承諾、自我效能感與專業踐行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江展塏(1995)。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形式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陳翰思(2002)。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專業智能關係之研究。
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汪成琳(2002)。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武典(2005)。臺灣教育改革的經驗與分析--以九年一貫課程和多元入學方案為例。當代教育研究,13(1),35-68。
吳明清(1991)。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教育研究。台北:五南書局。
吳明蒼(2005)。屏東縣私立技術學院校長領導型態與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20,63-108。
吳明雄(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清山(1992)。教師效能研究之探討。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教育研究與發展(頁185-206)。台北:台灣書局。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臺北:師大書苑。
吳清基(1979)。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德城(2001)。國小體育專家教師教學行為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瓊洳(2005)。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對國民中學教師課程與教學文化影響之探究。國民教育學報,1,47-65。
位明先(1993)。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專業科目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彰化師大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彗碧(1998)。學校情境因素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以國中教師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義倫(2004)。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效能與教學素養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詠吟(1995)。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李復惠(2002)。台中市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
健康教學範籌之認知與關注程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新寶(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麗君(2002)。職前教師教學信念及其改變之研究。中學教育學報,
9,5-30。
何郁玲(1999)。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教師效能感與生命意義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余季容(2002)。國中一般智能優異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杜岐旺(2001)。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邱柏翔(2001)。國民小學教師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錦堂(2002)。國中導師信念、班級經營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明灴(2002)。臺灣地區中等學校體育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國瑞(2001)。台北市國小體育教師效能信念及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台北市:柯正出版社。
林清山(1986)。教學的心理學基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1987),有效教學研究(57-87)。臺北:台灣書店。
林登雄(2004)。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實施現況之分析研究以雲林縣
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
中。
林進材(1999)。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林進材(2001)。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新發(1983)。五專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麗美(1997)。國中實習教師的社會支持、教學困擾、教師效能及教師承諾之相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新富(1991)。國小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惠民(1999)。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施鴻銓(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以屏東縣自然科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洪瑞峰(2000)。台北縣市國小教師效能感與家長參與班級教育活動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靖惠(1999)。國中音樂教師「自我效能」與「生涯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孫志麟(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孫志麟(1992)。教師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取向。現代教育,7(25),103-113。
孫志麟(2001)。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論文發表於第五屆華人社會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台北。
孫志麟(2002)。教師效能-三元模式的建構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
104,44-54。
徐善德(1997)。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梁茂森(1992)。高級職業學校教師教學成敗歸因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強華(1992)。樂在學習,樂在工作--談教師的終生學習與專業發展。教師天地,57,33-36。
高強華(2000)。青少年的價值選擇與價值教育。學生輔導,70,14-26。
馬榮哲(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學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晏涵文,劉潔心(1989)。國中健康教育課程、教師教學困難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公共衛生,15(4),359-374。
許川濠(1998)。台北市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許芳懿(1997)。國民小學教師溝通型態、自我角色知覺與教師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郭文景(1985)。國中教師參與決定與工作滿足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明堂(1995)。國小教師任教專長、教學經驗、養成型態與其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明德(1995)。國小教師工作滿意之現況研究。教育資料文摘,36,159-165。
郭峰偉(2000)。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郭淑琳(2000)。台灣地區高職(中)工業類科學校教師第二專長進修、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郭萱之(1998)。中等學校教育學程之課程與教學和職前教師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 蘭(2003)。國民中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灣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美鈴(1992)。有效教學的自我評量。台灣省學校體育,2(6),15-21。
陳木金(1997a)。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木金(1997b)。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學院院刊,61,145-182。
陳月紅(1989)。台北市國民中學家政科教師之工作滿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正博(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明璋(1982)。組織效能及其決定因素關係之研究。政大學報,45,
145-163。
陳武雄(1995)。教師建設性思考與其教學效能、衝突解決方式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言(199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春蓮(2003)。有效體育教學行為之探討。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
12,141-157。
陳奎熹(1986)。有效教學的社會學基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頁109-154)。臺北:台灣書店。
陳清溪(1991)。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滿意及工作士氣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清溪(2000)。啟智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與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淑嬌(198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昭曄(2000)。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思考之研究-師範大學與教育學程畢業生之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慧敏(2003)。國民小學教師之校長教學領導知覺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麗綾(2003)。台北市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角色知覺、教學信念及教學效能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馨蘭(1998)。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政傑(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臺北:師大書苑。
黃貴祥(2001)。技術學院教師工作環境、工作價值觀與其工作滿足和教學表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順利(1999)。國小教師權威性格、自我效能信念、學生行為信念與體罰態度及其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黃國隆(1982)。領導方式、工作特性、成就動機、內外控、專斷性與教師工作滿足之關係。教育與心理研究,5,47-76。
黃隆民(1985)。國民中學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世彗(1999)。國小一般智能優異班教師自我效能模式之驗證暨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不同教學效能信念類型教師的教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碧娟(1978)。國民中學教師工作滿足感之研究:激勵保健二個因素理論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潤書(1998)。行政學,修訂新版。台北:三民書局。
張德銳(2002)。以教學檔案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教育研究月刊,104,
25-31。
彭文賢(1991)。組織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楊淙富(1999)。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楊敏芝(2002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第一年學校氛圍與教師自編教材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曾子軒、曾嘉琪(1998)。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兼職行政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9,85-97。
曾榮祥(2000)。國民小學教師轉化、互易領導與教學效能之關係及其應用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賂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馮莉雅(1997)。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馮綉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葉文榮(1985)。國民小學教師期望動機與工作滿足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葉振學(1996)。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方式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鄒浮安(1982)。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師工作滿意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廖吳勇(1998)。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動機、參與決定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居治(2000)。國中生活科技科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月娥(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決定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威德(1994)。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
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歐宗明(2001)。體育教師角色知覺差距相關實證研究回顧與分析。大專體育,54,113~120。
歐陽教(1986)。教學的觀念分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頁1-29)。臺北:台灣書店。
鄭宏財(1998)。國民小學教師全面品質管理信念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英耀、黃正鵠(1996)。教師自我效能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美玉(1984)。學校行政人員管理動機、內外控與其工作滿足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玟玟(2000)。國民小學自然科非專長與專長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個案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鄭詩釧(1998)。國民小學班級經營氣氛、教室衝突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熙彥(1980)。我國高級中等學校輔導教師工作滿意之調查研究。教育學院學報,5,157-194。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2,219-244。
鄭燕萍(1986)。教育的功能與效能。香港:廣角鏡出版公司。
蔡培林(1993)。國民中學學校管理型態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崇建(1985)。特殊教育教師異動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貞雄(1994)。體育教學的意義與本質。國民體育季刊,23(3),
22-27。
蔡貞雄(2000)。體育教師的教學效能。國民體育季刊,29(4),42-51。
蔡清田 (1997)。教育改革的革新觀點與策略,教育學術叢書,2, (139-165)。高雄。
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奇俊(2003)。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謝金青(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建構與權重體系之建構。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金青(1991)。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寶梅(1995)。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鍾榮進(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婉娟(2003)。教師專業成長、進修需求與教學效能感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為對象。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毓玲(2000)。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顏淑惠(2000)。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藍瑞霓(1998)。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1, 55-80。
二、英文參考書目
Ashton, P. T., Webb, R. B.,& Doda,N.(1983). A study of teachers’ sense efficacy. (Report No. 400790075). Gainesville, FL:University of Florid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31834).
Ashton P.T., & Webb, R. B. (1986). Making a difference: Teacher ’s sense of effica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New York: Longman.
Ashton P.T.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motivational paradigm for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5(5) , 28-32.
Bandura,A.(1977).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191-215.
Barfield, V. & Burlingame, M. (1974). The pupil contro1 ideology
of teacher in selected schoo1s. The Journa1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42(4), 6-11.
Benz,C.& Blatt,S.J.(1995).Factors underlying effective college
teaching.Mid-Western Educarcher, 8(1),27-31.
Berman, P., & McLaughlin,M.W.(1976).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e Educational Forum, 40(3), 354-370.
Borich,G.D.(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 New York:Macmillan.
Borich,G.D.,Kash.M.M.& Kemp.F.D.(1979).What the teacher Effective research has to say about teaching practices and student performance.Austin,TX: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5 479)
Cavers, L. (1988). Teacher efficacy: Its relationship to schoo1
1evel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and teach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Ed.D.,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1umbia.)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9/12A.
Denham, C. H., & Michael, J. J. (1981). Teacher sense of efficacy:
A definition of the construct and a model for further research.
Education research Quarterly, 6(1), 39-63.
Emmer,E.T.,Evertson,C.M.,& C1ements,B.(1984).C1ass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 Englewood C1iffs,NJ:Prentice
Hall.
Farrell, D. J.(1978). A causal model of job satisfac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1 , 4399-A.
Fuller,B.,wood,K.,Rapoport,T.,&Dornbusch,S.(1982).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of individual efficacy.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2,7-30.
Fullan, M. (1992). Successful School Improvement .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569-582.
Gibson, S., & Dembo, M. H.(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 569-582.
Good, T., & Grouws, D. A. (1979). The Missouri mathematics
effectiveness project: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fourth-grade
classroom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 (3),
355-362.
Goodson, I.(2001). Social histories of educational chang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2(1), 45-63.
Guskey,T.R.(1988). Teacher efficacy, self-concept,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4,63-69.
Haigh,N.& Katterns,B.(1984). Teacher effectiveness: problem or goal for teacher education.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34, 23-25.
Hett,G.G.(1989).Teaching effectiveness: Short term achievement
results.
Herzberg, F.(1966).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Cleveland:World Press.
Hill, F. H.(1991).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e practice,content knowledge and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Teacher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338565)
Johnston,J.(2000).Examin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with
the purpose of motivating children to learn how to read.
Kyriacou, C. (1989). 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s . Oxford: Basil Blackwell,Ltd.
Lambdin, D., & Steinhardt, M. (1991).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goals, expertise, curriculum, and students' achievement.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1, 103–111.
Lee, A. M., & Solmon, M. A,.(2005).Pedagogy Research Through the Years in RQE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6(2), 108-121.
Marsh, H. W., & Baily, M. (1991). 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profile an analysis.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Geographic srce. /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0
310)
McHaney, J. H., & Impey, W. D. (1992). Strategies for analyzing and e 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sing a clinical supervision model.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1st, Knoxvile, TN,November 11-13, 1992). U. S.,Georgia: Geographic srce,/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ucument Reporuction
Service No. ED 354 268)
McCormick,W.J.(1979). Teacher can learn to teach more effectively. Society 25 (3), 386-409
Medley, D. (1979).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P. L.Peterson.
and H. J.Walberg(Eds.). Research on Teaching: Concepts,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Berkeley, CA: McCutchan.
Medley,D.M.(1982).Teachers effectiveness.In H.E.Mitzel (Ed).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 th ed.).
pp.1894-1903. New York: The Tree Press.
Miller, J.M., McKenna, M.C., & McKenna, B.A. (1998). A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ly and traditionally prepared teacher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9(3), 165-176.
Money,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 s.
Humber Co11.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 Etobicoke
(Ontario). North Campus. Candina Ontario: Geographic
srce./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1 056)
Newman, F. M., Rutter, R. A., & Smith, M. S.(1989). Organization
factor that affect school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s.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 221-238.
Nespor,J.(1987). The role of beliefs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9,317–328.
Porter, A. & Brophy, J. (1988). Syntheses of research on good
teaching: In sights from the work of 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 Education Leadership, 45, 74-78.
Robbins, S. P. (1992),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Inc.
Rosenho1tz, S. J. (1989). Teachers’ workplace :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choos. New York: Longman.
Rosenshitie, B. V. (1986).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explicit Teaching Educationa Leadership, 83 , 60-66.
Rosenshine, B. V. (1983). Teaching functions in instructural programs. The E1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 , 335-351.
Ross, J. A., Cousins, J. B., & Gadalla, T. (1996).Within-teacher predictors of teacher efficacy. Teacher & Teacher Education, 12(4), 401-411.
Ryan, D. W. (1986).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Ontario :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en, J. (1997). Has the 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 policy materialized its promise? A 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ly and alternatively certified teachers in public school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9(3), 276-283.
Shavelson, R. J.,Webb, N. M., & Burstein, L.(1986). Measurement of Teaching. In M.C.Wittrock(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eashore, S. E., & Taber, T. D.(1975). Job Satisfaction Indicators and
their Correlat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s, 18, 347.
Siedentop,D.(1991).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3rded).Palo Alto, CA: Mayfield.
Soodak, L. C., & Podell, D. M. (1996). Teacher efficacy: Toward
the understanding of a multi-faceted construc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2 (4), 401-411.
Tschannen-Moran, M., Hoy, A. W., & Hoy, W. K. (1998). Teacher
efficacy:Its meaning and meas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8 , 202-248.
Webb, R. (1982). Teaching and the Domains of Efficac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rtal
Research associaton,New York.
Woolfolk, A. E., & Hoy, W. K.(1993).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the organizational health of school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3(4),355-372.
Yerg,B.J.(1983).Re-examining the process-product paradigm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In
T.J.Templin & J.K.Olson(Eds.).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IL: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