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惠玲
Lee Hui-Ling
論文名稱: 我國師範學院轉型後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
指導教授: 王如哲
Wang, Ru-Jer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6
中文關鍵詞: 師範學院教育大學轉型
英文關鍵詞: teacher college,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1下載: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和問卷調查,探討我國師範校院目前的現況、困境、轉型可採行的策略、具體作法、步驟以及配套措施,並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建議,以供相關機構及人員參考。此外,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我國師範校院的校長、副校長及各學院的教師以及教育行政機關人員,共計發出212份問卷,實得有效樣本132份,問卷處理採用SPSS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綜合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得到以下結論
    一、師範學院在推動轉型之實質運作上定位係以「教育大學」的實質運作定位為最高。
    二、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行政運作現況
    (一)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行政組織和流程上最需進行調整與重新規劃的層面為「系所或學院調整(例如:增設、裁併)」。
    (二)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資源方面需求最需要的層面為「人力資源需求」。
    (三)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經費需求最需要的項目為「研究經費」。
    (四)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學校轉型所需經費最主要來源為「教育部補助款」。
    三、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教務運作現況
    (一)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目前教學方面的改進情形係以「新聘教師需具備博士學位」方面最為顯著。
    (二)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學校在學術研究方面的表現與轉型前相較而言,以「更致力於學術論文期刊的發表」最為顯著。
    (三)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目前提升校內教授學術表現策略係以「鼓勵教師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之策略最常被使用。
    (四)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目前關於學生學習課程規劃係以「推動跨學系課程」為最先規劃之方向。
    (五)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學生學習活動規劃上,係以「鼓勵學生從事學術研究活動」為優先。
    (六)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關於學生未來進路的看法上,係以「在教學市場的競爭力和轉型前相差不大」居多
    (七)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考慮增設何種非師資培育科系或學程中,係以「外國語文相關系所/學程」被認為應最先增設之學程/系所。
    四、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所面臨的困境以「學校經費不足」為最大困境。
    五、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所面臨的教務運作困境以「非師資培育課程師資不足」和「部份教師專長無法因應學校轉型後開設課程之所需」為最大困境。
    六、師範學院推動轉型之轉型策略以「教育大學」獲得最多支持。
    七、師範學院推動轉型未來可行發展方向以「成為地方教師進修中心」獲得最多支持。

    最後,根據上述結論,分別對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機關,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Abstract
    The study adopts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methods to probed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difficulties,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concrete methods, procedure and supplementary measures of Teacher colleges, and offer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people who will apply it. Beside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president, the vice-president, the professors of Teacher colleges, and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 and elhi people). The total questionnaires of 212 are dispatched, and the effective samples acquired are132 copies. These data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SPSS 10.0.

    Conclusions:
    1.The orientation of essential operations as Teacher College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is based on that of 「university of education」with highest priority.
    2.Administration operation status of Teacher College after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1)「Adjustment of department or college」, ex. extension, closure or absorption, is the most needed aspect of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and procedures after Teacher College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2)「Human resource」 is the most needed aspect of resource after Teacher College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3)「Research fund」 is the most needed aspect of fund demand after Teacher College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4)「Accessorial fund from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 the main money resource of college transformation after Teacher College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3.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peration status of Teacher College after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1)After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new retain teacher must have doctor degre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teaching aspect.
    (2)After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paying more attend to publish academic paper」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of colleges in academic researching aspect.
    (3)After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publish internal and offshore paper」 is the strategy been adopt mostly to advanc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professors in colleges.
    (4)After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animating striding college courses」is the first orientation about student learning course formulation.
    (5)After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cademic reaching activities」 is preced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formulation.
    (6)After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slightly difference on teaching competitiveness before and after transformation」 is the opinion of most students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7)After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foreign language correlative department/course」 are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department/course that should be extended for not teacher culture department and course.
    4.「Insufficient fund」is the most difficulty that Teacher College has to face after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5.「Insufficient teachers for not teacher culture courses」 and 「some teacher’s specialties are not capable to meet the need of courses after college transformation」 are the major difficulti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peration after Teacher College impelling transformation.
    6.「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cquires the most support among the strategy of Teacher College transformation.
    7.「Being the further education center for local teachers」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College transform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offers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administrative officials, 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in the future.

    Keyword : teacher college,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師範學院歷次轉型之沿革 13 第二節 師範學院轉型之意涵與理論基礎 26 第三節 我國師範學院轉型之現況 34 第四節 我國師範學院轉型之相關研究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7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59 第四章 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的現況 6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師範學院轉型之認知情形 72 第三節 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因應策略 15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5 第二節 結論 158 第三節 建議 160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164 二、英文部份 171 附錄一 致專家學者信函(專家意見調查用) 172 附錄二 師範學院轉型後現況調查問卷(專家效度) 173 附錄三 師範學院轉型後現況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81 表 次 表2-1-1 新、舊師資培育政策的比較 22 表2-1-2 推動師範學院轉型發展紀要 23 表2-3-1 八十四至九十三學年度各類師資培育核定招生名額統計表 38 表2-3-2 歷任教育部長對於師範學院轉型所持的政策態度 40 表2-3-3 師範學院改名教育大學後師資培育數量一覽表 42 表2-3-4 1990年至2005師院研究所成立數 44 表2-3-5 教育大學與其整合對象 48 表2-4-1 師範學院轉型之相關研究 49 表3-2-1 專家名單 56 表3-2-2 抽樣對象名單 57 表4-1-1 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實質運作定位之摘要表 62 表4-1-2 師範學院轉型後,對於師範學院的發展影響之摘要表 62 表4-1-3 師範學院轉型後,在行政組織和流程上需進行調整與重新規劃的方向之摘要表 63 表4-1-4 師範學院轉型後,在資源方面需求之摘要表 63 表4-1-5 師範學院轉型後,在經費需求項目之摘要表 64 表4-1-6 師範學院轉型所需經費主要來源之摘要表 65 表4-1-7 師範學院轉型後,在目前教學方面改進情形之摘要表 65 表4-1-8 師範學院轉型後,在學術研究方面的表現與轉型前比較之摘要表 66 表4-1-9 師範學院轉型後,目前提升校內教授學術表現策略之摘要表 67 表4-1-10 師範學院轉型後,目前提升校內教授學術表現策略之摘要表 68 表4-1-11 師範學院轉型後,學生學習活動規劃之摘要表 69 表4-1-12 師範學院轉型後,對於學生未來進路看法之摘要表 69 表4-1-13 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非師資培育科系或學程增設之摘要表 70 表4-2-1 不同職務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實質運作定位認知之摘要表72 表4-2-2 不同職務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的發展影響認知之摘要表74 表4-2-3 不同年資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實質運作定位認知之摘要表75 表4-2-4 不同年資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的發展影響認知之摘要表75 表4-2-5 不同畢業系所類型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實質運作定位認知之摘要表 76 表4-2-6 不同畢業系所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的發展影響認知之摘要表 77 表4-2-7 學校所屬地區不同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實質運作定位認知之摘要表 78 表4-2-8 學校所屬地區不同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的發展影響認知之摘要表 79 表4-2-9 不同職務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行政組織和流程上需進行調整與重新規劃方向之摘要表 81 表4-2-10 不同年資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行政組織和流程上需進行調整與重新規劃方向之摘要表 82 表4-2-11 不同畢業系所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行政組織和流程上需進行調整與重新規劃方向之摘要表 83 表4-2-12 不同畢業系所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行政組織和流程上需進行調整與重新規劃方向之摘要表 85 表4-2-13 不同職務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資源方面上的需求認知之摘要表 87 表4-2-14 不同職務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資源方面需求之摘要表 88 表4-2-15 不同畢業系所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資源方面需求認知之摘要表 89 表4-2-16 不同學校所屬地區變項對於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資源方面需求認知之摘要表 90 表4-2-17 不同職務變項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經費需求方面認知之摘要表 92 表4-2-18 不同年資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資源方面需求之摘要表 94 表4-2-19 不同畢業系所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經費需求方面需求認知之摘要表 95 表4-2-20 不同學校所屬地區變項對於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資源方面需求認知之摘要表 97 表4-2-21 不同職務變項對於師範學院推動轉型所需經費主要來源認知之摘要表 99 表4-2-22 不同年資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所需經費主要來源之摘要表 100 表4-2-23 不同畢業系所對師範學院推動轉型所需經費主要來源認知之摘要表 101 表4-2-24 不同學校所屬地區變項對於師範學院推動轉型所需經費主要來源認知之摘要表 102 表4-2-25 不同職務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目前教學方面的改進情形之摘要表 104 表4-2-26 不同年資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目前教學方面的改進情形之摘要表 106 表4-2-27 不同畢業系所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目前教學方面的改進情形之摘要表 108 表4-2-28 不同學校所屬地區變項對於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資源方面需求認知之摘要表 110 表4-2-29 不同職務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目前學術研究方面的表現情形之摘要表 111 表4-2-30 不同年資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目前教學方面的改進情形之摘要表 112 表4-2-31 不同畢業系所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目前教學方面的改進情形之摘要表 113 表4-2-32 不同學校所屬地區變項對於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在資源方面需求認知之摘要表 114 表4-2-33 不同職務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目前提升校內教授學術表現策略之摘要表 116 表4-2-34 不同職務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目前提升校內教授學術表現策略之摘要表 117 表4-2-35 不同畢業系所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在目前教學方面的改進情形之摘要表 119 表4-2-36 不同職務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目前提升校內教授學術表現策略之摘要表 121 表4-2-37 不同職務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學生學習課程規劃策略之摘要表 123 表4-2-38 不同年資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學生學習課程規劃策略之摘要表 125 表4-2-39 不同畢業系所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學生學習課程規劃認知差異之分析 127 表4-2-40 不同學校所屬地區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學生學習課程規劃認知差異之分析 130 表4-2-41 不同職務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學生學習活動規劃策略之摘要表 132 表4-2-42 不同年資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學生學習活動的規劃策略之摘要表 133 表4-2-43 不同畢業系所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學生學習活動規劃認知差異之分析 134 表4-2-44 不同學校所屬地區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學生學習課程規劃認知差異之分析 136 表4-2-45 不同職務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應優先增設的系所/學程之摘要表 138 表4-2-46 不同年資變項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應優先增設的系所/學程之摘要表 141 表4-2-47 不同畢業系所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應優先增設的系所/學程之摘要表 144 表4-2-48 不同學校所屬地區對於師範學院轉型後,關於應優先增設的系所/學程之摘要表 147 表4-3-1 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面臨行政運作困境之摘要表 151 表4-3-2 師範學院推動轉型後面臨教務困境之摘要表 152 表4-3-3 師範學院推動轉型策略之摘要表 152 表4-3-4 師範學院轉型未來可行發展方向之摘要表 153 圖 次 圖1-4-1 研究步驟圖 9 圖2-3-1 少子化現象的編制教師人數變化趨勢 39 圖2-3-2 93至96年度6所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數量百分比表 42 圖3-1-1 研究架構圖 54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王如哲等(2003)。展望新教育系列座談會之四―大學整併的虛擬與真實。中等教育,54(4),162―171。
    王煥琛(1985)。我國小學師資教育的演進。中華兒童教育社年刊,45―56。
    司徒達賢(2002)。大學整併與經營管理。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舉辦之「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5―84),臺北市。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2005)。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改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轉型發展計畫。台北市:作者。
    民生報(2005)。台中教育大學邁向轉型,不再以師資培育為主 未來可能與興大合併。臺北市:作者。
    立法院(2005)。師資培育法。臺北市:作者
    伍振鷟、黃士嘉(1997)。我國師範教育的回顧。教育資料集刊,22,1─26。
    行政院(1985)。第一九五七次院會決議。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第三期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吳文星(1983)。日據時期台灣師範教育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吳明清(1997)。我國師資培育制度現代化的展望。教育資料集刊,22,255-268。
    吳清山(2003)。師資培育法-過去、現在與未來。教育研究月刊:105,27~
    呂巧華(2003)。我國大學校院整併策略與行政運作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然堯(2004)。師範校院的轉型與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58,24―32。
    李園會(1997)。日據時期台灣師範教育制度。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李園會(2001)。台灣師範教育史。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沈翠蓮(2000)。師範學校培育小學師資的歷史脈絡(1950―1960)。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願景與承諾―展望新世紀的師資培育(頁1―17)。臺北市:臺灣書局。
    沈翠蓮(2004)。台灣小學師資培育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汪知亭(1978)。台灣教育史料新編。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社。
    周祝瑛(2002)。高等教育整合模式之初探。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舉辦之「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1―103),臺北市。
    林天佑等(2000)。台灣教育探源。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孫志麟(2005)。台灣高等教育擴張政策分析:困境與轉化,載於臺東大學主辦之「2005年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臺東市。
    馬湘萍(2001)。高等教育功能之變遷及機構分類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2005)。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轉型發展計畫書。台中市:作者。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2005)。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改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轉型發展計劃書。台北市:作者。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2005)。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轉型改名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計畫書。花蓮市:作者。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2005)。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籌備改名「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轉型發展計畫。屏東市:作者。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2005a)。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轉型改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後與鄰近大學整合計畫書。新竹市:作者。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2005b)。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轉型改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計畫書(一)(修訂版)。新竹市:作者。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2005c)。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轉型改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計畫書(二)師資與課程調整(修訂版)。新竹市:作者。
    國語日報(2002)。黃榮村盼師院整合為教育大學。臺北市:作者。
    國語日報(2004a)。六所師範院校改制 新校名確定。臺北市:作者。
    國語日報(2004b)。解決供需問題 七年後師培量將減半。臺北市:作者。
    國語日報(2004c)。師院轉型三年內師資培育減半。臺北市:作者。
    國語日報(2005a)。「日日談」教育大學的新挑戰。臺北市:作者。
    國語日報(2005b)。六所師院 新學年改制教育大學。臺北市:作者。
    國語日報(2005c)。師院轉型教育大學 教部審議過關。臺北市:作者。
    康自立(2003)。師範教育何去何從?教育研究月刊,105,5─7。
    張民杰(2000)。師範校院轉型方式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0(5),124─135。
    張建邦(2002)。「狐狸世紀」大學的整併與發展。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舉辦之「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a-1―a-8),臺北市。
    張素偵(2003)。教育政策行銷的原則與策略之探究。台灣教育,620,28~34。
    教育部(1995)。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2a)。目前大學院校整合趨勢與推動研究型大學現況專案報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2b)。規劃因應高等教育發展專案小組研議報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a)。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取自: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user4/u.xls
    教育部(2004b)。我國中小學師資供需與「流浪教師」之問題專案報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c)。我國師資培育數量規劃方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d)。推動師範校院轉型發展大事紀。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e)。我國研究所教育定位及未來發展專案報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a)。九十四學年度師範校院增設調整系所班組及招生名額總量提報作業說明。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b)。國立大學校院區域資源整合發展計畫。2005年9日21日取自於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3/sub01/download/doc/item05.htm。
    教育部(2005c)。教育部推動師範校院轉型發展補助要點。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d)。提升及改善師資培育的「質」與「量」。2005年10日27取自於http://epaper.edu.tw/177/ 。
    教育部(2005e)。教育小辭典―大學校際整合。2005年8日26取自於http://epaper.edu.tw/163/
    教育部中教司(2005a)。少子化趨勢的學校師生人數變化。。2005年10日27取自於http://epaper.edu.tw/177/ 。
    教育部中教司(2005b)。師範校院轉型與整合發展。2005年8日26取自於http://epaper.edu.tw/163/ 。
    教育部中教司(2005c)。從單一到多元培育―師資制度的改變。2005年10日27取自於http://epaper.edu.tw/177/ 。
    教育部中教司(2005d)。貫徹「教育專業本位」的師培政策。2005年10日27取自於http://epaper.edu.tw/177/ 。
    教育部中教司(2005e)。邁向卓越競爭力的新里程―師範學校改名教育大學。2005年10日27取自於http://epaper.edu.tw/177/ 。
    教育部中教司(2005f)。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草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高教司(2005)。大學整合成功的首例與典範~國立嘉義大學。2005年8日26取自於http://epaper.edu.tw/163/ 。
    曹俊德(2005)。由體制論研究師範學院的組織變革,載於臺東大學主辦之「2005年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9),臺東市。
    曹翠英(2005)。臺灣大學校院策略聯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梁金盛(2001)。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整併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梁金盛(2002)。轉型或整併—師範校院何去何從?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辦之「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VI-2-2―VI-2-30),嘉義。
    梁金盛(2004)。教育資源整合與教育發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梁恆正(2004)。師範校院面對組織變革的新思維。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九十三年度現代教育論壇─學校經營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頁1―8),屏東市。
    莫家豪、盧一威(2004)。大學整併與中國高等教育裡治變遷。教育政策論壇,7(1),82─99。
    許維芳(2003)。臺灣師範大學轉型定位與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奎熹(1998)。我國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之分析。教育資料集刊,23,171-195。
    陳恆嘉(1996)。以「國語學校」為場域,看日治時期的語言教育,載於張炎憲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頁13―30)。臺北市:吳三連基金會出版。
    陳榮政(2005)。由教育的跨專業需求看師院轉型之必要:以教育專業結合社會福利專業之分析為例。載於2005年「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研討會論文集。臺東:台東大學。
    陳漢強(1985)。師專改制的回顧與展望。中華兒童教育社年刊,57―58。
    陳維昭(2002)。大學整併的理念與實踐。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舉辦之「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b-1―b-9),臺北市。
    陳德華(2000)。我國大學教育發展的現況與前瞻。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舉辦之「海峽兩岸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研討會」論文集(頁20―27),臺北市。
    陳慧婷(2001)。大學聯盟、合併 台灣打造東方哈佛?。2005年9月28日取自http://www.pac.nctu.edu.tw/news/news_detail.php?Cp=348&NID=3700。
    黃美珠(無日期)。台灣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方向。2005年11月21日,取自http://www.tw.org/newwaves/71/71_1_2.html。
    黃琬婷、孫志麟(2003)。面臨抉擇的師範學院:改革、困境與策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2),257~280
    經濟日報(2005)。台中師院8月1日正式改制大學。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成為中市第二所國立大學,今年五大入學優惠。臺北市:作者。
    葉名祥(2004)。我國師範學院整併為教育聯合大學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監察院(2004)。監察院公報第二四九三期。臺北市:作者。
    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2002)。師範校院定位與發展之探討。臺北市:未出版。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1994)。多元化師資培育對剛終生就讀師範校院意願影響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1994)。多元化師資培育對剛終生就讀師範校院意願影響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1997)。一般大學選修教育學程與師範校願學生對教育專業認知及其任教意願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潘慧玲、郭為藩、吳鐵雄、梁恆正、陳果真(2004)。師範聯合大學系統之規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鄧國雄、黃麗美(2003)。師範校院之轉型與發展 ― 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為例。初等教育學刊,16,1─20。
    盧延根(2003)。教育政策行銷功能及策略之探究。台灣教育,620,19~27。
    戴嘉南(2003)。師範教育的出路何在?教育研究月刊,105,8~11。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總統府(無日期)。總統施政之回顧與願景―用心,使我們下一代擁有更好的教育機會(教育發展篇)。2005年12月18日取自於http://www.president.gov.tw/1_president/achieve/subject07.html 。
    聯合晚報(2005)。師院走入歷史,改名教育大學。6校定位一般大學,不再以培養國小教師為目的。3年內降低師培生至5成以下。3到5年內推動和鄰近大學整併。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3)。沒了公費,少了保證就業,教師甄選又擠破頭。七師院教長籲併成聯合教育大學。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4a)。6師院爭取改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招生名額,三年內降到五成以下,非師資培育系所須甄選才可選讀教育學分。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4b)。師院爭取升格教育大學,北師將與北體再洽談合併 中師屏師找鄰近學校整併。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5a)。改名教育大學,師院出路更多元。花師校長:結合學術與藝術 帶動花蓮鄉土文化潮流。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5b)。竹師 8月改制「新竹教育大學」,多數科系拿掉教育兩字 未來只有一半的學生可修教育學程。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5c)。政策轉向,屏師不再偏重培育師資,申請改名教育大學,國小師資今年停招;三年後師資科系減班,與縣府簽約策略聯盟,投入輔導地方教育。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5d)。YA!花師改制花蓮教育大學,校方放鞭炮慶祝,未來將更積極與東華大學合併。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5e)。台中師院下月改制教育大學,增設英語教育系、數位內容科技系 未來將朝綜合大學發展。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5f)。竹師轉型,下月改制綜合大學。共設3學院 今年僅收3名公費生 創新低。改名教育大學,學生歡迎。「未來就業的路更寬廣」。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5g)。改制教育大學,竹師變成竹大。「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轉型綜合型大學,落實精緻化師資培育,范巽綠與歷任校長同賀。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5h)。花蓮教育大學雨中揭牌。花師改制,將增設資訊科學系、藝術與設計學系。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5i)。教育大學轉型,加強國外合作。中教大:明年有交換學生、邀國外學者來台 竹教大:鼓勵遊學。臺北市:作者。
    聯合報(2005j)。新增36系組 生醫、通訊最熱。政大新增「歐語學程」、東華「電機資工不分系」,教育大學各系去除「教育」字眼。臺北市:作者。
    謝文全(2000)。台灣地區師範教育的發展趨勢與展望。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辦之「兩岸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9),上海。

    二、西文部份
    Blumenthal, B. & Haspeslage, P.(1994). Toward a Definition of Corporate Transformatio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5(4), 101-106
    Carnall, C.A.(1990). Managing Change in Organizations. U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Cummings, P.E. & Huse, E.F.(1989)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4th ed., St. Paul.
    Dfes(2003).White Paper: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October 12,2005, fromhttp://www.dfes.gov.uk/hegateway/hereform/degreesanduniversitytitles/index.cfm
    Eastman, J., & Lang, D.(2001). Mergers in higher education:Lessons from theory and experienc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Harman, K., & Meek, V. L.(2002).Introduction to special issue : ‘merger revisited’ :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mergers in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44(1), 1–4.
    Jerry , G.(1985).Inter – 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1,148–163.
    Richard, L. D.(2001).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Ohio : South – 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Trow, M.(1974). Problem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 Education. In OECD(Ed.). Polic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Paries : OECD
    Vollmann, T.E.(1996). The Transformation Imperative : Achieving Market Dominance Through Radical Chang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