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Search / Detailed Display

Author: 吳家瑩
Thesis Title: 國民政府的教育政策及其內外形勢
Advisor: 鄭世興
Zheng, Shi-Xing
蘇雲峰
Su, Yun-Feng
Degree: 博士
Doctor
Department: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hesis Publication Year: 1989
Academic Year: 77
Language: 中文
Number of pages: 338
Keywords (in Chinese): 國民政府教育政策教育學校軍訓體育教育
Keywords (in English): COMPULSORY-EDUCATION, EDUCATIONAL-POLICY, SCHOOL, MILITARY-TRAINING, PHYSICAL-EDUCATION
Thesis Type: 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Reference times: Clicks: 311Downloads: 169
Share:
School Collection Retrieve National Library Collection Retrieve Error Report
  • 國府自民國十四年七月在廣州成立後,到民國廿九年間,在教育方面,因應了什麼樣
    的情勢及採取了什麼樣的政策,以建立適合實現三民主義理想的學校教育制度,是本
    文主要探討的問題,分如下三個子題加以說:
    (一)國府為使學校教育制度發揮厚植國家精神基礎的功能,採行了「發揚國德教育
    的政策」,其內涵包括「軍訓」、「體育」、及「民族固有道德陶冶」三個項目。為
    發揮厚植國家物質基礎的功能,採行了「擴充實用-生產教育的政策」,其內涵包括
    對大學、專科學校、中學及小學等各級教育的改造,使皆具有「實利」的性質。
    (二)國府欲使學校教育制度產生前述的預期功能,為有效地整頓教育功能, 為厚
    植學訓的價值基,國府採行了二個政策,其一是「重新詮釋中華民國教育宗旨的政策
    」,其內涵是選定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作為我國教育宗旨形式名稱及實質內容詮釋
    的根據。其二是「普及教育於全體中國國民的政策」,其內涵則包括「義務教育」、
    「民眾教育」及「 村教育」三個重點。為厚植學制的權力基礎,國府也採行了二
    ,其一是「管理教會學校教育的政策」,其內涵是將「教會學校與宗教分離而與
    政治結合」的原則,具體形之於私立學校規程,再採取定期甄試辦法,催逼教會學校
    依規程向政府立案。其二是「強化教育行政機構權能的政策」,其內涵是包括「教育
    經費的保障,教育行政組織的更新及中央教育行政機構監督功能的增強」等三項。
    (三)國府為解除學校教育制度,在戰時面臨解體及萎縮的危機,使其也能發揮「抗
    戰建國」的力量,而持續地保持有價值地存在,國府採行了「維持學校系統正常運作
    ,並對平時教育措施作最大彈作調整的政策」,其內涵是包括:變更課程、科目、教
    材、上課時數及方式,調整修業年限及增設臨時機構」等要項。
    最後為結論,旨在綜合前面各章研究,論斷國府教育政策的性質並提出建議。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