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惠珍
Hsu, Hui-Chen
論文名稱: 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氣氛之研究
指導教授: 劉秀嫚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7
中文關鍵詞: 學生事務組織組織創新氣氛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IPA)
英文關鍵詞: Student Affairs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Important-Performance Analysis (IPA)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EL.034.2018.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45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氣氛現況與學生事務人員知覺學生事務組織創新氣氛的重要性,並進一步透過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IPA),進行學務組織創新氣氛重要性與實際狀況的交叉分析,診斷目前大學校院、公私立院校、各學務單位之學務組織創新氣氛應繼續維持或優先改善之處,作為營造良好學務組織創新氣氛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以106學年度第一學期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為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針對19所學校,抽取447位學務人員,以「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氣氛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回收350份,有效問卷30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7.71%。統計方法包含敘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依樣本t檢定,以及重要-表現程度分析(IPA)。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北區大學校院學務組織創新氣氛良好,並以年長、服務於住輔組、課指組及專責室的學務人員知覺較佳。
    二、北區大學校院學務人員重視學務組織創新氣氛,並以較高學歷(碩士及以上)、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或心輔與教育相關主修、具學生事務或心輔與教育相關認證、專業發展較多、任職於住輔組、課指組或專責室、擔任主管、專業分工較高者,較為重視。
    三、北區大學校院學務組織應繼續維持主管及工作團隊支持與鼓勵,需優先改善資源適足度、空間環境。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針對整體學生事務處組織、公私立大學校院、各學務單位及學生事務人員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大學院校營造學務組織創新氣氛應繼續維持或優先改善之參考。

    This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the status-quo of innovation climate within the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in university and understanding the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climate from staff members’ perspectives. Through applying the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 a cross-analysis between the ideal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climate was conducted to diagnose the current climate of innovation in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s in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HEIs).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staff members in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in HEIs in the North District in Taiwan.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2017 academic year. The questionnaire was adapted from previous studies by the researcher. In total, 447 staff were selected form 19 HEIs. A total of 350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and among them 307 were valid. The valid returning rate is 87.71%.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employed are: Description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aired Sample t-Test, and IPA. The major findings are listed below:

    1.The overall innovation climate of the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in HEIs in northern Taiwan is good. Those who are more senior and work in division of student housing service, division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office of student adviser are with better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2.The staff members of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value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innovation. Those staff members with master degree and above and major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student affair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 related fields are with better perception. Moreover, those who with certificates in student affair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related and have mo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re significant higher in their perception of innovation climate. Last, those who work in division of student housing service, division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office of student adviser, the supervisor, and the division of student affairs are also having better perception. It is worth of noticing that student affairs staff members with low and high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are both perform better.

    3.HEIs in northern Taiwan should continue to support and encourage the supervisors and student affair members.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improving the resource adequacy and space environment to create a good climate for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to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s, and student affairs staff for future improvement.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工作及學務人員角色 11 第二節 組織創新氣氛之意涵及測量 20 第三節 組織創新氣氛之相關研究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2 第五節 研究步驟 62 第六節 資料分析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氣氛實際狀況分析 67 第二節 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氣氛重要性分析 94 第三節 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氣氛實際狀況與重要性交叉分析 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41 第二節 建議 147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155 二、 西文部分 163 附錄 附錄一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氣氛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65 附錄二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氣氛調查問卷(專家效度評定卷) 171 附錄三 組織氣氛創新量表使用授權同意 186 附錄四 組織創新活力量表使用授權同意 187

    一、中文部分
    大學法(1994,1月)。2017年4月。取自http://www.feu.edu.tw/adms/osa/sex/file/法令規章/1.pdf
    王延皊(2001)。學生事務主管工作壓力之研究:以中區大專院校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王雁飛、朱瑜(2006)。組織創新氣氛的研究進展與展望。心理科學進展。14(3),443-449。
    江永眾、王德平、朱伏平(2015)。管理心理學。臺北市:元華文創。
    余尹倫(2016,3月)。生於網路時代卻特別孤寂 在經濟壓力中大膽創新 你有多了解「K世代」青少年?。風傳媒。取自http://www.storm.mg/article/91462
    吳甲仙(2005)。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處組織氣氛及其人員工作滿意度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市。
    吳宗原(2012)。組織創新氣氛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彥彣、楊慶麟(2016)。 國民中學組織創新氣氛對教師創新教學影響之研究:以心理資本為中介。學校行政,106,52-82。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5)。學校行政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靜吉、林偉文、林士郁、陳秋秀、曾敬梅和王涵儀 (2002)。教育部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子計畫(六)國際創造力教育發展趨勢專案。臺北市:教育部。
    吳靜吉、曾敬梅、王涵儀、林志哲、林偉文(2004)。台灣創造力教育實施現況。臺北市:教育部。
    李田樹(譯)Peter F. Drucker(2001)。Peter F. Drucker著。杜拉克精選:管理篇(The Essential Drucker on Management)。臺北市:天下文化。
    李立旻(201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專責導師制度實施期望與成效之研究。學生事務與輔導。55(3),30-34。
    李素芬(2003)。台中市國中體育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周士琦(2014)。高職學校行政主管對學校評鑑使用及其影響因素知覺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岳成峰(2005)。我國大學院校生活輔導組成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市。
    東方線上(2016,9月)。誰是K世代?他們是網路原生代,追求理想的自我與未來。SmartM解讀。取自https://www.smartm.com.tw/article/32363234cea3
    林至善(2006)。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長領導特質、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市。
    林思彤(2008)。創造力的匯合觀點與影響因素。T&D飛訊,70,1-19。
    林鴻銘、洪千惠(2016)。影響範圍續效與非對稱影響服務品質分析法之應用-以某客運公司為例。品質學報,23(2),77-90。
    林瓊瀛(2016,11月)。當皮箱遇上YouTube:Z世代來襲,老闆們請接招。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取自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538
    邱皓政(1999)。組織創新環境的概念建構與測量工具發展。論文發表於技術創造力研討會。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邱皓政、陳燕禎、林碧芬(2009)。組織創新氣氛量表的發展與信效度衡鑑。測驗學刊,56(1),69-97。
    柯淑偉(2016)。技術型高中校長分散式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胡清暉(2015,3月)。教部動刀 8年內砍50所大學。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8000327-260102
    夏語晨(2014)。組織創新氣候與創新導向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徐聯恩(2006)。產業創新能耐平台組織創新活力量表之建構,學界科專計畫報告(No. 94-EX-17-A-31-S1-036)。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徐聯恩、洪兆祥(2013)。營造支持性氛圍就能促進員工創新嗎?。創業管理研究,8(1),23-46。
    徐聯恩、樊學良(2011)。組織創新活力及其效果:時間壓力干擾之探討。臺大管理論叢,21(2),394-422。
    徐聯恩、樊學良(2018)。組織創新活力量表:量表編製及其複核效度之驗證。企業管理學報,117,21-47。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高中以上學校新生入學訓練實施辦法(1938,9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等(2007)。2006臺灣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言。載於鄧毓浩(主編),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頁549-559)。臺北市:作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導師制度實施辦法(2014)。擷取自http://www.sa.ntnu.edu.tw/ezfiles/0/1000/img/204/101686036.pdf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15年11月)。從創新創業指標看國家創業競爭力。政策研究指標資料庫PRIDE。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cad=rja&uact=8&ved=0ahUKEwib1aTy5OnUAhUHjpQKHaqlAAUQFgglMAA&url=https%3A%2F%2Fpride.stpi.narl.org.tw%2Ftopic2%2FdownloadSource%2F4b1141ad50d073ba0150d64f00e30156&usg=AFQjCNGsGHIBmTRqRYGBIZq9J3VL7dYvtw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臺北市:東華。
    張雪梅(2001)。我國私立大專院校學生事務工作推展之探討。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頁99-127)。臺北市: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張雪梅(2005a)。大學學生事務的行政與實務。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台北市:高等教育。
    張雪梅(2005b)。大專院校學生事務工作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部訓委會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打造創造力國度(Republic of Creativity, R.O.C.)。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a,4月)。教育部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創新工作專業人力要點。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History.aspx?id=FL042766
    教育部(2007b,9月)。教育部推動國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創新工作專業人力要點。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History.aspx?id=FL044062
    教育部(2016a,3月)。高教創新轉型方案。取自http://hr.ntnu.edu.tw/news/10400132472.pdf
    教育部(2016b,10月)。105學年度大學校院一覽表手冊。取自https://ulist.moe.gov.tw/Download/StartDownload?FileName=1060105Ulist.pdf
    教育部(2016c,1月)。大專校院職員、警衛及工友人數。取自http://data.gov.tw/iisi/logaccess/78236?dataUrl=http://stats.moe.gov.tw/files/detail/105/105_staff.xls&ndctype=XLS&ndcnid=6286
    教育部(2017,11月)。教育部獎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經費及學校配合款實施要點。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24845#lawmenu
    教育部設置大專校院學生事務工作協調聯絡中心及輔導工作協調諮詢中心實施要點(2011,10月)。
    莊立民(2002)。組織創新模式建構與實證之研究---以台灣資訊電子業為例(博士論文)。取自臺灣伯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莊家萱(2010)。高雄市國民中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許 甫(2014,9月)。Z世代來了!科技時代工作更務實。TVBS新聞網。取自http://news.tvbs.com.tw/life/546718
    許珮琦(2010)。組織氣候對員工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統一超商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傅木龍(2001)。跨世紀大學學生事務工作發展與輔導。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6,129-168。臺北市:東吳大學。
    鈕文英(2015)。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修訂版)。臺北市:雙葉。
    黃天助(2011)。高職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對創新經營成效影響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文玲(2014)。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領導、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玉(1996)。大學學生事務工作的角色與功能。公民訓育學報,5,167-192。
    黃玉(2001)。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6,35-80。臺北市:東吳大學。
    黃秀霞(2013)。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昆輝(1991)。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
    黃秋韻(2007)。從現代大學生特質談“人生哲學”之課程任務。育達學院學報,13,53-68。
    黃國隆、蔡啟通(1996)。工作價值觀一致性與領導行為對員工效能的影響。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財團法人信義文化基金會、台灣大學心理學工商心理研究室主辦「華人企業組織暨管理研討會」,臺北市。
    楊昌裕(2007)。大學學生事務引導模式之研究。載於鄧毓浩(主編),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頁73-100)。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楊昌裕(2013)。學生事務工作的目的與職能。載於張雪梅(主編),中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實務(頁19-30)。臺北市:高等教育。
    劉雲、石金濤及張文勤(2009)。創新氣氛的概念界定與量表驗證。科學學研究,27(2),289-294。
    蔡志賢(2012)。高等教育課外學習核心能力及其評量指標建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蔡啟通(1997)。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臺北市。
    蔡啟通、高泉豐(2004)。動機取向、組織創新氣氛與員工創新行為之關係: Amabile動機綜效模型之驗證。管理學報,5,571-592。
    鄭建君、金盛華、馬國義(2009)。組織創新氣氛的測量及其在員工創新能力與創新績效關係中的調節效應。心理學報,41(12),1203-1214。
    盧昱瑩(2013,6月)。4大面向完全解讀八年級。Cheers雜誌153期。取自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9607&page=
    蕭美惠(譯)(2015)。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著。經濟發展理論(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臺北市:商周。
    蕭富峰、李田樹(譯)(2009)。Peter F. Drucker著。創新與創業精神: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談創新實務與策略(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臺北市:臉譜。
    戴曉霞(2000a)。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展望: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集刊,44,35-60。
    謝文全(2016)。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文德、黃靖文(2016)。探討補教機構組織創新氣氛之研究。經營管理學刊,11,87-112。
    簡文娟(1999)。組織創新氣候評鑑表之鑑立-以高科技產業為實證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嚴珮華(2016,10月)不創新,就等死!標竿企業的轉型哲學。天下雜誌, 609期,106-112。 

    二、西文部分
    Amabile, T. M., Contti, R., Coon, H., Lazenby, J., & Herron, M. (1996). Assessing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 1154-1184.
    Amabile, T. M., & Gryskiewicz, N. D. (1989). The creative environment scales: work environment inventor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 231-235.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 and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 (1998). Powerful partnerships: A shared responsibility for learning. Washingt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myacpa.org/sites/default/files/taskforce_powerful_partnerships_a_shared_responsibility_for_learning.pdf
    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 (2004). Learning Reconsidered: A Campus-Wide Focus On The Student Experienc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aspa.org/images/uploads/main/Learning_Reconsidered_Report.pdf
    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 (1994). The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affai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myacpa.org/sites/default/files/ACPA%27s%20Student%20Learning%20Imperative.pdf
    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 (1996). The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affairs. Retrieved from http://co.myacpa.org/wp-content/uploads/2015/01/acpas_student_learning_imperative.pdf
    Anderson, N.R., & West, M.A. (1998). Measuring climate for work group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team climate inventory.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 235-258.
    Ekvall, G. (1996). Organizational climate for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European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5, 105-123.
    Hsu, M. L. A., & Fan, H. L. 2006. Assessing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vit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a sca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R&D Management Conference, Taipei, Taiwan.
    Isaksen, S. G., Lauer, K. J., & Ekvall, G. (1999). Situational Outlook Questionnaire: A measure of the climate for creativity and change. Psychological Report, 85, 665-674.
    Krejcie, R.V., & Morgan, D.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Martilla, J. A., & James, J. C. (1977).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41(1), 77-79.
    Merriam Webster (1828). innovation [ Dictionary ].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innovation
    Scott, S. G., & Bruce, R. A. (1994).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 A 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3), 580-607.
    Siegel, S. M., & Kaemmerer, W. F. (1978). Measuring the perceived support for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 553-56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