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昭儀
Huang, Chao-Yi
論文名稱: 四健會推動環境教育之現況與未來發展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4-H Club
指導教授: 蔡慧敏
Tsai, Huei-M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5
中文關鍵詞: 四健推廣教育農業推廣四健會作業組永續農業
英文關鍵詞: 4-H Ex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Agricultural Extension, 4-H projec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8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是針對在臺發展六十多年長期致力於農村青少年發展教育的四健會組織,進行探索性研究,以探究四健會推動環境教育活動目前發展情況,並歸納其推動環境教育之特色,並且建立四健會與環境教育溝通的橋樑。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基層農會推動的四健會作業組進行文件資料分析,並且深度訪談基層執行人員。文件分析的資料來源包括主要為相關雜誌報導文章,並已配合農會願意提供之作業組相關資料與行政檔案為輔,相關人員以基層指導員與義務指導員為主,以分層立意取樣選擇五個農會四健會為配合單位。從訪談資料與文件分析資料中探究四健會教育理念與環境教育內涵之相似性,與四健會推動之特色。四健會的教育活動以作業組為主,也是推動環境教育的主要途徑,四健會的教育理念與環境教育內涵有諸多相似,最終目的都是培育願意為在地達成永續發展的人才,並且同樣強調科際整合教學、跨領域學習,以及重視學者的自主行動。而四健會在推動環境教育的特色有:關懷鄉土與在地實踐,以及以農業為基礎向外延伸的多元教育活動,並透過四健會的搭橋,青少年可以更貼近社區事務,整合社區資源,將永續觀點引入社區。四健會在農業推廣體系下,負責青少年教育的教育團體,其對於農業與環境之關懷,是環境教育推動的夥伴團體,也是青少年接觸農業議題的重要管道,更能成為農村與農業邁向永續發展的推手。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4-H club. There has been over sixty years since 4-H Club was introduced into Taiwan. From rural youth development to youth positive development, 4-H club in Taiwan has devoted itself to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nd youth education. Through the study, we established the linkage between 4-H extension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y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study collected data from 4-H project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f practic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4-H Club. Use in-depth interviewing method to collect the opinions on similarity between 4-H extension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rom local 4-H agents and volunteers. Accroding to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4-H extension education is similar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rom education goal,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4-H members can meet the obj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4-H projects. Generalizing three similarities from the results, there are nurturing talent for lo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and action-oriented learning metho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4-H Club are caring and acting locally, various and innovative learning, agriculture-based project, and connecting youth and community. To sum up, 4-H club is the partner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Under th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4-H club concern about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and give youth a way to understand agricultural issues. It can be prompter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摘要 i 謝誌 iii 目次 iv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界定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四健會的發展 6 第二節 四健會教育理念 20 第三節 環境教育 38 第四節 四健會與環境教育的連結 5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7 第一節 研究範圍 57 第二節 研究設計 60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5 第四節 研究可信性 6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7 第一節 四健會教學理念的再審視 67 第二節 四健會推動環境教育之現況 83 第三節 四健會推動環境教育之未來發展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建議 116 參考文獻 122 附錄一、全球環境議題 128 附錄二、臺灣環境議題 130 附錄三、國內外環境教育學習概念 131 附錄四、國內外永續發展議題 133 附錄五、訪談大綱 135 附錄六、訪談輔助工具 138 附錄七、2008~2015年農委會經費補助計畫研提標準摘要 140

    Carver, R. L., & Enfield, R. P. (2006). John Dewey'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s alive and well. Education and Culture, 22(1), 55-67.
    Corson, W. H.(1990). The Global Ecology Handbook: What You Can Do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Boston, MA: Beacon Press.
    DESA. (2013).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2 Revision.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FAO. (1996) Rome Declar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fao.org/wfs/
    Gasperini, L. (2000). From agricultural education to education for rural development and food security: All for education and food for all. In Fif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From Production Agriculture to Rural Development: Challenge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 University of Plymouth, UK. Available at: http://www. fao.org/sd/exdirect/exre0028.htm.
    Palmer, J. A.(199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 Theory, Practice, progress and promise. New York, NY: Routledge.
    Sitarz, D. (1993). Agenda 21: The earth summit strategy to save our planet. Boulder, Colo: EarthPress.
    Tilbury, D. (1995).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defining the new focu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1990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1(2), 195-212. doi:10.1080/1350462950010206
    Tilbury, D. (1997)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head, heart and hand approach to learning abou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ew Horizons in Education, 38, 1-9.
    UN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5-2014). Available at: http://www.unesco.org/new/en/education/themes/leading-the-international-agenda/educ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
    UNCED . (1996). Rome Declaration on World Food Security. Italy: United Nations.
    UNCED. (1992). Agenda 21. Brazil: United Nations.
    UNCSD. (2012). The Future We Want. Brazil: United Nations.
    UNESCO. (1977). Declaration of Tbilisi. Available at: http://www.gdrc.org/uem/ee/tbilisi.html
    UNESCO-UNEP. (1975). Belgrade Charter. Available at: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01/000177/017772eb.pdf
    WCED(1987/1992)。我們共同的未來(王之佳等譯)。臺北市:臺灣地球日出版社。
    中華民國四健會(1991)。慶祝中華民國四健會四十週年 彩繪青春‧四健嘉年華會(大會手冊)。
    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2002)。中華民國四健會五十週年特刊。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2014)。2014食育小學堂種子教師營(營隊手冊)。
    中華民國農會(2013)。中華民國四健會六十週年專刊。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中華民國農會(2014)。103年年報。臺中市:中華民國農會。取自:http://www.farmer.org.tw/basic_report.aspx
    方偉達、李育明、郭乃文、張四立、謝龍生、顏秀慧(2013)。邁向綠色永續未來。臺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王俊豪(1993)。鄉村與學校四健會組織結構與運作之比較研究。臺灣農業,29:3,頁42-63。
    王華林(1957)。四健教育之哲學基礎與工作目標。農業推廣文彙,2,46-48。
    王鑫(1989)。環境教育及戶外教育活動設計舉例。環境教育季刊,2,63-68。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2015)。台灣環境保護聯盟關注議題。取自 http://www.tepu.org.tw/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35-54。
    吳德森(2003)。重建區四健會協助鄉村發展模式之研究-以鹿谷鄉農會四健會為例。農民組織學刊,5,125-164。
    呂學儀(主編)(1996)。農村青年推廣教育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李文瑞(1998)。學校四健會工作之檢討與發展。論文發表於「變遷環境中鄉村青少年之生涯發展研討會」,臺北:中國農業推廣學會、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1998年11月25日。
    李永展(1995)。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証。臺北市:胡氏圖書。
    汪靜明(1990)。國內環境教育活動設計架構與特色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5,58-66。
    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46。.
    沈伯勛(1967)。學校四健會作業的新方向。農業推廣文彙,12,200-203。
    周儒(1993)。發展環境教育的重點策略之研究。論文發表於「第七屆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臺中市: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1993年11月。
    林玉曉(1994)。前言。載於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主編),四健工作指導手冊(頁1~8)。臺北市: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
    林明樺(2008)。美國四健會作業組。四健青年,296,34-38。
    林杰民(2012)。從美國到臺灣:四健會的移植與國際農業交流工作(1951–1965)。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未出版,新北市。
    林哲翔(2009)。現今我國四健會對會員的影響及其在農漁會中的作用。國立東華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未出版,花蓮縣。
    林德昌(2005)。永續發展與聯合國二十一世紀議程。臺北市:青輔會。
    林獻堂(1994)。四健會的作業與紀錄。載於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主編),四健工作指導手冊(頁17~24)。臺北市: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
    紀海珊、紀潔芳(2000)。四健會與學校教育成功機制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號:八九科技一‧六輔~六二~二(二七)),未出版。
    倪葆真(2008)。全方位農業的農村青少年發展工作願景。四健青年,296,42-43。
    高翠霞(1989)。環境教育之理念。環境教育季刊,3,8-11。
    張子超、周儒(1998)。民間團體推動環境教育活動內涵之研究。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3(1),27-45。
    張宏政(2008)。農村青少年輔導策略之研究-深化鄉鎮農會四健推廣教育之計畫與分析。農業推廣文彙,54,頁63-70。
    張崑崙(2005)。臺灣農業推廣的回顧與策勵。載於王俊雄(編),五十穗月臺灣農業推廣學會50週年紀念專輯(頁32~41)。臺北市:臺灣農業推廣學會。
    張紹勳(2007)。研究方法精華本。臺中市:滄海書局。
    張聖昌(2006)。現行中學生活科技教材內容之環境教育學習主題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87/pta_5320_2729842_56626.pdf
    許世璋(2001)。環境議題與行動導向的環境教育。中華民國 90 年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新世紀環境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論文彙編(51-5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立中(2007)。四健會在我國創設之經過與發展。畜牧半月刊,78:8,頁41-44。
    陳能敏(1996)。永續農業過去·現在·未來。臺北市:農業科技資料服務中心出版。
    陳澤俊、黃郁卿、楊馥慈、李芳瀛、沈美君(1994)。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主要推行工作介紹。《青年農民》213,5-8。
    陳錦文(1981)。中華民國四健會第一年。農業推廣文彙,26,38-60。
    陳瓊如(1991)。從社會教育觀點探討環境教育之推行。環境教育季刊,11,50-56。
    陳耀鴻(1967)。如何鼓勵四健會義務指導員。農業推廣文彙,12,12-21。
    黃晶瑩(2001)。結合農會及學校四健推廣教育工作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號:90農科-1.7.4-輔-#1(4)),未出版。
    黃晶瑩(2002)。知識經濟之農業推廣專業人力發展研究——四健推廣員核心能力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號:91農科-1.6.4-輔-#1(6)),未出版。
    黃朝恩(1995)。環境議題與分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所。
    楊克仁(2002)。四健會發展歷程與功能演變。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50,33-45。
    楊宏瑛、倪葆真、呂美麗、陳玲岑和李苔寧(2010)。99 年度農業推廣教育及科技研究成果。農業推廣文彙,55,頁219-228。
    楊冠政(1989)。環境教育概述(上)。環境教育季刊,1,6-17。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書局。
    楊冠政、王鑫、張子超(1999)。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編制理論。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編纂「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指導手冊」計畫(編號:EPA-88-E204-03-1B8),未出版。
    葉麗瓊(1998)。農會四健會行銷策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廖季清(1960)。我國四健會之歷史、現況與展望。農業推廣文彙,5,88-93。
    劉清榕(1964)。四健會會員的作業問題與作業輔導。農業推廣文彙,9,147-154。
    劉清榕(1997)。四健會對台灣農業發展的貢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試驗研究計畫(編號:86-AST-1.16-FSD-06(19)),未出版。
    劉清榕(1998)。鄉村青少年發展模式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號:87科技-1.8-輔-03(17)),未出版。
    劉清榕、陳馨馨(1997)。四健會對臺灣農業發展的貢獻。載於四健會青少年培育工作研討會會議實錄(頁31-58)。臺北市: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
    歐陽嶠暉(1997)。環境問題與保護對策。應用研究倫理通訊,3。取自 http://www.ncu.edu.tw/~phi/NRAE/newsletter/no3/05.html
    蔡達棋(1967)。四健會作業活動的意義與內容。農業推廣文彙,12,214-215。
    蔣夢麟(1957)。四健運動之效果及其發展途徑。農業推廣文彙,2,3-5。
    蔣夢麟(1960)。蔣序。載於吳恪文(1992)(著),農業推廣學(頁2)。臺北市:臺灣農業推廣學會。
    鄭友誠(2010)。農業環境教育-水田生態教育推廣。農政與農情,257。取自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500408
    鄭政宗(2002)。知識經濟之農業推廣專業人力發展研究-四健推廣工作人員角色任務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號:91農科-1.6.4-輔#1(5)),未出版。
    鄭政宗(2009)。四健推廣標準作業流程之建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號:98農科-5.2.1-輔-#1(9) ),未出版。
    鄭政宗、朱瑞淵(2008)。四健推廣教育對鄉村發展之影響研究分析。農民組織學刊,10,67-101。
    盧耀泰(2002)。國中生參與四健推廣教育意願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中市。
    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2011年6月22日)。
    環境教育法(2010年6月5日)。
    顏明仁、楊龍華(2002)。在生活科技教育中推展環境教育概念之適切性探討。生活科技教育,33(4),2-11。
    顏淑玲(1997)。四健推廣教育的現況與發展。載於四健會青少年培育工作研討會會議實錄(頁89-110)。臺北市: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
    顏淑玲(2001)。人本文主的四健會。豐年,51(10),20-22。
    顏淑玲(2005)。四健推廣教育工作歷程分析。載於王俊雄(編),五十穗月臺灣農業推廣學會50週年紀念專輯(頁90~103)。臺北市:臺灣農業推廣學會。
    饒燦輝(1982)。四健會員應有的之認識。載於中華民國四健會卅周年紀念特刊(頁105-106)。臺北市: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