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治平
WANG, CHIH-PING
論文名稱: 偶然形於視覺設計表現之應用研究
The Research of Application to the Visual Design of Accidental Form.
指導教授: 吳千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3
中文關鍵詞: 偶然形視覺設計
英文關鍵詞: Accidental Form, Visual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7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偶然形具備三合一形態的特性,包含形狀、色彩與質感,其形式上無論形狀或色彩,帶有律動、漸變、連續、反覆的多項因素,使得偶然形充滿了美感。製作偶然形的過程裡也因加進了外力的運動因素(人力、自然力、地心引力、離心力等)使偶然形充滿了動感。更由於不同的顏料與工具,製造了不同的造形與質感,這幾種奇妙的組合後的偶然形,在在給人一種新的視覺感受。
    本研究於文獻中首先探討偶然形的定義,將其本質做為研究的切入點,以瞭解造形美感形成和引起視覺心理的感受與反應,由探討製作偶然形的相關技法中,再以數位處理做深入的剖析,著重偶然形於電腦設計應用時的變化和保存,最後應用於作品創作之中。
    本次研究的創作主題是以偶然形的產生為出發點,再利用偶然形獨特的美感形式(律動、漸變、漸層),應用在系列海報的創作設計上。創作內容以「感性」為主題,分別於「綠水」、「長天」、「秋湖」與「紅牆」等四張作品中闡訴主題的內涵,其中又可分為「動」、「靜」的視覺效果。構成畫面的主要要素,有的自成為訴求表現主題;有的只是作為表現主題的襯托。
    期望本研究和作品創作的實例,能作為該設計範疇和教育工作者的參考,使日後偶然形的技法應用能有更大的拓展,於觀念上有更多的提昇。

    Accidental Form is a special feature that combined three appearances, such as shapes, colors and texture, the three perfect factors. Accidental Form is full of beauty because of its rhythm, variety, continuity and repetition whatever its shapes or colo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king Accidental Form, it enables the Accidental Form to be filled with dynamic, adding the actions (man power, nature power, gravity and centrifuge) from outside. Besides, Accidental Form can use different painting pigments to create different texture and give people a new visual enjoyment.
    This research first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Accidental Form in the article. Feature is regarded as a starting point of this research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ental visual experience created by the beauty of the style. And then it makes a profound analysis of related technique and digital deposal in creating Accidental Form. The purpose for it is to apply its variety and preservation of computer design to final creation.
    The topic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duce Accidental Form as an entering point. Through the performance of Accidental Form, it can express Beauty, such as rhythm, change and layer, and then apply them on the poster. It maps out the theme of the painting -- “Sensitivity”, including “Green Water”, “Long Sky”, Autumn Lake” and “Red Wall”. It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two dimensions -- “Active” and “Still”. Some of the roles made up of in the painting appeal to the main idea, and some of them just appeal to the supplement of the theme.
    Wish this research and creation a reference of the designed field and educational workers. In the future, the technique of Accidental Form can be developed further and also increase more concepts.

    第一章 緒論…………………………………………………………1 一. 研究動機……………………………………………………1 (一)偶然造形獨特性………………………………………1 (二)“因物象形”的趣味感………………………………1 (三)電腦工具的反思………………………………………2 二. 研究目的……………………………………………………3 (一)教學的目的……………………………………………3 (二)視覺應用的實用目的…………………………………3 三. 研究方法與步驟……………………………………………4 四.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一. 偶然造形的定義……………………………………………6 (一)偶然形的一般定義……………………………………6 (二)偶然形的再探…………………………………………7 二. 偶然形的類別………………………………………………9 (一)以產生來源分類………………………………………9 (二)以構成的數量分類(單一的,複數的)………………10 三. 文獻探討的範圍和限制……………………………………11 四. 西方相關藝術流派回顧……………………………………11 (一)自動性繪畫(Automatism)……………………………11 (二)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13 (三)自動書寫(Automatic Writing)…………………….14 五. 近代東方相關藝術家回顧…………………………………15 (一)張大千…………………………………………………15 (一)劉國松…………………………………………………15 六. 我國古代相關藝術家回顧…………………………………16 七. 人為偶然形相關技法文獻探討……………………………18 (一)以色料為主的技法……………………………………18 (二)以工具為主的技法……………………………………20 (三)以紙張為主的技法……………………………………21 八. 偶然形數位處理之探討……………………………………22 九. 偶然造形美感探討…………………………………………24 十. 視覺設計應用探討…………………………………………26 十一. 偶然形於應用表現範例之探討…………………………27 第三章 個人創作表現解說…………………………………………30 一. 創作主題和內容……………………………………………30 二. 創作理念……………………………………………………33 (一)創作動機………………………………………………34 (二)中西繪畫的啟發 ……………………………………36 (三)社會因素………………………………………………36 三. 創作的架構步驟與發展……………………………………37 (一) 創作架構步驟…………………………………………37 (二) 創作發展………………………………………………39 四. 創作作品分析與解說………………………………………42 (一)創作資料內容製作收集………………………………42 (二)創作資料內容形式分析………………………………45 (三)創作資料造形元素分析………………………………46 (四)創作內容和說明………………………………………47 藝術性系列海報……………………………………………47 作品「長天」…………………………………………49 作品「綠水」…………………………………………54 作品「紅牆」…………………………………………59 作品「秋湖」…………………………………………64 第四章 檢討與建議…………………………………………………70 一. 檢討…………………………………………………………70 二. 建議…………………………………………………………70 參考書目…………………………………………………………73 附錄………………………………………………………………75

    大智浩著,王秀雄譯(民64),美術設計的基礎,台北:大陸書店。
    王秀雄(1994),美術心理學,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王秀雄(民73),美術心理學,台北:設計家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林品章(民79),基本設計,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林品章譯(民80),平面構成,台北:六合出版社。
    林品章(1993),設計與視覺環境,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林崇宏著(1997),設計基礎,初版,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林崇宏著 (民87),設計原理,台北:全華科技。
    葉國松(民84),平面設計之基礎構成,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朝昌直已著,呂清夫譯(民82),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北星圖書公司。
    林書堯(民64),視覺藝術,台北:維新書局。
    丘永福(1989),造形原理,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何耀宗(民78)平面廣告設計,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呂清夫(2000),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呂清夫譯,朝倉直已著 (民84) 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梵谷出版社。
    呂靜修譯(1996),Charles Wallschlaeger、Cynthia Busic-Snyder 著,設計基礎)。
    李長俊譯(1985),安海姆著,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吳瑪俐譯(1993),J urgen Schilling著,行動藝術,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江山等著(1999),視覺與認知:視覺知覺與視覺運動系統,台北:遠流出版社。
    陳曉冏譯(1969),大智 浩著,設計的色彩計劃,台北市:大陸書局。
    張恬君(2000),電腦媒體之於藝術創作的變與不變,美育雜誌第115期,38-47頁。
    張恬君,電腦輔助藝術教學之研究,藝術家雜誌第237期。
    楊裕富(2000),創意思境:視傳設計概論與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 : 設計、符號、溝通,臺北:亞太圖書。
    劉大基等譯(1991),Susanne K. Langer著,《情感與形式》(Feeling and Form),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劉思量(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桂冠圖書。
    蘇茂生(1971),商業美術設計海報設計篇,台北:一文。
    張長傑(1981),立體造形基本設計,初版,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高橋正人著 (民81),視覺設計概論。台北:藝風堂。
    葉國松、張輝明編著 (民84),平面設計之基礎構成,台北:藝風堂。
    創意精選:海報設計篇。(民89) 台北:藝風堂。
    諶克莊發行,(民76),全國海報大展專集,新竹市:臺灣省立新竹社會教育館,p205。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