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春燕
Wang, Chun-Yen
論文名稱: 三千髮詩-王春燕人物圖像彩墨探討
“The Poem for 3,000 Hairs”---A Discussion for the Characters of Human Subjects in Wang, Chun-Yen’s Chinese Colored Paintings
指導教授: 林昌德
Lin, Chang-D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8
中文關鍵詞: 三千女性人物圖像
英文關鍵詞: 3,000, Hair, Poem, Women, Characters of Human Subject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2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為延續創作動力,透過生活的體驗激發人文特性,在時空的替換中,所呈現的各種面相。透析髮式與人身的關係,進而對它存在意義所產生的情感轉換,並從創作的實驗中瞭解人物的圖像印記,透過個人心理的抒發,尋找更多元性的創作方向讓「髮式」、「符號」、「風」形塑在這個創作主題上。醞釀創作之能源理出「三千髮詩」創作意涵。
    探討古今社會階級人類以不同的髮型現象表現不同的身份地位,了解昔日髮式之重要與美感經驗,體悟髮絲之美的千情萬種,並分析女性心靈之內在思維與複雜情感層面,進行探索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千髮詩」,是指一種思維的寄託、精神意念的表達。觀察當代髮型的社會現象,如詩般浪漫。創作的動機從當下所處的心境及生活經驗,寓意到髮絲與風的互動中。呈現一股思維的美感,並找出自我的繪畫特點,期以自身出發,尋更多的契機與感動。
    第一章陳述了我創作的動機、目的,以及自身經歷和社會背景等。第二章則探究古今中外髮式造型的來龍去脈、表現形式與相關文獻。第三章裡,談論女性思維與個人藝術創作的意念、內在思考的因素、創作歷程的剖析。第四章則為「三千髮詩」之創作理念與表現意涵。第五章創作實踐與作品解說。最後一章,總結整篇論述,並展望未來的創作思維與走向。

    Abstract
    The motivation for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hum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y hair has been represented, in relation experience of life in Chinese paintings at different periods and in different places. Through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subjects and their hair styles, I explore the feelings and transformed meanings of the reality in the paintings. Moreover, trying to make experimental paintings by myself, I find ever more possibilities and ways to express the human characteristic of “hair styles”, “symbols”, and “wind” in paintings. These are the reasons I discuss the painting “The Poem for 3,000 Hairs”.

    In discussion of hair styles in different social hierarchies now and then, I analyze the importance and aesthetic feelings about hair styles in the past; to explore the inner worlds and complicated feelings within women’s souls, and finally what is in my inner world as well.

    “The Poem for 3,000 Hairs” is a painting that expresses inner spiritual ideas about hair styles that existed in that time as a social phenomenon, and those inner spiritual ideas were rather like romantic poems. The motivation of this painting is to illustrate momentary mental states and life experiences through the meanings implied through inter-action between hair and wind.

    Chapter one states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is painting, and my own social experiences and background, etc. Chapter two explores the evolution of hair styles in a range of eras and places.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inner worlds within the female soul, the author’s ideas and thoughts, and the procession of painting. Chapter four explains the thought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Poem for 3,000 Hairs”. Chapter five i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this painting. The final chapter summarizes the statements made in this thesis and explores the directions of future developments.

    目 次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審定書 博碩士論文全文上網授權書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的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三千.髮.詩釋義 5 第二章 頭髮的歷史脈絡 第一節 頭髮的基本認識 7 第二節 從髮式看東、西方文化 12 第三節 頭髮的刻板與共識印象 35 第三章 女性髮式圖像的表現與意涵 第一節 唐代仕女的髮髻變化 41 第二節 維納斯的髮型表現方式 45 第三節 美人畫髮式的探討 49 第四章 「三千髮詩」之創作理念的意涵 第一節 心畫的境界 58 第二節 心境的表現 59 第三節 創作的方法 61 第五章 創作實踐與作品解說 第一節 「墨抖春心」之創作系列 65 第二節 「筆落燕安」之創作系列 108 第六章 結論 128 參考文獻 130

    參考文獻
    引用專書
    1.李澤厚著,《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98年9月。
    2.清.丁皋,〈寫真秘訣.部位論〉,《芥子園畫傳》四集本與二冊本,清嘉慶二十三年出版。亦刊於俞劍華編著,《中國畫論類編》(卷上第四篇人物),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12月第2版第1刷。
    3.羅賓.布箂耶爾著,《頭髮的歷史-各時代的流行髮式與對頭髮的想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2005年5月初版1刷。
    4.吉田和子著/白微微譯,《美髮的藝術》,臺南:大正書局出版,1984年10月出版。
    5.(宋)吳文英/吳蓓箋校,《夢窗詞匯校箋釋集評-繁體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2007年9月1日。
    6.彼埃.魯易著/莫渝譯,《比利提斯之歌》,臺北:桂冠圖書出版,2001年10月。
    7.波特萊爾著/莫渝譯,《惡之華》,臺北:志文出版,1985年9月初版。
    8.波特萊爾/胡品清譯,《巴黎的憂鬱》,臺北:志文出版2007年1月再版。
    9.葉慈著/傅浩譯,《葦叢中的風-葉慈詩選》,臺北:書林出版,2007年7月修訂1版。
    10.何懷碩著,《孤獨的滋味》,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出版,2005年6月初3刷。
    11.佳慶編輯部,《世界藝術百科全書-佳慶藝術圖書館第一冊-2》,臺北:佳慶出版,助學特惠版。
    12.李強生著,《中國美髮演變史》,臺北:流行出版,1990年9月。
    13.宮竹正著,《藝伎的故事》,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2006年2月第一版。
    14.杭海著,《妝匣遺珍》,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06年8月第2次印刷。
    15.趙錫如編,《辭海》,臺北:二統貿易出版,1987年2月初版。
    16.韓崢嶸譯注/左秀靈校訂,《詩經譯注》,臺北:建安出版,1997年11月初版1刷。
    17.杜少春編,《詩歌中的璞玉渾金-南北朝:詩名篇欣賞》,臺北:學鼎出版,1990年4月初版。
    18.杜少春編,《纏綿的愛情故事-白居易詩名篇欣賞》,臺北:學鼎出版,1990年4月初版。
    19.王炳華著,《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大展》,臺北:時藝多媒體出版,97年12月初版。
    20.席慕蓉著,《無怨的青春》詩集,臺北:大地出版社,1985年8月10日27版。
    21.何恭上著,《維納斯的藝術》,臺北:藝術圖書出版,1970年初版。
    22.後藤茂樹,《浮世繪大系2-春信》,昭和50年11月25日初版第2刷。
    23.後藤茂樹,《浮世繪大系5-歌磨》,昭和50年11月25日初版第2刷。
    24.後藤茂樹,《浮世繪大系8-北齋》,昭和53年3月28日初版第3刷。
    25.洪偉德編,《鄉江花鳥畫集》,臺北:鄉江資料中心出版,1983年4月出版。
    26.劉奇俊撰文,《日本畫之美1-竹內栖鳳》,臺北:藝術圖書出版,1990年9月23日再版。
    27.《日本京都畫壇的巨匠-竹內栖鳳展》,京都:朝日新聞社出版,1990年。
    28.大原富枝、馬場京子、高階秀更執筆,《日本的名畫-4竹內栖鳳》,東京都:中央公論社發行,昭和50年8月25日。
    29.內山武夫、上村淳之監修,《沒後五十年記念-美的精華上村松園展》,京都:朝日新聞社出版,1999年出版。
    30.大原富枝、馬場京子、高階秀更執筆,《日本的名畫-9上村松園》,東京都:中央公論社發行,昭和50年8月25日。
    31.劉文譚著,《現代美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96年2月初版15刷。
    32.劉奇俊撰,《日本美人畫選》,臺北:藝術圖書出版,1999年6月30日再版。
    33.羅丹口述/葛賽爾筆記,《羅丹藝術論》,臺北:雄師圖書出版,1998年4月5版5刷。
    34.笛卡兒著/錢志純編譯,《我思故我在》,臺北:志文出版,1971年9月再版。
    35.周積寅編著,《中國畫論輯要》,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年3月第2次印刷。
    36.林慧嫻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石濤》,臺北:錦繡出版,2002年4月2刷。
    37.詹前裕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林之助》,臺北:錦繡出版,2002年4月2刷。
    38.商建平譯,《巨匠美術週刊-馬諦斯》,臺北:錦繡出版,1996年11月再版。
    39.朱介凡撰,《中國歌謠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出版,1974年2月初版。
    40.鄧妙香著,《精選唐詩三百首(續)》,臺南:世一文化出版,2000年1月修訂3版12刷。
    41.朱光潛著,《詩學》,臺北:國際少年村出版,2001年6月初版,頁67。
    42.賴聲川著,《賴聲川的創意學》,臺北:天下雜誌出版,2007年1月8日第1版第9次印行。
    43.黃文捷譯,《巨匠美術週刊-康丁斯基》,臺北:錦繡出版,1996年11月再版。
    44.商建平譯,《巨匠美術週刊-馬諦斯》,臺北:錦繡出版,1996年11月再版。

    引用圖片專書
    1.《中國巨匠美術週刊1~100》,臺北:錦繡出版,1992年6月創刊~再版。
    2.《西洋巨匠美術週刊1~100》,臺北:錦繡出版,1992年6月創刊~再版。
    3.安田英樹編集,《上村松園畫集》,京都:青幻舍株式會社出版,2009年2月1日初版。
    4.潘東波著,《古西洋美術全覽》,臺北:相對論出版,2007年12月1日1版1刷。
    5.段濱編,《宋畫.人物》,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1刷。
    6.李翀等編,《唐、宋、明代人物畫精選》,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2刷。
    7.《大觀-一生難遇的看》,臺北:雄獅圖書出版,2006年12月初版。
    8.《中國名畫賞析I~III》,錦繡出版,2001年10月。
    9.《海外中國名畫精選I~III》,錦繡出版,2001年10月。
    10.許麗雯編,《妳不可不知道的畫家筆下的女人》,2004年12月。

    參考專書
    1.朱自清著,《談美》,臺北:臺灣開明書局出版,1973年3月重6版。
    2. David V. Tansleyry著/徐進夫譯,《人類精神文明奧秘1-5》,臺北:龍田出版,1981年5月初版。
    3.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4月第2次印刷。
    4.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書局出版,1998年5月第12次印刷。
    5.何懷碩著,《創造的狂狷》,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出版,1998年10月初版。
    6.沈以正撰,《歷代美人畫選》,臺北:藝術圖書出版,1999年6月30日再版。
    7.陳長華撰,《當代美人畫選》,臺北:藝術圖書出版,2000年9月30日再版。
    8.朱光潛著,《西方美學史上卷、下卷》,臺北:頂淵出版,2001年6月,初版1刷。
    9.朱剛著,《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臺北:揚志文化出版,2002年7月。
    10.魏道慧著,《人體結構與藝術構成》,臺北:秋雨印刷出版,2003年10月5版。
    11.李美蓉著,《視覺藝術概論》,臺北:雄師圖書出版,2005年3月2版8刷。
    12.劉其偉著,《現代繪畫基本理論》,臺北:雄師圖書出版,2006年4月6版6刷。
    13.郭文夫著,《哲學美學論集》,臺北:時英出版,2006年2月。
    14.瓊-呂克.夏呂姆著/陳英德、張彌彌譯,《藝術原理》,臺北:藝術家出版,2007年11月初版。
    15.姜一涵著,《搜盡奇峰打草稿-石濤畫語錄新解》,臺北:蕙風堂筆墨出版,2007年9月初版。
    16.方秀雲著,《藝術家的自畫像》,臺北:藝術家出版,2008年4月。

    參考論文
    1.范美如撰,《工筆仕女畫創作之研究》,2002年6月。
    2.游雯珍撰,《「白似白」-繪畫創作探討》,2005年6月。
    3.謝秀鳳撰,《從希臘羅馬神話中之文藝繆司女神到靈感謬思的探尋》,2005年6月。
    4.阮玉娟撰,《春天的饗-女性體態美》,2005年6月。
    5.黃中泰撰,《中國水墨人物畫衣紋中之「線性藝術」-以任伯年為例與本人創作之關聯》,2005年6月。
    6.劉博文撰,《中國肖像畫與人物畫的演變》,2006年6月。
    7.黃漼枝撰,《生命圖象之詮釋-黃漼枝創作論述》,2006年6月。
    8.林奕如撰,《時空.視域-「生命體驗」系列之繪畫創作研究》,2007年4月。
    9.許維穎撰,《表裡-他者眼中的美好自我》,2007年6月。
    10.林冠汝撰,《蔓延-渦漩造型之意象構成》,2007年6月。
    11.黃舒愉撰,《「我」與「虛實」的對白》,2007年6月。
    12.鍾國良撰,《人體形式的變奏 鍾國良創作論述》,2007年6月。
    13.顧文華撰,《女人與心靈的對話-顧文華創作論述》,2007年6月。
    14.郭欣怡撰,《「身姿傳情.映心境」-女性情態之繪畫創作研究》,2007年7月。
    15.陳小琳撰,《拓荒者的神秘天堂-陳小琳創作自述》,2007年7月。
    16.王鈺婷撰,《線條與幾何圖形之圖畫書創作研究-王鈺婷《真實的快樂》作品探討》,2007年7月。

    期刊.文章
    1.釋聖嚴撰,〈天思想的一念三千〉,《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57期》,1980年10月。
    2.吳恭瑞撰,〈高劍父之改革理念初探〉,《2006書畫藝術學刊1》,2006年11月。
    3.施並鍚撰,〈秋詩-董學武〉,2009.05.01.閱讀。

    引用網路資料
    1.http://www.drbataipei.org/wisdom/208/wisdom208_1.htm,2008.09.21.閱讀
    2.藍海撰,〈青絲情縷何纏綿—女子頭髮的故事〉,http://zhao.blogsome.com/2006/09/23/p120/,2009.05.01.閱讀。
    3.吳品萫撰,《吳文英,〈瑣窗寒.玉蘭〉探析》,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99期2001.10.26.,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99.htm,2009.05.08.閱讀
    4. 〈人類的演變過程圖〉,http://img181.imageshack.us/img181/8881/snap3yc8.jpg, 2009.04.13.閱覽。
    5.http://www.kxlive.com/upload/userimages/%E9%9D%92%E8%97%8F%E9%AB%98%E5%8E%9F/2006113003181523.jpg200,2009.06.01.閱覽。
    6.花王頂級美髮技術,http://web.kao.com/tw/asience/science/research/,2009.04.13.閱覽。
    7.漢典,http://www.zdic.net/cd/ci/8/ZdicE9Zdic87Zdic91274058.htm,2009.05.12.閱讀。
    8.長髮為君留,紅顏為君愁,http://love.youthwant.com.tw/4/book_read1.php?stud_id=200237442&b_id=52&p=59&ftype=9,2009.05.01.閱讀。
    9.席慕蓉,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AD%E6%85%95%E5%AE%B9, 2009.05.05.閱讀
    10.波提且利,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botticelli/botticelli.htm,2009.05.27.閱覽
    11.官能心理學,http://blog.xuite.net/kc6191/study/15805167,2009.04.27.閱讀。
    12.浮世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AE%E4%B8%96%E7%B9%AA, 2009.05.26.閱覽。
    13.鈴本松年,http://www.ne.jp/asahi/no/va/sub/tk/photo/tk619.jpg,2008.10.23.。/http://www.seikado.com/Thumbnail/lotD572aa.jpg,2008.10.23.閱覽。
    14.上村松園,http://www3.ouk.edu.tw/culture/oukart2/95-1/%E6%97%A5%E6%9C%AC%E7%BE%8E%E8%A1%93%E5%B0%8F/036%E8%AC%9B.doc,2008.10.23.閱覽
    15.吳超然撰,〈導論─中國美術史裡的大傳統與小傳統 〉,http://www.lib.pu.edu.tw/artcenter/Before91year/03-26-01/two.html,009.05.05.閱讀。
    16.粉本,http://baike.baidu.com/view/478651.html?fromTaglist,百度百科,2009.05.24.閱覽。
    17.王蓮曄撰,〈帕洛克〉,http://163.25.6.227/dsa/amedu/%E8%97%9D%E8%A1%93%E7%95%AB/%E7%B6%B2%E9%A0%81/S27.htm,2009.05.20.閱覽。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