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筱絜
論文名稱: 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研究
指導教授: 顏瑞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6
中文關鍵詞: 寓言植物題材形象主題思想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77下載:5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古代寓言,是優美動人、情理兼具的文學珍品。其風格明睿警策、生動趣味,且文字精鍊、寓意雋永,往往言有盡而意無窮,使人品味再三。在此當中,以植物為寓意重心的植物寓言亦有不少形神皆妙、精采絕倫的佳作,且花草樹木果實蔬菜的角色形象,更展現出繽紛的色彩,面貌殊異,獨樹一幟,實不容忽略,具有匯集整理,專題研究之價值。
    所謂植物寓言,包括廣義和狹義的兩個層面。廣義的植物寓言是指以植物故事為題材,藉由植物的特徵來託諷寄意的寓言,當故事中的角色皆為植物,理當屬於植物寓言;但若故事中的角色既有人也有植物,而其主要寓意是由植物引申而來,仍可視為植物寓言。狹義的植物寓言則是指藉由「擬人化」植物角色,搭配上「虛構性」的故事情節,以寓意說理的寓言。故事中植物角色,具有人類般的情感與思想,能夠言語和動作,是不同人物典型的類比或象徵。本文涵攝此兩個層面的植物寓言。
    本論文在第一章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及取材原則、範圍與方法。第二章敘述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的發展,將先秦至清代的植物寓言,分先秦兩漢、唐宋、元明清,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來說明不同階段的植物寓言發展概況、寫作特色、與重要作家作品。第三章論述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的分類與角色象徵,將所收錄的植物寓言,依據植物題材的種類,區分為樹木、花卉、藤蔓、禾苗、果實、蔬菜等六類,再針對此六種寓言特殊的植物形象,論述其象徵意義。
    第四章至第六章,以寓言分類為基礎,進行植物寓言的主題思想探究。第四章討論樹木寓言的主題思想,從「材與不材」、「凌寒之木」、「種植行為」等方面論述寓意思想。第五章探究花卉寓言、藤蔓寓言,以及禾苗寓言的主題思想,從花卉所形塑之美好人格典型、藤蔓的自然特徵,以及田園農作之經過來比況說理。第六章探討果實寓言、蔬菜寓言的主題思想,就果實「外形與內質」的關係以託諷,並從果實「體積形狀」的特點以喻人事,再來,就蔬菜的食用價值以託諷、蔬菜的自然特徵來立傳。第七章總結研究成果,並簡論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的定位評價,及對未來研究之展望。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植物寓言」的定義和取材 5 一、「寓言」名稱與定義 5 二、「植物寓言」的定義 11 三、取材原則與來源 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6 一、研究方法 16 二、研究步驟 17 第二章 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的發展 20 第一節 先秦兩漢時期 20 一、初具雛形的植物寓言 20 二、《莊子》植物寓言形象和思維的創新 23 三、風格務實的《韓非子》植物寓言 26 四、《戰國策》寓言擬人植物角色的萌芽 29 五、《說苑》——兩漢植物寓言的代表 33 第二節 唐宋時期 37 一、唐代古文家植物寓言的興起 37 二、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40 三、宋代擬人傳體植物寓言的盛行 42 四、蘇軾〈桃符與艾人〉 50 第三節 元明清時期 52 一、擬人傳體植物寓言蔚為大觀 53 二、傳體以外各體植物寓言 57 三、擬人植物寓言的成熟 63 四、劉基植物寓言的成就 66 五、吳沃堯植物寓言的成就 69 六、與西方植物寓言的對照比較 71 第三章 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的分類與角色象徵 78 第一節 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的分類 78 一、以植物種類為分類依據 78 二、特殊類例的舉例說明 84 第二節 樹木寓言的角色象徵 87 一、松——良才君子 87 二、竹——虛直有節 92 第三節 花卉寓言的角色象徵 95 一、梅——出塵高士 95 二、菊——經霜隱逸 98 三、蓮——清白特立 99 第四節 藤蔓、禾苗寓言的角色象徵 100 一、唐蒙、薜荔、蔦蘿——趨炎附勢 101 二、稂莠——損物貽害 103 第五節 果實、蔬菜寓言的角色象徵 104 一、柑、橘、枳、枸櫞——表裡不一 104 二、瓠(匏)瓜——大而無當 106 三、蔥——學識空洞 107 四、芥菜——刻苦淬礪 108 第四章 樹木寓言的主題思想 110 第一節 就「材與不材」以說理 110 一、「不材」、「無用」之為大用 110 二、才用之得失,乃視其所處 114 三、良才遭忌的不平之鳴 115 四、以己之長、攻人之短的才士心態 116 第二節 以「凌寒之木」喻人品 117 一、以松、竹之堅貞喻品德高潔 117 二、以橋、梓之姿態喻尊卑之道 119 第三節 藉「種植行為」來論理 120 一、以種樹喻為官之術 121 二、以種樹喻養民之道 122 三、以種樹論育才之道 125 四、以種樹論為學之道 132 第五章 花卉、藤蔓、禾苗寓言的主題思想 135 第一節 以花卉形塑人格類型 135 一、以花卉之正面特質烘托 135 二、以花卉之負面特質反襯 139 第二節 藉藤蔓的自然特徵比況說理 141 一、以蔓生依附類比攀附於人 141 二、以棘刺類比邪惡勢力 143 三、從藤類的用途來論理 146 第三節 以禾苗農作之經過來說理 147 一、以農作收成論理 148 二、以農作異象寓意 151 第六章 果實、蔬菜寓言的主題思想 153 第一節 就果實「外形與內質」的關係以託諷 153 一、運用兩種以上果實,相互對比諷諭 153 二、運用單一果實,敘其表裡以寓意 157 第二節 就果實「體積形狀」的特點以託諷 160 一、以瓠瓜垂繫之狀,喻才能不展 160 二、以瓠瓜堅硬巨大,喻宏大思維 160 三、以瓠瓜大而無用,喻無用之人 161 四、以窖藏榆錢,喻守財行徑 162 第三節 就蔬菜的食用價值以託諷 163 一、以空心的蔥,諷刺空虛之人 163 二、以蔬菜提議改為毒草,嘲諷無毒不丈夫 164 第四節 就蔬菜的自然特徵來立傳 166 一、藉蔬菜外觀、滋味,刻畫人物身分與性格 166 二、藉蔬菜生長境況,描摹人物背景與事蹟 167 第七章 結論 170 第一節 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的價值 170 一、就「寓言文學」而言 170 二、就「植物文化」而言 174 第二節 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的研究展望 176 一、本文總結與檢討 177 二、未來研究的方向 181 附錄一 中國古代植物寓言「分期篇目表」 183 附錄二 中國古代植物寓言「文體性質分類表」 188 附錄三 西方四大寓言中植物寓言篇目表 193 附錄四 西方四大寓言中植物寓言取材分類表 196 附錄五 臺灣寓言學位論文研究成果一覽表 198 參考書目 204

    壹、專著(古籍依朝代先後排列,其餘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古籍文獻
    1. 舊題(周)晏嬰撰:《晏子春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 (周)韓非撰、(元)何犿註:《韓非子》(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 (周)列禦寇撰:《列子》(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4. 舊題(秦)呂不韋撰、(漢)高誘注:《呂氏春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
    5. (漢)司馬遷《史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
    6. (漢)劉向撰:《說苑》(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7.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陸德明音義《毛詩注疏》(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8. (漢)高誘注、(宋)姚宏續注:《戰國策》(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
    9. (漢)王逸注:《楚辭章句》(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5)
    10. (晉)郭象注:《莊子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11. 舊題(晉)干寶撰:《搜神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5)
    12. (晉)嵇含撰:《南方草木狀》(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13. (晉)陶潛撰:《陶淵明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14. (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世說新語》(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世說新語》(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15. (南朝梁)吳均撰:《續齊諧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16. (南朝梁)劉勰著:《文心雕龍》(臺北:明倫出版社,1973)
    17. (唐)李白撰、(宋)楊齊賢集注、(元)蕭世贇補註《李太白集分類補註》(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18. (唐)柳宗元撰、(宋)童宗說注釋、張敦頤音辯、潘緯音義:《柳河東集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19. (唐)白居易撰:《白氏長慶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0. (宋)歐陽脩撰、周必大編:《文忠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1. (宋)張詠撰:《乖崖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2. (宋)蘇洵撰、沈斐輯:《嘉祐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3. (宋)蘇軾撰:《東坡全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4. (宋)蘇軾撰:《東坡志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5. (宋)蘇軾撰、舊題宋王十朋註《東坡詩集註》(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6. (宋)張耒撰:《柯山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7. (宋)劉子翬撰、劉玶編:《屏山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8. (宋)曹勛撰:《松隱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9. (宋)李石撰:《方舟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0. (宋)王質撰:《雪山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1. (宋)蔡戡撰:《定齋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2. (宋)王柏撰:《魯齋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3. (宋)李昉等奉敕編:《文苑英華》(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4. (宋)李昉:《太平御覽》(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5. (宋)扈仲榮、程遇孫等編:《成都文類》(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6. (宋)曾慥編:《類說》(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7. (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8. (宋)羅願撰:《爾雅翼》(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9. (宋)唐慎微撰:《證類本草》卷十三柟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40. (宋)陶穀撰:《清異錄》卷上(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41. (元)白珽:《湛淵靜語》(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42. (明)王冕撰、王周編:《竹齋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43. (明)宋濂撰:《文憲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44. (明)劉基撰:《誠意伯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45. (明)王廷陳撰:《夢澤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46. (明)蘇伯衡撰:《蘇平仲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47. (明)童冀撰:《尚絅齋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48. (明)趙撝謙撰:《趙考古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49. (明)劉球撰:《兩谿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50. (明)何喬新撰:《椒邱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51. (明)李東陽撰:《懷麓堂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5)
    52. (明)倪岳撰:《清谿漫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53. (明)石珤撰:《熊峯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54. (明)朱淛撰:《天馬山房遺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55. (明)羅洪光撰:《念菴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56. (明)劉元卿撰:《賢奕編》(收入《叢書集成初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57. (明)趙南星等撰:《明清笑話四種》(臺北:華正書局,1974)
    58. (明)江盈科撰:《雪濤小說》(臺北:世界出版社,1962)
    59.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60. (明)陳邦俊輯:《廣諧史》(臺南:莊嚴文化,1995)
    61. (明)徐光啟撰:《農政全書》卷三十銀杏(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62. (明)何喬遠編撰:《閩書》一百五十卷「南產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63. (明)屠本畯等撰:《野菜箋》(收入婁子匡主編:《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專號》第一篇第十卷,臺北:中國民俗學會,1974)
    64. (明)都卬:《三餘贅筆》,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續編委員會、四川大學圖書館編《中國野史集成續編》第二六冊(成都:巴蜀出版社,2000)
    65. (清)黃宗羲編:《明文海》(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66. (清)龔自珍撰:《龔定盦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
    67. (清)岳濬等監修、杜詔等編纂:《山東通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
    68. (清)汪灝、張逸少等奉敕編:《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69.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臺北:鼎文出版社,1976)
    70. (清)吳趼人著,盧叔度輯注:《俏皮話》(香港:百靈出版社,未著出版年)
    71. (清)吳其濬著、楊家駱主編:《植物名實圖考》(臺北:世界書局,1974)
    72. (清)吳其濬著、楊家駱主編:《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臺北:世界書局,1974)
    73. (清)劉熙載《藝概》(臺北:漢京出版社,2004)
    74. (清)陳淏子輯、伊欽恆校注:《花鏡》卷五藤蘿條(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62)
    75. (清)朱宗洛:《古文一隅》,收入王文照主編《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二、今人著作
    (一)寓言選集、作品集
    【中國古代寓言】
    1. 仇春霖主編:《古代中國寓言大系》(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2. 王恆展等編:《中國古代寓言大觀》(濟南:明天出版社,1991)
    3. 李奕定選輯:《中國歷代寓言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初版,1994年增訂版)
    4. 李逸宏:《中國寓言故事》(臺北:國家出版社,1996)
    5. 張萬均主編:《中國寓言庫》(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6. 曹文軒主編:《中國寓言故事精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7. 陳蒲清编著:《中國經典寓言》(長沙:岳麓書社,2005)
    8. 劉城淮编:《先秦寓言大全》(長沙:岳麓書社,1995)
    9. 顏瑞芳编著:《九頭鳥——元明寓言選析》(臺北:幼獅文化,1994)
    10. 嚴北溟、嚴捷编著:《中國哲理寓言》(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西方寓言】
    1. 伊索著,林婉君譯:《伊索寓言》(臺南:大夏出版社,1991)
    2. 伊索著,沈吾泉譯:《伊索寓言》(臺北:志文出版社,1998)
    3. 克雷洛夫著,張學曾譯:《克雷洛夫寓言全集》(臺北:志文出版社,1999)
    4. 克雷洛夫著,何茂正譯:《克雷洛夫寓言全集》(臺北:小知堂文化,2001)
    5. 拉封登著,莫渝譯《拉封登寓言》(臺北:志文出版社,1983)
    6. 拉封丹著,董天琦譯:《拉封丹寓言》(臺北:小知堂文化,2002)
    7. 拉封丹著,吳憶帆譯:《拉‧封登寓言故事》(臺北:志文出版社,2004)
    8. 曹文軒主編:《外國寓言故事精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9. 萊辛著,王燕生、周佳音譯:《萊辛寓言》(臺北:小知堂文化,2002)
    10. 萊辛著,高中甫譯:《歐洲寓言選.萊辛寓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11. 《AESOP’S FABLES》(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D.L. Ashliman ;Translated by V.S. Vernon Jones , New York :Fine Creative Media,Inc , 2003)

    (二)寓言研究
    1. 公木:《先秦寓言概論》(濟南:齊魯書社,1984)
    2. 文傑等主編:《寓言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4)
    3. 王煥鑣:《先秦寓言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65)
    4. 白本松:《先秦寓言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
    5. 吳秋林:《世界寓言史》(瀋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
    6.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8)
    7.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
    8. 林淑貞:《明清笑話型寓言論詮》(臺北,里仁出版社,2006)
    9. 林淑貞:《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臺北:里仁出版社,2007)
    10. 段醒民:《柳子厚寓言文學探微》(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
    11. 張遠山:《寓言的密碼》(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2)
    12.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板橋:駱駝出版社,1987)
    13. 陳蒲清:《世界寓言通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14.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板橋:駱駝出版社,1992)
    15. 陳蒲清、權錫煥:《韓國古代寓言史》(長沙:岳麓書社,2004)
    16. 葉程義:《莊子寓言研究》(臺北:義聲出版社,1979)
    17. 劉燦:《先秦寓言》(臺北:國文天地,1990)
    18.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
    19. 顏瑞芳:《唐宋動物寓言研究》(永和:亞馬遜出版社,2000)
    20. 顏崑陽:《人生是無題的寓言——莊子的寓言世界》(臺北:尚友出版社,1982)
    21.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22. 顧建華:《寓言——哲理的詩篇》(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

    (三)植物學相關著作
    1. 人文出版社編委會:《植物大辭典》(台中:人文出版社,1982)
    2. 孔慶萊等編著:《植物學大辭典》(香港:文光圖書公司,1959)
    3. 任慧等編:《古典詩詞分類引用辭典.狀物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
    4. 何小顏:《花的檔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
    5. 何小顏:《花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李亮恭、劉棠瑞:《正中植物學辭典》(臺北:正中書局,1980)
    7. 阮昌銳:《植物動物與民俗》(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1999)
    8. 岡元風纂輯、王承略點校、解說:《毛詩品物圖考》(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
    9. 彼得.湯京士(Peter Tompkins)、克里斯多福.柏德(Christopher Bird)著、薛絢譯:《植物的秘密生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
    10. 孫耀良、俞宗德:《花卉詩歌鑑賞辭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
    11. 徐家昌等:《古典詩詞百科描寫詞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
    12. 高明乾主編:《植物古漢名圖考》(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
    13. 陸文郁:《詩草木今釋》(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
    14. 陳俊愉等:《中國花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
    15. 喬玢:《花之美》(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16. 童勉之:《中華草木蟲魚文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17. 聞銘、周武忠、高永青主編:《中國花文化辭典》(合肥:黃山書社,2008)
    18. 墨利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著,陳蓁美譯《花的智慧》(臺中:晨星出版社,2005)
    19. 潘富俊:《成語植物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20. 潘富俊:《紅樓夢植物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4)
    21. 潘富俊:《唐詩植物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
    22. 潘富俊:《楚辭植物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23. 潘富俊:《詩經植物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
    24. 鄭元春:《植物奇談》(臺北:省博物館,1994)
    25. 簡錦玲:《詩情花意——中國花卉事典》(臺北:大樹文化,2003)
    26. 蘿賽(Sharman Apt Russell)著,鍾友珊譯:《花朵的秘密生命》(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4)

    (四)其他
    1.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古典文學》第十四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
    2.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時報文化,1995)
    3. 王夢鷗:《文學概論》(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4. 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東華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增訂版)
    5.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開明書店,1993)
    6. 朱光潛:《談文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1)
    7. 朱光潛:《談美》(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1)
    8.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1986)
    9. 吳功正:《中國文學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10. 吳訥:《文章辨體序說》(臺北:泰順書局,1973)
    11. 李達三、劉介民:《中外比較文學研究》(第二冊作品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
    12. 李奭學:《中西文學因緣》(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
    13. 尚永亮撰:《柳宗元詩文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4. 施蟄存編:《晚明二十家小品》(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15. 袁行霈:《歷代名篇鑑賞集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
    16. 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
    17. 張春榮:《詩學析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
    18. 張健:《文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3)
    19. 張雙英:《文學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20. 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21. 陳奇猷、張覺《韓非子導讀》(成都:巴蜀書社,1990)
    22.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出版社,1976)
    23. 劉述先:《文學欣賞的靈魂》(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7)
    24. 歐明俊:《現代小品理論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
    25. 蔡宗陽《應用修辭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6)
    26. 魯迅《漢文學史綱》(臺北:風雲時代,1990)
    27. 羅聯添:《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類編》(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1)
    貳、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于學玉:《蘇軾寓言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
    2. 安秉 :《中國寓言傳記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
    3. 吳淡如:《郁離子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4. 吳福相:《呂氏春秋寓言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5. 吳德育:《戰國諸子寓言研究》,新莊: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9
    6. 宋隆枝:《馮夢龍詼諧寓言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7. 林秀香:《莊子寓言及其美學義涵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
    8. 林金龍《韓非子寓言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9. 金世煥:《莊子寓言及其功用研究》,新莊: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10. 邱碧霞:《孟子寓言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11. 俞炳禮:《白居易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
    12. 洪志明:《隱藏與揭露──寓言的寫作技巧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13. 孫敏惠:《擬人傳體寓言析論--以《廣諧史》為研究對象》,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6
    14. 袁本秀:《柳宗元寓言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15. 連清吉:《莊子寓言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16. 陳方濟:《宋濂生平及其寓言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17. 郭志陽:《韓非子寓言文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18. 陳寶玉:《晚明詼諧寓言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
    19. 黃明慧:《劉基郁離子寓言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
    20. 黃美煖:《列子神話、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21. 楊燕玲:《超越形的困境-《莊子‧德充符》寓言人物之分析》,臺北: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22. 經慧玲:《韓愈、柳宗元寓言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23. 詹蕙林:《柳子厚寓言探微》,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
    24. 寧冠男:《論中唐寓言創作》,西安: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25. 翟曉慧:《從寓言的獨立到文體的全面成熟——柳宗元、蘇軾寓言的比較研究》,山西:山西大學碩士論文,2007
    26. 趙依玲:《韓非子寓言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27. 蔣聞靜:《戰國策寓言探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8. 鄭振復:《南華經寓言釋義》,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
    29. 賴旬美:《中國古代寓言型笑話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
    30. 謝翠娟:《莊子寓言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31. 簡永宗:《戰國策寓言研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32. 顏瑞芳:《中唐三家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
    33. 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34. 羅賢淑:《莊子書寓言故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35. 櫻井薰:《韓非子之散文與寓言》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
    參、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伍光輝:〈郁離子對柳宗元寓言的繼承和發展〉,《新西部》第6期(2007年),頁173~174
    2. 吳春山:〈中國寓言文學的特色〉,《蘭陽學報》第3期(2004年07月), 頁121-129
    3. 吳春山:〈寓言的基本手法與情節的虛實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第19卷第2期(2006年09月), 頁1-24
    4. 吳福相:〈《呂氏春秋》寓言之美學〉,《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第13期(2005年12月), 頁1-20
    5. 吳福相:〈《韓非子》與《呂氏春秋》寓言結構之比較研究〉,《實踐博雅學報》第10期(2008年07月), 頁71-88
    6. 吳福相:〈呂氏春秋寓言之創作〉,《警專學報》第3卷第3期 (2003年06月), 頁300-327
    7. 吳福相〈「莊子」與「呂氏春秋」寓言構成研究之比較〉,《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第10期 (2002年09月), 頁21-44
    8. 李玲:〈中國寓言文學的傳統與現代化〉,《蘭州工業高等學科學校學報》第12卷第4期(2005年12月),頁76~79
    9. 林淑貞:〈作者、歷史與「寓莊於諧」--明清「笑話寓言」創作意圖析探〉,《興大中文學報》第18期(2006年01月), 頁73-122
    10. 林雅惠(:〈近三十年臺灣先秦寓言文學研究述評(1976-2006) 〉,《漢學研究通訊》第27卷第1期(2008年02月), 頁13-24
    11. 張清發:〈竊時以肆暴--柳宗元〈永某氏之鼠〉諷喻藝術之探析〉,《中國語文》第101卷第2期(2007年08月), 頁47-51
    12. 梁達勝:〈《伊索寓言》與先秦寓言的比較〉,《瀋陽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第4期(1981年),頁91~96
    13. 梁麗玲:〈《出曜經》動物譬喻研究〉,《文學新鑰》第4 期(2006年07月), 頁59-84
    14. 郭丹:〈中國古代寓言的藝術審美特徵〉,《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2年),頁94~98
    15. 郭素妙:〈法家之寓言研究〉,《建中學報》第11期(2005年12月), 頁55-74
    16. 傅含章; 龔顯宗:〈韓非子寓言析探〉,《嘉義大學通識學報》第3期(2005年09月), 頁89-111
    17. 彭衍綸:〈《韓非子》中的動物寓言探析--以〈涸澤之蛇〉、〈鳥有翢翢者〉、〈三虱相訟〉、〈蟲有螝者〉諸則為主〉,《景文學報》第16卷第2期(2006年06月), 頁89-106
    18. 黃泰霖:〈從種樹郭橐駝傳看唐代寓言創作的革新〉,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專刊(2007年07月),頁15~17
    19. 黃啟書:〈由元末政局看《郁離子》中的賢人政治〉,《中國文學研究》第17期 (2003年06月), 頁1-53
    20. 黃麗娟:〈先秦寓言的產生背景與藝術成就〉,《中國語文》第102卷第6期(2008年06月), 頁25-40
    21. 葉橘 ; 劉建新:〈古代神話和先秦寓言〉,《古今藝文》第30卷第3期 (2004年05月), 頁48-59
    22. 詹雅筑:〈劉基《郁離子.狙公》篇旨及章法結構〉,《國文天地》第20卷第5期(2004年10月), 頁98-105
    23. 雷麗欽:〈《艾子雜說》的角色與寓意〉,《國文天地》第24卷第5期(2008年10月), 頁4-9
    24. 劉奇慧:〈《孟子》寓言的寓意與藝術特色探析〉,《中國語文》第101卷第6期(2007年12月), 頁20-34
    25. 歐宗智:〈寓言的藝術特質〉,《中國語文》第98卷第4期(2006年04月),, 頁64-69
    26. 歐陽文風:〈中國古代寓言的歷史功用〉,《衡陽師專學報》第19卷4期(1998年8月),頁55~57
    27. 鄭國成:〈應用「文字學」原理重探「寓言文學」之意義〉,《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第 22卷第1期,(2008年06月),頁1-18
    28. 閻來恩〈花卉,透視心靈的棱鏡——論李商隱的詠花詩〉(《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第27卷4期,2004年7月),頁100
    29. 簡光明:〈閱讀「莊子」寓言的方法〉,《中國語文》第95卷第2期 (2004年08月), 頁50-54
    30. 顏瑞芳:〈清代伊索寓言的漢譯與流傳 〉,《國文天地》第21卷第4期(2005年09月), 頁43-47
    31. 闞乃虎、劉師源:〈論寓言的本質及其審美規範〉,《安徽農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1994年8月),頁81~8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