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宋冠美
Sung, Kuan-mei
論文名稱: 圖像、知識與帝國統治:清代臺灣原住民形象的比較分析
Graphics, Knowledge and Dominatio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aiwanese Aborigines in Qing Dynasty
指導教授: 詹素娟
Chan, Su-Ch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3
中文關鍵詞: 臺灣原住民風俗圖文化符碼職貢圖番社采風圖
英文關鍵詞: Taiwanese aborigines, social habits picture, cultural code, Depictions of Tributaries, genre painting of Taiwanese aborigin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6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圖像一如文字記載,具有影響輿論與形構歷史的作用。筆者著眼於清帝國如何以圖像來詮釋其對臺灣原住民的認知與統治方式。本文中所論及的眾多有關臺灣與臺灣原住民的圖像,對於清帝國來說並非特例的存在,亦非偶然,是屬於帝國建構的一環。
    本文中,對於臺番圖風格、母題、構圖與形象建構之分析,一則讓我們重新檢視清帝國對於臺灣原住民的想像,再者得以釐清臺番圖並非是紀實畫作的風俗畫,而是清帝國統整運用了一貫和制式化地構圖方式、繪畫風格進行創作與複製,使得臺番圖像所建構出的臺灣番人生活面貌重複性高,畫面時間軸也凍結在特定的時空內。
    透過圖像的流傳、展示與再製,以及不同創作者與讀者接受、再詮釋的循環歷程,其圖像內涵必歷經某種程度的轉化;臺灣的原住民圖像亦必當如此。然而,此一問題的討論,涉及書籍史、出版史與閱讀史的範疇,惟此受限於圖像史料的囿限,目前仍無法再做進一步地討論這些臺灣原住民圖像的製作、流通與傳播的問題,以及圖像繪製的傳統。
    諸多畫像中所呈現的臺灣原住民,其存在是為了彰顯大清王朝的帝國榮耀,故畫中的原住民形象不在僅是原住民本身的生活面貌,更有服膺與臣服的一面,實蘊含帝國擴張性強烈的政治特色。可說,清帝國有意利用圖像建構出其所統轄世界的疆界和面貌,因此圖像中所隱含的政治權力是我們必須解讀的「達文西密碼」。再者,我們亦可發現每一種圖像類型的創作,皆與當時特定的歷史事件有所關聯,如此不啻為清帝國文化霸權的展現。

    Graphics are just like the written recodes, are capable to affect the opinions and form the history. The author focused on the methods of Qing Dynasty taken to interpret the perception and governance on Taiwanese aborigines through pictures. The pictures of Taiwan and Taiwanese aborigines discussed in the study were neither the special cases nor the coincidences to Qing Dynasty, but an aspect of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In terms of the analyses of the style, theme, composition and image of pictures related to aborigines, the study reviewed the perceived images of aborigines to Qing Dynasty on the one hand, and clarified that the pictures were not based on actual events, but, however, utilized the consistent and systematical composition and drawing style to create and duplicate the pictures on the other hand, which caused the high repetitiveness of pictures depicting the routine of Taiwanese aborigines and the frozen timeline in a specific term.
    Through the spread, exhibition and remaking, as well as the cycle of perceiving and re-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t authors and viewers, the contents of pictures would definitely varied in certain degree, so did the pictures of Taiwanese aborigines. However, the discussion of the issues involved the scopes of bibliographical, publishing and reading histories; only that the issues of production, channel and spread of the pictures and the traditions of drawing it cannot have a further discussion because of the limited image relics at the moment.
    Taiwanese aborigines presented in pictures were existed to manifest the glory of Qing Dynasty. The images of aborigines in pictures consisted of not only the livings but also the aspects of obedience, which contained the political element of intensive imperialism. It is fair to say that Qing Dynasty intended to establish the boundaries and appearance of its governed dominion through pictures. Therefore, the implied political power from the pictures is the “Da Vinci Code” we need to understand. In addition, we may notice that each type of the art creation is relevant to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events at the time. Such phenomenon is the statement of cultural dominance of Qing Dynas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史料介紹與評估 9 第四節 研究概念與章節安排 14 第二章 臺灣原住民知識的形成 19 第一節 命名與分類 19 第二節 進京朝覲天子 27 第三節 圖像臺灣的建立 34 第三章 圖像、文字與臺灣原住民形象 41 第一節 文本與圖像的互映相成─以《諸羅縣志》與《臺海使槎錄》為例 41 第二節 番俗圖中的番人形象 52 第三節 文化符碼在各版本之間的挪用、轉化與再造 60 第四章 圖像繪製與帝國統治 71 第一節 「巡視圖」的統治意涵與圖像位置 71 第二節 清帝國的族群圖錄--職貢圖製作 85 第三節 其他圖像與帝國治理 94 第五章 結論 105 附錄 111 參考書目 122 一、 圖像史料 122 二、 文字史料、檔案 122 三、 專書 125 四、 期刊論文 129 五、 碩博士論文 131 六、 電子資源及線上資料庫 132

    參考書目
    一、 圖像史料
    《臺灣古地圖》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
    《臺灣番社圖》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
    《大正13年片瀨弘模寫巡臺御使「林天木臺灣巡視圖」》,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
    《番社采風圖》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典藏。
    《六十七兩采風圖合卷》,國立臺灣圖書館典藏。
    (清)謝遂本《職貢圖》,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東寧陳氏番俗圖》,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典藏。
    《臺灣內山番地風俗圖》(即是《清人臺灣風俗圖冊》),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
    《乾隆元年單德謨巡視臺灣圖卷》,天津博物館典藏。
    二、 文字史料、檔案
    丁日健編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59 《治臺必告錄》,臺灣文獻叢刊第1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人
    1986 《高宗純皇帝實錄,首卷五卷,一千五百卷》。北京:中華書局。
    中國地方志集成編輯委員會編
    1991 《中國地方志集成‧府縣志》。上海:上海書店。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技術部攝製
    1986 《軍機處錄赴奏摺‧乾隆朝》(縮影資料)。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
    2005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攝製
    不詳 《起居注》(1644-1912年)(縮影資料)。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
    1996 《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 《光緒朝上諭檔》第一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
    2005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國地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編委會編
    2006 《中國地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成都:巴蜀書社。
    《中國古代府州縣輿圖集成》編委會主編
    2012 《中國古地府州縣輿圖集成‧第三輯》。北京:線裝書局。
    六十七著
    1961 《番社采風圖考》,臺灣文獻叢刊第90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1 《使署閒情》,臺灣文獻叢刊第12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六十七、范咸纂輯;陳偉智點校
    2005 《重修臺灣府志》(上、下)。臺北:行政院文建會;遠流出版公司。
    六十七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
    1997 《六十七兩采風圖合卷》。臺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2007 《采風圖合卷》。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王凱泰等撰
    1958(1881) 《臺灣雜詠合刻》,臺灣文獻叢刊第28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元穉;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59 《甲戌公牘鈔存》,臺灣文叢第3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必昌纂
    1961(1752) 《重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13種。南投: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錫祺輯
    1962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臺北:廣文書局。
    王杰、董誥、阮元等著
    1997 《石渠寶笈續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北京市天龍長城文化藝術公司編;張翔責任編輯
    1999 《清代臺灣檔案史料全編》第8冊。北京:學苑出版社。
    (北京)故宮博物院編
    2005 《欽定平定臺灣記略》。海口:海南出版社。
    田雯撰
    1968 《苗俗記》。臺北:廣文。
    朱景英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58 《海東札記》,臺灣文獻叢刊第1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吳子光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59 《臺灣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3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李讓禮(Charles Le Gendre)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60 《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臺灣文叢第4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沈有容;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59 《閩海贈言》,臺灣文獻叢刊第5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沈葆楨撰
    2004 《沈文肅政書續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阮元、伊里布等修、王崧、李誠等纂
    2001(1835) 《道光雲南通志‧南蠻志‧種人》。昆明市:雲南大學出版社。
    周鍾瑄
    1962(1717) 《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鍾瑄主修、詹雅能點校
    2005(1717) 《諸羅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洪安全總編輯
    1994-1995 《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第1~8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96 《清宮諭旨檔臺灣史料》(第1~6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98 《清宮廷寄檔臺灣史料》(第1~3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001 《清宮宮中檔奏摺臺灣史料》(第1~12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006 《清宮臺灣巡撫史料》(第1~2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范咸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61 《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5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郁永河
    1959 《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
    1982 《宮中檔奏摺》。臺北 :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82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第一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張本政主編
    1993 《《清實錄》臺灣史資料專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陳支平主編
    2004 《臺灣文獻匯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陳淑均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63 《噶瑪蘭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60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傅恆奉敕撰
    2002 《皇清職貢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華文書局編
    1964 《清高宗純皇帝實錄》第6冊。臺北:華聯出版社出版。
    愛德華‧豪士(Edward H. House)原著;陳政三譯著
    2008 《征臺記事‧牡丹社事件始末》。臺北:臺灣書房。
    溫吉編譯
    1957 《臺灣番政志》(一)。臺北:臺灣省文獻會。
    董浩等奉敕撰、門慶安等繪圖
    2002 《皇清職貢圖》。合肥:安徽美術出版。
    翟灝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58 《臺陽筆記》,臺灣文獻叢刊第158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聞宥編撰
    1954 《古銅鼓圖錄》。上海:上海出版公司。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60 《臺東州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8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3 《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文獻叢刊第15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4 《清高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8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5 《臺灣輿地彙鈔》,臺灣文獻叢刊第21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6 《清經世文編選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2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1998 《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7: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臺灣原住民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
    2004 《清代臺灣關係諭旨檔案彙編》(第1~9冊)。臺北:行政院文建會;遠流出版公司。
    趙爾巽撰、茅進明等整理
    1996 《清史稿》。海口:海南國際出版中心。
    鳳凰出版社編選
    2009 《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雲南》。南京:鳳凰出版社。
    劉良璧等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61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諸家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70 《臺灣詩鈔》,臺灣文獻叢刊第280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鄧傳安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58 《蠡測彙鈔》,臺灣文獻叢刊第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戴維森著;蔡啟恆譯
    1972 《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灣文叢第10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謝遂
    1963 《清職貢圖選》,臺灣文獻叢刊第180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藍鼎元
    1958 《平臺記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9 《東征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三、 專書
    (一)中文專書
    朱政惠主編
    2012 《海外中國學評論》第4輯。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朱誠如、王天有主編
    2001 《明清論叢》(第二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何勛堯
    1986 《館藏書畫選輯》。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吳秋林
    2010 《圖像文化人類學》。北京:民族出版社。
    宋光宇、國立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編
    1991 《華南邊疆民族圖錄》。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李文良
    2011 《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1680~1790)》。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杜正勝編撰
    1998 《景印解說番社采風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汪榮祖
    2013 《明清史叢說》。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沙永玲等撰寫、陳美燕等插圖
    2011 《那些人,那些事,在寶島:臺灣平埔族生活圖誌》。臺北:國家圖書館;小魯文化。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楊豫譯著
    2008 《圖像證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林淑慧
    2004 《臺灣文化采風:黃叔璥及其《臺海使槎錄》研究》。臺北:萬卷樓。
    祁慶富、史暉等著
    2012 《清代少數民族圖冊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邱琳婷
    2012 《圖象台灣: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台灣》。臺北:藝術家。
    柯志明
    2011 《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所。
    柯律格(Clunas, C.)著;黃曉鵑譯
    2011 《明代的圖像與視覺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洪英聖編著
    1999 《康熙台灣輿圖》。南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洪麗完
    2009 《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1700-1900)》。臺北:聯經。
    約翰‧柏格(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
    2005 《觀看的方式》。臺北市:麥田出版。
    夏黎明
    1996 《清代臺灣地圖演變史》。臺北:知書房出版。
    翁佳音等著
    2007 《康熙台灣輿圖歷史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高丙中
    1994 《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康無為
    1993 《讀史偶得:學術演講三篇》。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康樂、黃進興主編
    1981 《歷史學與社會科學》。臺北:華世出版社。
    莊吉發校著、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
    1989 《謝遂《職貢圖》滿文圖說校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莊吉發著
    1992 《清史拾遺》。臺北:臺灣省學生書局。
    1997 《清史論集(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莊吉發總編輯
    1995 《故宮臺灣史料概述》。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莊勝全
    2013 《萬文遙寄海一方:清帝國對臺灣的書寫與認識》。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許雪姬總策畫
    2004 《臺灣歷史辭典》。臺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漢光、賴永祥編
    1965 《北臺古輿圖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陳捷先
    1996 《清代臺灣方志研究》。臺北:臺灣學生。
    陳平原主編
    2001 《現代中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陳宗仁編纂
    2013 《晚清臺灣番俗圖》。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馮明珠主編
    2006 《黎民之初:院藏臺灣原住民圖檔文獻特展導覽手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黃嘉謨
    1966 《美國與臺灣》。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黃康顯主編
    1987 《近代臺灣的社會發展與民族意識》。香港:香港大學。
    黃富三
    1987 《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溫振華
    2007 《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二):清治時期》。南投:臺灣文獻館。
    葉高樹
    2002 《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臺北:稻鄉出版社。
    詹素娟編著
    2007 《舊文獻 新發現:台灣原住民歷史文獻解讀》。臺北:日創社文化。
    劉鳳雲、劉文鵬編著
    2010 《清朝的國家認同:「新清史」研究與爭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劉鳳雲、董建中、劉文鵬編
    2012 《清代政治與國家認同》(上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錚雲主編
    2004 《知道了:硃批奏摺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歐立德(Mark C. Elliott)著;青石譯
    2015 《皇帝亦凡人─乾隆 世界史中的滿州皇帝》。臺北:八旗文化出版。
    蕭瓊瑞
    2007 《島民‧風俗‧畫:十八世紀臺灣原住民生活圖像》。臺北:東大圖書。
    2014 《島民‧風俗‧畫:十八世紀臺灣原住民生活圖像》。臺北:東大圖書。
    錢 穆
    1954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香港:東南印務出版社。
    戴 逸主編
    1999 《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邊疆民族卷。瀋陽:遼海出版社。
    聶崇正
    1999 《清代御製銅版畫》。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
    羅威廉(William T. Rowe)著;李仁淵、張遠譯
    2013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北:臺大出版中心出版。
    (二)英文專書
    Deal David(狄大偉)and Laura Hostetler(何羅娜)translation ; Laura Hostetler introduction
    2006 The art of ethnography : a Chinese "Miao album" .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Elliott C. Mark(歐立德)
    2001 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ostetler Laura(何羅娜)
    2001 Qing Colonial Enterprise : Ethnography and Cartography in Early Modern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yle Pamela(柯嬌燕)
    1999 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 Crossle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illward A. James(米華健)et al.
    2004 New Qing Imperial History ─ The Marking of Inner Asian Empire at Qing Chengde. New York ; London:Routledge Curzon.
    Teng Jinhua Emma(鄧津華)
    2005 Taiwan’s Imagined Geography: China Colonial Travel Writing and Pictures, 1683-1895.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4. 臺北:南天出版社。
    四、 期刊論文
    山中樵
    1931 〈黃叔璥の臺灣蕃社圖に就いて〉,《南方土俗》1(3):29-36。
    1934 〈六十七と兩采風圖〉,《愛書》2: 11-20。
    1935 〈臺灣蕃俗の圖譜〉,《南方土俗》3(4):366-369。
    1935 〈蕃社采風圖に就て〉,《日本學術協會報告》10(1):244-246。
    山中樵著,子彬譯
    1949 〈臺灣蕃社圖譜(上)〉,收錄於《公論報》「臺灣風土」專刊66期,版次(六),日期:1949年9月13日。
    1949 〈臺灣蕃社圖譜(下)〉,收錄於《公論報》「臺灣風土」專刊67期,版次(六),日期:1949年9月20日。
    王正華
    1997 〈傳統中國繪畫與政治權力 ─── 一個研究角度的思考〉,《新史學》8(3):161-216。
    王鵬惠
    2012 〈「異族」新聞與俗識/視:《點石齋畫報》的帝國南方〉,《臺灣史研究》19(4):81-140。
    何孟侯
    2009 〈清代林爽文事件中的臺灣原住民〉,《故宮學術季刊》26(4):111-146。
    李泰翰
    2007 〈清乾隆年間臺灣戰圖製作經緯〉,《故宮學術季刊》25(2):139-178。
    李國榮
    2010 〈臺灣西瓜特供清宮〉,《故宮文物月刊》324:頁120-127。
    杜正勝
    1999 〈平埔族群風俗圖像資料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2):309-361。
    林玉茹、畏冬(金衛東)
    2012 〈林爽文事件前的臺灣邊區圖像:以乾隆49 年臺灣番界紫線圖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9(3):47-94。
    畏 冬(金衛東)
    1991 〈中國古代風俗畫概論(上)〉,《(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3:14-26。
    1991 〈中國古代風俗畫概論(下)〉,《(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4:53-65。
    1992 〈《皇清職貢圖》創製始末〉,《紫禁城》5:8-12。
    1992 〈乾隆時期《皇清職貢圖》的增補〉,《紫禁城》6:22-23。
    1993 〈嘉慶時期《皇清職貢圖》的再次增補〉,《紫禁城》1:44-46。
    1995 〈清宮風俗畫擷談〉,《紫禁城》2:29-44。
    畏 冬(金衛東)、劉若芳,
    2009 〈《苗瑤黎僮等族衣冠圖》冊及《職貢圖‧第六冊》考〉,《故宮學術季刊》27(2):193-240。

    胡素萍、張華
    2010 〈義大利外交官羅斯與《海南島史料集》〉,《嶺南文史》3:14-18。
    韋思諦(Stephen Averill)著,吳喆、孫慧敏譯,江政寬校譯
    2009 〈中國與「非西方」世界的歷史研究之若干趨勢〉,《新史學》11(3):157-194。
    神田喜一郎著,曹春玲、胡素萍譯
    2011 〈羅斯書庫〉,《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24):153-155。
    翁連溪
    2011 〈清代內府銅版畫刊刻述略〉,《(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2011(4):41-50。
    馬雅貞
    2011 〈從個人勳蹟到帝國武功:乾隆朝戰爭圖像的轉化〉,收入於2011年由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主辦,《宮廷與地方:乾隆時期之視覺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未出版),頁155-170。
    張隆志
    1998 〈台灣平埔族群的歷史重建與文化理解──讀《景印解說番社采風圖》〉,《古今論衡》1:18-31。
    2004 〈帝國邊陲與殖民統治:十九世紀台灣的「番地」問題〉,《歷史月刊》199:69-75。
    2005 〈評Emma JinhuaTeng,Taiwan’s Imagined Geography: China Colonial Travel Writing and Pictures, 1683-1895〉,《中國文史哲集刊》26:415-422。
    張起玉
    2004 〈閩浙總督覺羅滿保奏摺──「君臣對話:硃批奏摺展」展品譯介(三)〉,《故宮文物月刊》256:95-97。
    張家綸
    2006 〈評介鄧津華《想像台灣:中國殖民旅遊書寫與圖像(1683-1895)》〉,《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6:215-226。
    莊吉發
    2005 〈甜酸甘苦──從滿文奏摺看清代臺灣水果的進貢〉,《故宮文物月刊》272:48-57。
    莊雅仲
    1999 〈稗海紀遊:徘徊於自我與異己之間〉,《新史學》4(3):59-79。
    郭秀蘭
    1991 〈一幅有歷史意義的圖卷─記《丕翁先生巡視臺陽圖》〉,《文物》1991(1):82-86。
    陳捷先
    1990 〈從近世方志學的發展看世變與學術〉,《故宮學術季刊》8(1):1-18。
    陳龍廷
    2003 〈相似性、差異性與再現的複製:清代書寫臺灣原住民形象之論述〉,《博物館學季刊》17(3):91-111。
    2004 〈帝國觀點下的文學想像────清代臺灣原住民的妖魔化書寫〉,《臺灣文獻》55(4):211-245。
    馮明珠
    2004 〈披荊斬棘──十七世紀後的臺灣〉,《故宮文物月刊》239:32-45。
    楊念群
    2011 〈超越「漢化論」與「滿州特性論」: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條道路〉,《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116-124。
    詹素娟
    1998 〈文化符碼與歷史圖像──再看《番社采風圖》〉,《古今論衡》1:1-17。
    詹賢武,邢植朝
    2009 〈海南黎族與臺灣高山族民俗比較──以清代《瓊黎一覽圖》和《番社采風圖》為據〉,《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7(5):481-485。
    劉如仲
    1983 〈十八世紀臺灣高山族社會的形象紀錄──記《東寧陳氏番俗圖》和《臺灣風俗圖》〉,《(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總5:119-125。
    1984 〈臺灣高山族的耕牛和牛車〉,《中國農史》1:44-49。
    1986 〈清代臺灣高山族的衣與食〉,《(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總8:111-117、126。
    1987 〈清代臺灣高山族的宗教信仰〉,《民俗研究》總4:86-91
    劉如仲、苗學孟
    1986 〈清代臺灣高山族的狩獵與捕魚〉,《農業考古》2:344-355、444。
    歐立德(Mark C. Elliott)
    2006 〈滿文檔案與新清史〉,《故宮學術季刊》24(2):1-19。
    蔡偉傑
    2008 〈殖民檔案與帝國形構:論清朝滿文奏摺中對臺灣熟番的表述〉,《臺灣史研究》15(3):25-55。
    蔡承豪
    2012 〈赴京朝覲──乾隆年間臺灣原住民進京之行〉,《故宮文物月刊》349:86-93。
    2012 〈我有嘉賓──臺灣原住民的乾隆八旬壽典之行〉,《故宮文物月刊》353:84-94。
    盧雪燕
    2004 〈院藏「寫本苗蠻圖」考述兼介臺灣現存「百苗圖」抄本〉,《故宮學術季刊》21(4):177-210。
    2007 〈鏤銅鑄勝─院藏清宮得勝圖銅版畫〉,《故宮文物月刊》293:40-51。
    蕉鹿夢
    1912 〈古臺灣蕃社圖〉,《臺灣時報》第70號:49-51。
    賴毓芝
    2011 〈圖像、知識與帝國:清宮的食火雞圖繪〉,《故宮學術季刊》29(2):1-75。
    2012 〈圖像帝國:乾隆朝《職貢圖》的製作與帝都呈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5:1-76。
    2013 〈清宮對歐洲自然史圖像的再製;以乾隆朝《獸譜》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0:1-75。
    五、 碩博士論文
    王慧芬
    2000 〈清代臺灣的番界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王鵬惠
    1999 〈族群想像與異己建構:明清時期滇黔異族書寫的人類學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欣葦
    2012 〈清宮銅版畫戰圖創生:從《回部得勝圖》到《臺灣戰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妙齡
    2004 〈乾隆朝《職貢圖》、《萬國來朝圖》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施志汶
    2001 〈清康雍乾三朝的治台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論文。
    馬雅貞
    1999 〈戰爭圖像與乾隆朝(1736-95)對帝國武功之建構─以《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勝全
    2008 〈萬文遙寄海一方:清帝國對臺灣的書寫與認識〉。臺灣: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博凱
    2007 〈帝國文化邏輯的展演──清代臺灣方志之空間書寫與地理政治〉。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偉智
    1998 〈殖民主義、「蕃情」知識與人類學──日治初期台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1895-190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葉高樹
    2001 〈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論文。
    趙家凌
    2010 〈想像與真實──對臺灣鹿皮畫的初步解讀〉。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六、 電子資源及線上資料庫
    CNTV電視台於2012年4月20日播出之「國寶檔案」節目連結:http://baidu.cntv.cn/schedule/SCHE1325668210204843&videoId=e1cc81a008ee438fa5455448ab9ae732&clickId=VIDE1335340228155597 (查閱時間:2013.11.17)。
    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全文影像檢索系統http://ndweb.iis.sinica.edu.tw/rarebook/Search/index.jsp
    國家圖書館 古籍影像檢索系統
    http://rarebook.ncl.edu.tw/rbook.cgi/hypage.cgi?HYPAGE=home/rbook_home.htm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皇清職貢圖》 網路版
    http://ctext.org/library.pl?if=en&res=5201 (查閱時間:2013.11.17)。
    《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史部‧皇清職貢圖》 網路版
    http://ctext.org/library.pl?if=en&res=6462 (查閱時間:2013.11.17)。
    臺博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http://collections.culture.tw/ntm_cms/(查閱時間:2013.11.17)
    天津文化信息網:http://www.tjwh.gov.cn/wwbl/02wwjp017-156.html (查閱時間:2014.07.18)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維基:http://ctext.org/wiki.pl?if=gb(查閱時間:2015.04.1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