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楹棟
HUANG. YIN-DONG
論文名稱: 建築文化符碼在台灣建築應用之初探
The research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de apply to Taiwan
指導教授: 梁桂嘉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2
中文關鍵詞: 後現代建築的語言建築的複雜與矛盾符號學建築符號學文化符碼
英文關鍵詞: Post-modern architectural language, building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semiotics, architectural semiotics, cultural cod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9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從范裘利(Robert Venturi)的「建築的複雜與矛盾」及詹克斯(Charles Jencks) 的「後現代建築的語言」兩書問世以來引起了全世界建築界的轟動與關心。書中不約而同都提出,建築除了機能外應該還有其他面向的考量,例如使用者的情感、文化的背景、傳達歷史的意義…等等。因此,後現代建築論述再度喚醒大家對於建築中的象徵意義及深層意的重視,後現代主義建築因此受到後人重視。
    詹克斯的『後現代建築語言』最主要的建築理論除了現象學之外,其實還包含了當時歐洲的語言學家及符號學家索緒爾(Saussure)、皮爾斯(Pierce)、摩里斯(Morris)及葉柯(Umberto Eco.)等的理論融入其建築論述當中。本研究將借助語言學、符號學及建築符號學等論述,試著分析台灣之建築文化符碼。藉由這樣的研究,可以解讀出台灣文化符碼的脈絡,並且引用深層意義法及文化符碼法的理論來解構建築空間的深層意像及結構,使建築具有和群眾的思想意識互動及溝通的能力,進而建構本研究的建築文化符碼。
    總結以上可知,後現代建築的熱潮在歐洲、美國及日本大行其道,但身處東方思想中心的臺灣建築界,如何顯現出後現代建築之風格?本研究將針對此問題做一些分析及探討,並藉由研究台灣現今一些較著名建築物,獲取屬於台灣之建築文化符碼,並做為日後規劃設計之參考及依據。

    Since Robert Venturi of "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and Charles Jencks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al language",Two books caused a sens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round the world and concern。The book are invariably made,In addition to functioning outside the building should be for other reasons,For example:the user's emotional、cultural background、to convey the meaning of history ... and so on。Therefore,Discussion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for building re-arousing the symbolism and deep meaning of the attention。Therefore post-modernist architecture by the descendants of attention。
    Jencks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al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architectural theory in addition to outside phenomenology。There is also a linguist and was symbolic of Europe’s scientists Ferdinand de Saussure、Pierce、Morris and leaves Umberto Eco Integrated into its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theory of discourse 。This study will build on linguistics、semiotics and architecture-semiotics etc. discussed in construction,And try to analyze Taiwan’s architectural and cultural codes 。With this study we can be interpreted out of context of cultural codes in Taiwan,Deep meaning and reference codes of law and cultural theory to deconstruct the law building space imagery and deep structure,he building and the people with the ideology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and then construct the cultural codes of the building。
    Summarized above, the post-modern building boom in Europe,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become very popular,But in the midst of Eastern thought,the center of Taiwan construction industry,showing how the post-modern architectural style?This study will address this issue to do som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And by studying some of the more famous modern buildings in Taiwan,is Taiwan•s architectural and cultural access codes,And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basis。

    目 錄 摘要 …………………………………………………………………………………3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12 1.2、研究目標 ………………………………………………………………………16 1.3、研究流程 ………………………………………………………………………16 第二章文獻探討: 2.1、符號理論 ………………………………………………………………………20 2.1.1、符號學緣起 ………………………………………………………………20 2.1.2、符號學結構 ………………………………………………………………22 2.1.3、符號學組成 ………………………………………………………………24 2.2、建築符號學 ……………………………………………………………………26 2.2.1、建築符號學緣起 …………………………………………………………26 2.2.2、建築符號學結構 …………………………………………………………27 2.2.3、建築符號學應用 …………………………………………………………28 2.3、後現代建築理論 ………………………………………………………………32 2.3.1、後現代建築緣起 …………………………………………………………32 2.3.2、後現代建築理論 …………………………………………………………32 2.3.3、後現代建築組成 …………………………………………………………34 2.2.4、後現代建築派別 …………………………………………………………39 2.2.5、後現代建築應用 …………………………………………………………41 2.4、建築符碼理論 …………………………………………………………………42 2.4.1、建築符碼緣起 ……………………………………………………………44 2.4.2、建築符碼組成 ……………………………………………………………44 2.4.3、建築符碼應用 ……………………………………………………………45 第三章研究方向與方法: 3.1、研究方向………………………………………………………………………47 3.2、研究方法………………………………………………………………………48 第四章、案例研究及資料分析 4.1、彰化縣立文化中心(漢寶德建築師)………………………………………49 4.1.1、建築背景…………………………………………………………………49 4.1.2、建築基本資料……………………………………………………………50 4.1.3、建築符碼分析……………………………………………………………50 4.2、澎湖青年活動中心(漢寶德建築師)………………………………………54 4.2.1、建築背景…………………………………………………………………54 4.2.2、建築基本資料……………………………………………………………54 4.2.3、建築符碼分析……………………………………………………………55 4.3、中研院民族研究所(漢寶德建築師)………………………………………58 4.3.1、建築背景…………………………………………………………………58 4.3.2、建築基本資料……………………………………………………………58 4.3.3、建築符碼分析……………………………………………………………59 4.4、建築文化符碼分析……………………………………………………………62 4.4.1、傳統建築意象概念分析…………………………………………………62 4.4.2、傳統建築語彙概念分析…………………………………………………64 第五章、創作發表及說明 5.1、創作說明………………………………………………………………………67 5.2、台師大建築符碼分析…………………………………………………………68 5.3、基地現況分析…………………………………………………………………72 5.4、創作作品………………………………………………………………………74 第六章、結論………………………………………………………………………87 參考文獻……………………………………………………………………………88 表目錄: 表1-1符號論演變 …………………………………………………………………12 表1-2研究流程圖 …………………………………………………………………16 表2-1符號的三種概念 ……………………………………………………………21 表2-2索緒爾符號組成 ……………………………………………………………24 表2-3符號類別的系統和組合 ……………………………………………………29 表2-4現代建築與後現代建築對照表 ……………………………………………41 表4-1 傳統建築意象分析…………………………………………………………62 表4-2傳統建築語彙分析 …………………………………………………………64 表5-1建築語彙分析 ………………………………………………………………70 表5-2建築構材分析 ………………………………………………………………71 圖目錄: 圖 1-1 巴特羅公寓(Casa Batlló1904-1906)………………………………………14 圖 2-1索緒爾的符號結構圖………………………………………………………22 圖 2-2 皮爾斯的符號運作模型……………………………………………………23 圖 2-3蒙娜麗莎微笑………………………………………………………………25 圖 2-4 符號學的寬度、深度與應用的層面………………………………………28 圖 2-5 現代建築布魯特伊果(Pruitt -Igoe)………………………………………32 圖 2-6熱狗造型熱狗攤非鴨非兔的雙重符碼……………………………………36 圖 2-7柯比意馬賽公寓……………………………………………………………37 圖 2-8范裘利 Chesnut Hill…………………………………………………………39 圖 2-9非鴨非兔的雙重符碼………………………………………………………40 圖4-1 彰化文化中心入口廣場……………………………………………………51 圖4-2 彰化文化中心平面配置……………………………………………………51 圖4-3 林安泰古厝合院平面圖……………………………………………………51 圖4-4 彰化文化中心三樓平面圖…………………………………………………51 圖4-5 彰化文化中心斗砌貼法外牆………………………………………………51 圖4-6傳統斗砌磚及斬石子窗台……………………………………………………52 圖4-7彰化文化中心斗砌磚形式窗花 ……………………………………………52 圖4-8 彰化文化中心挑空大廳……………………………………………………52 圖4-9 彰化文化中心木格柵天花…………………………………………………52 圖4-10 彰化文化中心鑿井天窗 …………………………………………………53 圖4-11 彰化文化中心傳統風吊燈 ………………………………………………53 圖4-12 彰化文化中樓梯及造型窗 ………………………………………………53 圖4-13 彰化文化中心入口一角 …………………………………………………53 圖4-14澎湖青年活動中心外觀……………………………………………………55 圖4-15澎湖青年活動中心平面配置………………………………………………55 圖4-16澎湖青年活動中心等角透視圖……………………………………………55 圖4-17澎湖青年活動中心三樓平面圖……………………………………………55 圖4-18澎湖青年活動中心架高出入口……………………………………………55 圖4-19澎湖青年活動中心臨海海浪彩繪迴廊……………………………………56 圖4-20澎湖青年活動中心咕咾石迴廊……………………………………………56 圖4-21澎湖青年活動中心厚重玄武岩、咕咾石基座……………………………56 圖4-22澎湖青年活動中心臨海面外觀……………………………………………56 圖4-23澎湖青年活動中心臨海面另一個角度外觀………………………………56 圖4-24澎湖青年活動中心挑空空間………………………………………………57 圖4-25澎湖青年活動中心餐廳木格柵天花………………………………………57 圖4-26澎湖青年活動中心客房迴廊木格柵天花及拱廊搭木製牆壁……………57 圖4-27中研院民族所外觀…………………………………………………………58 圖4-28中研院民族所一樓平面圖…………………………………………………59 圖4-29中研院民族所二樓平面圖…………………………………………………59 圖4-30中研院民族所三樓平面圖…………………………………………………59 圖4-31中研院民族所入口外觀……………………………………………………60 圖4-32中研院民族所斗子砌式面磚細部…………………………………………60 圖4-33中研院民族所大門出入口陶瓷磚花………………………………………60 圖4-34中研院民族所出入口大廳…………………………………………………61 圖4-35中研院民族所出入口大廳另一角度………………………………………61 圖4-36中研院民族所出大廳八卦型藻井…………………………………………61 圖5-1台師大校門口 ………………………………………………………………68 圖5-2台師大主體建築(行政大樓)………………………………………………68 圖5-3洗石子尖拱及浮雕裝飾飾 …………………………………………………68 圖5-4雕工細緻窗櫺 ………………………………………………………………68 圖5-5普字樓外觀 ………………………………………………………………69 圖5-6普字樓大門洗石子雕花 ……………………………………………………69 圖5-7禮堂正面外觀(一)…………………………………………………………69 圖5-7-1禮堂正面外觀(二)………………………………………………………69 圖5-8 美術系館背立面陽台走廊…………………………………………………72 圖5-9 美術系館原出入口挑空……………………………………………………72 圖5-10美術系館原德群畫廊入口(臨師大路)…………………………………72 圖5-11美術系館左側立面…………………………………………………………72 圖5-12美術系館正立面……………………………………………………………72 圖5-13美術系館右側立面…………………………………………………………72 圖5-14和平東路人行道……………………………………………………………73 圖5-15師大路人行道………………………………………………………………73 圖5-16師大路美術系館大門入口…………………………………………………73 圖5-17 一樓平面圖 ………………………………………………………………74 圖5-18和平東路入口模擬…………………………………………………………74 圖5-19師大路入口模擬……………………………………………………………74 圖5-20 一樓平面圖 ………………………………………………………………75 圖5-21和平東路大門入口模擬……………………………………………………75 圖5-22背向立面列柱模擬…………………………………………………………75 圖5-23 三樓平面圖 ………………………………………………………………76 圖5-24和平東路人行道模擬(1)…………………………………………………76 圖5-25和平東路人行道模擬(2)…………………………………………………76 圖5-26 正向立面圖 ………………………………………………………………77 圖5-27台師大行政大樓……………………………………………………………77 圖5-27-1正立面窗戶細部 …………………………………………………………78 圖5-28行政大樓大門入口…………………………………………………………78 圖5-29和平東路出入口大門模擬圖………………………………………………78 圖5-30外牆LED玻璃外飾…………………………………………………………78 圖5-31背向立面圖…………………………………………………………………79 圖5-32宿舍中庭區…………………………………………………………………79 圖5-33背立面金屬列柱……………………………………………………………79 圖5-34背面入口庭園空間…………………………………………………………80 圖5-35右側向立面圖………………………………………………………………80 圖5-36現況右側立面………………………………………………………………81 圖5-37現況左側立面………………………………………………………………81 圖5-38左側立面圖…………………………………………………………………81 圖5-39 臨和平東路3D模擬圖(一) ……………………………………………82 圖5-40 臨和平東路3D模擬圖(二) ……………………………………………82 圖5-41背向3D模擬圖 ……………………………………………………………83 圖5-42正面入口3D模擬圖 ………………………………………………………83 圖5-43和平東路LED玻璃外牆3D模擬圖………………………………………84 圖5-44人行道3D模擬圖(一) …………………………………………………84 圖5-45人行道3D模擬圖(二) …………………………………………………85 圖5-46師大路入口3D模擬圖(一) ……………………………………………85 圖5-47師大路入口3D模擬圖(二) ……………………………………………86 圖5-48金屬列柱3D模擬圖 ………………………………………………………86

    Charles Jencks 著,吳介禎 譯,1998;『後現代建築語言』,台北 : 田園城市文化,。
    Robert Venturi 著 ; 葉庭芬 譯,1980;『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台北 : 尚林。
    Robert Venturi;Denise Scott Brown, Steven Izenour 著,賀承軍 譯,1997;『向拉斯維加斯學習:被遺忘的建築形式的象徵主義』,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李建緯,2006/05;『符號學是什麼?從藝術作品談起』;《暨大電子雜誌》,第40期。
    李幼蒸,1996;『人文符號學』,台北 : 唐山。
    李幼蒸,1999;『理論符號學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吳鳳,2002 『藝術符號學』;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張錦華等 譯(1998),John Fiske著,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Saussure.Ferdinand(費爾迪南.德.索緒爾), 2002 『索緒爾第三次普通語言學教程』;臺中龍井:廣陽譯學出版社。
    張景智 譯,1992;索緒爾,喬納森卡勒爾(J.Culler)著;台北:桂冠圖書。
    陳亭儒,2004;『從符號學角度詮釋傳統吉祥圖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何智文,2004;『索須爾與皮爾斯符號學理論研究與運用』;復興崗學報,民93,80期,頁299-324。
    張梨美 譯(1997),Robert Stam, Robert Burgoyne, Sandy Flitterman-Lewis著,電影符號學的新語彙,台北:遠流出版社。
    李欣樺,2001;『符號意象在情感及傳達上作用的探究-以坐椅設計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意潔,2010;『敘事觀點之台灣後現代建築研究-以高科技建築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林信華,1999;『符號與社會』,台北 : 唐山。
    張建富,1994;『中西記號學概念齊觀』,藝術家 38 卷 2 期 ,P391。
    魏彩玲,2000;『符號在圖書館應用』頁 30-32,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錢敏汝,2005;『符號學與跨文化性』,轉載:林宏星/林暉(執行主編),2005: 『復旦哲學評論』(第二輯),上海辭書出版社,頁 233-260。
    劉先覺,1997;《現代建築理論[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楊裕富,1997年,《視覺傳達與室內設計的設計資源(一)設計的文化基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楊裕富 1997,《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楊裕富,1998;建築與工業設計的設計資源(五):設計的方法基礎,國科會補助研究。
    楊裕富,1998;『設計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台北:亞太圖書。
    楊裕富,1998;『空間設計概論: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楊裕富,1998;『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楊裕富、林萬福,2002;『E行銷品味論:後現代設計藝術』,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楊裕富,2002;『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楊裕富,2002;『設計的文化基礎』;台北:田園城市。
    楊裕富,2002;『設計的文化基礎 : 設計、符號、溝通 = Design and culture : design、sign、communication』,台北:亞太圖書。
    楊裕富,2004;『創意將作:建築與室內設計』;台北:田園城市。
    彭鈞義、楊裕富,『後現代建築集體意識的文脈擷取以敘述性設計為例』,台灣工藝 2003/04 ,No.16
    徐伯誠, 2009;『傳統建築文化符碼的建構-以雲林縣土埆厝為例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漢寶德,2001,《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台北:天下遠見。
    漢寶德 譯,1980;『體驗建築』,拉斯穆生著,台北,台隆書局。
    漢寶德,2004,《漢寶德談美》;台北:聯經。
    郭肇立,2004;『築夢者 : 漢寶德的建築』,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郭肇立,2004,《台灣現代建築文化的推手》;台北:Dialogue。
    夏鑄九,2004,《現代性的移植與轉化:論現代建築在台灣的論述型構與漢寶德的建築省思》;台北:Dialogue。
    陳其澎,1983;『建築與記號』,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銘鴻,『On Michael Graves』,近代建築理論專刊,詹氏書局。
    老硪,1988;『後現代建築』,台北:揚智文化。
    王岳川,1992;《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嶽川,2008;『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北京大學。

    網路文章:

    李冰,2010/01;『論建築符號學』,工程建築論文(定做論文),職稱論文網, http://www.yclww.com/article/13/15/2010100440768.html 。
    潘鑫宏,2004/11/05;書評「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 Robert Venturi 著」,取自http://home.educities.edu.tw/lingyf/na/col003.html 。
    潘鑫宏,評介:『論後現代建築』,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lingyf/na/col034.html 。
    馮永華,評「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 楊裕富 著」之中英文摘要。 取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tsuiyh/cb/cri001.html 。
    馮永華,2002/10/25更新。評『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取自http://home.educities.edu.tw/tsuiyh/cb/book001.html 。
    鄭連凱 ,2009/12/23;「當代建築師的設計策略與作品理論初探─以James Starling 作品為例」,取自 http://blog.xuite.net/c2004chien/9433020/29531592 。
    謝宜廷,2008/02/23;導讀『建築的複雜與矛盾』,取自http://blog.udn.com/tsuiya/1639888 。
    楊裕富 2001,『敘述性設計之一:淺談敘述性設計』,取自 http://netcity2.web.hinet.net/userdata/yangyufu/good2.htm
    楊裕富 2001,『敘述性設計之二:敘述性設計的重要概念』,取自
    http://netcity2.web.hinet.net/userdata/yangyufu/good2.htm
    翻白肚的魚,2007年01月17;『媒體批評作業--淺談符號學』,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sptan03/article?mid=46&prev=47&l=f&fid=8 。
    王嶽川,2008;『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jolihi/14597753
    論人類對後現代主義社會的抗拒 陳鈺林* 楊裕富** 2006 http://tw.myblog.yahoo.com/jw!2IQu8PCHSEBfWQy1VjNbi70-/article?mid=235
    『後現代建築設計探討』,指導老師:楊裕富 學生:溫永欽,9733721 ,取自http://g9733721.pixnet.net/blog/post/24208970
    『後現代設計裡的敘述設計的思潮與手法』,楊裕富/建築師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2002/07/20,取自 http://ayf.myweb.hinet.net/ef/na0101.html
    『後現代建築一、范求利及其影響』,楊裕富改寫於,2001/12/02 取自http://ayf.myweb.hinet.net/adteya002.html 。
    『後現代建築二、詹克斯及其影響』,楊裕富改寫於,2001/12/02及2003/01/28,取自 http://ayf.myweb.hinet.net/adteya002.html 。
    『當代建築理論之研究』,孫全文,1986,取自 http://www.arch.net.tw/spc/spc-3/s003-1.htm 。

    外文資料:

    Aldo Van Eyck,『Is Architecture going to Reconcile Basic Values In』,Oscar Newman.CIAM〞59 in Otterls。
    Berger,A. A.,1982; 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Beverly Hills: Sage。
    Charles Jencks,『Late-Modern Architecture』。
    Charles Jencks,『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London』, 1977。
    Charles Jencks,『George Baird,Meaning in Architecture』,London 1970。
    Charles Jencks, 2000:1-140,『Architecture 2000 and beyond:success in the art of prediction.west Sussex』,Wiley-Academy。
    Eco, U,1979;『A Theory of Semiotics』,London: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Eco, U,1984;『Semio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London: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Eco,Umberto 1972/1994;Einführung in die Semiotik (autorisierte deutsche Ausgabe von Jürgen Trabant),München: Wilhelm Fink Verlag,168f﹒。
    Frank LLoyd Wright,『The Future of Architectire』,New York, 1953。
    Fiske,J,1990;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Morris,C,1971;『Writing on the general theory of signs』,Mouton:Haque。
    Morris,C,1976;『Signification and Significance-study of the relations of signs and values』,Cambridge:MIT。
    Robert Ventrui,『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
    Seiter, E,1992;『Semiotics,structuralism,and television』,Robert(Ed),Channels of Discourse Reassembled:Television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pp.31-36),London:Routledge。
    Saussure﹒Ferdinand de,1966;『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trans:Wade Baskin,New York:McGraw Hill。
    Zoone,V. L.,1994;『Feminist Media Studies』, London:Sa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