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雪綺
論文名稱: 從解構台灣英語崇拜現象建構批判教育學之英語教學模式
指導教授: 溫明麗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6
中文關鍵詞: 英語崇拜批判教育學主體性批判性思考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是一質性研究,透過訪問與觀察一所國中英語資優班,檢視台灣英語學習者可能存有的英語崇拜現象,主要處理文化全球化所造成英語崇拜現象的問題,以在地的觀點來看這股「英語熱」的現象及所產生的教育問題,並提供全球化宰制性論述的選擇性閱讀觀點。探討為何台灣未受英、美實際的殖民,卻對英語學習樂此不疲之因。
    首先以全球化的觀點,闡述英語如何透過全球化取得語言的霸權與優勢。透過文獻探討與社會現象的分析,從例證中去探討台灣學生如何盲目的學習英語,將英語神格化、偶像化,甚而被文化殖民而不自知。進而,透過訪談和觀察的資料收集方式對教師、家長、學生和行政人員學習英語的內在價值觀與動機進行研究,思考為何對學習英語如此沒有抗拒力。第二、從本土及自我意識之反省,透過批判教育學的論述來反省台灣英語崇拜現象,以確立自我意識對英語崇拜現象之互為主體性瞭解;並期許台灣學生能有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能去殖民、抵抗殖民,對盲目的英語崇拜現象與意識因為透識而進而有抵抗力(resist)。本研究發現,要發展有本土性與主體性(subjectivity)的英語學習,必須紮根於台灣文化上;而非對英語的盲目崇拜與文化殖民,即採取具行動力及主體性的自覺、批判和抗拒,藉以產生一種「去殖民」(decolonization)的行動及去探究抗拒的可能性。本研究並提出批判教育學之英語教學SCC模式,認為批判教育學可做為英語教學上的啟示,應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的邏輯與能力,學習過程能有覺醒(be awareness)進而在學習英語時能更具意識,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也不忘自己本土的文化。質言之,就是發展本土化的英語教學,不致於被英語殖民而不自覺/知。透過英語語言的學習可用來增權賦能(empowerment)學習者,即透過團體對話和合作學習理解增加學習者能力,再者藉由學習者本身自我反省賦與學習者在學習語言時更具主體性;而不是讓英語霸權,停留在英語至上的迷思。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論文架構………..……………………………....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全球化浪潮下的英語學習狂潮……………..……………. 15 壹 英語是全球化的共通性語言…………………………….... 15 貳 文化全球化中的英語霸權……………………………….... 25 參 全球化下台灣的英語學習現況……………..………….… 31 第二節 英語霸權的理論探討…………………………...…….….… 36 壹 英語霸權的歷史脈絡………………………………….…. 36 貳 英語霸權的相關理論………………………………….….. 40 參 以英語霸權的角度來看台灣英語崇拜現象………………. 46 第三節 英語後殖民狀態討論與省思………………………………. 49 壹 後殖民理論的探討…………………………………………. 49 貳 後殖民英語…………………………………………………. 52 參 以後殖民角度思考台灣英語崇拜現象…………………… 59 第四節 採批判教育學的觀點……………………………………… 64 壹 批判教育學的本質………………………………………… 64 貳 批判教育學與傳統的教育學不同:不同的教學典範…… 82 參 批判教育學的脈絡/學說基礎……………………………... 86 肆 批判教育學的學術發展……..…………………………… 88 伍 批判教育學的模式:再製論與抗拒論的區別…………… 9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95 第一節 研究個案說明……………..……………………....……… 95 壹 以一所桃園縣英語文資優班為個案……………..…..……. 95 貳 個案分析之範疇與限制…………..………………………... 99 第二節 研究取向說明……………..……………………………... 101 壹 研究者角度與受訪對象..……………………...…………… 101 貳 進入教學研究現場的策略.………………………………… 102 參 資料收集的方法………..………………………………… 103 肆 資料的分析………………. ……………………………… 105 第四章 解構台灣英語崇拜現象..………………………..…………… 108 第一節 英語置入全球化…………..……………………...………… 108 壹 解構標準英語的觀念……..……………………...………… 108 貳 全球通用語言的共識…..……………………...…………… 110 參 全球英語的文化霸權………..…………………...………… 112 肆 第二外語的迷思………..…………………...……………… 115 第二節 英語掛帥下的台灣教育體系……..…………...…………… 117 壹 政府的英語教育政策.…………...……………..…...……… 117 貳 國教中的英語教育角色…..…………………...…………… 121 參 英語框架下的台灣高等教育…..…………………...……… 125 肆 英語教學工業…..…………………...………...…………… 137 第三節 台灣對於英語學習的謬思……..……………………..… 142 壹 以個人範疇詮釋英語學習迷思…..……………………..… 142 貳 依群體層面檢視英語偏差學習觀…………...…………..… 144 參 從社會文化脈絡解構英語學習謬誤…………….…..…..… 146 第五章 穿越英語教學場域反思教師與學生……………..……… 150 第一節 學生英語學習心態、動機與行為…..………………….… 150 壹 學生英語學習心態與學習現況…..………………..….… 150 貳 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分析………………...………………… 160 參 學生英語學習行為與文化………………...……………… 166 肆 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分類………………...………………… 175 第二節 從教師、家長及專家角色再思考台灣英語教學………… 183 壹 從英語教師角色解構英語崇拜………………...………… 183 貳 從家長角色解構英語崇拜……………………...………… 191 參 英語崇拜脈絡下專家之省思…………….………...…… 200 第三節 突破傳統英語教學的侷限……………...……………….. 204 壹 衝破功利語言教育的藩籬……………...………………… 204 貳 多功性的英語教學法……………...……………………… 208 參 建構具批判性思考之英語教學模式.…………………….. 211 肆 可行的教學策略:建構批判教育學之英語教學模式…... 21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27 第一節 研究意義…………..……………………………...…….…. 227 第二節 研究結論..………..…………………………………….…… 228 壹 台灣的英語教育政策需重視現存的英語崇拜現象….…. 228 貳 英語教育缺乏對英語崇拜現象的省思與意識….….….…. 229 參 建構批判教育學之英語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230 第三節 研究建議……..………..……………….…….….…..…. 231 參考書目……………………..………..……………….…….….…. 234 附錄 附錄一、國內英語學習相關新聞…..…………………..………………. 1 附錄二、批判教育學書目. …..…………………..…………………. 17 附錄三、英語態度問卷及訪談大綱…..…………………..……………. 25 附錄四、訪談編碼表…..………………..………………………….…. 27 表次 表一、台灣未來語言階層的立體結構表…..………………….……….. 33 表二、台灣為領域的語言社會階層結構表…..…………………..……. 33 表三、批判教育學定義一覽表…..…………………….………………. 66 表四、批判教育學之重要概念表…..……………………..……………. 71 表五、批判教育學與教育理論和實踐教學場域關係之歸納表………. 72 表六、批判教育學與傳統教學的比較表..…………………..………… 83 表七、台灣高等教育對英語能力要求一覽表…..…………….……… 131 表八、學生學習態度類型表…..…………………..………….……… 176 圖次 圖一、論文架構圖…………………………………..….………………. 10 圖二、Kachru(1985)的「三圈分類法」……………………………. 16 圖三、Philipson(1992)的核心國與邊緣國分類法………..….…… 17 圖四、英語教學模式的創建圖……………..….………………………. 215 圖五、批判教育學之英語教學SCC模式……………..…………..…… 218

    方永泉(2002)。當代思潮與比較教育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方永泉譯(2003)。Paul Freire著。受壓迫者教育學(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台北:巨流。
    王彥京(2002)。新千年的語言學問題專場綜述。2002年學術前沿論壇。2002年12月22日,發表於http://www.verdapekino.com/forumo/page17.htm
    王淑英、孫嫚薇(2004)。我不會 ABC,但我會教孩子:全美語幼兒園中的幼兒教師圖像。國立臺北師院學院學報,2(17)。
    王淑儀(2005)。「世界英語」:英語教與學將面臨的新挑戰。敦煌英語教學電子雜誌。2007年08月13日,取自 http://cet.cavesbooks.com.tw/htm/m0120710.htm
    王淑儀(2005)。透視「世界英語」的分類法。敦煌英語教學電子雜誌。2007年12月13日,取自http://cet.cavesbooks.com.tw/htm/m051003.htm
    王逢振(2000)。文化研究。台北:揚智。
    王寧(2003)。超越後現代主義。台北:洪葉。
    王慧蘭(2005)。批判教育學:權力抗爭、文本政治和教育實踐。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2),85-112。
    北京青年報(2004)。為學好純正英語絞盡腦汁,韓國家長剪孩子舌筋。2004年1月3日,取自http://www.hnol.net/gb/content/2004-01/21/content2299106.htm
    北京青年報(2001)。英語學習狂潮迭起 英語產業產值突破百億。2001年11月2日,取自http://text.news.sohu.com/36/52/news147085236.shtml
    朱魯子、楊艾祥(2004)。走火入魔的英語。湖南人民出版社。
    李平譯(1998)。T. Armstrong著。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李希光、劉康(1999)。妖魔化與媒體轟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李紀舍(2002)。全球化英與全球化語境,載於戴維揚主編,文化研究與英語文教學(頁216-236)。台北:師大書苑。
    阮碧繡(民85)。幼兒英語班盛行下的省思。國教之友,48(3)。11-13。
    亞洲週刊(2003)。強勢中文熱商機沸騰。2003年1月6日,取自http://www.yzzk.com/special/17002_100.jsp
    周中天(2002)。回歸課程綱要-解決國中國小英語課程銜接問題。師友月刊,425:6-11,取自http://cet.cavesbooks.com.tw/htm/m0120710.htm。
    周中天,2003。英語科成績兩極化的省思。飛揚專刊第19期,取自www.bctest.ntnu.edu.tw/flying/flying11-20/flying19-6.htm
    周蔚(譯)(2001)。David Crystal著。語言的死亡。台北:貓頭鷹。
    林玉佩(2004)。破除幼兒英語學習迷思-給家長的貼心建議。天下雜誌,第311期。2008年10月25日,取自:http://n.yam.com/view/mkmnews.php/216217/1
    林照真(2002,11月12日)。學英語熱潮中的全方位思索。中國時報。
    林照真(2002,11月23日)。幼教界吶喊:英語退出幼稚園。中國時報。
    林照真(2002,11月23日)。對不起,我錯了。中國時報。
    邱天助(2002)。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
    邱海燕(2008)。培養創新精神始於「六大解放」--運動陶行知教育思想進行班級管理初探,取自:http://www.eicobs.com/web/Disp.Aspx?ID=28551&ClassIID=164。
    俞行(2002)。英語怎樣成為一個世界語言。2002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mlcool.com/html/01545.htm
    南方朔(1997)。語言是我們的居所。台北:大田。
    姜亞軍(1998)。英語姓什麽。讀書,11,141。北京:三聯書店。
    施正鋒、張學謙(2003)。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台北:前衛。
    施正鋒編(2002)。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台北:前衛。
    洪惟仁(1992)。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前衛。
    洪蘭譯(1998)。Steven Pinker著。語言本能:探索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秘(The language instinct : 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台北:商周。
    胡文仲、高一虹(1997)。外語教學與文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翁福元、吳毓真(2002)。後殖民主義與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03:88-100。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2002/5/31)。挑戰2008。行政院。
    張盈堃、郭瑞坤(2005)。批判教育學只是個名:關於翻譯政治的討論。去國、汶化、華文祭:2005年華文文化研究會議,2005年1月8-9日。台灣新竹交通大學。
    張盈堃等譯(2004)。批判教育學導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湘君(2003)。我的孩子不會講中文?張湘君對幼兒全美語教育的省思與建議。台北:城邦。
    張湘君(2005)。我說A你說Apple:為什麼你孩子英文總是學不好。台北:希代。
    張逸帆(2002)。當代愛爾蘭戲劇中的語言與文化認同:以傅立爾為例,載於戴維揚主編,文化研究與英語文教學(頁268-302)。台北:師大書苑。
    張雅惠(2008)。擔心英語菜,九成上班族焦慮。中廣新聞網。2008年7月23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723/1/13r8f.html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曹逢甫(1994)。社會變遷中的語言調適,載於黃沛榮編。當前語文問題論集(27-52)。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印行。
    莊坤良(2001)。迎/拒全球化。中外文學,30(4),8-25。台灣大學外文系。
    莊坤良(2002)。在地性的政治:全球化、新興英文與英語教學的文化反思。 英語教學季刊,27(2),1-16。
    莊明貞(2001)。當前台灣課程重建的可能性:一個批判教育學的觀點。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141-162。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郭實渝(1995)。語言與教育的關係—語言的隱喻特性。收錄在郭實渝主編,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陳文團、溫明麗(2005)。後現代狀況下的全球化教育隱憂與出路。2005年8月10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t04008/frontpage/online/
    postmodernity/post2.doc
    陳光興(2006)。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台北:行人出版社。
    陳芸芸譯(2004)。James Lull著。全球化下的傳播與文化。台北:韋伯文化。
    陳郁菁(2007)。Start it right, Make it bright!-家長如何用健康的心態帶孩子學英語。敦煌英語教學電子雜誌。2007年12月17日。取自http://www.cavesbooks.com.tw/e_magazine/e_magazine_article.aspx?sn=258&language1=0
    陳原(2001)。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台北:台灣商務。
    陶東風(2000)。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
    彭秉權譯(2005)。Barry Kanpol著。批判教育學的議題與趨勢。台北:麗文。
    軼名(2003)。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2008年10月11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UOXBPiCCERnC8OFQ2mntszE3WFs-/article?mid=224620
    馮建三譯(1994)。John Tomlinson著。文化帝國主義。台北:時報文化。
    黃自來(1993)。英語的故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黃希敏譯(1991)。Joshua A. Fishman著。語言社會學。台北:巨流。
    黃玫君(2003)。培養學生多元與積極的語言/文化認同:台灣英語教學的反思與期待。載於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師學會舉辦之「第十二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文鶴。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
    黃宣範(1994)。語言、文字與文化的關係—認知科學的觀點,戴於黃沛榮編。當前語文問題論集(1-25)。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印行。
    楊育芬、沈毓敏(1997)。學習英文的轉捩點—以一位初學者為例。台北:文鶴。
    楊雪冬(2003)。全球化。台北:揚智。
    溫明麗(2007)。後現代對教育專業的衝擊。收錄於黃乃熒。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發展,頁139-160。台北:心理出版社。
    溫明麗(2008)。教育哲學:本土教育哲學的建構。台北:三民書局。
    廖咸浩(2002)。在巨人的陰影底下想像風車:全球化、殖民主義與英語教學。載於戴維揚主編,文化研究與英語文教學(頁2-17)。台北:師大書苑。
    廖柏森(2004)。英語全球化脈絡裡的台灣英語教育。英語教學。第29卷第1期:107-121。
    廖柏森(2005)。以英語為國際語(EIL)之義涵與教學觀。英語教學,第30卷第1期:1-14。
    廖柏森(2005)。從後殖民主義觀點看台灣學習英語的熱潮。英語教育電子月刊,第20期。取自http://ejee.ncu.edu.tw/showarticles.asp?CO_no=372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務策略與研究設計。台北:師大書苑。
    甄曉蘭(2004)。課程理論與實務—解構與重建。台北:高等教育文化。
    劉建基(2003)。從文化的觀點論台灣的英語教學:由「全球在地化」談起。第四屆文山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蔡中蓓(2005)。向上提升/趨附霸權?:再思台灣的語言政治及英語教育,載於張盈堃(編)。誰害怕教育改革?--結構、行動與批判教育學,第八章:245-262。台北:洪葉文化事業。
    蔡源林譯(2000)。Edward W. Said著。文化與帝國主義。台北:立緒。
    蝦米(2008)。我為什麼要學英語。2008年9月15日,取自:http://www.sammiwago.idv.tw/
    鄭佳美譯(2000)。David Crystal著。英語帝國。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鄭棨元、陳慧慈譯(2003)。John Tomlinson著。文化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
    劉美慧(1999)。多元文化取向的社會科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歐陽教(1989)。教育哲學導論。台北:文景。
    戴維揚(編)(1999)。國民小學英語科教材教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謝國平(1998)。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譚光鼎(2000)。社會與文化再製理論之評析。教育研究集刊,40:23-50。
    蘇育琪, 陳景蔚, 鄭新嘉譯(2003)。Lester C. Thurow著。勇者致富: 全球化 : 在拒絕與接受之間。台北:天下雜誌。
    蘇宜青譯(1994)。John Edwards著。語言、社會和同一性。台北:桂冠。
    蘇復興(2003)。英語教育的基礎建設。英語教學,28(2):1-17。
    龔淑芬譯(1994)。Peter Farb著。語言遊戲。台北:遠流。
    Beck, U. (1992) Risk Society. London: SAGE
    Blackledge, A.(2000). Literacy, power, and social justice. England : Trentham Books.
    British Council(1997). English 2000. English Today, 1:23.
    Brydon, D.(2000). Postcolonialism: Critical concepts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New York: Routledge.
    Burbles, N.C.& Torres, C.A.(2000).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critic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Routledge.
    Canagarajah A. S. (1999). Resisting linguistic imperialism in English teaching.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rter R. (1997).Investigating English Discourse: Language, literacy and literature. London: Routledge.
    Crystal D. (1999). The future of Englishes. English today 58, vol.15, No.2.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rystal, D.(1997).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nriquez J. (2001). As the future catches you: How Genomics & other forces are changing your life, work, health& wealth. USA: Crown Business.
    Fairclough N. (1989).Language and power. UK: Longman.
    Fanon F. (1968). Black skin, white masks. London: McGibbon and Kee.
    Giroux, H. (1983). Theories of reproduction and resistance in the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 critical analysis.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3(3), 257-293.
    Kanpol B. (1992).Towards a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er cultural politics: Continuing the postmodern debate. USA: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Kanpol B. (1997). Issues and trends in critical pedagogy. Canada: Hampton Press.
    Larsen-Freeman, D. (2000).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2 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cArthur T. (2001). World English: a blessing or a curse. English Today, 67 (17) No.3, 57-6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Laren P. & Farahmandpur R. (2005). Teaching against global capitalism and the new imperialism: A critical pedagogy. USA: 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
    McLaren P. & Giroux H. (1997). Writing from the margins: Geographies of identity, pedagogy, and power. In McLaren P.(Ed),Revolutionary multiculturalism: Pedagogies of dissent for the new millennium(pp.16-41). USA: Westview Press.
    McLaren P. (1989). Life in schools: 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pedagogy and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New York: Longman.
    McLaren, P. (1997). Revolutionary multiculturalism: Pedagogies of dissent for the new millennium. Boulder, Colo.: Westview.
    National Standards in FL Education Project(1996).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Lawrence, KS: National Standards Project.
    Pennycook A. (1994).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Pennycook A. (1998). English and the discourses of coloniali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ennycook, A. (1995). English in the world/the world in English. Power and inequality in language education, ed. J. Tollefs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hillipson R. (1992). Linguistic imperialism.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hillipson R. (2001). English or ‘no’ to English in Scandinavia? English Today 66(17), No.2.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J.C.,Platt,J.,&Platt, H.(1992). Li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 Essax:Longman.
    Shor I. (1996). When students have power: Negotiating authorities in a critical pedag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ollefson, J. (2000). “Policy and ideology in the spread of English”. J.K. Hall & W. Eggington, eds, The Sociopolotic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ultilingual Matters, Clevedon, Great Britain, pp. 7-21.
    Wallerstein, I. (1979). The capitalist world-syste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illis, P. (1977). Learning to labor: 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job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