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白潔文
PAI, CHIEH-WEN
論文名稱: 新北市國中生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動機、涉入程度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The Study of Motivation , Involvement and Life Adjustment on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陳李綢
Chen, Li-Ch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5
中文關鍵詞: 臉書使用動機涉入程度生活適應
英文關鍵詞: Facebook, use motivations, 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 life adjust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98下載:1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中生 Facebook使用動機、涉入程度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本研究採立意抽樣方式,以調查研究法進行問卷資料蒐集,從九大行政區抽取的七所公立國中七、八、九年級男女學生,有效樣本共596 人(男生294 人,女生302 人)。研究工具包括『Facebook使用動機量表」、『Facebook涉入程度問卷』及『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就國中生在使用Facebook動機與生活適應的現況而言,使用Facebook動機中間偏強,生活適應情況大致良好。
    二、不同性別、年級、父母態度的國中生在使用Facebook動機上部分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性別、年級、父母態度的國中生在Facebook涉入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Facebook涉入程度的國中生在使用Facebook動機、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差異。
    五、國中生使用Facebook動機與生活適應具顯著正相關。
    六、國中生使用Facebook動機對於其生活適應有預測力。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國中生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參考。
    關鍵字:臉書、使用動機、涉入程度、生活適應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explore the Facebook Using Motivation, involvement , life adjust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as adopted in the research, and a survey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llect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Seventh, eighth, and ninth grade students in seven pubic schools were selected from Nin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n New Taipei City were sampled .There are 596 effective samples (294 boys and 306 girls). The tools of the research include “The Using Motivation Scale”, “ 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 Questionnaire”, and “Life Adjustment Scale”.Data retrieved were analyzed with statistic methods like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esc.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

    1. The situation of the using motivation and the life adjust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t’s on the high side of the using motivation and the life adjustment are pretty good.
    2. The Using Motiv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genders, grades and parent attitude.
    3. 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genders, grades and parent attitude.
    4.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Using Motivation and life adjustment.
    5.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sing Motivation and life adjustment.
    6. Using Motiv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their life adjustment. In addition, Using Motivation in share expression is the most dominant factor in life adjustment.

    Finally, the researcher has a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nd offere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practice of guidanc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future researches.
    Keywords: facebook,use motivations, 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 life adjustment

    誌謝…………………………………………………………………………………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次………………………………………………………………………………vii 表次…………………………………………………………………………………ix 圖次…………………………………………………………………………………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4 第四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Facebook簡介 ……………………………………………………………7 第二節 介紹動機相關概念及相關理論與研究 …………………………………10 第三節 使用Facebook涉入程度相關理論與研究………………………………14 第四節 使用動機、涉入程度、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1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28 第五節 資料分析 …………………………………………………………………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1 第一節 國中生使用Facebook動機、Facebook涉入程度、生活適應之 現況分析………………………………………………………………… 3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在使用Facebook動機、Facebook涉入程 度之差異比較…………………………………………………………… 39 第三節 國中生使用Facebook不同的涉入程度在使用Facebook動機、生活 適應之差異比較………………………………………………………… 45 第四節 國中生使用Facebook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相關與迴歸分析………… 52 第五章 討論 ………………………………………………………………………61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在使用Facebook動機、Facebook 涉入程度之差異比較……………………………………………………61 第二節 國中生使用Facebook涉入程度在使用Facebook動機、 生活適應的差異分析………………………………………………… …65 第三節 國中生使用Facebook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相關與迴歸分析……………6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3 參考文獻 ………………………………………………………………………… 77 一、中文部分………………………………………………………………………77 二、英文部分………………………………………………………………………82 附錄 ………………………………………………………………………………84 附錄一『Facebook使用動機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84 附錄二『Facebook使用動機量表』因素析摘要表……………………………85 附錄三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使用同意書…………………………………………87 附錄四 預試問卷…………………………………………………………………88 附錄五 正式問卷…………………………………………………………………92

    中文部分
    王盈惠(2002)。國中生電子遊戲經驗與學習參與、人際關係、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健任(2004)。國中生網路遊戲成癮傾向級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全益(2005)。私立高職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_以新北市為例。
    玄奘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秀蘭(2009)。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沉迷之調查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所碩士論文。
    池青玫(2006)。國中生涉入線上遊戲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江南逸(2003)。國中生使用網路之偏差行為和網路沈迷程度對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威德(2010)。學業成就、父母態度對網路使用動機關係之探討。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靜如(2010)。國中學生使用社群網站行為之分析。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雪芳(2010)。國中生社群網站的使用及參與對於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的影響:以Facebook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李文佑(2010)。部落格中自我揭露、社會支持與負面情緒調適之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邱秀碧(2010)。國中學生部落格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宛資(2009)。從虛擬社群網站的涉入程度探討網站使用者人際滿意度之研究─以Facebook為例。國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惠萍(2009)。高雄市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奕汝(2003)。台中市國小高年及兒童網路態度、父母管教方式(網路議題)與兒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碩士論文。
    林淑美(200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手機使用與親子衝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偉傑(2007)。馬祖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佩瑩(2009)。台北縣高職生網路使用情況、網路使用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林淳蔭(2010)。高中生社群網站使用行為與現實人際互動、學習風格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琦君(2010)。高職生網路使用型態與人際關係、網路成癮之探究-以Facebook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商業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盈廷(2010)。社交網路遊戲對使用者社會網絡及線上人際互動之影響-以
    Facebook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林家宇(2011)。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社交技巧、同儕關係、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所碩士論文。
    金榮泰(2001)。國中生電子遊戲經驗與攻擊行為、攻擊信念之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翠蘭(2005)。台中縣國中生休閒參與現況與認知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菁蓮(2009)。國中生線上遊戲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研究。立德大學資訊傳播學系論文。
    洪筱雯(2011)。大學生在Facebook虛擬社群的使用現況與人際關係、網路成癮之研究- 以屏東教育大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
    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臺灣地區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2012年6月底,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20709a.pdf,2012年7月9日.
    袁萬恩(2007)。國中學生網路溝通工具應用與網路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所碩士論文。
    陸美如(2008)。國小六年級學童在網路交友案例線上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彗(2005)。生活壓力與網路沉迷之相關研究--以新莊地區國中生為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臻(1996)。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倩雯(2008)。國中生休閒覺知自由、休閒無聊感、休閒參與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在職碩士論文。
    黃于庭(2010)。facebook中使用動機與網路生活型態對資訊科技近用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黃宗賢(2012)。國中生Facebook使用情形及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沉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李綢、蔡順良(2006)。中學生情緒智慧、人際因應、自我效能及生活適應測量與適應性指標研究。主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邁向卓越教育國際研討會-教育指標與學習評鑑師資培育政策』宣讀之論文。
    陳奕陵、洪培馨、盧貞伶、梁鳯琄、梁宗鎏(2011)。Facebook社群網站
    的涉入程度與人際關係研究,圖文傳播藝術學報,32,96-102。
    陳家儀(2010)。Facebook使用者行為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君(2011)。台北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碩士班論文。
    曾麗娟(2008)。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佛光大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董潔如(2002)。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迷現象之初探。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銘源(2007)。國中生網路沉迷與體適能關聯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高犁雀(2011)。高中生生活適應、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沉迷之關聯性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純憶(2010)。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修閒參與動機、使用行為與休閒效益關係之探討。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專班碩士論文。
    許秀枝(2009)。國中生休閒活動型態與憂鬱傾向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在職碩士論文。
    鄒姝瑜(2010)。探討Facebook遊戲使用者在人際互動關係上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班論文。
    路渤瀛(1993)。國中生生活適應與逃學之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系碩士論文。
    楊媛婷(2002)。國中生線上遊戲經驗與社會適應能力關係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趙弘茂(2010)。國小學童網路使用動機、上網型為與網路倫理之相關研究-台中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淑芬(2010)。國中生部落格使用動機、涉入程度與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理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聞慶國(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遊戲成癮與親子衝突之相關性研究-以台中市某國小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靜雯(2009)。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英瑋(2004)。網路使用對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暨南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思涵(2006)。高雄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廖香梅(2012)。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社群網路使用行為對同儕關係與學習投入影響之研究---以Facebook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
    劉雁婷(2009)。國小學童之網路使用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研究-高雄市高年級學童為例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所碩士學位論文。
    劉娩寧(2010)。基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家庭人際互動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瑞源(2007)。新竹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及其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學校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應維新(2011)。青少年社群網站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
    Facebook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所碩士論文。
    顏伯霖(2010)。Facebook 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相關性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韓佩凌(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薛世杰(2002)。國中男、女生的網路遊戲使用時間與使用動機、自我效能、人格特質、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麗香(2002)。青少年沉迷網咖之經驗及其影響之研究 : 一位學校老師對學生網咖經驗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文部分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Cheung, C. M. K., Chiu, P. Y., & Lee, M. K. O. (2011). Online social networks: Why do students use facebook?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4), 1337-1343.
    Dwyer, P. (2007). Measuring the value of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and its impact in consumer communties.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1(2),63.
    Dwyer, C. , Hiltz, S. & Roxanne, H. (2007). ”Trust and privacy concern with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 comparison of Facebook and Myspace”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e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Keystone,Colorado.
    Hew, K. H. (2011). Students’ and teachers’ use of Facebook.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2), 662-676.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Muise, A., Christofides, E., & Desmaraias, S. (2009). More information than you ever wanted: Does Facebook bring out the green-eyed monster of jealousy?
    Internet World Stats(2012) . World Internet Users and Population Status. Retrieved February 15, from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l.
    Internet World Stats(2012) . World Internet Users and Population Status. Retrieved February 15, from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3.html.
    Kim, A. J. (2000). Community building on the Web: Secret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online communities. London: Addison Wesley.
    Piaget, J. (1980). Six psychological studies. New York: Vintage Book.
    Pempek, T. A., Yermolayeva, Y. A., & Calvert, S. L. (2009).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networking experiences on Facebook. [Reports -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0(3), 227-238.
    Rothschild, M. L. (1984). Perspective on involvement: 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1 , 216-217.
    Sherif, M. and H, Cantril. (1947). The Psychology of Ego-involvement.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Suler, J. (1998). Computer and Cyberspace Addiction. Retrieved February 15, 2012 , from http://wwwl.rider.edu/~suler/psycyber/cybaddict.
    Zaichkowsky(1985), J. L.,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2,34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