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建仁
Wang Jian Ren
論文名稱: 移動的桃花源—王建仁水墨創作自述
Variable Peach Blossom Spring-Research on Wang,Jian–Ren’s Ink Figure Paintings
指導教授: 何懷碩
Ho, Huai-Shu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3
中文關鍵詞: 桃花源水墨
英文關鍵詞: Variable Peach Blossom Spring, Ink Pain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2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移動的桃花源」是筆者近年來創作的共通思維,「桃花源」標示著一個理想世界,不同時空背景的人對其都有不同的想像,因此它是「移動」的,因人而異的假想空間。
    筆者的創作,為了體現心中對現實世界的批判,運用兩種不同的素材來表現,其一為古老的山水題材,二為描繪自己所居住的台北都會建築;「桃花源」為陶淵明所構築的理想境地,一個可以提供觀者逃離現實的心靈世界,在明清之際亦為文人創作的常用題材;中國的山水創作論述,最初可以看到以受道家思想所影響為主,如宗炳、顧愷之等人的論述,山水題材創作的目的,並不是純粹為了畫出眼前所見的美景,而是心中主觀的理想世界,是作者思想意念的體現。
    本篇章透過古今中外的思想,從創作與傳統的連結,創作與人及其生活的連結,到創作與養生關係,進而探討人與物(外在),到底文明的進步與落後之間,該如何看待,亦如天才與瘋子的一線之隔,無法準確判斷說明,對物質文明的追求帶來的是環境破壞與污染,還有天然資源的耗竭,藝術創作者其作品給觀者大眾帶來的,應該是對永續精神的追求,對內在的滿足,而非外在的不斷追逐。

    “Variable Peach Blossom Spring” has been the author’s common thinking during recent years. “Peach Blossom Spring” indicates an ideal world. People living in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imagine different “Peach Blossom Spring”. Consequently,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is “Variable”, and is an imaginary world varying from person to person.

    The author's artistic creation, in order to give expression to the criticism of the real world in mind, uses two kinds of subjects to represent. One is the ancient landscape, and the other is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Taipei City where the author lives. "Peach Blossom Spring" is the ideal world constructed by Tao, Yuanming. It is an spiritual world offering viewers to escape from reality, and was as well a common subject used for creative writing by scholar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is evident that originally China's landscape treatise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aoism, such as Zong, Bing and Gu, Kaizhi, etc. The purpose of creation of landscape is not simply drawing the beautiful scene at present, but also the ideal world in mind, which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author's consciousness.

    This chapter further discusses how to rega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civilization between progress and backwardness through idea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The creation comprises from linkings of the creation and the tradition, and linkings of the creation and people's living, 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reation and health cultivation. The artists' creation should bring up ideas of pursuing sustainability and inner satisfaction, rather than seeking external physical conditions.

    目 次 ──────────────────────────── 緒論………………………………………………………………………………1 第一章 我的創作之路…………………………………………………………4 第二章 影響我創作的元素……………………………………………………12 第一節 傳統的承繼………………………………………………………12 第二節 中外思想的啟示…………………………………………………22 第三節 時下藝術思潮的反思……………………………………………31 第三章 水墨山水………………………………………………………………41 第一節 為何選擇水墨畫…………………………………………………41 第二節 山水題材的意義…………………………………………………43 第四章 創作內容與作品分析…………………………………………………47 第一節 人跡所到之處……………………………………………………47 第二節 無人之境…………………………………………………………53 參考書目…………………………………………………………………………61 參考圖版…………………………………………………………………………63

    參考書目

    1、 徐復觀 著《中國藝術的精神》,台北 學生書局,1996年2月。
    2、 杉浦康平 著《亞洲的圖像的世界》,雄獅美術2006年4月二版二刷。
    3、 臺靜農 著《龍坡雜文》洪範書店 1988年7月。
    4、 江明賢 著 《風格的挑戰與形成-我的繪畫歷程與創作理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暨研究所。
    5、 何懷碩 著《苦澀的美感》,大地出版社 民63年3月。
    6、 俞劍華 編《中國畫論類編》華正書局 民國73年10月。
    7、 錢穆 著《錢賓四先生全集》卷24 台北聯經出版。
    8、 陳傳席 著《中國繪畫理論史》三民書局2005。
    9、 《新譯黃庭經、陰符經》三民書局2008。
    10、丁羲元 著《藝術風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11、《黃帝內經》晨星出版2007。
    12、汪紱《立雪齋琴譜》(線裝書)北京中國書店 2005年3月。
    13、林西莉 著《古琴的故事》貓頭鷹出版 2009年2月。
    14、川端康成 著《日本的美與我》喬炳南 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4年5月三版。
    15、東山魁夷 著《與風景對話》鄭民欽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11月。
    16、東山魁夷 著《京洛四季-美之旅》竺家榮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11月。
    17、《新譯莊子讀本》三民書局。
    18、平山郁夫 著《悠悠大河》楊晶 李建華 譯,北京 三聯書店2008年4月。
    19、神林恆道 著 《東亞美學前史-重尋日本近代審美意識》龔詩文 譯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2008。
    20、岡倉天心 著《茶之書》鄭夙恩 譯 典藏藝術家庭2006年9月。
    21、薩依德 著 《東方學》王宇根 譯 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5月。
    22、薩依德 著 《知識份子論》(1994),單德興 譯 麥田出版 2007年6月(二版七刷)。
    23、趙稀方 著 《後殖民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24、《易經》-傅佩榮解讀 立緒文化 民94年2月。
    25、《老子》錦鏽出版1993。
    26、林谷芳 著《千峰映月》香海文化 2007年5月。
    27、《金剛經》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年3月。
    28、康德 著 《實踐理性批判》關文遠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29、《結構主義與符號學》霍克思 著 陳永寬 譯 南方叢書出版社 中華民國77年3月出版。
    30、《符號學簡史》(法)安娜.埃諾 著 懷宇 譯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5年1月初版。
    31、《符號學美學》董學文、王葵 譯 商鼎文化出版社 1992年5月1日出版。
    32、《符號學原理》李幼蒸 譯 北京三聯書店出版 1988年11月出版。
    33、《羅蘭、巴爾特》喬納森.卡勒爾 著 方謙/李幼蒸 譯 時報文化出版 中華民國80年11月1日出版。
    34、《零度寫作與人的自由-羅蘭.巴特美學思想研究》項曉敏 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年8月出版。
    35、《羅蘭巴爾特文集 寫作的零度》李幼蒸 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
    36、《流行體系(一)》敖軍 譯 桂冠圖書 2000年9月初版。
    37、《再見福柯-福柯晚期思想研究》黃瑞祺 主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8年10月。
    38、賴賢宗 著《海德格爾與禪道的跨文化溝通》宗教文化出版 2007年8月。
    39、張祥龍 著《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啟與交融》張祥龍 著 北京三聯書店 2007年8月。
    40、馬爾霍爾 著《海德格爾與《存在與時間》》馬爾霍爾 著 元校盛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41、祖保泉 著《司空圖的詩歌理論》國文天地雜誌社 民80年2月。
    42、榮格 著《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楊儒賓 譯 商鼎文化出版社 2001年6月版。
    43、榮格 著 《回憶、夢、思考》劉國彬、楊德友譯 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
    44、《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林文月 編 洪範書店 民80年。
    45、(美)巫鴻 著《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文丹 譯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12月。
    46、李可染 著 《李可染畫論》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47、何懷碩 著 《大師的心靈》立緒文化 民87年10月。
    48、程曾厚 著 《雨果和圓明園》北京中華書局 2010年10月。

    期刊雜誌
    1、何懷碩 『憂思與期望 兩岸三地華人當代藝術發展現況觀察』藝術家雜誌2005年11月。

    參考圖版

    1、東山魁夷 著《與風景對話》鄭民欽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11月。
    2、東山魁夷 著《京洛四季-美之旅》竺家榮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11月。
    3、平山郁夫 著《悠悠大河》楊晶 李建華 譯,北京 三聯書店2008年4月。
    4、何懷碩 著《大師的心靈》立緒文化 民87年10月。
    5、何懷碩 著《給未來的藝術家》立緒文化 2003年7月。
    6、(美)巫鴻 著《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文丹 譯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12月。
    7、王靖憲 著 《中國巨匠美術叢書-龔賢》文物出版社 1998年1月。
    8、黃秋園 繪 《中國近現代名家-黃秋園》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年3月。
    9、陳連琦 主編 《石濤》中國書店出版社 2010年10月。
    10、朱耷 繪 《安晚冊》江西美術出版社 2009年10月。
    11、梅清 繪 《梅清》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8月。
    12、傅抱石 繪 《中國近現代名家-傅抱石》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3年1月。
    13、竹內栖鳳 繪 《日本畫的巨匠-竹內栖鳳》日本 學研教育出版 2004年9月。
    14、橫山大觀 繪 《日本畫的巨匠-橫山大觀》日本 學研教育出版 2004年9月。
    15、東山魁夷 繪 《現代的日本畫-東山魁夷》日本 學研教育出版 1990年11月。
    16、橫山操 繪 《現代的日本畫-橫山操》日本 學研教育出版 1991年6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