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秀香
論文名稱: 黃景仁詩人之詩與洪亮吉學人之詩比較研究
指導教授: 陳文華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50
中文關鍵詞: 詩人之詩黃景仁學人之詩洪亮吉乾嘉詩歌唐宋詩之爭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5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是十八世紀,乾、嘉詩歌考察的一部份。文章力圖從一新的角度——詩人之詩與學人之詩——來探究黃景仁與洪亮吉的詩歌。文章首先釐清「詩人之詩與學人之詩」之概念;其次探索黃景仁何以堅持創作詩人之詩,洪亮吉何以多言理;復次論證黃景仁詩人之詩以情勝,洪亮吉學人之詩以理能,最後揭示兩者之價值,賦予兩人在清詩史上新的地位。

    分析主要採比較法,從生命之姿,探究其成因,作個性才情、與時代文風之關係和詩學觀這三個面向之比較。討論兩種生命的典型,由是構成詩歌的兩個端點,以回應何以堅持,何以多言理之問題;接著抓住題材內容與創作手法,全面作藝術之姿的比較。題材內容,就兩人之親情、戀情、山水、詠史懷古等詩,作出比較,藉以指出其背後所蘊藏的特質之所在。創作手法,是透過意象、比興、用典等特徵,分別詳加評比,從而掌握其各自獨特之門徑。

    其意義,在打通與實現兩者之對話,看出底細,察覺變化,拈出兩人之藝術進境。這些進境,皆指向「以情勝,以理能」之精神。黃景仁以情勝之「詩人之詩」,多具文學、美學價值;洪亮吉以理能的「學人之詩」,多具學術價值。兩人之詩,對後代詩歌的創作實踐和詩學理論,均富借鑑之意義。從而證明了「詩人之詩與學人之詩」,是乾、嘉考據籠罩下,「情勝與理能」的對壘與交織,黃詩與洪詩展現了桴鼓相應的鋒芒與光彩。

    關鍵字:詩人之詩、黃景仁、學人之詩、洪亮吉、乾嘉詩歌、唐宋詩之爭

    目 次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1 第三節 文獻探討 26 一、古代文獻 26 二、今人研究之成果 2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44 第二章 詩人之詩與學人之詩之思考 51 第一節 「詩人之詩」與「學人之詩」之提出 51 第二節 「詩人之詩」、「學人之詩」與唐、宋詩之爭 57 第三節 「詩人之詩」與「學人之詩」之核心內涵 68 第四節 「詩人之詩」與「學人之詩」之互涉 74 第五節 「詩人之詩」與「學人之詩」之優劣爭議 84 結語 90 第三章 黃景仁詩人之詩與洪亮吉學人之詩成因之比較 93 第一節 黃景仁、洪亮吉創作個性形成的不同 94 一、黃、洪二人生平之大概 95 二、黃景仁創作個性之形成 98 三、洪亮吉創作個性之形成 106 第二節 黃景仁、洪亮吉與時代文風走向的差異 111 一、時代文風之特色 112 二、黃景仁與時代文風之走向 114 三、洪亮吉與時代文風之走向 118 第三節 黃景仁、洪亮吉詩學觀的差異 122 一、黃景仁詩學觀 123 二、洪亮吉詩學觀 135 結語 142 第四章 黃景仁詩人之詩與洪亮吉學人之詩題材內容之比較 145 第一節 親情詩 146 一、黃景仁展現天倫情深 146 二、洪亮吉善寫家常瑣事 149 第二節 戀情詩 151 一、黃景仁展現柔腸百結 151 二、洪亮吉重節義不言風月情 153 第三節 山水詩 158 一、黃景仁情與景會,多著我情 158 二、洪亮吉為山水寫照,貼近山水美質 161 第四節 詠史懷古詩 166 一、黃景仁側重詩人之感的主觀抒懷 167 二、洪亮吉偏向史家之筆的客觀描述 169 第五節 懷人組詩 172 一、黃景仁意厚情深 172 二、洪亮吉現實取材 174 第六節 民生詩 177 一、黃景仁在敘事中流露悲憫 178 二、洪亮吉多具體直說之敘事 180 結語 189 第五章 黃景仁詩人之詩與洪亮吉學人之詩創作手法之比較 191 第一節 黃景仁詩人之詩的創作手法 191 一、語極清新,情極沈摯 191 二、情景交融,景語皆情語 193 三、手法婉曲,以達高古之致 195 四、意象鮮明,頗重比興 197 五、借典抒懷,理中寓情 203 六、善擇體裁,以達典麗沈鬱之風 208 七、以詩詠題,詩題精簡 210 第二節 洪亮吉學人之詩的創作手法 212 一、以學問入詩,詩前有序 212 二、以議論為詩,自加長注 215 三、以賦體為詩,敷陳多於比興 218 四、以理代情,邏輯思維 219 五、善狀奇境,營造奇而入理之致 221 六、以氣運筆,喜作組詩 223 七、以題合詩,詩題冗長 226 結語 229 第六章 黃景仁詩人之詩與洪亮吉學人之詩之價值與影響 231 第一節 黃景仁詩人之詩之價值 231 一、文學價值 231 (一)清代學中唐李賀、晚唐溫庭筠之詩的第一人 231 (二)對李商隱戀情詩之繼承與超越 233 (三)為清代詩歌力留一席情韻悠揚之唐音 234 二、美學價值 235 (一)情感纏綿,具真實、獨特和普遍概括之特質 235 (二)陰柔之悲劇美 240 (三)獨立之藝術精神 242 第二節 洪亮吉學人之詩之價值 243 一、地理學與民俗學之價值 243 (一)可補桑《經》、酈《注》之缺 243 (二)反映西域風土民情 244 (三)刻繪常州龍舟競渡 248 (四)紀錄貴州地理風物 250 二、文學史價值 252 (一)提供文學家生平材料的線索 252 1證屠紳生平材料 252 2證楊廷理生平材料 255 3證章學誠生平材料 256 (二)詩集輯佚 258 1保存紀昀<惜春詞>詩句,可為紀昀詩集補佚 258 2保存了張問陶《船山詩草》卷五、卷六之散佚詩作 259 三、詩學價值 261 (一)見證趙翼《甌北詩話》成書之經過 261 (二)呈現當代詩歌的評論意見 264 第三節 清人對黃景仁與洪亮吉詩歌評價問題 269 一、關於黃景仁詩人之詩當代評價的問題 269 二、關於洪亮吉未能入文苑傳,而黃景仁入文苑傳意義的問題 280 第四節 黃景仁詩人之詩與洪亮吉學人之詩之影響 295 一、黃景仁詩人之詩之影響 295 二、洪亮吉學人之詩之影響 298 結語 305 第七章 結論 307 附錄一 311 (一)黃景仁名書齋為「兩當軒」,「兩當」的意思為何? 311 (二)黃景仁自稱或被呼「黃面曇雲」,「黃面曇雲」的意思為何? 322 附錄二 328 (一)黃、洪科考比較表 328 (二)黃、洪遊幕表 330 (三)黃、洪交遊表:1幕主幕友2毗陵七子3都門詩社4其他師友 332 參考文獻 339

    一、 傳統文獻

    (清)黃景仁:《兩當軒全集》,上海市:掃葉山房,1921年
    (清)黃景仁:《兩當軒全集.二十二卷.考異二卷.附錄四卷》,上海市:掃葉山房石印本,1934年
    (清)黃景仁撰,方潁民編校:《兩當軒全集.二十一卷》台北市:文粹,1959年
    (清)黃景仁著、李國章標點《兩當軒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洪亮吉:《洪北江詩文集》,臺北市:世界書局,1964年
    (清)洪亮吉撰、洪用懃等編:《洪北江先生遺集》,臺北市:華文書局,清光緒三年授經堂重刊本影印,1969年
    (清)洪亮吉:《洪北江詩文集》,臺北市: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87(上海涵芬樓原式精印北江遺書本),1979年。
    (清)洪亮吉撰、劉德權點校:《洪亮吉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漢)桓寬著,盧烈紅注譯、黃志民校閱:《新譯鹽鐵論》,臺北市:三民書局1995年7月
    (梁)昭明太子蕭統《陶淵明傳》:《箋注陶淵明集》,大本原式精印四部叢刊正篇0三0,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梁)劉 勰:《文心雕龍》,大本原式精印四部叢刊正篇0九九,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北魏)酈道元著,王國維校:《水經注校》,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6月台一版
    (唐)劉知幾撰,趙呂甫校注:《史通新校注》,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年8月
    (唐)溫庭筠:《溫庭筠詩集》,大本原式精印四部叢刊正篇,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元)劉祁撰:崔文印點校:《歸潛志》,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 牧齋有學集 》,大本原式精印四部叢刊正編 七九臺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大本原式精印四部叢刊正編 八一,臺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清)王昶輯:《湖海詩傳》,國學基本叢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清)畢沅輯:《吳會英才集》二十四卷,清嘉慶間刻本
    (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下四庫未收書目提要》,臺北市:世界書局印行1975年11月3版
    (清)永瑢,(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杭世駿:《道古堂文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426》,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袁 枚:《小倉山房文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432》,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袁枚著,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江蘇省: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趙翼著,華夫主編:《趙翼詩編年全集》,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續修四庫全書 集部 別集類 1455》,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楊芳燦:《芙蓉山館全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477》,
    (清)王芑孫:《淵雅堂全集》文續槁,《續修四庫全書 集部 別集類1481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王 昶:《湖海詩傳》,《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625》,,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徐世昌:《晚晴簃詩匯》,《續修四庫全書 集部 別集類1629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邵齊燾:《玉芝堂詩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281》
    (清)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龔自珍著,劉逸生注:《龔自珍已亥雜詩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清)江藩著、漆永祥箋釋:《漢學師承記箋釋》,2006年2月第1版
    (清)錢 泳:《履園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2月第1版
    (清)昭 槤:《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
    (清)梁章鉅:《浪跡叢談 續談 三談》,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9月第1版
    (清)王應奎:《柳南隨筆續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0月初版
    (清)方濬師撰;盛冬鈴點校:《蕉軒續錄》,《歷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2月第一版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9月第1版
    (清)法式善:《陶廬雜録》,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版
    (清)法式善著,張寅彭、强迪藝編校:《梧門詩話合校》,南京市:鳳凰出版社,2005年第1版
    (清)沈德潛選編,李克和等校點:《清詩別裁集》,長沙市:岳麓書社,1998年2月
    (清)張維屏編撰:《國朝詩人徵略》,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清)何文煥:《歷代詩話》,臺北市:木鐸出版社,1982年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臺北市:華世出版社,1980年
    (清)焦 循:《雕菰集》臺北市:鼎文書局,1977年9月初版
    (清)吳嘉紀:《陋軒詩集》,臺北市: 文海書局,1966年
    (清)包世臣撰,李星點校:《包世臣全集》,合肥市:黃山書社出版,1997年9月第一版(清)
    (清)汪啟淑著,楊輝君點校:《水漕清暇錄》,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清)汪啟淑:《續印人傳》,金壇市: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5月
    杜松柏主編:《清詩話訪佚初編》,臺北市:新文豐出版,1987年6月臺一版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江蘇省: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十、十一)(乾隆朝卷),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
    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臺北市:木鐸出版社印行,1983年12月初版
    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2001年10月新1版
    小橫香室主人編:《清朝野史大觀》,臺北市:中華書局,1959年
    王鍾翰點校:《清史列傳》,臺北市:中華書局,1962年臺一版

    二、 今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王國維、郭豫適 :《紅樓夢研究文集》,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
    王國維:《王國維戲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1993年
    王國維撰、周錫山編校:《王國維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王水照主編:《宋代文學通論》,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年6月
    王文濡編著:《清詩評註》,臺北市:考古出版社,1978年4月
    王英志:《袁枚暨性靈派詩傳》,長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1版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3月二版一刷。
    王元化譯:(德)歌德《文學風格論》,上海市: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版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10月
    王瓊玲:《清代四大才學小說》,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97年7月
    止 水:《黃仲則詩選》,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7月
    古清遠、孫光萱合著:《詩歌修辭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1997年6月
    田浩編:《文化與歷史的追索:余英時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初版
    甘 桁:《齋名集觀》,上海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朱光潛:《詩論》,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市:學生書局,1974年
    李聖華:《冷齋詩話》,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月初版
    李聖華選注:《黃景仁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羊春秋等選註:《歷代論詩絕句選》,長沙市: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3月
    杜維運:《趙翼傳》,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83年7月
    呂正惠:《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89年9月
    尚小明:《學人遊幕與清代學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1年10月
    周振甫、冀勤編著:《談藝錄.導讀》,臺北市: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5月初版
    周嘯天主編:《元明清名詩鑑賞》,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郁達夫:《郁達夫小說.散文》,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6月
    郁達夫:《郁達夫散文》,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10月第2版
    郁達夫撰、吳秀明主編:《郁達夫全集》,杭州 :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
    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店印行,1986年元月修訂再版
    吳宏一:《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新竹市: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初版
    林逸編:《清洪北江先生亮吉年譜》,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1年
    林慶彰:《清代經學硏究論集》,臺北市 : 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2002年
    岳希仁編著:《古代詠史懷古詩》,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年7月
    俞平伯:《俞平伯全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查清華:《明代唐詩接受史》,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臺北市:正中書局,1958年1月臺三版
    馬積高:《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長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
    馬亞中編:《學海圖南錄一文學史家錢仲聯》,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袁行雲:《清人詩集敘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年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濟南市: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
    陳 衍:《遺石室詩話》,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1年12月臺一版
    陳寅恪:《寒柳堂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01年7月
    陳寅恪:《金明館叢刊二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01年7月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01年4月
    陳文華師:《杜甫傳記唐宋資料考辨》,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11月初版
    陳文華師主編:《杜甫與唐宋詩學》,臺北市:里仁書局,2003年6月
    陳平原:《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陳平原:《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陳金陵:《洪亮吉評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
    陳友琴選注:《千首清人絕句》,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第一版
    章炳麟:《國故論衡》,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10月
    黃葆樹、陳弼、章穀編《黃仲則研究資料》,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考據篇),臺北市 : 巨流出版社,1977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臺北市 : 巨流出版社,1982年
    黃逸之編:《清黃仲則先生景仁年譜》,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0年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梁啟超:《陶淵明》,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96年7月臺二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梁啟超:《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莫礪鋒:《莫礪鋒詩話》,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許雋超:《黃仲則年譜考略》,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張仁青:《中國駢文發展史》,臺北市:中華書局,1970年
    張舜徽:《訒庵學術講論集》,長沙:岳麓書社,1992年5月
    張 健:《清代詩話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1月
    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上海市:上海書店,2002年
    張 紅:《元代唐詩學研究》,長沙市:嶽麓書社,2006年5月
    張季易纂:《清代毗陵名人小傳》,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27年6月版
    張旭華等編:《古詩觀止》,臺北市: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
    程千帆、莫礪鋒、張宏生著:《被開拓的詩世界》,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葉嘉瑩:《迦陵學詩筆記》,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
    楊旭輝:《清代經學與文學一以常州文人群體為典範的研究》,南京市:鳳凰出版社, 2006年7月
    蔡英俊:《興亡千古事》,臺北市: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二版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90年8月第一版
    蔡 瑜:《中國抒情詩的世界》,臺北市:臺灣書店印行,1999年
    蔡冠洛編著:《清代七百名人傳》北京:中國書店,1984年6月
    賴貴三:《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臺北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劉世南:《清詩流派史》,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5年11月
    劉師培:《劉申叔遺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劉師培:《清儒得失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
    霍有明:《清代詩歌發展史》,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
    魯 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3月
    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市:谷風出版社,1989年12月
    魯 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臺北市:里仁書局,2000年
    錢鍾書:《宋詩選註》,臺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80年9月
    錢鍾書:《管錐篇》,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
    錢鍾書:《七綴集》,臺北市:書林出版社,1990年
    錢鍾書:《談藝錄》(補訂本),臺北市:中華書局,1999年11月
    錢鍾書:《談藝錄》(增訂本),臺北市:書林書局,1988年11月初版
    錢鍾書:《槐聚詩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1月
    錢仲聯:《夢苕庵清代文學論集》,濟南:齊魯書社,1983年
    錢仲聯等撰寫:《元明清詩鑑賞辭典》,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錢仲聯、錢學增選注:《清詩三百首》(新編本),長沙市:岳麓書社,1994年
    錢仲聯:《夢苕盦詩文集》,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9月第1版
    謝國禎:《明末清初的學風》,上海市: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蕭一山:《清代通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蕭麗華:《元詩之社會性與藝術性研究》,臺北市:國家出版社,1998年10月
    繆 鉞著 繆元朗編:《古典文學論叢》,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顏崑陽:《古典詩文論叢》,臺北市: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
    顏崑陽:《喜怒哀樂》,臺北市: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一中國古典詮釋例說》,臺北市:里仁書局,2005年11月修訂一版
    顏瑞芳、溫光華:《風格縱橫談》,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年2月初版
    戴文和:《「唐詩」、「宋詩」之爭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瞿兌之:《人物風俗制度叢談》,臺北市:三人行,1974年
    瞿秋白:《瞿秋白遊記》,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魏仲佑:《黃景仁研究》,臺北市:文津書局,1977年
    魏中林:《錢仲聯講論清詩》,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嚴迪昌:《清詩史》,臺北市:五南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10月初版
    嚴 明:《洪亮吉評傳》,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年
    饒宗頤:《選堂序跋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1月第1版
    蘇雪林:《中國文學史》,臺北市:光啟出版社,1960年10月初版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90年元月初版
    龔鵬程:《中國文學史》,臺北市:里仁書局,2009年
    《歷代詩話論作家》,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9月
    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選注:《清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7年

    三、 學位論文(依成書年代)

    潘禮貽:《黃仲則詩之研究》,香港珠海書院碩士論文,1975年
    蔡英俊:《六朝「風格論」之理論與實踐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許小清: 《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比較批評》,國立臺灣大學中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姜淑敏:《黃景仁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林瑞明:《黃仲則感遇詩之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組碩士論文,1996年
    曾惟文:《黃景仁竹眠詞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
    陳秀香:《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探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
    蔣郁蔥: 《抑情無計總飛揚-黃仲則詩歌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8月
    甘宏偉:《黃仲則詩歌研究》,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黃琬真:《黃仲則山水紀游詩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趙 娜:《好奇狂客風雲歌詩-洪北江詩歌研究》內蒙古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邱林山:《洪亮吉詩歌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秘 薇:《洪亮吉詩歌創作及其詩歌批評研究》,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蘇偉然:《洪亮吉山水詩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許雋超:《黃仲則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4月
    周 薇:《陳衍詩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寧夏江:《清詩學問化研究》,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

    四、 期刊論文(依發表年代)

    陳 垣:〈跋洪北江與王復手札〉,《文物》第9期,1962年
    梅祖麟 高友工著、黃宣範譯:〈唐詩的語意研究:隱喻與典故〉,《中外文學》第四卷 第八期 ,1976年1月
    蕭 馳:<中國古典詠史詩的美學結構>,《學術月刊》,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
    錢璱之:<「盛世」哀音詞林勁羽一一讀黃仲則詩詞>,鎮江師專教學與進修(語言文學版),1983年第3期
    李國章:<論黃仲則在清代中期詩壇的地位>,《蘇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4年03期
    張修齡:〈洪亮吉與乾嘉詩壇〉,《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第2期,1987年
    尚永亮:<黃仲則的心態及其詩詞的深層意蘊>,《文學評論》,1988年第5期
    葛兆光:<論典故一中國古典詩歌中一種特殊意象的分析>,《文學評論》,1989年第5期
    龔顯宗:〈一位學博才高的異人--介紹清代學者洪亮吉〉,《國文天地》第7卷第10期,1992年
    饒宗頤:<論清詞在詞史上的地位>,《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四卷‧第一期,1993年
    錢仲聯:<沈曾植詩學蠡測>,《文學遺產》,1996年第1期
    黃 剛:<論清代西域邊塞詩>,《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
    嚴迪昌:<以累積求新創——我對清代詩詞研究的認識>《古典文學知識》1996年 02期
    蔣 寅:<生不逢時的天才-黃仲則>,《古典文學知識》,1996年第6期
    王英志:<常州「二俊」山水詩論略一洪亮吉的無我之境與黃景仁的有我之境>,《齊魯學刊》,1997年06期
    劉揚忠:<新妝不為投時豔一黃景仁《竹眠詞》評議>,《齊魯學刊》,1997年06期
    嚴 明:<清詩特色形成的關鍵—論康、乾時期的詩風轉變>,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
    葉懸冰:<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風不雨倍淒涼-略論清代詩人黃仲則的人生孤獨感>,《廈門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張仲謀:<二十世紀清詩研究的歷史回顧>《泰安師專學報》,1999年 05期
    吳承學、曹虹、蔣寅:<一個期待關注的學術領域─—明清詩文研究三人談>《文學遺產》1999年 04期
    楊 義:<文學研究走進二十一世紀>《文學評論》,2000年 01期
    徐子方:<生命:悲怨文學的活力之源>,《文史哲》,2000年第4期
    張伯偉:<清代論詩詩的新貌>,《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3月
    李中耀:<洪亮吉對西域壯美山河的吟唱>,《新疆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張仁青:<清代駢文家之地域分布一兼論歷代駢文家之地域分布>,《清代學術論叢》第四輯,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2年11月
    陳 燕:<重新認識清代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清代學術論叢》第四輯,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2年11月
    張承宇:<六街飛蓋滿,獨客廢書嘆一黃景仁在北京(1775-1783)>,《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陳良運:<論《筱園詩話》的詩學價值>,《思想戰線》,2003年第3 期第29 卷
    嚴 明:<學人與詩人的際會合流——清代「學人之詩」的形成與發展>,《中國文哲研究通訊》(明清詩學研究專題)第十三卷,第三期
    吳淑鈿:<近代宋詩派主體論探析>,《清代學術論叢》第六輯,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3年6月
    程亞林:<走向哲學的人學--論黃仲則的哲理詩>,《中國詩學》第八輯,2003年6月
    蔣 寅:<清代文學的特徵、分期及歷史地位一《清代文學通論》引言>《煙台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12月第21卷第4期、
    鄔國平:<清詩的優勢與研究>,《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胡曉真:<世變之亟一一由中研院文哲所「世變中的文學世界」主題計畫晚明晚
    清研究>,《漢學研究通訊》,第二十卷第二期,2005年5月
    王 飆:<清詩歷史地位再評議>,《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年1 月第1 期
    于 慧:<近六年清詩研究綜述>,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年 04期
    顧敏琪:<交空四海惟餘我 魂到重泉更付書———清代常州名士黃仲則、洪亮吉交誼述論>,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第24卷第3期,2006年6月
    紀玲妹:<論清中葉毗陵詩派與性靈派之差異>《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梁爾濤:<談談毗陵七子的形成過程中的家族因素>,《古典文學知識》,2007年01期
    麥齊好:<試論乾隆詩壇的「抑情」與「尊情」>,《欽州學院學報》,第22卷第2期,2007年4月
    李聖華:<黃仲則與清中葉考據學風>《文藝研究》,第8期,2007年
    楊寧遠:<洪亮吉《更生齋詩餘》研究>,《東方人文學誌》,2007年6月
    張高評:<論文之選題與規劃>,《書目季刊》,第四十一卷,第二期,2007年9月
    沈 玲:<「自然書寫」的「詩人之詩」—泰州學派重要代表羅汝芳詩歌研究>《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1 卷第5 期,2007 年9 月
    趙厚均:<張問陶《船山詩草》補遺>,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王德威:<「有情」的歷史一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三十三期,2008年9月
    趙松元:<二十世紀「學人之詩」略論一兼議傳統詩歌在現代的新發展>(《中國文學研究》,2008年第2期
    郭康松,李彩霞:<從欽定本《清詩別裁集》看乾隆的文化心態>,2009年1月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林少琴:<黃景仁在乾隆詩壇的地位之辨>,《求索》,2009年01期
    寧夏江、魏中林:<論「學人之詩」>,《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3期
    蘭石洪:<「好作幽苦語」的詩人之詩——黃景仁文學思想述略>,《黃石理工
    學院學報》第26卷第2期,2009年4月
    倪惠穎:<從《吳會英才集》的選編看乾隆中後期的詩史景觀>,《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7月第4期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