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裔蓁
Chou, I-Jhen
論文名稱: 世界博覽會國家形象館之服務設計探索 以2014年米蘭世界博覽會台灣館 服務創作為例
Researching the service design of Expo 2010 national image pavilion: Service Creation of Taiwan Pavilion in Expo 2014 Milan
指導教授: 鄧成連
Teng, Cheng-Le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世界博覽會國際會展服務設計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6下載:4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隨著一連串由亞洲獲選主辦的國際活動,以及全球化、無國境時代的來臨,在頻繁地經貿活動或是文化交流間,要展現亞洲地區獨有的國家形象,藉此取得國際社會的認同與瞭解也相對地更顯其重要性。本研究旨在了解國際級會展中國家形象館的服務設計是如何呈現於世人面前,期待透過個案的探討做為日後國際級會展中國家形象展覽館服務設計模式的參考與發展原型,最後建構出「世界博覽會國家形象館之服務設計」的理論架構。期待透過「服務設計」現代技法的運用,創造新形態的服務設計形式,達到提升國家形象館的服務品質的最終目的。
本研究是採用個案研究法,以「上海世界博覽會台灣館」為主要的個案研究對象,再選定「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其他展館個案作為樣本,再將收集資料匯整進行歸納與分析,得出結果後以「服務設計」理論為中心,建構國際級博覽會國家形象館之服務設計的服務流程圖,並從中探討現有接觸點及設計項目。本研究研究結果顯示:
1.世界博覽會的影響包括:(1)創新科技與理念的展示(2)各國文化的交流與溝通(3)促進國際的經濟發展。
2.而參與國際盛事,是最能直接、全面、完整地宣傳與展現良好國家形象的最佳方式。
3.現階段台灣的會展產業勢必要找到本身獨特的優勢,形成發展利基,並以差異化的特色來經營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佔有一席之地。
4.在案例研究的結果中顯示世博會中的德國館及日本產業館以虛擬服務代替實際的服務行動以及支援服務行動,為服務流程的設計與規劃上取得極大的方便和助益。
最後綜合研究結論為後續創作立論,並藉由不斷地檢視服務設計藍圖的過程中,發掘潛在接觸點,並且發想出創見接觸點。創作內容設定以台灣館參與2014年米蘭世界博覽會之虛擬服務設計為題目,選擇以潛在接觸點中的官網網路預約、簡訊服務、導覽單下載,以及創見接觸點中的虛擬導覽員系統和脈動系統作為主要項目。

With a series sponsored by the Asian selected international events , as well as globalization and borderless era, economic activity or at frequent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Asia to show the unique image of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secur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also relatively more and understanding its importance.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ountry's im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museum exhibition service design is how to present in front of the world ,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through a case study as the country's im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exhibition servic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prototype model of reference , the final construct " Pavilion of World Expo national image service design " theoretical framework . Look through the " service design " the use of modern techniques to create new forms of service design forms , to enhance the country's image Museum of the ultimate goal of quality of service .
This study is the use of case study method to " Shanghai World Expo Taiwan Pavilion" as the main case study , and then select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exhibition in other cases as a sample , and then compiled to summariz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was after the results of " service design " theory as the center, build world-class museum exposition of the country's image service design service flow , and from the point of contact and discuss existing design projects . 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
1.A World Expo impacts include : (1)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show (2) 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3)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2.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events , is the most direct ,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te publicity and good image of the country to show the best way .
3. Taiwan's MICE industry at this stage is bound to find its own unique advantage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iche and to differentiate the characteristics to be able to operate in a competitiv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place.
4. In the case study shows the results of the German Pavilion at the World Expo in Japan Industry Pavilion and virtual service instead of the actual service operations and support operations for the service process design and planning made great convenience and helpful .
Comprehensive study concluded last argument for the subsequent creation and viewing services by constantly blueprint process, identify potential points of contact , and the hair came Transcend contact points. Creative content settings to the Taiwan Pavilion in the World Expo 2014 in Milan virtual services designed to topic, select the contact point to the potential of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network book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 navigate single download, and Transcend contact points in member system Virtual Tour and pulsating system as the main project .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3 第二節 研究目的、目標與創作目標………………………………….…..4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世界博覽會之源流 (一) 國際博覽會………………………………………………….5 (二) 二十世紀前的博覽會發展…………………………………...6 (三) 二十世紀後的博覽會發展…………………………………...7 第二節 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達 (一) 何謂形象…………………………………………………....8 (二) 國家形象的塑造…………………………………………….9 (三) 國家形象的傳達……………………………………………10 第三節 會展產業 (一) 會展產業的定義……………………………………………13 (二) 會展產業的發展概況……………………………………….14 第四節 服務設計的理論 (一) 服務設計的定義……………………………………………16 (二) 服務接觸點…………………………………………………16 (三) 服務流程…………………………………………………...17 (四) 服務藍圖…………………………………………………...18 第五節 小結……………………………………………………………. 19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流程 第一節 研究方法………………………………………………………..20 第二節 研究流程………………………………………………………..21 第四章、案例研究 第一節 台灣館服務設計流程 (一) 台灣館簡介………………………………………………... 24 (二) 台灣館服務流程……………………………………………27 (三) 台灣館服務藍圖……………………………………………39 第二節 澳大利亞館服務設計流程 (一) 澳大利亞館簡介………………………………………….. .46 (二) 澳大利亞館服務流程…………………………………..…..50 (三) 澳大利亞館服務藍圖…………………………………..…..53 第三節 西班牙館服務設計流程 (一) 西班牙館簡介…………………………………………..….56 (二) 西班牙館服務流程…………………………………..……..59 (三) 西班牙館服務藍圖…………………………………..……..61 第四節 德國館服務設計流程 (一) 德國館簡介…………………………………………..…….62 (二) 德國館服務流程………………………………..…………..69 (三) 德國館服務藍圖………………………………..…………..71 第五節 日本產業館服務設計流程 (一) 日本產業館簡介…………………………………………...74 (二) 日本產業館服務流程…………………………………..…..76 (三) 日本產業館服務藍圖…………………………………..…..79 第六節 案例分析…………………………………..……………………81 第五章、世博會台灣館之服務設計創作 第一節 創作理念與規劃……..………………………………………….86 第二節 創作內容……..…………………………………………………96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16 第二節 案例結論..……………………………………………………..118 第三節 創作討論與結論..……………………………………………...119 第四節 研究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121 參考文獻

卜正珉(2003)。公共關係─政府公共議題與決策管理。臺北:揚智出版社。
丁錫鏞(2006)。世界博覽會全紀錄。臺北:嵐德出版社。
方蘭生(1995)。形象魅力。臺北:希代出版社。
方笑(2007)。政府公共關係與我國國家形象塑造。商業文化學術探討,4,211-212。
田君(2010)。特別策劃:服務設計。裝飾藝術設計月刊,6。取自http://www.izhsh.com.cn/cover/127/595.html。
李海娟(2004)。軟權力競爭背景下的文化戰略,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12,49-54。
李彬彬(2005)。設計效果心理評價。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北京
宋國棟(2006)。軟權力視角下的中國和平崛起,甘肅聯合大學學報,4,83-87。
林錫金(2008年6月8日)。繪製服務藍圖。經濟日報。
吳建中(2009)。世博文化解讀。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吳崇杰(2005)。新安全觀與中國國際傳播的戰略選擇。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1,118-120。
吳惠族(譯)(2003) 。文明的進程:世博會的發展與思考(原作者:Heller Alfred)。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吳筱玫(2008)。傳播科技與文明。台北:智勝文化。
周秀琴、李進明(2007)。文明的輝煌─走進世界博覽會歷史。上海:上海世紀 出版社。
秦君昌、張金梁、王刊良(2010)。服務設計研究。西安交通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4,151-153。
許玉鈴(譯)(2008)。關鍵設計報告:改變過去影響未來的互動設計法則(原作者:Bill Moggridge)。臺北:麥浩斯出版社。
陳瑞峰、林靜慧(譯)(2008)。活動行銷─節慶、會議、展覽與觀光專案(原作者:Leonard H. Hoyle)。台北:揚智出版社。
陳衛星(2004)。傳播的觀念。北京:人民出版社。
陳擇義與張宏生(2006)。服務業行銷。台北:華泰出版社。
陳萬淇(1992)。個案研究法。台北:華泰出版社。
曾子芳(2010)。應用服務科學於會展產業之系統化服務創新:以世界博覽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黃泰元(1998)。形象教戰手冊。臺北:學臣氏出版社。
黃婉儀(2001)。歐盟國家形象認知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張嘉萍(2004)。產品造形特徵與品牌形象之一致性研究─以液晶電視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郭惠民(1996)。國際公共關係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崔瀟、彭景(2008)。從「孔子學院」看中國的文化外交。咸寧學院學報,28, 1,7-8。
楊冬雲(2008)。國家形象的構成要素與國家軟實力。湘潭大學學報,32,96-101。
楊春蘭(2006)。會展概論。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楊偉芬(2000)。滲透與互動─廣播電視與國際關係。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楊榮明(2009)。和平崛起與中國國家形象之建構:公共關係觀點(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楊璧慧(2005)。兩岸會展產業發展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 論文系統。
葉東民(2008)。服務設計:瓜地馬拉市公共汽車系統。為出版之碩士論文。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
董青岭(2006)。國家形象與國際交往芻議。國際政治研究,3,55。
董新廷(2003)。誰是地球村文化的主宰者?。中關村,12,82-83。
劉繼南、周積華、段鵬(2002)。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錢海紅(2007)。國家軟實力建構與中國公共關係發展高層論壇綜述。現代傳播,2,138。
羅建波(2006)。構建中國崛起的對外文化戰略。現代國際關係,3,33-37
外貿協會服務業推廣中心(2009)。

Alfred Heller (1999). World's Fairs and the End of Progress: An Insider's View. World's Fair, Incorporated.
Bill Hollins. (2007) .Service Design. http://frwrd.net/thoughts/wp-content/uploads/2007/10/service_design_by_bill_hollins.pdf.
Berry,L.L.(1996).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0,31-46.
Dwyer ,L. & Mistilis, N. (1997). Challenges To MICE Tourism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in Pacific Rim Tourism Oppermann, England: CAB International.
Eisenhardt,K.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
Frederick,H.H.(1993). Global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I:Wadsworth Pub. Co.,
Martin, I. M. & Eroglu, S. (1993). Measur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 Country imag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8.
Marcel Galopin (2004).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s. Zaragoza Expo.
Moritz,Stefan. (2005). Service Design – Practical access to an evolving field.
(Köl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Design,2005). This publication is based on Moritz’s master’s dissertation at KISD.
Nagashima A (1970) . A Comparison of Japanese and U.S. attitudes towards foreign products. Journal of Marketing, 34.
Lovelock, C.H. (1994). Classifying Services to Gain Strategic Marketing Insighs. Journal of Marketing, 47(Summer) : 9-20.
Tabei,S (1997). Conventions: A guide to a flourishing Industry. Tokyo:The Simul Press Inc.
Saffer, Dan (2007). 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 Creating Smart Applications and Clever Devices.CA:Macmillan Computer Pub.
Schooler, RD (1965). Product Bias in Central American Common Market.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