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鍾美儀
May-Yi Chung
論文名稱: 博物館成人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 ─以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為例
Research of Adult Visitors Experience in museum-
指導教授: 柯正峯
Ke, Jeng-F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博物館成人觀眾參觀經驗
英文關鍵詞: Museum, Adult Visitors, Visit Experien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0下載: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終身學習已成為成人教育中重要的核心概念,在如此的時代趨勢裡,博物館已成為實踐成人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成人觀眾進入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內參觀之現況與參觀經驗。研究者以自編的「成人觀眾博物館參觀經驗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並以年滿20歲之成人觀眾為研究對象,採立意抽樣方式,共發出6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10份。資料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t考驗、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 事後比較分析法等統計方法。
    本研究主要結果顯示:
    一、成人觀眾曾進入科教館參觀的比例約為76.4 % ,且以女性、中老年、大學以上、從事教職、且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有興趣為主要特質。
    二、成人觀眾在參觀原因方面所佔比例最高為「與家人一起前往」,在參觀動機方面所佔比例最高為「休閒娛樂」,在展示活動訊息得知管道所佔比例最高為「網路」,參觀頻率以「一年1-2 次」為最多,停留時間以「3-4 小時」為最多,參觀方式以「先看解說,再看(操作)展品」為最多。
    三、科教館可視為成人觀眾與家人聯繫感情、社交溝通和休閒娛樂的重要活動育樂場所。
    四、科教館具高度吸引力,是讓成人觀眾想一再光顧的休閒育樂場
    所,回流參觀率高。
    五、成人觀眾對科教館的整體參觀經驗有高度的評價。
    六、成人觀眾對科教館的整體參觀經驗頗佳,但因背景因素的不同,而在對環境設施、展示內容、導覽解說、與展示互動時的感受上具有顯著差異性。
    最後,研究者結合文獻資料,受訪者的看法與意見,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者的研究結論等內容論述,針對科教館及後續研究者分別提出相關參考建議。

    ABSTRACT
    Lifelong learning has become a key concept in adult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trend , the museu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s to fulfill adult learning.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adult visitors experience in National Taiwan Science Education Center (NTSEC). The researcher ' s tool is the self - designed " questionnaire of adult visitors experience in NTSEC " . The targets of the research were the adult visitors over than twenty years old . Based up on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 the researcher sent out 650 questionnaires and retrieved 610 valid questionnaires . The information analysis relies up on statistic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t -test , chi-square test , ANOVA and Scheffe ' s Post-hoc Comparison .
    The main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points out that :
    1. About 76.4 % of the adult visitors once entered NTSEC. More females, middle-old age, having a collage degree or above, having interests in nature or science, and working as teachers 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dult visitors in NTSEC.
    2. The main of the part in visit reason is " goes together with the family member " , in visit motive is " leisure entertainment", in the way to know demonstration active news is "network " , in visit frequency is " l -2 times a year" , in resident time is "3-4 hours " , and in visit way is " read the illustration first , and then look ( operation ) the demonstration " .
    3. For adult visitors, NTSEC can be regarded as a main place which offers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intercourse communication and recreational amusement to build up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family.
    4. NTSEC has the high attraction which lets the adult visitors want to visit it again and again.
    5. The adult visitors express an affirmative experience towards NTSEC and also have a good comment on it.
    6. The adult visitors have different experience about the facilities, display contents, the guides and interactive display due to their various backgrounds.
    Finally, the researcher combines the cultural heritage data, the interviewee’s opinion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researcher’s conclusions to offer some recommendations to NTSEC as well as the future researcher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13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5 第三節 名詞釋義…………………………………………1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博物館的意義……………………………………22 第二節 參觀經驗的意義與內涵…………………………30 第三節 博物館成人觀眾研究……………………………37 第四節 博物館參觀經驗相關研究………………………5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61 第三節 研究工具…………………………………………63 第四節 實施程序…………………………………………7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成人觀眾參觀科教館之經驗現況分析 …………76 第二節 成人觀眾參觀科教館之參觀特性分析 …………85 第三節 成人觀眾參觀科教館之參觀經驗的差異分析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8 第二節 建議………………………………………………111 參考文獻 …………………………………………………117 附錄一 預式問卷…………………………………………127 附錄二 審查調查問卷學者專家一覽表…………………131 附錄三 正式問卷…………………………………………132 表 次 表2-1 參觀經驗內涵之見解一覽表………………………36 表2-2 博物館觀眾的參觀原因……………………………44 表2-3 博物館觀眾的參觀動機……………………………45 表2-4 博物館觀眾的訊息得知管道………………………47 表2-5 不同參觀頻率的觀眾類型…………………………48 表2-6 觀眾參觀博物館的停留時間………………………49 表2-7 觀眾觀看(或操作)展示品的方式………………50 表2-8 環境設施影響觀眾參觀經驗之原因及實證研 究一覽表……………………………………………53 表2-9 展示內容影響觀眾參觀經驗之原因及實證研 究一覽表……………………………………………54 表2-10 導覽解說影響觀眾參觀經驗之原因及實證研 究一覽表 ……………………………………………55 表2-11 影響觀眾與展示互動時的經驗之原因及實證 研究一覽表…………………………………………56 表3-1 正式問卷之樣本數及回收統計表 …………………62 表3-2 成人觀眾參觀科教館之經驗-對環境設施感 受項目分析表 ………………………………………66 表3-3 成人觀眾參觀科教館之經驗-對展示內容感 受項目分析表………………………………………66 表3-4 成人觀眾參觀科教館之經驗-對導覽解說服 務感受項目分析表…………………………………67 表3-5 成人觀眾參觀科教館之經驗-與展示互動時 的感受項目分析表………………………………67 表3-6 成人觀眾參觀科教館之經驗重測信度分析表 ……68 表3-7 「成人觀眾參觀科教館之經驗」各向度組成 試題………………………………………………69 表3-8 成人觀眾參觀經驗各主要因素之解說總變異 量 ……………………………………………………70 表3-9 成人觀眾參觀經驗因素分析之負荷量……………71 表4-1 調查問卷基本資料分配情形一覽表………………75 表4-2 不同背景成人觀眾參觀科教館經驗之現況一 覽表…………………………………………………76 表4-3 成人觀眾參觀科教館之參觀特性百分比一覽 表……………………………………………………78 表4-4 參觀經驗之平均數比較摘要表……………………81 表4-5 參觀經驗各題答題之描述性統計量………………82 表4-6 不同背景成人觀眾再次參觀科教館意願一覽 表 ……………………………………………………84 表4-7 不同背景成人觀眾與參觀原因之卡方考驗分 析……………………………………………………86 表4-8 不同背景成人觀眾與參觀動機之卡方考驗分 析表 …………………………………………………88 表4-9 不同背景成人觀眾訊息得知管道之卡方考驗 分析…………………………………………………92 表4-10 不同背景成人觀眾最近一年參觀次數之卡方 考驗分析表…………………………………………95 表4-11 不同背景成人觀眾在科教館停留時間之卡方 考驗分析表…………………………………………96 表4-12 不同背景成人觀眾在科教館參觀方式之卡方 考驗分析表…………………………………………98 表4-13 「性別」變項在「參觀經驗」上的描述性統 計量及t考驗摘要表 ……………………………100 表4-14 「年齡」變項在「參觀經驗」上的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101 表4-15 「教育程度」變項在「參觀經驗」上的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102 表4-16 「職業」變項在「參觀經驗」上的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104 表4-17 「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興趣」變項在「參 觀經驗」上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6 圖 次 圖2-1 博物館四大功能關係圖 ……………………………26 圖2-2 戴爾(E.Dale) 的「經驗之塔」…………………32 圖2-3 經驗學習循環模式 …………………………………33 圖2-4 Jarvis的學習過程模式……………………………35 圖3-1 研究架構圖 …………………………………………60 圖3-2 實施程序圖 …………………………………………73

    中文部分
    于瑞珍(1997)。現代科學博物館的學習特徵。科技博物,l(3),4-7。
    王啟祥(2003)。國內博物館觀眾研究的發展初探。博物館觀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王啟祥(2004)。國內博物館觀眾研究知多少。博物館學季刊,18(2),95-104 。
    王嵩山 (2005)。展示批判的形式論與實質論。博物館學季刊,19(1),5-6。
    王嵩山 (2006)。科技、社會與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20(1),5-6。
    王俊雄(2005)。浮游的片段:台灣博物館空間解讀。當代,210,14-25。
    王鼎銘(1998)。資訊時代科學博物館學習環境與社區成人科技教育策略關係研究。邁向二十一世紀科學博物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84-93。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方力行 (2001)。不斷創新領先的百年博物館-摩納哥海洋博物館。科學月刊,32,715-719。
    江宜珍(2002)。運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探討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解說媒體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自然史博物館(2007)。美國佛羅里達自然史博物館(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典藏政策(Collections Policy),取自www.flmnh.ufl.edu/admin/collect1.htm(2007.11.15)。
    何青蓉(2000)。從終身學習談博物館教育。博物館學季刊,14(2), 7-14。
    李億雯(2005)。體驗行銷觀點下之文化消費行為:以台灣地區博物館大型特展為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惠斯(2007)。博物館家庭觀眾之自我導向學習歷程-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家庭卡觀眾為例。暨南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斐瑩(2002)。藝術管理—運用觀眾參觀經驗理論提升博物館服務品質之探討。藝術學報,71,頁7-31。
    李裴瑩(2007)。2006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觀眾研究。藝術學報,80,頁7-31。
    李象益(2000)。現代科技博物館的發展與實踐。海峽兩岸科技博物館交流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春秀(1996)。博物館觀眾研究-以故宮博物院玉器陳列室為例。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佩修、朱斌妤(2002)。科學工藝博物館解說員導覽服務對民眾參觀旅遊品質影響之研究,科技博物,(5) 4,65-81。
    吳淑華(2002)。從參觀行為模式解構博物館展示傳達、溝通本質之初探—以動態、靜態之型態為例。科技博物,6(5),47-56。
    吳麗玲(2000)。博物館導覽與觀眾涉入程度之研究—以達文西特展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皓政 (2006)。量化研究法(二) 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雙葉書廊。
    林世洲(2000)。使用活動單的參觀模式對國一學生參觀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宜君(2003)。太魯閣國家公園兒童環境教育館觀眾行為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泱秀(2004)。國小兒童美術館參觀經驗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輝明(2003)。參觀博物館於教學上的意義與學習模式。科技博物,7(1),76-86。
    林勝義(1997)。博物館功能與民眾之終身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7-12。
    林耀東(2002)。地震博物館功能規劃與觀眾學習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順成、葉家興、曾慧璋(2005)。派員至美國舊金山探索館實地實習-有關展示品維修施作之技術。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出國報告。頁18。
    美國博物館協會(2002)。通訊「尺度」。美國博物館協會下的觀眾研究與評量委員會,2002春季號。
    故宮博物院(2007)。故宮博物院「本館簡介」。取自www.npm.gov.tw/introduction/organization.htm(2007.12.1)
    施明發 (200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於博物館教育的啟示。博物館學季刊, 15(2):25-38。
    范賢娟(2004)。試論科學博物館中的學習。科學月刊,35(3),174-175。
    秦裕傑(1996)。現代博物館。臺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
    耿鳳英(1998)。電腦媒體與博物館觀眾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12 ( 3 ),53-57。
    耿鳳英(2003)。身體、行為與博物館展示。博物館學季刊, 17(4 ),35-45。
    教育部 (1990)。社會教育工作綱要。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3)。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取自http://tech.eje.edu.tw/9CC/brief8.php ( 2003
    .11.26)
    許世璋、林宜君(2005)。太魯閣國家公園環境教育館遊客參觀偏好與行為特性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19(4),41-64。
    許世璋、陳淑寶 (2002)。 遊客中心展示館之解說評估 - 乙太魯閣國家公園生態展示館為例。戶外遊憩研究 , 15(4): 49-73 。
    許功明、劉幸真(1998)。博物館參觀經驗 之比較:以省美館與科博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2(3),3-34。
    許博超(1994)。博物館觀眾研究的評鑑類型與原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6)。寶室藏珍-蒐藏空間規劃與管理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陳佳利 (2007)。被展示的傷口:記憶與創傷的博物館筆記。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陳均坤(2002)。國立海洋博物館觀眾參觀行為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茵美(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綠水地質景觀展示館遊客參觀行為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未出版。
    陳培琳(2007)。數位博物館體驗模式探討。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誌偉(1997)。科技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淺談。科技博物,(3),11-19。
    張心慧(2007)。融會東、西文化精華的溫泉博物館。大紀元。取自goole搜尋引擎http://www.epochtimes.com/b5/7/11/20/n1908238.htm(2007.11.02)。
    張崇山(2004)。博物館特展的根本問題與策略規劃。博物館學季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7(1):7-13。
    張譽騰(2002)。博物館做為一種企業:利基的分析。2002年博物館公辦民營政策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95-106。 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黃光男(2003)。博物館能量。臺北:藝術家出版社,79-113。
    黃光男(2007)。博物館企業。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明月(2002)。繪畫鑑賞之資訊需求研究。社會教育學刊。31,107-141。
    黃建彰(2006)。博物館參觀動線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展示空間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臺北:五南。
    黃慶源(2007)。台灣博物館之整合行銷傳播初探。科技博物,9(3),5-27。
    曾信傑(2001)。特展─博物館行銷的利器。博物館學季刊,15(3),39-50。
    曾秋霜(2007)。導覽解說員在物質文化展示中的學習-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廳」為例 。暨南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蓉樺(2003)。博物館在促進科學學習情境均等可扮演的角色。博物館學季刊,17 (3),31。
    葉蓉樺(2005)。從輔助學習的角度論科學類展覽的教育功能。博物館學季刊,19 (1),44。
    楊淑玲(2001)。當前博物館的發展及其市場定位。科技博物,5 ( 2 ) : 62-75 。
    董靜宜(2005)。成人觀眾在博物館展示中的經驗與學習-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與技術」展覽為例。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漢寶德(2000)。博物館管理。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劉惠媛(2002)。博物館-新興的文化與觀光座標。博物館簡訊,(19)。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www.cam.org.tw/5-newsletter/19.htm#ch1。
    劉慶宗(2001)。博物館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一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德祥(2007)。科學博物館展示的兩難問題。取自Google搜尋引擎http://tw.myblog.yahoo.com/mark-kuo/article?mid=1201&next=1180&l=f&fid=5(2007.11.21)。
    潘治民、鄭雅云(2005)。博物館觀眾消費行為之研究:以袖珍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9(1),99-113。
    賴明洲、陳銘達、林志峰、薛怡珍(1998)。科技博物館展示空間之規劃設計。邁向二十一世紀科學博物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錢萬儀(2004)。高雄市國小學童科學博物館參觀經驗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廳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博寇 (Burcaw, George Ellis) (2000)。博物館這一行。臺北市:五觀藝術。
    顏上睛(2002)。科工館觀眾意見調查-觀眾認為我們需要改進嗎?科技博物,6(3)。
    顧潔光(2005)。創意經營博物館出版品物流管理。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58 ( l ) ,115 -120 。

    外文部分
    Caffarella, R. S., & Barnett, B. G. (1994).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learners and foundation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62, 29-42.
    Cross,K.P.(1981). Adults as learners: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Csikszentmihalyi, M., Wolfe, R. (2000). New Conceptions and research approaches to creativity: Implications of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K. A. Heller, F. (6) J. Monks, R. J.
    Duffy, T. M., & Jonassen, D. H. (1991). Constructivism: New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31(5).
    Durbin, G(1996). Developing museum exhibitions for lifelong learning.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for the Group for Education in Museums.
    Eisenberger, R. (1999).The museum goer’s motives: The social and the sublime.Visitor StudiesToday, 2, 1-5.
    Falk, J. H.&Dierking,L. D.(1992). The museum experience. Washington, D. C. : Whalesback Books.
    Falk, J. H. & Dierking, L.D. (1995). Recalling the Museum Experience. Journal of Museum Education, 20(2), pp.10-13.
    Falk, John H. and Dierking, Lynn D. (2001).博物館參觀經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19-21;53-59。
    Fosnot, C. T. (1996). Constructivism: Theory,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Garrison, D. R. (1997). Self-directed learning: 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48(1), 18-33.
    Hiemstra, R. (1993). Three underdeveloped models for adult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57, 37-46.
    Hood, M. G. (1983). Staying Away: Why People Choose not to Visit Museums. Museum News, 61(4), pp. 50-57.
    ICOM, (2006). 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The ICOM Statutes)中第二章對博物館的定義。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ICOM),http://www.icom.org/ (2007.12.1)。
    Jarvis, P. (1987). Meaningful and meaningless experience: Toward an analysis of learning from life.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37(3), 164-172.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31-32.
    Knowles, M. S. (198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From pedagogy to andragogy. Chicago: Follett.
    McLean, F. (1997). Marketing the Museum. London: Roultege.
    PineⅡ, B. Joseph & Gillmore, James H. (1999). The Experience Economy. Museum News, March/April 1999, pp.45-48.
    Reeve, J. (1998). The museum audience in the 21st century.載於博物館館長論壇研討會論文集,頁80,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Robbins, Bruce(ed.)(1993). The Phantom public sphere. Minneapoli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ilverman, L. H. (1995). Visitor Meaning-making in Museums for anew Age.Curator,38(3),pp.161-169.
    von Glasersfeld, E. (1995).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eaching. In L. P. Steffe, & J. Gale (Eds.),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 (pp. 3-16). Hillsdale, N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ood , R . (1990) . Museum leaming : A Family Focus . Journal of education Museums,11,20-23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