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旭辰 Huang, Syu-Chen |
---|---|
論文名稱: |
想像的共同體:島嶼未來─黃旭辰繪畫創作論述 Imagined Community : Formosan Future - The Painting Creation Discourse of Syu-Chen Huang |
指導教授: |
陳淑華
Chen, Shu-Hw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1 |
中文關鍵詞: | 共同體 、主體性 、後殖民 、認同 、台灣美術 、政治 |
英文關鍵詞: | community, subjectivity, post-colonial, identity, fine art in Taiwan, politic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31 下載:6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主體意識」及「認同」兩條軸線為探討方向,試圖在平面繪畫之媒介描繪、刻畫自我想像的台灣主體樣貌,並透過視覺文化及後殖民理論加以詮釋、論述,目的在反思後殖民情境下的台灣主體性,以及在歷史脈絡以及集體記憶的爬梳當中尋找島嶼未來共同之想像─想像的共同體。
無論從政治或是藝術發展的脈絡來看,台灣始終深受多方外來文化的牽引與制約,然而主體性的呈現,必須回到在地文化及其認同之上才得以進行。台灣歷經不同外來政權的統治,夾雜在各方文化霸權之凝視,觀看台灣近四百年來的歷史,可以詮釋為「持續遭外來政權殖民統治」的一部殖民史,而在社會及政治不確定性的焦慮中,反映台灣在去中心及認同矛盾的集體意識,因此今日處在後殖民狀態的台灣,在「認同」與「主體性」的建構即深具意義,筆者盼透過創作實踐,藉以油畫媒介表現水墨山水畫風格,在貓熊、台灣黑熊擬人化的角色扮演圖像以及風景背後的文化表徵中描繪出台灣主體樣貌,並在文化政治學等理論之梳理、歷史脈絡與集體記憶的情境之下點出台灣主體性的困境,或針對今日政治時局展開批判;或畫出島嶼人民對於未來及共同體的想像,成為未來命運的見證者、書寫者、創造者。
This study is developed based on two axes: subjectivity and identity, depicting the subjectivity of Taiwan with the medium of painting and the artist’s imagination. With the discussion of visual art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the author pondered the subjectivity of Taiwan which is under post-colonial situation, seeking a common imagination of the future of the island, an imagined community, from the history and collective memory.
Looking back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and arts, Taiwan had been deeply influenced and conditioned by foreign cultures. However, to manifest the community, one must begin from his own land of culture and identity. Overlooking this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the issues including localization, cultural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had come to focus. Taiwan was ruled by several foreign sovereignties, pressured and surrounded by cultural powers. The four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could be seen as a history of colonization, continuously dominated by foreign sovereignties. In the uncertain anxiety caused by society and politics, the history reflected the decentralized and self-contradictory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Consequently,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fication and subjectivity meant deeply to Taiwan, today with status of post colonization. To represent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style by the medium of oil painting, the author attempt to depict the subjectivity of Taiwan from the practice of art creation: the image of anthropomorphic cosplay between Formosan black bear and panda, and the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of landscape. Within the carding of cultural politics etc. theory, and the context of reviewing history and collective memory, the author wished to point out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subjectivity of Taiwan. Also, the author wished to paint a vision for the islanders, and review the current politics critically. He thus became a creator, a writer, and a witness of the future.
一、 中文專書
1.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
(Place: A Short Introdution)》,台北:群學出版社,2006。
2.于治中,《意識形態的幽靈》,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13。
3.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台北:石頭出版社,
2010。
4.米歇爾(W.J.T. Mitchell)著,楊麗、方信瓊譯,《風景與權力
(Landscape and Power)》,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年。
5.吳方正主編,《視覺藝術與文化》,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05年。
6.吳達坤,《後民國:沒人共和國》,台北:田園城市,2011年。
7.李永熾等編撰,《台灣主體性的建構》,台北:允晨文化,2004年。
8.汪民安,《文化研究關鍵詞》,台北:麥田出版,2013年。
9.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著,林雅琪、鄭慧雯譯,《在藝術終結
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After The End of Art)》,台北:
麥田出版,2004年。
10.林濁水,《共同體──世界圖像下的臺灣》,新北:左岸文化,2006
年。
11.肯尼‧克拉克(Kenneth Clark)著,廖新田譯,《風景入藝
(Landscape into Art)》,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13年。
12.姚瑞中,《萬歲/山水》,台北:大未來耿畫廊,2012年。
13.約翰‧伯格(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台北:麥田出版,2010年。
14.倪再沁,《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7年。
15.倪再沁,《台灣美術論衡》,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7年。
16.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
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新版),台北:時報出版,2010年。
17.張京媛主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出版,2007
年。
18.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出版,
2002年。
19.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台北:麥田出版,
2004年。
20.陳香君,《藝術檔案社會閱讀─藝術與社會的深層對話》,台北:典藏
藝術家庭,2004年。
21.陳淑華,《油畫材料學─增訂版》,台北:洪葉文化,2006年。
22.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台北:遠流出版,
2008年。
23.陳黎,《島嶼邊緣》,台北:九歌出版社,2003 年。
24.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如果出版社,
2008年。
25.曾曬淑主編,《藝術與認同》,台北:南天書局,2006年。
26.廖炳惠,《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台北:麥田出版,
1994年。
27.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彙編》,台北:麥田
出版,2003年。
28.廖新田,《台灣美術四論:蠻荒/文明,自然/文化,認同/差異,純
粹/混雜》,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8年。
29.廖新田,《藝術的張力─台灣美術與文化政治學》,台北:典藏藝術家
庭,2010年。
30.瑪莉塔‧史特肯(Marita Sturken)、莉莎‧卡萊特(Lisa
Cartwright),陳品秀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
化導論(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台北:臉譜出版社,2012年。
31.薛燕玲等撰,《畫家風景.國民風景:百年台灣行旅》,台中:國立
臺灣美術館,2011年。
32.羅秀芝,《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文化.殖民》,台北:藝術家
出版社,2003年。
二、 期刊論文
1.吳豐維,〈何謂主體性?一個實踐哲學的考察〉,《思想》,第4期,
2007年1月,頁63-78。
2.李君毅,〈從後殖民主義的觀點解析當代臺灣美術〉,《 現代美
術》,第76期,1998年2月,頁46-50。
3.邱貴芬,〈「發現臺灣」─建構臺灣後殖民論述〉,《中外文學》,21
卷2期,1992年7月,頁151-167。
4.幽蘭,〈景觀: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的比較研究III〉,《二十一
世紀雙月刊》,第80期,2003年12月,頁101-105。
5.施並錫,〈百年來台灣美術主體性的艱難延展〉,《20世紀台灣新文
化運動與國家建構論文集論文集》,2003年3月,頁257-292。
6.倪再沁,〈西方美術.台灣製造──台灣現代美術的批判〉,《雄獅美
術》,第242期,1991年4月,頁114-133。
7.高名潞,〈跨國經濟與全球文化中的現代性─對中國大陸、台灣、香港
及海外藝術的世紀末描述〉,《傾向》,第12期,1999年1月,頁1-
38。
8.莊偉慈,〈藝術做為解放的力量─張宏圖作品中的符號與反符號〉,
《藝術家》,第463期,台北,2013年12月,頁326-331。
9.郭繼生,〈台灣藝術「本土」論述的再思考〉,《藝術家》,第242
期,1995年7月,頁393-397。
10.陳芳明,〈台灣歷史記憶與文學研究重建的問題〉,《新世紀智庫論
壇》,第10期,2006年6月,頁86-88。
11.陳黎,〈尋求歷史的聲音(下)〉,《東海岸評論》,第86期,1995
年9月,頁 57-61。
12.曾長生,〈臺灣當代藝術的新人文主義趨向─從後殖民到東方主義〉,
《當代藝家之言》2004冬季號,2004年12月,頁29-37。
13.廖新田,〈由內而外或由外而內?台灣美術的後殖民主義觀點評論狀
況〉,《美學藝術學》,第3期,2009年1月,頁55-79。
14.廖新田,〈從自然的台灣到文化的台灣─日據時代台灣風景圖像的文化
表徵探釋〉,《歷史文物》,14卷1期,2004年1月,頁16-37。
15.廖新田,〈臺灣的視覺再現:臺灣近現代美術的文化地理想像〉,
《臺灣美術》,第99期,2015年1月,頁4-21。
16.廖新田,〈臺灣美術的主體性想像與抉擇〉,《臺灣美術》,第67
期,2007年1月,頁4-13。
17.劉紀蕙,〈藝術─政治─主體:誰的聲音?論後解嚴與後八九兩岸當代
美術的政治發言〉,《臺灣美術》,第70期,2007年10月,頁4-
21。
18.蕭高彥,〈共同體的理念:一個思想史之考察〉,《臺灣政治學
刊》,第1期,1996年7月,頁257-295。
19.謝慧青,〈當代藝術中的台灣意識─從文化全球化與在地觀點看台灣近
二十年的美術發展〉,《美育雙月刊》,第175期,2010年6月,頁
62-72。
三、 網路資料
1.姚瑞中,〈萬歲山水──看見偽山水〉,姚瑞中官方網站。
http://www.yaojuichung.com/pdf/cn/Long_live_landscape_
reading_pseudo_landscapes.pdf,2015年5月27日瀏覽。
2.維丹,〈「風景」與英倫政治:品味與階層的關係〉,《東方早報》,
2013年9月12日。http://history.sina.com.cn/bk/sjs/2013-
09-12/161953943.shtml,2015年5月30日瀏覽。
3.韋氏線上字典,查詢 “community”。http://www.merriam-
webster.com,2015年3月25日檢索。
4.國平,〈兩岸一家親,共築中國夢〉,《復興網評》,第1771期,
2015年5月4日。
http://opinion.cntv.cn/2015/05/04/ARTI1430742692587705.
shtml,2015年5月20日瀏覽。
5.維基百科,查詢「台灣主體性」。
http://zh.wikipedia.org/wiki/台灣主體性,2015年5月18日檢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