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建志
Jian-Jhih, Lin
論文名稱: TRIZ設計教學對高中學生產品創新影響
A Study of effects of TRIZ activities on students’ product innovation
指導教授: 張玉山
Chang, Yu-Sh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8
中文關鍵詞: 構想創意產品創意產品創新TRIZ
英文關鍵詞: Design creativity, Product creativity, Product innovation, TRIZ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3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TRIZ設計教學對高中學生產品創新影響之研究
    研 究 生:林 建 志
    指導教授:張 玉 山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TRIZ設計方法在高中學生,構想創意、產品創意及產品創新表現的影響。本研究旨在探討TRIZ設計方法之相關理論,依此設計教學活動並實施教學實驗,以準實驗研究法探討不同的教學模式對高中生構想創意、產品創意及產品創新表現的效果,作為日後生活科技教學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台北縣某高級中學80位一年級學生,透過教學活動,以學習單的方式紀錄學生之構想歷程,並分析學生在構想創意及產品創意之表現。回收後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及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探討其間的顯著性。主要研究結果包括:
    1.TRIZ設計教學對整體構想創意不會產生影響,但是在「構想可行」,會有正面的效果。
    2.TRIZ設計教學對產品創意的「製作」及「造型」不會產生影響,但是在產品創意的「傳動」及「性能」,會有正面的效果。
    3.TRIZ設計教學對高中學生「產品創新表現」不會產生影響。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事項,供相關單位人員在教學應用及學術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構想創意、產品創意、產品創新、TRIZ。

    A Study of effects of TRIZ activities on students’ product innovation
    Author: Jian-Jhih, Lin
    Advisor: Yu-Shan, Chang
    Abstract
    TRIZ was a Russian acronym for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 TRIZ based product innovation activity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design creativity and product creativity. A product innovation learning activity based on TRIZ concepts was developed for this study.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dapted to teaching experiment in a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ounty. There were 80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were asked to fill out worksheets and create a solar model car. By evaluating both of the worksheets and the products, the subsequent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revealed that :
    1.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participant student’s design creativity,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und in design practicability.
    2.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participant student’s product creativity,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und in transmission design and function design.
    3.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participant student’s product innovation.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eachers, relativ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further study.

    Keywords:Design creativity, Product creativity, Product innovation, TRIZ.

    目  錄 謝  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  錄 VII 表  次 IX 圖  次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產品創新 9 第二節 TRIZ設計方法 19 第三節 節能減碳的TRIZ活動設計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3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65 第一節 TRIZ設計教學對構想創意的影響 65 第二節 TRIZ設計教學對產品創意的影響 83 第三節 TRIZ設計教學對產品創新表現的影響 90 第四節 綜合討論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結論 102 第二節 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8 一、中文部份 108 二、外文部份 114 附  錄 117 附錄一 節能減碳TRIZ活動設計-太陽能驅動車 119 附錄二 TRIZ設計教學學習單 124 附錄三 傳統講述教學學習單 135 附錄四 構想創意評量表 144 附錄五 產品創意評量表 146 附錄六 學生學習單暨作品照片 147 表  次 表2-1 產品創新的概念、主張學者及定義 11 表2-2 產品創新的衡量構面 13 表2-3 TRIZ應用相關研究 26 表2-3 TRIZ應用相關研究(續) 27 表2-4 TRIZ與其他理論結合之研究 28 表2-4 TRIZ與其他理論結合之研究(續) 29 表2-5 近五年有關TRIZ國科會研究成案報告 30 表2-5 近五年有關TRIZ國科會研究成案報告(續) 31 表2-6 近五年有關TRIZ英文文獻整理 31 表2-6 近五年有關TRIZ英文文獻整理(續) 32 表2-6 近五年有關TRIZ英文文獻整理(續) 33 表2-7 近五年TRIZ研究概況分類 33 表2-8 節能減碳執行策略 36 表2-8 節能減碳執行策略(續) 37 表2-8 節能減碳執行策略(續) 38 表2-9 節能減碳內容彙總表 39 表3-1 研究時程計畫表 56 表3-2 產品創意評分者一致性 60 表3-3 評量項目與整體構想創意分數的一致性 61 表3-4 產品創意評分者一致性 62 表3-5 評量項目與整體產品創意分數的一致性 62 表4-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構想創意「奇特性」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65 表4-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奇特性「材料」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66 表4-3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奇特性「造型」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67 表4-4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奇特性「結構」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68 表4-5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奇特性」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69 表4-6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構想創意「新穎性」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70 表4-7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新穎性「原創」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71 表4-8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新穎性「少見」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72 表4-9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新穎性」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73 表4-10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構想創意「可行性」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74 表4-1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可行性「構想可行」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74 表4-1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可行性「精密完整」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75 表4-13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可行性」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76 表4-14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構想創意「價值性」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77 表4-15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價值性「精緻美觀」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78 表4-16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價值性「功能強大」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79 表4-17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價值性「多用途」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80 表4-18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價值性」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81 表4-19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整體構想創意」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81 表4-20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整體構想創意」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82 表4-2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產品創意「製作」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83 表4-2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製作」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83 表4-23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產品創意「造型」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84 表4-24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造型」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85 表4-25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產品創意「傳動」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86 表4-26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傳動」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86 表4-27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產品創意「性能」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87 表4-28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性能」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87 表4-29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整體產品創意」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88 表4-30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整體產品創意」方面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89 表4-3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產品創新表現」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90 表4-3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產品創新表現」的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 90 圖  次 圖2-1 技術創造思考型式的架構 15 圖2-2 產品創新表現之整體分析架構圖 18 圖2-3 Pugh’s Concept Selection Method 21 圖2-4 節能減碳理論架構圖 40 圖2-5 節能減碳活動的內容模式 45 圖2-6 節能減碳TRIZ設計程序模式 46 圖3-1 研究架構 48 圖3-2 研究步驟 53 圖3-3 節能減碳TRIZ活動設計 5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仇惟善(2005)。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中資優學生之應用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在職進修碩士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TNU1284009。
    中華太陽能聯誼會(2008)。2008年10月2日,取自http://www.solar-i.com /know.html。
    毛連塭、郭有橘、陳龍安及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銘顯(1992)。工藝設計-工藝設計程序。載於吳志誠主編:產品與工業設計,(頁177-180)。台北,新形象出版事業。
    禾黎(2007)。安利:節能減碳,清潔生產,創造綠色生活。WTO經濟導刊,8,30-32。
    朱晏樟(2003)。整合TRIZ與功能分析之設計方法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博士班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KU 5490046。
    艾和昌(2008)。太陽能車科技及劃時代意義。物理雙月刊,3(4),356-362。
    余亮(2004)。模糊與TRIZ理論應用在CMP問題與決策系統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TUST489098。
    何益賓(2006)。設計企劃於3C 產品創新開發之應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TUS5619 019。
    吳振民(2007)。結合TRIZ方法與整合新產品創新流程方法進行產品綠色創新。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NCKU5490086。
    李大偉、張玉山(2000)。科技創造力的意涵與教學(上)。生活科技教育,33(9),9-16。
    杜瑞擇(2002)。產品永續設計:綠色設計理論與實務。台北,亞太圖書。
    李麗薰(譯) (1993)。MacEachern, D.著。750種方法讓地球更乾淨。台北:台灣地球日。
    肖元真、馬驥及吳泉國(2008)。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全面實施節能減排。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65-67。
    周家卉(2008)。D&T課程提升國中學生科技創造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 NTNU5036048。
    周敬煌(1989)。工業設計。台北:大陸書店。
    林育琦(2004)。高一學生科學經驗意義化過程之研究--以簡諧運動為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KNU5231002。
    林宜萱、劉復苓(譯) (2005)。J. P. Lewis & L. Wong著。產品研發專案管理。台北,美商麥格羅。
    林美秀(2004)。運用TRIZ原理探討專利開發實例。中原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CYCU5489035。
    姜台林(譯)(2008)。S. Kaplan著。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台北:宇河文化。
    施振榮(2000)。創新的6種型式:創新決定競爭力。台北:大塊文化。
    洪榮昭(1999)。試析科技創作力。國際科技教育整合思考研討會專題研討論文集(頁43-50)。

    徐作聖、邱奕嘉(譯)(2000)。Allan Afuah著。創新管理。台北:華泰文化。
    高天志(2005)。TRIZ法應用於工業設計構想發展之初探。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TUST619022。
    張永宗、魏炎順(2003),台灣與英國中小學階段科技教育課程之比較研究。論文發表於2003國際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研討會,高雄市。
    張玉山(2003)。虛擬團隊之創造力研究-以師院勞作課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TNU0036022。
    張祥唐(2004)。以TRIZ發展創新專利迴避設計程序-以隨身人體發電裝置設計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218-E-366-006)。
    張祥唐(2004)。整合TRIZ與可拓方法之綠色創新設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碩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KU5490111。
    張殿文(2008)。解碼郭台銘語錄-超越自我的預言(郭語錄)。台北:天下文化。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2008年8月12日,取自http://140.116.223.225/98course/04/06-1-2普通高中暫行綱要/B06-1- 3-3-2-7.htm。
    莊錦賜(2001)。工專學生機械技術創造力培育研究。中州學報,14,37-44。

    莊錦賜(無日期)。TRIZ 創意技法。2008年8月30日,取自http://3q.creat ivity.edu.tw/teach/4/index.htm。
    陳世軸(2004)。應用TRIZ方法建立手工具創新設計資料庫。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文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KU5490136。
    陳怡靜(2005)。產品文化價值與創意對顧客基礎品牌權益之探討。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KIT5691028。
    陳盈全(2007)。半導體公司供應商品質管理系統之改善-運用TRIZ方法。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NTHU5031059。
    陳家豪(2003)整合TRIZ與可拓方法於產品綠色專利迴避設計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212-E-006-115)。
    陳家豪、劉志成(2003)。TRIZ綠色創新設計方法。綠色設計聯盟電子報,5。
    曾念民(2004)。TRIZ:6 Sigma創意問題解決的新利器。品質月刊,3,46-52。
    曾鳴(2007)。推進節能減碳,構建和諧社會。中國電力教育,8,11-14。
    黃小芹(2003)。企業設計文化對產品創新與概念化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TIT00719004。
    馮之浚(2007)。為節能減碳獻策。科學決策,7,62。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設計:理念及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淑琴(2004)。新產品發展創意產生之研究:顧客價值知識途徑。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CCU00121078。
    楊育修、羅雅萱(譯)(2007)。Paola Antonelli著。日常設計經典100。台北:積木文化。
    楊宗儒(2007)。市場導向、創業導向、產品創新與組織績效間關係。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NDHU5121021。
    楊筑鈞(2003)。產品創新、品牌形象、價格對知覺價值影響之研究-以女性內衣市場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FJU00525024。
    楊裕富(2000)。創意活力─產品設計方法論。台北:田園城市。
    溫敏智(2006)。FMEA與TRIZ理論應用在動力手工具問題與決策系統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TUS5489082。
    廖文進(2006)。萃思TRIZ方法之實務應用-以液晶螢幕翻轉裝置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工業工程與管理組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CTU5031078。
    劉志成(2003)。TRIZ方法改良與綠色創新設計方法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碩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KU5490008。
    劉志成(2004)。整合品質機能展開、綠色設計準則與TRIZ創新法則於綠色創新設計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212-E-269-013)。

    劉曉敏、檀潤華、姚立綱、曹國忠、馬力輝(2007)。產品創新概念設計集成過程模型研究及應用。機械工程學報,44(9),1-9。
    蔡啟通(1997)。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5NTU00318081。
    鄭勝隆(2005)。以TRIZ輔助汽車內裝產品設計之研究。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路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DYU01619003。
    鄭稱德(2002)。TRIZ 的產生及其理論體系。科技進步與對策,1,112-114。
    黎正中(2003)系統化創新發明理論(TRIZ/TIPS)在塗佈設備的應用-亞泰金屬的技術開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213-E007-044)。
    盧啟宏(2000)。以TRIZ輔助多功能投幣機構之設計。國立中山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SYS5490030。
    賴念煒(2007)。DIVA中複合型VM之設計與實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NTNU5395014。
    環保局(2008)。節能減碳十大宣信。2008年9月15日取自,http://eco2.epa.gov.tw/Service/Declaration.aspx。
    謝晶瑩(2008)。對節能減碳問題重新審視,山東經濟,2,34-37。
    邊守仁(1999)。產品創新設計:工業設計專案的解構與重建。台北:全華科技。

    二、外文部份
    Altshuller, G. (1999). The innovation algorithm. (Shulyak, L., & Rodman, S.T.). Worcester, MA: Technical Innovation Center.
    Amabile, T.M.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123-167.
    Christiaans, H. C. M. (2002). Creativity as a design criterion.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4(1), 41-54.
    Damanpour, F. (1991).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3), 555-590.
    Diehl, J., Soumitri, G., & Mestre, A. (2001). Ecodesign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within the Indian, European ecodesign program, Proceedings of Ecodesign 2001: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Design and Inverse Manufacturing, 184-189.
    Garcia, R., & Calantone, R. (2002). A critical look 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ypology and innovativeness terminology: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2), 110-132.
    Hocevar,D., & Bachelor,P.(1989). A taxonomy and critique of measurements used in the study of creativity. In.Glover,J.A.,Ronning,R.R. & Reynolds,C.R.(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pp.53-59).New York:Plenum Press.
    Hua, Z., Huang, F., & Wang, W. (2007). A method of product improvement by integrating FA with TRIZ software too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 Development, 4(1/2), 122.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Association. (2005). Technology literacy for all: A rationale and structure for the study of technology. Reston, VA: Author.
    Khomenko, N., Guio, R. D., Lelait, L., & Kaikov, L. (2007). A framework for OTSM-TRIZ-based computer support to be used in complex problem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echnology, 30(1/2), 88.
    Kleinschmidt, E. J., & Cooper, R. G. (1991). The impact of product innovativeness o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8(4), 240-251.
    Kuczmarski, T. D. (1992). Managing new products: The power of innovation. Prentice-Hall, 33-35.
    Leon, N. (2003). Putting TRIZ into production design.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14(2), 58-64.
    Michael, K.Y. (2000). A comparison of students’ product creativity using a computer simulation activity versus a hands-on activity in technology education. Unpubilished manuscript, Virginia Polytech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Wikipedia.
    Morgan, C. D. (2007). 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 in conceptual design: Enhancing the TRIZ database with energy star products and functional model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AAT 1446168, 105.
    Nissing N. (2007). Would you buy a purple orange: TRIZ and strategic inventing offer complementary ways to generate new product concepts.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50(3), 35-40.
    The United Kingdom's economics and finance ministry. (2007). Cox review of creativity in business: building on the UK’s strengths. Retrieved Dec 25, 2007 from http://www.hm-treasury.gov.uk/ media/A/7/Cox_review-foreword-definition-terms-exec- summary.pdf.
    Wang, L. (2005). TRIZ theory and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Windsor (Canada), AAT MR04948, 161.
    While, P. et al. (2000). Business-ecodesign tools- Ecodesign methods for industrial designers, In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
    Winkless, B., & Mann, D. (2001). Food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the 40inventive principles. The TRIZ Journal, May.
    Yu, N. (2005). An innovative engineering design model by the aid of TRIZ methodology and CAE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Windsor (Canada), AAT MR09847, 145.
    Zhang, R., & Liang, Y. (2007). A conceptual design model using Axiomatic Design and TRIZ.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 Development, 4(1/2), 6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