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雅萍
論文名稱: 新移民女性之子女的書寫發展-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Writing Development of New Immigrant Women’s Children
指導教授: 賴文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4
中文關鍵詞: 新移民女性之子女書寫發展個案研究
英文關鍵詞: children of new immigrant women, writing development, case stud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2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以讀寫萌發的觀點,探討新移民女性之子女在學校與家庭情境中的書寫發展階段,並運用參與觀察、文件蒐集,輔以訪談的方式,進而歸納出與書寫發展的家庭學校與個人因素之特徵。
本研究以一位大班的新移民女性之子女為研究個案,進行十四個月的資料蒐集與分析,最後依研究目的進行分析歸納並獲得以下結論。
一、 新移民女性之子女的書寫發展階段沒有固定的順序且持續發展:
本研究個案在書寫發展階段中,其書寫型式包含:圖畫、數字、國字、注音符號、英文字母、潦草塗寫。其書寫型式的出現沒有固定的順序,會交錯或同時出現。其書寫行為是持續發展,不斷嘗試與修正,以建立對書寫文字的概念。
二、 與新移民女性之子女書寫發展的家庭學校與個人因素之特徵:
在學校因素中,「同儕互動」對本研究個案的書寫發展有明顯的幫助,能激發個案的書寫動機。在家庭因素中,對於教導子女如何閱讀書寫的過程中,因工作忙碌或本身教育程度所限,對個案的書寫發展幫助有限。在個人因素,個案本身缺乏自發性的書寫行為,對書寫缺乏興趣。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對教師、家長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mergent literacy, this study aimed at exploring, in both school and family context the writing development of a new immigrant woman’s five-year-old child. Data include feldnotes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school documents and parental and teacher interviews. The period of data collection lasted fourteen months. The analyses suggest the following two major results.
First, there was no fixed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for the child in his writing. His writing patterns include pictures, numbers, characters, phonetic symbols, English letters, scribbling. These patterns occurred concurrently and there existed no apparent developmental order. His writing behavior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and he has attempted to correct previous concepts about writing by revising words.
Secondl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ild’s writing development: Peer interactions were critical to his writing development, providing him motivation to write. Parents couldn’t provide much help at home due to their long-hour work and their lack of education. The child was lack of education. The child was lack of interests to write and there were very few observable writing behavior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er, parent,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provided.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 錄 iv 表 次 vi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幼兒的書寫萌發 8 第二節 與幼兒書寫萌發相關的因素 16 第三節 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之相關研究 20 第四節 台灣幼兒的書寫發展之相關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第一節 個案研究 32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研究場域 33 第三節 資料蒐集 4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8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49 第六節 研究限制 53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4 第一節 小麥的書寫發展階段 54 第二節 與小麥書寫發展的家庭學校與個人因素之特徵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6 參考文獻 88 壹、中文部份 88 貳、英文部份 92 表 次 表2-3-1 歷年我國結婚登記人數 20 表2-3-2 歷年嬰兒出生數-按生母國籍分 21 表2-3-3 95年嬰兒出生數按生母國籍、年齡及教育程度分(按發生日期統計) 22 表3-2-1 小學一年級的日課表 39 表3-3-1 到小麥幼稚園觀察的時間表 45 表3-3-2 到小麥家中觀察的時間表 46 表3-5-1 轉錄符號系統 50 圖 次 圖1-1-1 幼兒仿寫過程 1 圖1-1-2 成人書寫 1 圖1-1-3 幼兒書寫名字的過程 2 圖3-2-1 寶貝班教室平面圖 36 圖3-2-2 假日分享畫的繳交處 37 圖3-2-3 角落家&角落牌 37 圖3-3-4 角落貼角落牌的牌子 37 圖3-2-5 小麥家的平面圖 40 圖3-4-1 研究流程圖 48 圖4-1-1 961023-圖畫(1) 56 圖4-1-2 961023-圖畫(2) 56 圖4-1-3 961204-圖畫 56 圖4-1-4 970409-圖畫 56 圖4-1-5 961218-圖畫 57 圖4-1-6 970923-數學作業 58 圖4-1-7 教室裡的時鐘 58 圖4-1-8 970623-數字7 59 圖4-1-9 970623-數字17 59 圖4-1-10 970930-柬埔賽的數字7 59 圖4-1-12 970623-自己的名字 62 圖4-1-13 970513親子聯絡簿 63 圖4-1-14 970623注音符號 63 圖4-1-15 970623注音符號 63 圖4-1-16 971014-英文字母(1) 65 圖4-1-17 971014-英文字母(2) 65 圖4-1-18 971014-潦草塗寫 66 圖4-2-1 小麥在客廳寫功課 80 圖4-2-2 家中書架 80

壹、中文部份
王光宗(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41,99-127。
內政部統計處(民96)。九十六年第二週內政統計通報(95年國人結婚之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統計)。民國96年12月12日,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統計處(民96)。九十六年第二十週內政統計通報(95年新生嬰兒生母狀況分析-按發生日期統計)。民國96年12月12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呂美紅(2000)。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美菁(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連珠(1992)。台灣幼兒之書寫發展初探。載於國立台中師範學院主編:八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343-377。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李連珠(1995)。台灣幼兒之讀寫概念發展。幼教天地,11期,37-68。
宋慶珍(2005)。幼兒書寫萌發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琡雯(2000)。在臺灣東南亞外籍新娘的識字/生活教育:同化?還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學刊,29,197-219。
邱琡雯(2003)。從多元文化主義觀點談嘉義縣外籍配偶的識字教育,成人教育,75,11-19。
林庭玉(1999)。南台灣幼兒與西方幼兒在書寫發展階段性之比較探討。正修學報,12,197-210。
林佩璇(2000)。質的研究方法: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林君諭(2003)。東南亞外籍新娘識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妗鎂(2006)。將識字教育視為一種賦權:以宜蘭縣東南亞新移民女性生活適應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周美珍(2001)。新竹縣「外籍新娘」生育狀況探討。公共衛生,28(3),255-265。
宣崇慧(2000)。學前聽障及聽常兒童讀寫發展能力與口語發展能力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39,45-92。
高淑清(2004)。外籍配偶在台現象對社區家庭教育與政策之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05,151-153。
許家珍(2007)。學前新住民子女在課室活動中的讀寫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李綢(1991)。個案研究。台北:心理。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淑琴譯(2005)。Judith A Schickedanz。遠遠多於ABC:談早期讀寫的萌發。台北:信誼。
黃郁芸(2009)。「寫字的小畢卡索」幼兒書寫教學歷程的探索與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幼兒教育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政傑 (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彭信禎 (2005)。戰鬥機男孩&手拿繪本的女孩--在角落情境下幼兒讀寫發展之個案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研究所教師在職進修幼教教學碩士學位班,未出版,台北市。
黃瑞琴(1993)。幼兒的語文經驗。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瑞琴(1997)。幼兒讀寫萌發課程。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怡婷(1995)。幼兒閱讀行為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榮貴、黃月純(2004)。台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台灣教育,626,32-37。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鄭雅雯(2000)。南洋過臺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臺婚姻與生活探究-以臺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建達(2001)。國民小學實施外籍配偶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特殊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戴如玎(2004)。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教養子女經驗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顏錦珠(2001)。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鐘重發(2003)。支援協助涉入外籍新娘家庭子女學齡前之兒童發展。兒童福利期刊,4,251-258。

貳、英文部份
Bissex, G. L. (1980). GNYS AT WRK: A child learns to write and read.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enneman, K., Massey, C., Machado, S. and Gelman, R. (1996). Young children’s plan differ writing and draw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11,397-419.
Clay, M. M. (1975). What did I write? Beginning writing behavior. Auckland: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Clay, M. M. (1977). Exploring with a pencil. Theory Iinto Practice, 16(5), 334-341.
Cullinan, B. E. (1989). Literature for Young Children. In Strickland, D. S., & Morrow, L.M.(Eds.). Emerging Literacy: Young Children Learn to Read and Write(pp.35-50).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Deford, D. E. (1980).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wri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19(3), 157-162.
Dyson, A. H. (1983). The role of oral language in early writing process.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7(1), 1-30.
Ferreiro, E. (1986). The interplay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assimilation in beginning literacy. In W. H. Teale, & E. Sulzby (Eds.). Emergent literacy: Writing and reading (pp.15-49). Norwood, N. J.: Ablex.
Goodman, K.S. & Goodman, Y.M. (1983). Reading and writing relationship: Pragmatic functions. Language Arts, 60, 590-599.
Goodman, Y.M. (1986). Children coming to know literacy. In W. H. Teale, & E. Sulzby (Eds.). Emergent literacy: Writing and reading (pp.1-14). Norwood, NJ.:Ablex.
Martens, P. (1996). I Already Know How to Read: A child’s View of Literacy.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McGee, L. M. & Richgels, D. J. (2000). Literacy beginnings: Supporting young readers and writers. MA: Allyn Bacon.
Mehan, H. (1980) The competent student. Anthropological Educational Quarterly, 11: 131-152.
Morrow, L. M. (2005).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years:Helping children read and write. Fifth Edition. Boston:Allyn and Bacon.
Pellegrini, A. D., & Galda, L. (1993). Ten years after: A reexamination of symbolic play and literacy research.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8, 163-175.
Rowe, D. W. (2003). The nature of young children’s authoring. In N. Hall, J. Larson, and J. Marsh (Eds.). Handbook of early Children literacy (pp.258-270).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Saracho, O. N. (1990). Developmental sequences in three-year-old children’s writing.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56, 1-10.
Smerling, K. G. (1991). The making of a young writer. Emergent writing in kindergarte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Fordham, Manhattan, NY.
Smith, N. R. (1979). How a picture means. In H. Garder & D. Wolf (Eds.), Early symboliz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now, C. E., Tabors, P. O. & Dickinson, D. K. (2001).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the Preschool Years. In Dickinson, D. K. & Tabors, P. O. (Eds). In Beginning literacy with language: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at home and school (pp.1-25).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Stratton, J. M. (1996). Emergent literacy: A new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0, 177-187.
Strickland, D. S. & Morrow, L. M. (1989). Young children’s writing development. The reading teacher, 42(6), 426-427.
Sulzby, E. (1985a). Kindergarteners as writers and readers. In M.Farr(ed.). Advances in writing research, volume one: Children’s early writing development (pp.127-200). Norwood, NJ: Ablex.
Sulzby, E. (1985b). Children’s emergent reading of favorite storybooks: A developmental study.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0, 458-481.
Teale, W. H. & Sulzby, E.(1986). Emergent literacy: Writing and reading. Norwood, NJ: Ablex
Teale, W. H. (1986). Home background and young children’s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W. H. Teale & E. Sulzby (Eds.). Emergent literacy: Writing and reading (pp.173-206). Norwood, NJ: Ablex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