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豐家
Wang, Fong-Jia
論文名稱: 女性運動市場行銷策略之個案研究-以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為例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Female Exercise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Curves Female-only Gym in Taiwan
指導教授: 鄭志富
Cheng, Chih-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運動健身市場行銷策略女性顧客
英文關鍵詞: exercise industry, marketing strategy, female customer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02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0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女性運動意識提升,使女性族群運動需求日趨增加,女性客群逐漸形成運動產業中不可忽視的潛在市場。運動市場若能掌握女性族群之運動需求,則可擬定針對女性族群之行銷策略,得以開創運動藍海新市場。近年我國運動產業蓬勃發展,提供運動設施相關機構如雨後春筍般設立,其中,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之營運績效,在臺灣地區女性運動市場,獨佔鰲頭,乃為女性運動市場之標竿。爰此,本研究以第三方的視角,目的為瞭解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之行銷模式,其行銷策略組合之具體內涵。並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臺灣地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總部之高階主管共七人,進行訪談探究Curves運動中心行銷策略組合之內容。
    臺灣地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行銷策略組合之具體內容的部分,注重女性會員感受的產品概念與管理,打造專業客製化的運動課程,透過主動關心與服務,營造女性顧客第二個家庭氛圍,使顧客產生歸屬感。再者,藉由透明化統一收費準則,獲得女性顧客之信任,使女性顧客產生認同感,此外,針對分店設立前置作業,擬定嚴謹完善之標準作業流程,強調品牌經營一致性。最後,重視女性內心感受擬定不同季節促銷活動,及研發符合女性需求之週邊商品,以吸引女性關注。建議運動市場俱樂部相關營運單位,可參考本研究之女性行銷組合之具體內涵,擬定合適行銷策略之內容,提高運動市場營運之效益。在學術研究的部分,後續研究不同屬性之營運組織單位,可針對單一性別顧客族群進行市場行銷策略之分析,藉由多方視角進行資料蒐集與觀察,提升運動產業提升服務效能。

    With the uprising female sport awareness, female customers gradually become a potential market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sport industry. It is crucial to grasp female exercise demands to explore a market of blue ocean strategy. In recent years, the sport industry has been booming in Taiwan. There are many private companies provides sport facilities to the people. For instance, Curves Female-only Gym as a fitness center has reached to the top in the Taiwanese female exercise market, wherein become the benchmark. This research adopted a third party viewpoint to explai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and specific practical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women implemented by Curves Female-only Gym in Taiwan. The research used purposive sampling to select seven executives in the headquarters of Curve Female-only Gym, and conducted interviews to discuss the marketing mix of Curves Female-only Gy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Curves Female-only Gym in Taiwan created an atmosphere of the second family and the sense of belonging for the female customers by focusing on female member’s experience and customizing its products concept, exercise programs, proactive care and service; (2) Curves Female-only Gym in Taiwan set a consistent and transparent charging guidelines to obtain customer’s trust and sense of identity; (3) Curves Female-only Gym in Taiwan established SOP and put emphasis on its brand consistency management for its chain stores; and (4) Curves Female-only Gym in Taiwan had seasonal promotion and peripheral products which aimed to attract female sentiments and attentions.
    As the results, this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sport organizations should set their marketing strategies focusing on female to increase profits. And future studies are suggested to follow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nd use different methods or multiple viewpoint to discuss mor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one gender or various customer groups.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表次…………………………………………………………………………………..………ix 圖次………………………………………………………………................……….………x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0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07 第四節 研究之重要性 0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0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運動健身俱樂部產業 11 第二節 行銷策略組合之探討 20 第三節 女性行銷之探討 37 第四節 本章總結 5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4 第三節 實施研究方法 56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58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9 第六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建立 61 第七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63 第八節 研究倫理議題 66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67 第一節 個案發展沿革 67 第二節 女性運動健身市場行銷策略組合之內涵 74 第三節 女性運動健身市場行銷模式之探究 9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103 第三節 研究者反思 106 參考文獻 107 附錄一 受訪者同意書 116 表 次 表 2-1  運動健身俱樂部定義彙整表 12 表 2-2  臺灣區Curves運動健身俱樂部發展歷程 15 表 2-3  國內流通組織表 29 表 2-4  整合行銷傳播表 35 表 3-1  受訪對象一覽表 58 表 3-2  訪談大綱表 60 表 3-3  訪談大綱編碼分析表 64 表 3-4  編碼分析範例表 65 表 4-1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行銷策略分析表 (內部營運模式) 70 表 4-2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行銷策略分析表 (市場區隔) 71 表 4-3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行銷策略分析表 (企業生命週期) 72 表 4-3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行銷策略分析表 (企業生命週期)(續) 73 表 4-4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產品策略分析表 74 表 4-4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產品策略分析表 (續) 75 表 4-4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產品策略分析表 (續) 76 表 4-4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產品策略分析表 (續) 77 表 4-4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產品策略分析表 (續) 78 表 4-5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價格策略分析表 80 表 4-5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價格策略分析表 (續) 81 表 4-6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通路策略分析表 82 表 4-6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通路策略分析表 (續) 83 表 4-6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通路策略分析表 (續) 84 表 4-7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促銷策略分析表 86 表 4-7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促銷策略分析表 (續) 87 表 4-7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通路策略分析表 (續) 88 表 4-7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促銷策略分析表 (續) 90 表 4-8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女性行銷模式分析表 94 表 4-8 臺灣區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女性行銷模式分析表 (續) 95 圖 2-1 CURVES與傳統健身房之比較圖 16 圖 2-2 國內運動休閒服務產業發展個別模式 17 圖2-3 行銷組合運作圖 21 圖2-4 產品五個層次 25 圖2-5  行銷通路管道圖 30 圖2-6 整合行銷傳播架構圖 34 圖2-7 消費者進行決策五階段圖 38 圖2-8 性別趨勢之星圖 44 圖2-9 女性購買決策螺旋路徑圖 48 圖3-1 研究架構圖 53 圖3-2 研究流程圖 55 圖4-1 臺灣區CURVES行銷策略組合具體內涵架構圖  96

    王文科、王智弘 (200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豐家、鄭志富、蔡秀華 (2015)。運動中心女性行銷策略之個案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5(2) ,69-90。
    司徒達賢 (2005)。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臺北市:智勝。
    甘允良 (2004)。運動與性別省思--基進女性主義的觀點。中華體育季刊,18 (4),122-129。
    吳建宏 (2007)。臺灣運動健身俱樂部產業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吳貞宜 (2013)。臺灣女性運動用品行銷策略分析之研究:以NIKE與ADIDAS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吳勤榮 (2007)。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會員滿意度與會員體驗之研究--以高雄市伊士邦健康俱樂部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7 (2),71-83。
    高俊雄 (2002)。運動休閒產業關聯分析。國民體育季刊,135,13-16。
    李佳錦 (2007)。解構女性行銷之研究--以女性主義為觀點 (未出版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臺南市。
    李素馨 (1997)。都市女性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10 (1),43-68。
    汪仲 (譯) (2000)。爆米花革命III:用價值行銷打動女人心。臺北市:時報文化。(Popcorn, F., & Marigold, L., 2000)
    周宇輝、康正男、高俊雄 (2012)。國民運動中心與社區簡易型運動設施效益分析。臺灣運動管理學報,12 (4),255-284。
    易青雲、王仁宏 (2013)。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探討--以新竹區女性健身俱樂部為例。明新學報,39 (2),85-105。
    林士傑 (2010)。臺北市ActionLIFE俱樂部消費者體驗行銷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秉毅、黃任閔、劉田修 (2004)。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概念於運動中心經營之重要性。屏師運動科學學刊,1,44-54。
    林晉榮、莊品綸、李元宏 (2013)。日本綜合型社區運動俱樂部之建構與發展。成大體育學刊,45 (1),41-51。
    林偉儒 (2007)。以女性休閒運動阻礙探討仕女健身俱樂部服務滿意度之發展策略。雲科大體育,10,45-52。
    林憶萍 (1997)。女性消費者生活型態之區隔對汽車屬性、汽車銷售廣告訴求之偏好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姜慧嵐 (2002)。淺談臺灣健康俱樂部產業概況。國民體育季刊,31 (4),33-37。
    姜慧嵐 (2005)。健身產業人力運用現況與管理趨勢。國民體育季刊,34 (2),76-82。
    美國行銷學會 (2006)。市場行銷之定義。取自https://www.ama.org/Pages/default.aspx
    胡幼慧、周雅容 (1996)。代際的交換與意涵:臺灣老年婦女家務變遷研究。臺灣社會學刊,20,1-28。
    范惟翔 (2005)。行銷管理--策略、個案與應用。臺北市:揚智。
    倪瑛蓮、施致平 (2010)。臺北市運動中心顧客參與預測模式分析。體育學報, 43 (3),91-108。
    倪瑛蓮、施致平 (2012)。運動休閒新起點--探析臺北市運動中心之發展現況及未來契機,中華體育季刊,26 (2),215-222。
    徐藍翊 (2005)。健身俱樂部目標行銷之研究--以金牌健身俱樂部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高俊雄 (2002)。運動休閒事業管理。桃園縣:志軒企業。

    高麗娟、黃光獻 (2014)。體育運動質性資料分析方法。體育學報,47 (2),159-177。
    洪聖惠 (2001)。健康休閒俱樂部之商圈經營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張智瑋 (2014)。運動產業發展條例施行對運動行銷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體育署 (2014)。103年運動統計。臺北市:作者。
    梁家均 (譯) (2007)。W行銷-全面透視女性消費心理。臺北市:高寶國際。(Cunningham, J., & Roberts, P., 2006)
    許安琪 (2001)。整合行銷傳播引論:全球化與在地化行銷大趨勢。臺北市:學富。
    郭婉伶 (2007)。運動場館經營模式之研究--以臺北縣立新莊體育場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文凱 (2002)。臺灣連鎖加盟經營成功因素之研究--以加盟主之認知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文銓、郭乃郡 (2010)。健身俱樂部運動消費者服務品質與忠誠度之研究。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6,339-353。
    陳芳慶 (2005)。運動健身俱樂部會員客訴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院,臺中市。
    陳芳毓 (2007)。Curves體貼女性心理,打開熟女健身市場。經理人月刊,十月號。臺北市:巨思。
    陳金萬 (2005)。休閒牧場體驗設計與體驗行銷之研究--以初鹿牧場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陳素青 (2005)。運動健康俱樂部消費者特徵之探討。大專體育,79,120-127。
    曾郁嫻、程瑞福 (2010)。以發展觀點看運動與體育場域中的性別就業。大專體育,106,39-47。

    曾麗娟 (2004)。從健身休閒連鎖店的發展探討女性消費者對服務品質概況探究。大專體育,74,142-149。
    鈕文英 (201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第二版)。臺北市:雙葉。
    黃金柱 (譯) (2008)。當代運動管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Parks, J. B., Quarterman, J., & Thibault, L., 2007)
    黃廉富 (2009)。臺北地區捷安特直營店女性消費者購買行為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蕙娟 (2003)。健身俱樂部相關法規之初探。中華體育季刊,17 (4),153-162。
    黃蕙娟 (2006)。21世紀運動產業分析與未來因應策略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0 (2),55-64。
    黃蕙娟 (2009)。運動賽事整合行銷傳播模式建構之研究--以2004~2008年ING臺北馬拉松為例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蕙娟 (2012)。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顧客滿意度指標之建構。體育學報,45 (4),321-338。
    黃蕙娟、李俞麟 (2012)。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相關研究議題發展之探討--以2002至2011年之學位論文為例。中華體育季刊,26 (2),223-234。
    黃煜 (2008)。運動行銷學。台北市:華都文化。
    楊子興 (2009)。運動健身俱樂部之場館經理人職業能力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楊幼蘭 (譯) (2004)。女性行銷學。臺北市:藍鯨。(Barletta, M., 2003)
    楊幼蘭、張淑芳 (譯) (2008)。如何Sale東西給女性。臺北市:臉譜。(Barletta, M., 2006)
    楊孟麗、謝水南 (譯) (2013)。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與實務 (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Fraenkel , J.R., & Wallen, N.E., 2000)

    楊東瀚、鄭勵君 (2013)。南部World Gym運動健身俱樂部體驗行銷對會員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休閒運動保健學報,5,46-65。
    葉公鼎 (2001)。論運動產業範疇與分類。運動管理,1,8-21。
    葉公鼎 (2005)。臺灣運動管理發展之省思與未來出路。運動管理,8,8-26。
    廖俊儒、程紹同 (2012)。申辦大型國際運動賽會成功與失敗因素之研究。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2,81-96。
    趙麗雲 (2007)。臺灣勁健身俱樂部發展現況與趨勢。載於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主編),國家研究報告。臺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劉秀惠 (2007)。以平衡計分卡建構健康俱樂部管理之研究-以某健康俱樂部分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劉岳旻、蔡貴蘭 (2014)。運動健身俱樂部管理與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以新竹地區為例。運動健康休閒學報,5,87-94。
    劉康曜 (2008)。運動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口碑與再購意願相關性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劉瑋蘋、高俊雄、康正男 (2010)。臺北市中正運動中心服務承載量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0 (4),95-113。
    劉嘉豪、張育瑞、郭勝正、劉志鈺 (2012)。淺談運動健身俱樂部之發展策略。休閒保健期刊,7,179-186。
    劉鶯玲 (2011)。南部地區連鎖性運動健身俱樂部組織文化、支持、競爭力之量表編製研究。亞洲高齡全人健康及產業發展期刊,1,107-113。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臺北市:心理。
    蔡士傑 (2005)。運動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桑富士運動俱樂部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芬卿 (2007)。臺灣海峽兩岸運動休閒服務業發展初探--臺灣觀點。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5,215-235。
    蔡芬卿 (2009)。我國運動產業發展模式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蔡亞秀、林宏恩 (2014)。健康體適能俱樂部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 Curves 女性健身中心為例。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3 (3),112-122。
    羅明屏、鄭志富 (2012)。行銷策略對消費者再購意願之研究-以臺北市中正運動
    中心為例。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6 (1),15-32。
    鄭志富 (2002)。二十一世紀臺灣運動產業之發展與挑戰。第二屆運動與休閒國際研討會大會專題講稿,6-22。
    鄭志富、吳國銑、蕭嘉惠 (譯) (2000)。運動行銷學。臺北市:華泰。(Pitts, B. D., & Stotlar, D. K., 1996)
    鄭志富、蕭嘉惠、陳美燕、黃蕙娟、呂宛蓁、廖柏雅 (譯) (2010)。運動行銷學。臺北市:麥格羅希爾。(Sam Fullerton, 2009)
    鄭琇琴 (2004)。運動俱樂部運動指導員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認知之研究-以亞力山大健身俱樂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蕭富峰 (2006)。行銷策略。臺北市:華泰。
    戴國良 (2009)。整合行銷傳播--全方位理論架構與本土實務個案 (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戴國良 (2014)。服務業行銷與管理。臺北市:五南。
    鍾怡純 (2007)。從國際婦女運動的發展進程反思臺灣推展現況。中華體育季刊,21 (3),86-93。
    韓依瑾 (2009)。我國運動行銷公司經營現況之研究--以悍創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羅晨溦 (2009) 。體驗行銷、品牌形象與運動涉入對女性消費者購買運動產品意願之研究--以Nike Women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Curves女性專用30分鐘健身中心 (2013)。Curves 樂活曲線誌 試刊1號。臺北市:作者。

    Beetles, A., & Harris, L. (2005). Marketing, gender and feminism: A synthesis and research agenda. The Marketing Review, 5, 205-231.
    Bikhchandani, S., Hirshleifer, D., & Welch, I. (1998). Learning from the behavior of others: Conformity, fads, and informational cascad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2 (3), 151-170.
    Braunstein, J. R., & Zhang, J. J. (2005). Dimensions of athletic star power associated with Generation Y sports consump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arketing & Sponsorship, 6 (4), 242.
    Brown, J., Broderick, A. J., & Lee, N. (2007). Word of mouth communication within online communities: Conceptualizing the online social network.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1 (3), 3-20.
    Bowen, G. A. (2008). Naturalistic inquiry and the saturation concept: A research note. Qualitative research, 8 (1), 137-152.
    Duncan, T. (2005). IMC in industry: More talk than walk. Journal of Advertising, 34 (4), 5-6.
    Farrelly, F. (2010). Not playing the game: Why sport sponsorship relationships break down.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24 (3), 319-337.
    Fullerton, S., & Merz, G. R. (2008). The four domains of sports marketing: A coneptual framework.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17 (2), 90-108.
    Funk, D. C., Ridinger, L. L., & Moorman, A. M. (2003). Understanding consumer support: Extending the Sport Interest Inventory (SII) to examin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women’s professional sport consumers. Sport Management Review, 6 (1), 1-31.
    Ghobadian, A., Speller, S., & Jones, M. (2014). Service quality: Concepts and mod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1 (9), 43-66.
    Goldsmith-Pinkham, P., & Imbens, G. W. (2013). Social network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peer effects.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31 (3), 253-264.
    Gummesson, E. (1994). Broadening and specifying relationship marketing. Australia Marketing Journal, 2 (1), 31-43.
    Hardin, M., Shain, S., & Shultz-Poniatowski, K. (2008). “There’s no sex attached to your occupation”: The revolving door for young women in sports journalism. Women in Sport & Physical Activity Journal, 17 (1), 1-68.
    Hoyer, W. D., & Maclnnis, D. J. (2004). Consumer behavior (3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Keller, K. L. (1993).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7 (1), 1-22.
    Kim, W. J., Magnusen, M., & Kim, Y. K. (2014).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consumer satisfaction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port marketing. Journal of Sports Management, 28 (3), 338-355.
    Kitchen, P. J., Kim, I., & Schultz, D. E. (2008).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ractice leads theor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48 (4), 531-546.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Kotl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The millennium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Levin, A. M., Beasley, F., & Gamble, T. (2004). Brand loyalty of NASCAR fans towards sponsors: The impact of fan ident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arketing & Sponsorship, 6 (1), 11-21.
    Lewis, D. (2001). The soul of the new consumer. London: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Perreault, W. D., Cannon, J., & McCarthy, E. J. (2009). Basic marketing: A managerial approach (17th ed.). IL: Richard Irwin Inc.
    Papadimitriou, D., Apostolopoulou, A., & Loukas, I. (2004). The role of perceived fit in fans' evaluation of sports brand extens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arketing & Sponsorship, 6 (1), 31-48.
    Ratchford, B. T., Lee, M. S., & Talukdar, D. (2003).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information search for automobile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0 (2), 193-209.
    Samaha, S. A., Beck, J. T., & Palmatier, R. W. (2014). The role of cultur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78 (5), 78-98.
    Stotlar, D. K., Veltri, F. R., & Viswanathan, R. (1998). Recognition of athlete-endorsed sports products.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7, 48-56.
    Sevastia A., & Nicholas D. (2014). The development of loyalty among novice and experienced customers of sport and fitness centres. Sport Management Revirw, 17, 419-431.
    Theodorakis, N., Howat, G., Ko, Y., Avourdiadou, S., & Alexandris, K. (2013). Acomparison of service evaluation models in the context of sport and fitness centres in Greece. Managing Leisure, 19 (1), 18-35.
    Trusov, M., Bucklin, R. E., & Pauwels, K. (2009). Effects of word-of-mouth versus traditional marketing: Findings from an internet social networking site. Journal of Marketing,73 (5), 90-102.
    Tynan, C., & McKechnie, S. (2009). Experience marketing: A review and reassessment.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25 (6), 501-517.
    Wang, X., Yu, C., & Wei, Y. (2011). Social media peer communication and impacts on purchase intentions: A consumer socialization framework.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6 (4), 198-208.
    Yin, R. K. (2013).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
    Zhang, Y. (2014). Beyond quality and accessibility: Source selection in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searching.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65 (5), 911-927.
    Zinkin, J. (2006). Strategic marketing: Balancing customer value with shareholder value. The Marketing Review, 6 (2), 163-181.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