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羅鈺婷 Lo Yu Ting |
---|---|
論文名稱: |
從參與的觀察者角度初探石門水庫環境教育活動之環境教育意涵 Explorative Study from the Observer-as-Participant on the Im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Shimen Reservoi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
指導教授: |
汪靜明
Wang, Ching-M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6 |
中文關鍵詞: | 石門水庫 、環境教育活動 、參與者角色 |
英文關鍵詞: | Shimen Reservoi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rticipants’ Rol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3 下載: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為從環境教育觀點出發,從參與的觀察者角度,探討石門水庫環境教育活動之環境教育意涵。研究對象,以《石門水庫營運五十週年特刊》內容之「石門水庫環境教育紀行」為範疇,以其中所記載之環境教育活動(不包含會議)進行(1)石門水庫環境教育活動之歷程趨勢分析;(2)石門水庫環境教育活動之意涵分析;(3)研究者在參與觀察歷程中之學習歷程及參與者角色。
本研究以WHO-IDEA思議方法為研究架構及內容釐清之工具,並以質化及量化混和方式進行分析。研究者於2010年9月-2013年12月期間,進入研究場域參與觀察。藉由(1)參與觀察法,實際參與相關會議活動之資料蒐集及參與觀察紀錄;(2)文件分析法,將活動之會議紀錄、影音資料、活動議程手冊等彙整分析。透過此兩種研究方法使資料相輔相成於研究結果。以及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結果為(1)石門水庫環境教育活動因不同時代背景,經研究分析歸納內容可將石門水庫環境教育活動之議題發展歷程分為保育治理期、環境教育基地建構期及環境教育發展期。(2)石門水庫環境教育活動之意涵及目的在保育治理時期著重於災害防救、自然保育之內容類型,活動目的主要為建構集水區居民及工程人員之覺之、知識、態度;環境教育基地建構期之環境教育活動目的以培植環境教育種子教師之工作坊為主,活動內容以知識及技能學習為設計考量,並發展活動所需之環境教育據點及課程設計;環境教育發展期之環境教育活動目的為發揮石門水庫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功能,提供大眾申請環境教育四小時課程,在覺知、知識、態度上增進對石門水庫環境及水資源之關懷及環境素養。(3)研究者之參與歷程從單純的觀察增進對石門水庫環境教育知覺之、知識、態度,到實際參與影音及會議記錄,活動協助,資料彙整等,達成技能及行動之環境教育目標。因此本研究肯定石門水庫環境教育活動在各背景時期之意涵價值,提供北區水資源局檢視石門水庫環境教育推廣及辦理相關活動上的檢討、自評與規劃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from the viewpoi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from the viewer's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Shimen Reservoi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Object of study in order to "Shimen Reservoir Operations fiftieth anniversary special issue" content of "Shimen Reservoi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Journey" as areas wher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described in the (not included meetings) conducted the course (1) Shimen Reservoir course trend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2) meaning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Shimen Reservoir (3) the researchers observed in the course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participant roles.
In this study, WHO-IDEA method as a tool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clarify the contents and mixing wi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analysis. Researchers in September 2010 and December 2013, entered the study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field. By (1)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ctual participation data collection activities related meeting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records; (2) file analysis, the record of the meeting activities, audio-visual materials, manuals and other activities agenda pooled analysis. So that information through these two methods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the findings. And depth interviews to coll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1) Shimen Reservoi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stud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content may be subject Shimen Reservoi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manag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ase for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development. (2) the meaning and purpos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Shimen Reservoir in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focuses 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period, the contents of the type of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aim primarily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personnel feel residents of the catchment area, knowledge, attitudes;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base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s to fos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orkshops seed main activities in order to learn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design consider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design activities required stronghold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eriod of the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function Shimen Reservoir and faciliti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viding the general public to apply for four hour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nhance quality of care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Shimen Reservoir on the awareness, knowledge, attitudes. (3) Particip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researchers from the simple observation of the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himen Reservoir perception, knowledge, attitudes, to actually participate in audio-visual and conference records, event assistance, data aggregation, etc.,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action of skills. Therefore, this study confirms Shimen Reservoir meaning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each period of the background, providing North Water Resources Bureau View reviewing related activities on the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himen Reservoir and handling, self-assessment and planning reference.
王錦堂編(1992)。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東華書局。
林瑞欽(1983)。參與即享受,訓育研究。22(2),17。
王順美、楊冠正(1991)。臺灣河川環境教育活動的發展。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業223-232。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主辦。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研究與方法(13版)。五南書局。
立法院(2006)。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九十五年一月二十七日華總一義字第09500012581號令制定公佈全文8條。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合計畫處(1988)。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加強推動環境教育計畫。臺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朱堅章譯(1978) 。Carole Pateman 著。參與和民主理論。幼獅文化事業。
汪中和(2003),「談臺灣的水庫與地下水」,看守臺灣,5(3)。
朱瓊芬(1997) 。安龍里居民對參與梅川河岸空間規劃態度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汪中和(2003)。談臺灣的水庫與地下水。看守臺灣,5(3)。
汪靜明(1989)。社會教育機構推行環境教育之理念基礎。環境教育季刊(4):15-22。
汪靜明(1990)。國內環境教育活動設計架構與特色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5, 58-66。
汪靜明(1996)。河川生態保育原理。環境教育季刊,31,27-53。
汪靜明(1995)。自然保育與社會環境教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然保育教育研討會專集,137-190。
汪靜明(1995b)。河川環境教育理念─建構臺灣河川環境教育計畫。環境教育季刊 (25):19-37。
汪靜明(1995c)。社會環境教育之推動與落實。教育資料集刊(20) :213-235。
汪靜明(2006)。臺灣水土生態教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汪靜明(2007)。非工程措施納入綜合治水計畫之生態觀點。於與水共舞:面對治水問題與MasterPlan,頁332-337。時報文教基金會。臺北市。
汪靜明(2008)。為落實生態工法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生態檢核評估機制之催生。 生態工法及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頁A1-1- A1-13。臺灣大學綜合災害研究中心主辦。
汪靜明(2009)。以環境教育化平臺友助民眾參與治水。關鍵時刻:氣候變遷 臺灣準備。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臺北市。
汪靜明 (2009b)。臺灣櫻花鉤吻鮭的生態保育暨環境教育概念-以WHO-IDEA思議方法建構為例。臺灣櫻花鉤吻鮭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綠色陣線協會主辦。
汪靜明編著(2010a)。石門水庫注釋。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汪靜明編著(2010b)。石門水庫愛水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汪靜明、曾文齡、賴仟定、陳亞婷、林泰安、曹家敏、陳雅萍、周海華、黃素雅、楊 欣、呂家欣、徐健倫、陳嘉修、張勝凱、錢念圭(2009),「石門水庫集水區生態保育暨環境教育平臺推動歷程及教育成果」,第191-226頁於98年度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執行成果研討會,經濟部水利署主辦、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協辦。
汪靜明、賴仟定(2011)。iWATER我們為臺灣地區生態河溪整合行動策略及案例分析。探索可持續發展教育之路論文集,頁103-117 。中國環境出版社 。北京。
李建興(1982)。我國社會教育的現況與動向。臺北。
李聰明(1989)。環境教育,臺灣學生書局。
呂家欣(2008)。石門水庫集水區水資源議題環境教育-以國小三年級進行環境-科學-技術-社會(E-STS)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奐均 (2007)。從參與的觀察者角度初探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第一階段歷程及其環境教育參與者角色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海華(2009)。初探景觀概念融入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之現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新,臺北:心理。
林瑞欽(1983)。參與即享受,訓育研究,22(2),17。
林泰安(2008)。問題導向學習輔以網路合作模式應用於石門水庫集水區地理環境教育成效評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文傑(2000)。公民參與公共行政之理論與實踐:公民性政府的理想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奎憙(1999)。教育社會學研究,師大書苑。
陳怡如(2000)。社區成人教育活動參與及其社區意識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萍(2009)。初探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政府資訊公開推動歷程及現況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亞婷(2009)。初探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生態保育措施推動歷程及參與觀察者環境教育學習行為模式之轉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欽(2009)。運用WebQuest於國小五年級進行石門水庫水資源環境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家敏(2009)。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保育治理工程政府規劃單位對工程生態檢核表認知與態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怡修(2010)。地圖運用於石門水庫集水區地理環境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賜(1985)。邁向新世紀的教育。臺灣教育。414:1-4。
楊冠政(1989)。環境教育概述(上)(下)。環境教育季刊(1) :6-17;環境教育季刊(2) :4-12。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國立編譯館主編。明文書局印行。
楊欣(2008)。石門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琳(1989)。國家公園學童環境教育活動設計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
黃富順(1994)。我國社會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國立編譯館。
黃政傑(1998)。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書局。
黃素雅 (2008)。價值澄清法應用於石門水庫集水區水資源環境教育教學成效之影響研究-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師大書苑。
蔡慧敏(2001)。國家公園推動生物多樣性教育的角色與問題探討,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之研究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研討會論文集,國家公園學會,頁188-196。
經濟部(2008)。「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資訊公開要點」,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經濟部經授水字第09720204830號令發布。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07)。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生態媒體教材製作暨生態教育推廣委託計畫(1/3)九十六年度報告。經濟部水資源局。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09a)。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九十八年度年報。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09b)。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生態媒體教材製作暨生態教育推廣委託計畫。 (九十六─九十八年度)成果報告,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10)。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生態資訊整合及數位環境教育平臺建置計畫(1/2)成果報告書。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11)。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生態資訊整合及數位環境教育平臺建置計畫(2/2)成果報告書。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12)。石門水庫環境教育參與者分析暨環境教育平臺系統整合推廣計畫(1/2)成果報告書。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13)。石門水庫環境教育參與者分析暨環境教育平臺系統整合推廣計畫(2/2)成果報告書。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環保署(2011)。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中華民國100年6月2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署綜字第1000046543C號令訂定發布全文共十九條。
Becker H. S. and Geer B.(1957)."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ing." 16(3):28–32 pp "Human Organization.".
Coombs, P. H., Prosser, R. C., & Ahmed, M.(1973).New paths to learning: For rural children and youth. New York: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Connect(1976)The Belgrade Charter,Connect Vol.I No.1
Denzin, N. K..( 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Fraenkel, J. R., & Wallen, N. E. (1993).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Gold , Raymond L. (1969). “Roles in Sociolocial Field Observations.” in George McCall and J. L. Simmons, J. L. (eds.), Issues i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30-39. Menlo Park: Addison-Wesley.
Lucas, A. M. (1972).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ual issues and curriculum implication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
united nations(2002).Report of the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
環境教育活動類型統計
http://www.epa.gov.tw/ (更新日期2014/03/07)
首頁 > 環保資訊 > 環保統計 > 本署公務統計 > 公務統計方案 > 報表格式與編製說明 > 其他類 > 環境教育活動類型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