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高善
Gao, Shan
論文名稱: 台灣地區草蜥類生物地理類緣關係之初探
Stuidy on Phylogeography of Lacertidae in Taiwan
指導教授: 呂光洋
Lue, Kuang-Y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畢業學年度: 85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草蜥類生物 關鍵字(中): 生物地理類緣關係蓬萊草蜥
英文關鍵詞: Takydromus stejnegeri, phylogeograph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以同功異構晦(isozyme) 電冰技術(electrophoretic technique) ,對台
    灣地區之蓬萊草蜥(Takydromus stejnegeri) 種內八個族群及蓬萊草蜥、南台草蜥
    (Takydromus sauteri)、台灣草蜥(Takydromus formosanus) 、雪山草蜥(Takydro
    mus hsuehshanensis) 和台灣地蜥(Takydromus kuehnei)等五種草蜥進行遺傳結構
    (genetic structure) 與生物地理類緣關係(phylogeography)的探討。使用馬祖之
    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及香港的南草蜥(Takydromus sexlineatus)
    作為外群(outgroup)生物,進行比對。
    實驗中共檢測了十五種同功異構晦,得到26個基因座(locus),73個對偶基因(allel
    e)。其中,蓬萊草蜥有15個多塑性基因座(Polylnorphic),雪山草蜥有7 個多塑性
    基因座,台灣五種草蜥種間則有24個多塑性基因座。
    八個蓬萊草蜥族群基因交流值(Nm)為0.393 ,顯示出族群間基因交流受到阻礙,族
    群近親交配係數(FIS) 為0.351 ,表示族群內個體有近親交配(inbreeding)的傾向
    ,族群間呈現非常高度的遺傳分化(FST=0.389) 。由回歸分析得知,蓬萊草蜥族群
    的遺傳距離與地理距離呈現正相關,族群間基因交流方式符合隔離分化模型(The i
    solation by distance model) ,族群群集關係主要是受到GDH*及IDH-1*的影響。
    在十五個多型性基因座中,IDH-1*之A 對偶基因及ME-2* 之B 對偶基因頻率(allel
    e frequency)與族群分布的緯度(latiude) 梯度有顯著的相關。
    台灣五種草蜥中,蓬萊草蜥與雪山草蜥的遺傳距離[Nei(1978)] 最近[Nei's(D)=0.
    174],而台灣地蜥與台灣草蜥最遠[Nei's(D)=0.733]。種間呈現極高度的遺傳分化
    (Fst=0.76)。遺傳距離顯示,台灣五種草蜥為同一屬中之獨立種。由階層分析(hie
    rarchy analysis)可知,五種草蜥種間遺傳變異達到52.7% 。種間之群叢樹狀圖符
    台灣五種草晰分成類緣關係較遠的兩群: 1.地蜥群(Platyplacopus group) ,包括
    台灣地蜥及南台草蜥; 2.草蜥群(Takydromus group)包括蓬萊草蜥、雪山草蜥及台
    灣草蜥。此外,馬祖北草蜥屬於草蜥群,而香港的南草蜥則屬於地蜥群。
    台灣五種草蜥與中國大陸草蜥屬的演化歷程及地蜥群和革蜥群在台灣地區擴散的方
    向,仍須更多詳細的資料進行研究。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