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粘子瑛
論文名稱: 彰化福興地區粘氏宗族的發展
指導教授: 吳文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8
中文關鍵詞: 粘氏宗族彰化福興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6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粘氏宗族具金源貴族血統,但由「完顏」改為「粘」姓,已可視為女真權貴的漢化與平民化。第八世的博溫察兒以元朝衣冠入閩,清乾隆末年,粘氏開臺祖以素樸的農民身分遷移渡臺,進入彰化福興地區定居。
    有別於墾首大戶的鳩佃闢土廣建,粘氏宗族以同姓同籍聚居互助的方式,逐步創造出農漁皆宜的環境。
    拓墾初期的篳路藍縷,到日治時期已稍見累積成果。略具文字能力又具排難解紛特質的族人,也憑藉「第三範疇」的角色脫穎而出。粘氏族人早期憑藉傳統教育扮演日本政府與民眾間的橋樑;之後,接受現代教育者日增,故能多面向地尋求發展。
    粘氏宗族長期聚居彰化福興,卻從未停止人與人、人與地的互動。福興之於粘氏,不僅是渡臺以來安身立命之大本營,更在族人跨越縣市向外遷移後,繼續成為精神認同的原鄉。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粘氏宗族源流與移民閩臺........................ 5 第一節 源流與遠祖.............................5 第二節 遷入福建..............................16 第三節 移民臺灣..............................30 第三章 粘氏宗族的繁衍與擴大..........................47 第一節 粘氏宗族的繁衍........................47 第二節 粘氏宗族的連結與擴大..................62 第四章 粘氏宗族與福興地區經濟的發展..................79 第一節 農業經營..............................79 第二節 漁業開發.............................103 第三節 工商業經營...........................108 第五章 粘氏宗族的上升流動...........................117 第一節 脫穎而出的粘氏族人...................117 第二節 影響粘氏族人上升流動的原因分析.......127 第六章 結論.........................................145 參考書目.............................................149

    參考文獻
    一、一般史料 (按筆畫順序排列)
    1.《山東粘氏族譜》
    2.《潯南粘氏皆山家譜》
    3.《潯海粘氏譜牒》
    4.八保圳水利組合編,《八保圳水利組合概要》,昭和14年。
    5.大久保源吾編,《全島水利組合職員錄》,臺北市:吉村商會印刷所,昭和6、9年。
    6.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編,《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工場一覽》,大正12年。
    7.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編,《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支社概況》,昭和12、 13、15年。
    8.中越榮二編,《臺灣街庄職員錄》,臺北市:臺灣總督府內臺灣地方自治協會,昭和12年。
    9.日治時期粘厝《戶籍簿》。
    10.王詩琅、王國璠主修,《臺北市志稿》,臺北市:臺北市文獻會,民國46-69年。
    11.王德毅、李榮村、潘柏澄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民國69年。
    12.朱保炯、謝沛霖編,《明清歷科進士題名碑錄》,臺北市:文海出版社。
    13.竹本伊一郎,《臺灣會社年鑑》,臺北市:臺灣經濟研究會,昭和7年-昭和18年。
    14.何喬遠,《閩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15.佐藤正藏編,《臺中州下產業組合要覽》,臺中市:臺中出版協會,昭和7年。
    16.宋濂,《元史》,臺北市:鼎文書局,民國66年。
    17.李有棠,《金史紀事本末》,臺北市:里仁書局,1982。
    18.每日新聞社,《苗栗、臺中、彰化、南投、斗六廳報》,臺中市:該社,明治34-37年。
    19.周亮工,《閩小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20.周凱,《廈門志》,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66年。
    21.周學曾等纂修,《晉江縣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22.周鍾瑄,《諸羅縣志》,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66年。
    23.周璽,《彰化縣志》,彰化縣:彰化縣文獻委員會印行,再版,1993。
    24.林進發編,《臺灣官紳年鑑》,臺北市:民眾公論社,昭和7-9年。
    25.施鴻保,《閩雜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26.洪汝茂總編輯,《日治時期戶籍登記法律及用語編譯》,臺中縣:臺中縣政府,2001。
    27.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105,臺北市:臺灣銀行,民國55年。
    28.郁永和,《裨海紀遊》,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66年。
    29.凌迪知,《萬姓統譜》,臺北市:新興書局,1971。
    30.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臺北市:文海出版社,民國51年。
    31.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32.高拱乾,《臺灣府誌》,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66年。
    33.高諸觀,《臺灣人的根-八閩全鑑》,宜蘭:臺灣新聞文化出版社,民國70 年。
    34.張撝之、沉起煒、劉德重主編,《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5.脫脫,《金史》,臺北市:鼎文書局,民國66年。
    36.莊永明編撰,《臺灣鳥瞰圖》,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民國85年。
    37.莊為璣等,《閩臺關係族譜資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38.陳苗主編,《晉江市志》,上海:三聯書店,1994。
    39.粘金土編輯,《粘氏源流渡臺開基族譜》,臺中市:珠美印刷,民國74年。
    40.彭美修、龍文彬纂修,《武邑縣志》,臺北市:成文出版社,臺一版,1969。
    41.程家潁原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土地制度考察報告書》,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2年。
    42.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臺北市:成文出版社,臺一版,民國71年。
    43.鈴木辰三,《臺灣官民職員錄》,臺北市:松浦屋印刷部,大正9年—昭和5年。
    44.筱原哲次郎編,《臺灣市街庄便覽》,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昭和7年。
    45.彰化女中,《學籍簿》。
    46.彰化水利組合編,《彰化水利組合水利概況》,昭和14年。
    47.彰化市役所編,《彰化市商工業案內》,彰化市:彰化市役所,昭和10、11年。
    48.彰化市役所編,《彰化商工人名錄》,臺中市:菊地印刷所,昭和14年。
    49.彰化市發行,《彰化市報》,昭和9-16年。
    50.彰化郡役所編,《彰化郡概況》,昭和4、9年。
    51.彰化郡役所編,《彰化郡管內概況》,昭和10年,臺北市:成文出版社,臺一版,民國74年。
    52.彰化高中,《學籍簿》。
    53.彰化縣文化局、溪湖鎮公所主辦,《溪湖蔗糖產業調查研究、展覽、踏查活動期中報告書》,2000。
    54.彰化縣政府主計室編印,《彰化縣統計年鑑》,彰化:彰化縣政府。
    55.彰化縣政府建設局商業課,〈公司登記檔案〉。
    56.彰化縣政府編印,《日據時期住所番地與現行行政區域對照》,彰化:彰化縣政府,2000。
    57.彰化縣選舉委員會,《彰化縣歷屆省議員、縣長、縣議員選舉選舉概況》,彰化:該會,民國80年。
    58.彰化縣選舉委員會,《彰化縣歷屆縣議員選舉選舉概況》,彰化:該會,民國73年。
    59.彰化縣議會,《議事錄》,彰化:彰化縣議會。
    60.彰化縣議會編印,《彰化縣議會成立五十週年紀念特刊》,彰化市:彰化縣議會,2001。
    61.彰化廳,《明治37年彰化廳勸業年報》,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明治40年。
    62.彰化廳發行,《彰化廳報》,明治37-42年。
    63.彰化廳編,《彰化廳治一斑》,東京市:帝國印刷株式會社,明治40年。
    64.福興庄役場,《職員履歷書綴》。
    65.福興庄役場,《辭令簿》。
    66.福興鄉公所,《福興鄉鄉民代表、村長副名冊》。
    67.福興鄉農會,《歷屆負責人名冊》。
    68.管嶼公學校,《學籍簿》。
    69.管嶼厝粘厝小段,〈測量圖〉。
    70.管嶼厝粘厝小段,《土地臺帳》。
    71.管嶼國小編,《創校八十週年校慶紀念專輯》,彰化縣:彰化縣福興鄉管嶼國民小學,民國87年。
    72.臺中一中,《學籍簿》。
    73.臺中女中,《學籍簿》。
    74.臺中州水產會,《臺中州水產會報》,臺中市:高須印刷所,昭和6年-昭和13年。
    75.臺中州發行,《臺中州報》,大正9-昭和20年。
    76.臺中州發行,《臺中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中市:臺灣新聞社,昭和4-17年。
    77.臺中州農會,《臺中州農業概況》,臺中市:白鳩堂印刷部,昭和16年。
    78.臺中州編,《小作改善事業概要》,臺中市:臺灣新聞社,昭和13年。
    79.臺中州編,《臺中州產業狀況》,昭和9、11年份,昭和10、11年。
    80.臺中州編,《臺中州統計一覽》,大正13-昭和14年。
    81.臺中州編,《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灣新聞社,昭和2-18年。
    82.臺中州編,《臺中州職員錄》,臺中市:臺灣新聞社,昭和6-8年、12-14、16年。
    83.臺中州勸業課,《小作事業並農事團體事業成績概況》,臺中市:臺灣新聞社,昭和15年。
    84.臺中州勸業課編,《耕地防風林設置獎勵計劃書》,昭和12年。
    85.臺中廳發行,《臺中廳報》,明治37-大正9年。
    86.臺中廳農會編,《米種改良事業成績報告》,臺中市:臺灣新聞社,大正4-6年。
    87.臺中廳農會編,《麥育種事業》,臺中市:臺灣新聞社,大正9、10年。
    88.臺中廳農會編,《麥品種改良事業》,臺中市:臺灣新聞社,大正7年。
    89.臺北廣友會編,《臺灣自治名鑑》,臺北:該會,昭和11年。
    90.臺南新報社編,《南部臺灣紳士錄-彰化廳》,臺南:該社,明治40年。
    91.《臺灣地形圖》,大正10-昭和3年,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9。
    92.《臺灣府輿圖纂要》,臺北:成文出版社,臺一版,民國72年。
    93.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編,《「臺灣拓殖株式會社」事業要覽》,臺北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調查課發行,昭和15-17、19年。
    94.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編,《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定款〈案〉》,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影印製作。
    95.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編,《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概要》,昭和14年。
    96.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彰化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8年。
    97.臺灣省文獻會編印,《臺灣近代史-社會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4年。
    98.臺灣省文獻會編印,《臺灣近代史-經濟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4年。
    99. 臺灣省文獻會纂修,《臺灣省通志稿》,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40-54年。
    100. 臺灣省文獻會纂修,《臺灣省通志》,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57-62年。
    101.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印,《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民國35年。
    102.臺灣通信社編,《臺灣年鑑》,臺北市:臺灣通信社,大正13-昭和19年。
    103.臺灣新民報調查部編,《臺灣人士鑑》,臺北市:臺灣新民報,昭和9、18年。
    104.臺灣實業興信所,《臺中州商工人名錄》,臺北市:該所,昭和5年。
    105.臺灣慣習研究會編,《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75年。
    10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泉州府志選錄》,臺北市:臺灣銀行印行,民國56年。
    107.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會典臺灣事例》,臺灣文獻叢刊226,臺北市:臺灣銀行,民國55年。
    108.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中部碑文集成》,臺北市:臺灣銀行發行,民國51年。
    109.臺灣銀行調查課編,《各製糖會社一覽表》,大正8年。
    110.臺灣糖業通信社編,《製糖會社職員錄》,臺北市:該社發行,昭和12-14年、18年。
    111.臺灣總督府、臺灣日日新報社合編,《管轄便覽》,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日治時期臺灣文獻史料輯編第三號。
    112.臺灣總督府內務局編,《市街庄概況》,昭和10-18年。
    113.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改正鐵道旅客運賃總覽》,臺北市:臺灣旅行案內社,昭和9、11、13、15-18年。
    114.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鐵道旅客運賃表》,臺北市:臺灣旅行案內社,昭和19年。
    115.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明治38-昭和17年。
    116.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編,《國勢調查結果中間報-臺中州》,臺北市:臺北印刷株式會社,昭和5年份。
    117.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編,《國勢調查結果表》,臺北市:松浦屋印刷部,大正5、昭和5、10、14年份。
    118.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編,《國勢調查結果概報》,臺北市:山科商店,昭和5、10年份,昭和6、10年。
    119.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編,《市街地信用組合概況》,昭和8年。
    120.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編,《臺灣水產統計》,臺北市:光明社商會,昭和3-16年。
    121.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本島小作改善事業成績概要》,臺北市:山科商店,昭和7、11-13、16年。
    122.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本島耕地自小作別面積調查》,昭和2、5年。
    123.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各州小作慣行調查》,大正9年。
    124.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農業基本調查書》25,《耕地賃貸經濟調查》(一)
    兩期作田、單期作田。
    125.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農業基本調查書》26,《耕地賃貸經濟調查》(二)
    普通、茶園,臺北市:山科商店,昭和5年。
    126.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農業基本調查書》39,《耕地賃貸經濟調查》,臺北市:光明社印刷商會,昭和14年。
    127.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農業基本調查書》41,《耕地所有並經營狀況調查》,臺北市:吉村商會印刷所,昭和16年。
    128.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臺灣水產要覽》,臺北市:臺灣水產會,大正14-昭和15年。
    129.臺灣總督府編纂,《臺灣列紳傳》,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大正5年。
    130.臺灣總督府編纂,《臺灣產業組合要覽》,臺北市:盛文社,大正12年。
    131.臺灣總督府編纂,《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明治35年-昭和19年。
    132.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調製,《臺灣堡圖》,明治37年,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
    133.劉良璧,《重修臺灣府志》,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66年。
    134.鄧獻鯨編著,《中國姓氏集》,臺北市:至大圖書文具、教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0年。
    135.賴熾昌等主編,《彰化縣志稿》,臺北市:成文出版社,臺一版,民國72年。
    136.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田收穫及小租調查書》。
    137.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田收穫查定書》,明治38年。
    138.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臺灣土地慣行一斑》,明治38年。
    139.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收穫查定書》,明治38年。
    14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陳金田譯,《臺灣私法》,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2年。
    141.薛月順編,《臺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三),臺北:國史館,1999。
    142.薛志亮主修,謝金鑾、鄭兼才總纂,《續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140,民國51年。
    二、論著
    1.尹章義,〈族譜群效用與族譜之史料價值-以臺灣發展史之研究為例〉,《第一屆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會議記錄》,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3年。
    2.文崇一,《臺灣的工業化與社會變遷》,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民國78年。
    3.文崇一,《臺灣的社區權力結構》,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民國78年。
    4.文崇一、許嘉明、瞿海源、黃順二,《西河的社會變遷》,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二刷,1997。
    5.王人英,〈臺灣農村家庭之一斑〉,《臺北文獻》6期,民國52年12月。
    6.王明珂,〈什麼是民族:以羌族為例探討一個民族誌與民族史研究上的關鍵問題〉,《中研院史語所集刊》,65本4分,臺北市:中研院史語所,1994年12月。
    7.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6年。
    8.王明蓀,〈金初的功臣集團及其對金宋關係的影響〉,《宋遼金史論文稿》,臺北市: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0年。
    9.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
    10.王崧興著,徐正光主編,國立編譯館譯,《漢人與周邊社會研究》,臺北市:唐山出版社,2001。
    11.王耀華、謝必震主編,《閩臺海上交通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12.朱維幹,《福建史稿》,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二刷,1986。
    13.余玉賢主編,《臺灣農業發展論文集》,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64年。
    14.吳文星,《日據時期在臺「華僑」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0年。
    15.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市:正中書局,民國81年。
    16.吳田泉,《臺灣農業史》,臺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3。
    17.李文朗,《臺灣人口與社會發展》,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1年。
    18.李亦園,〈臺灣漢人家族的傳統與現代適應〉,《文化的圖像》上,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1年。
    19.李憲文,《農地改革對臺灣農村權力結構之影響》,臺北市:正中書局,民國71年。
    20.周憲文,〈日據時代臺灣之人口〉,《臺灣經濟史》,第八輯,臺北市:臺銀研究室,民國48年。
    21.林汀水,〈略論福建聚落分布的發展變化〉,《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二),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95。
    22.林美容,《鄉土史與村莊史》,臺北市:臺原出版社,二刷,2000。
    23.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960~1895),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
    24.姜濤,《人口與歷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5.姚從吾,《東北史論叢》,臺北市:正中書局,臺四版,民國65年。
    26.施振民,〈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模式的探討〉,《民族學研究集刊》 36期,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75。
    27.施添福,《清代臺灣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再版,1999。
    28.施添福,《臺灣的人口移動和雙元性服務部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再版,1999。
    29.柯志明,〈日據臺灣農村之商品化與小農經濟之形成〉,《民族學研究集刊》,68期,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90年6月。
    30.胡興華,《臺灣漁會譜》,臺北市:臺灣省漁業局,民國87年。
    31.席汝楫,《臺灣的社會發展》,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民國78年。
    32.徐浩、侯建新,《當代西方史學流派》,臺北市:昭明出版社,民國90年。
    33.徐曉望,《福建民間信仰》,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34.張宗漢,《光復前臺灣之工業化》,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第二次印行,民國74年。
    35.張華葆,《社會階層》,臺北市:三民書局,民國75年。
    36.莊金德,〈清初嚴禁沿海人民偷渡來臺始末〉上、下,《臺灣文獻》,14卷3、4期,1964年9月、12月。
    37.莊英章,〈社寮農村的經濟發展與家族結構的變遷〉,《民族學研究集刊》,
    41期,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77。
    38.莊英章,〈南村的宗族與地方自治〉,《民族學研究集刊》,36期,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75。
    39.莊英章,〈臺灣漢人宗族發展的若干問題〉,《民族學研究集刊》,31期,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71。
    40.莊英章,《家族與婚姻-臺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94。
    41.許嘉明,〈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民族學研究集刊》36期,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75年2月。
    42.許嘉猷,《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臺北市:三民書局,再版,1990。
    43.陳支平,《近五百年來福建的家族社會與文化》,上海:三聯書店,1991。
    44.陳正祥等著,《臺灣的人口》,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民國86年。
    45.陳亦榮,《清代漢人在臺灣地區遷徙之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85年。
    46.陳其南,〈清代臺灣漢人移民社會的歷史與政治背景〉,《食貨》復刊,
    第10卷7期,1980年10月。
    47.陳其南,〈歷史社會圖像的重建:談人類學與史學研究的合作〉,《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3期,1989。
    48.陳其南,《家族與社會》,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第二次印行,民國80年。
    49.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8年。
    50.陳紹馨,《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68年。
    51.陳景盛,《福建歷代人口論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52.陳智超,〈臺灣女真後裔粘氏源流考〉,《宋旭軒教授八十榮壽論文集》,2000。
    53.陳誠,《臺灣土地改革紀要》,臺北市:中華書局,三版,民國50年。
    54.陳慶芳,〈明治時期的土地登記〉,《彰化縣地政士會刊》129期,民國91年1月。
    55.陳慶芳,〈從「登記濟」等文件談臺灣早期地政機關的地位與沿革〉,《彰化縣地政士會刊》93期,民國88年1月。
    56.陳慶芳,〈臺灣早期的地目與等則〉,《彰化縣地政士會刊》126期,民國90年10月。
    57.陳慶芳,〈談光復前後土地權狀之沿革〉上、下,《彰化縣地政士會刊》107、108期,民國89年3月、4月。
    58.陳鴻圖,《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民國85年。
    59.陳鵬,《中國婚姻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0。
    60.陶晉生,《女真史論》,臺北市:食貨出版社,民國70年。
    61.陶晉生,《邊疆史研究集-宋金時期》,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
    62.鹿港鎮公所編,《鹿港鎮志》,彰化縣:鹿港鎮公所,民國89年。
    63.麻健敏,〈兩岸親情粘姓牽-渡臺女真人後裔尋根認祖記〉,http://www.radiohx.com/big5/zhuanti/big5_focus04304.htm
    64.曾秋美,《臺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臺北市:玉山社,1998。
    65.費孝通,《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3。
    66.黃秀政,〈清代治臺政策的再檢討〉,《臺灣史研究》,臺北市:學生書局,民國84年。
    67.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著,《臺灣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1年。
    68.黃俊傑,〈光復初期土地改革前後自耕農及其所面臨的問題〉,《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市: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82年。
    69.黃應貴、葉春榮主編,《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王崧興先生紀念論文集》,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民國86年。
    70.楊彥杰,〈從福建族譜看清代臺灣移民的若干問題〉,《臺灣史研究會論文集》第二集,臺北:臺灣史研究會,1990。
    71.楊雅惠主編,《臺灣產業發展與政策》,臺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84年。
    72.楊豫,《西洋史學史》,臺北縣中和市:昭明出版社,2000。
    73.溫振華,〈臺灣聚落研究的省思〉,《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8,民國80年3月。
    74.葉大沛,《鹿港發展史》,彰化:左羊出版社,1997。
    75.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著,《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民國75年。
    76.廖風德,〈清代臺灣農村埤圳制度〉,《政大歷史學報》3,1985。
    77.臺灣省文獻會編印,《臺灣近代史-社會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4年。
    78.臺灣省文獻會編印,《臺灣近代史-經濟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4年。
    79.趙振績,〈女真族系考〉,《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7,民國64年5月。
    80.劉克智、劉翠溶,《中國人口問題研究》,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
    81.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四刷,1995。
    82.劉翠溶,〈明清人口之增殖與遷移-長江中下游地區族譜資料之分析〉,《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1983。
    83.劉翠溶,〈生育和死亡的季節性:明清家族的例證〉,《第六屆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會議記錄》,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2年。
    84.劉翠溶,《明清時期家族人口與社會經濟變遷》,臺北市:中研院經濟研究所,1992。
    85.潘英,《同宗同鄉關係與臺灣人口之祖籍及姓氏分布的研究》,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7。
    86.潘英,《臺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民89年。
    87.潘英,《臺灣稀姓的祖籍與姓氏分布》,臺北:臺原出版社,1995。
    88.蔡慧玉,〈日治時代臺灣保甲書記初探,1911-1945〉,《臺灣史研究》第一卷第二期,1994。
    89.蔡慧玉,〈日治臺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街庄行政相關名詞之探討〉,《臺灣史研究》,第三卷第二期,1996。
    90.鄭振滿,《明清福建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91.鄭喜夫,〈臺灣之稀姓〉,《臺灣文獻》,36:2,1985,6月。
    92.錢大昕,《廿二史考異》,《錢大昕讀書筆記二十九種》二,臺北市:鼎文書局,民國68年。
    93.閻萬清、陳宗仁,《彰化政治發展史》,彰化:彰化縣文化局,民國87年。
    94.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四刷,1998。
    95.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陳金田譯,《臺灣私法》,第二卷,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2年。
    96.謝繼昌,《仰之村的家族組織》,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84。
    97.羅賢佑,《元代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98.顧德森、錢秉才編輯,《臺糖四十年》,臺北市: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
    99.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縣中和市:帕米爾書店,民國74年。
    100.伊能嘉矩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臺灣文化志》,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0年。
    101.金關丈夫主編,林川夫編譯,《民俗臺灣》,第二輯,臺北:武陵出版社,1990;第七輯,民國80年。
    102.鈴木清一郎著,高賢治、馮作民編譯,《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市:眾文書局,再版,民國73年。
    103.富田芳郎原著 陳惠卿譯,〈臺灣鄉鎮之研究〉,原刊於臺灣地學記事第4卷第2期,頁11-14;第4卷第3期,頁18-24(1933)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han
    104.尾部仲榮編,《臺灣各地視察要覽》,臺北市:成文出版社,臺一版,民國74年。
    105.石田浩,〈福建省晉江縣滿族粘氏臺灣移住族的結合〉,《臺灣史田野研究室論文集》(1),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83。
    106.奧田彧、島內滿男,《臺灣農業經營地帶丿研究》,臺北市:臺北帝國大學農學部。
    107.馬若孟(Ramon H. Myers)著,陳其南、陳秋坤編譯,《臺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臺北:牧童出版社,民國68年。
    108.派翠西亞‧鶴見(E.Patricia Tsurumi)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
    109.傑達‧馬特拉斯(Judah Matras)原著,李明譯,《社會不平等-社會階層化與流動》,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9年。
    110.賀希費德(Gerhard Hirschfeld)原著,蘇付伊、丁庭宇合譯,《統治菁英、中產階級與平民》,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修訂再版,民國76年。
    111. Arthur P. Wolf and Chieh-shan Huang,Marriage and Adoption in China,1845-1945,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112.E.P.Thompson, 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London,ALFRED A.KNOPF,INC. and RANDOM HOUSE,INC.1965.
    113.Frederick Krantz,ed.,History from Below,Studies in Popular Protest and Popular Ideology,Basil Blackwell Ltd,Oxford,1985.
    114.Ho ping-ti,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1368-1953,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
    115. Hsieh Jih-chang and Chuang Ying-chang,The Chinese Family and Its Ritual Behavior,Institute of Ethnology,Academia Sinica,1985.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