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鳳秋
論文名稱: 一個教師的兒童環境教育讀書會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王順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6
中文關鍵詞: 環境教育兒童讀書會行動研究繪本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8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解決教師在學校實施環境教育的困境為起點,透過兒童讀書會,以繪本為主要教材進行環境教育,探討在讀書會歷程中,學生在「環境覺知」、「環境知識概念」、「環境倫理價值觀」、「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的學習情況,與研究期間教師的反思與收穫。
    研究方法採用參與式行動研究,與兩位老師協同合作,以19位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11週的兒童讀書會。閱讀、討論環境教育內涵的繪本,透過行動研究的探究循環,解決教學現場的問題。蒐集質性資料,包括讀書會現場錄影錄音、檢討會議記錄、研究札記、協同教師之省思札記、學生札記與學生學習單、學生與協同老師的訪談…等,輔以學生平時的作品與班級導師平日的觀察記錄。
    初始以運用繪本作為行動探究的核心,隨著研究的推展,逐漸察覺到環境教育的問題與教育的問題乃一體的兩面,研究關心的面向也逐漸轉移至如何經營一個以學生為本位、讓學生快樂學習的讀書會。
    研究最後,發現學生不僅在環境敏感度、環境行動策略的知識與技能、對環境友善的行為上有所增長,在環境責任感與內控觀上也有進步,可見讀書會是個成功的嘗試。此外,對研究者而言,因為實踐教育行動研究,因之養成了對話與反思的習慣,以及學習如何協同合作,增強身為老師的信心與勇氣,這是作為一個教師意義非凡的里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在研究歷程中看到了個人教育價值觀的盲點,並察覺內在潛隱的教育價值觀,可以說透過這個研究,才看見真實的自己,並且察覺自己位於怎樣的社會位置中,而在這樣的社會脈絡中,身為教師的我,又是如何被影響與潛移默化。

    目錄 謝 詞…………………………………………………………………………….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 錄……………………………………………………………………………IV 表目錄………………………………………………………………………………VI 圖目錄………………………………………………………………………………V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1 第二節 名詞界定……………………………………………………………6 第三節 研究限制……………………………………………………………7 第四節 論文架構……………………………………………………………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環境教育教學與繪本………………………………………………11 第二節 建構教學與兒童讀書會……………………………………………32 第三節 行動研究法…………………………………………………………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歷程……………………………………………………………57 第二節 研究背景資料………………………………………………………62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71 第四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74 第四章 行動經驗分享-我的故事 第一節 我們怎麼看…………………………………………………………77 第二節 初探繪本……………………………………………………………82 第三節 成立「EE小菜兒童讀書會」 ……………………………………90 第四節 行動探究螺旋轉啊轉………………………………………………98 第五章 檢討與回饋 第一節 回頭再看EE小菜 ………………………………………………...127 第二節 十九株綠芽…………………………………………………………137 第三節 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綠拇指…………………………………………153 第四節 我省思、我發現、我存在…………………………………………15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73 第二節 建議…………………………………………………………………176 參考文獻………………………………………………………………………….179 附錄 一、訪談資料…………………………………………………………………193 二、讀書會相關資料…………………………………………………………201 三、研究工具…………………………………………………………………233 四、學生作品…………………………………………………………………243 圖目錄 圖2-1:修正之環境素養模式……………………………………………………16 圖2-2:Hines環境行為模式……………………………………………………..17 圖2-3:環境公民行為變項流程圖………………………………………………18 圖2-4:正向的環境行動模式……………………………………………………19 圖2-5:多科性融入式環境課程…………………………………………………20 圖2-6:Lewin行動研究螺旋表徵圖…………………………………………….47 圖2-7:Altrichter&Smoekh行動研究歷程圖 ………………………………….47 圖3-1:研究流程…………………………………………………………………58 圖3-2:讀書會空間配置圖………………………………………………………63 表目錄 表1-1:論文章節架構…………………………………………………………... 10 表2-1:目標階層與教學法………………………………………………………21 表2-2:建構主義與前建構主義教師的角色……………………………………34 表3-1:讀書會設計單……………………………………………………………60 表3-2:研究小組成員簡介………………………………………………………66 表3-3:研究資料編號表…………………………………………………………72 表4-1:讀書會行事曆(940315)………………………………………………94 表4-2:讀書會行事曆(940525)………………………………………………9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方淑貞(2003)。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台北:心理。
    方隆彰(2003)。讀書會結知己。台北:爾雅。
    方潔玫譯(1994)。Cornell J. 原著。共享自然的喜悅。台北:張老師文化。
    王佩蓮(2002)。環境教育課程的理論與實務。市師環教,10-32。
    王昭湄(2001)。以兒童文學為起點結合全語言與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芬(1999)。不一樣的教室-如何推展班級讀書會。台北:天衛文化。
    王順美(2004)。社會變遷下的環境教育-綠色學校計畫。師大學報,49(1),159-170。
    王順美(2001)。 綠色學校與環境教育。載於張子超(主編),環境教育課程設計(179-198頁)。台北:師大書苑。
    王順美(1994)。解決環境問題教學模式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22,38-45。
    王靈康譯(2001)。Matthews G.B. 原著。童年哲學。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台灣閱讀協會編著(2001)。童書久久。台北:上誼。
    台灣閱讀協會編著(2004)。童書久久II。台北:上誼。
    何琦瑜主編、許芳菊等著(2006)。家庭教育-贏的起點。台北:天下雜誌。
    何淑津(2000a)。讀書會的春天。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6(6),58-64。
    何淑津(2000b)。讀書會的方案設計。書之旅,(6)3,19-22。
    何華仁(1996)。自然觀察與兒童讀物插畫。載於施政廷(主編),認識兒童讀物插畫(124-135頁)。台北:天衛文化。
    吳明隆(2001)編著。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2)。McNiff J. 、Lomax P. & Whitehead J. 原著。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台北:濤石。
    李平譯(2004)。Armstrong T. 原著。經營多元智慧(增訂版)。台北:遠流。
    李偉文(2004)。我的野人朋友:16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台北:野人。
    李慕華譯(2000)。James G. H.等原著。反思教學:成為一位探究的教育者。台北:心理。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譯(2003)。David C. E. &Dennis H. Y. 原著。環境教育課程規劃。台北:五南。
    周儒編譯(2003)。Meredith J. 等原著。環境教育最佳實務準則。台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周儒(2000)。行動研究與教師環境教育能力之發展。台灣教育,589,22-28。
    周儒(1998a)。推動環境教育的關鍵-教師環境教育能力的提升。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73,62-69。
    周儒(1998b)。環境教育的神話與迷思。廣州師院學報,(20)5,18-20。
    孟祥森譯(2004)。西雅圖的天空: 印地安酋長的心靈宣言(增訂一版)。台北:雙月書房。
    幸佳慧(1998)。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良(1998)。童書裡的花園。載於鄭明進(編著),圖畫書的美妙世界。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
    林美琴(1999)。兒童讀書會DIY,台北:天衛文化。
    林真美著、阿緞繪圖(1999)。在繪本花園裡。台北:遠流。
    林真美(1996)。圖畫書-幼兒的閱讀之窗。載於施政廷(主編),認識兒童讀物插畫(124-135頁)。台北:天衛文化。
    林真美譯(2005)。柳田邦男、松居直、河合隼雄原著。繪本之力。台北:遠流。
    林素卿(2001)。學校行動研究在九年一貫課程統整與實施上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49-74頁)。台北:揚智。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意雪(1999)。兒童文學與兒童讀書會。兒童文學學刊,2,261-284。
    吳明隆編著(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 : 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邱天助(1998)。讀書會備忘錄。台北: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邱天助(1997)。讀書會專業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
    邱詩揚(1990)。台北市國中教師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宏昌譯(2000)。Carter F. 原著。少年小樹之歌。台北:小知堂文化。
    洪蘭(2004)。歡樂學習理所當然。台北:天下文化。
    洪蘭譯(2004)。Seligman M. 原著。學習樂觀.樂觀學習。台北:遠流。
    洪藝芬、陳司敏、羅玉卿(2004)。繪本主題教學資源手冊(第二版)。台北:心理。
    唐勤譯(2004)。Edward H. 原著。明星高中Live Show。台北:天下文化。
    徐素霞(1996)。插畫-獨立而完整的藝術。雄師美術,302,11-17。
    郝廣才(1998)。油炸冰淇淋-繪本在臺灣的觀察。美育,91,11-18。
    高博詮(2003)。建構教學的理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12,91-103。
    張子超(2005)。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能力指標的涵義與架構。教育研究月刊,139,5-16。
    張子超(2001)。環境教育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載於張子超(主編),環境教育課程設計(129-155頁)。台北:師大書苑。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12-21。
    張世忠(2000)。建構教學 : 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張弘明(1989)。國小教師環境教育障礙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碧如(2003)。說故事、看故事、討論故事-故事繪本的特色與應用。兒童福利,5,169-180。
    張碧如(2002)。插嘴法與兒童哲學思考-以一次說故事的經驗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44,65-71。
    張芬芬(2001)。研究者必須客觀嗎:行動研究的知識論與幾個關鍵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1-32頁)。台北:揚智。
    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7。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曹俊彥(1993)。圖畫‧故事‧書。美育,91,19-31。
    許世璋(2001)。我們真能教育出可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嗎?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中等教育,52(2),52-71。
    許世璋(2003a)。影響花蓮環保團體積極成員其環境行動養成之重要生命經驗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1(2),121-139。
    許世璋(2003b)。大學環境教育課程介入研究:著重於環境行動、內控觀、環境責任感的成效分析。環境教育研究(1)1,139-172。
    郭重吉(2002)。建構論:科學哲學的省思。載於詹志禹(主編),建構論-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2-11頁)。台北:正中書局。
    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刊,46,20-33。
    陳佩正(2000)。從「心」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心理。
    陳佩正(2001a)。推動健康概念的學校-多元智慧的運用。學生輔導,77,18-27。
    陳佩正(2001b)。國內環境教育總體檢與建議。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主編),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新世紀環境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45-50頁)。台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陳佩正譯(2002)。Giselle O. M. 原著。成為更好的老師 : 8個教學創新構想的實踐。台北:遠流。
    陳佩正(2003)。臨床視導與學校願景-和一所國小的「生根」計畫。國民教育,44(1),70-79。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海泓(2001)。Booktalks:增進學生閱讀和討論的有效班級閱讀教學。載於郭聰貴(主編),兒童閱讀教育(1-28頁)。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陳惠邦(2001)。關於教育行動研究的一些迷思。載於陳惠邦、李麗霞(著),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283-291頁)。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2003)。教育行動研究(增訂一版):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2004)。行動研究在台灣教育場域中的發展與反思。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433-451頁)。台北:心理。
    陶繁瀛(2004)。行動研究:一種增強權能的助人工作方法。應用心理研究,23,33-48。
    傅士哲譯(2005)。Bain K. 原著。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台北:大塊文化。
    傅林統(1998)。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富春。
    湯谷清譯(2000)。Boask S. V. 原著。發現科學-愛護環境。()。台北: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黃政傑(1994)。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迺毓(1999)。心靈轉彎處。台北:宇宙光。
    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1994)。童書非童書。台北:宇宙光。
    黃迺毓(2003)。童書是童書。台北:宇宙光。
    黃朝恩(1995)。環境議題分析與教學。環境教育季刊,27,20-33。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再版)。台北:心理。
    黃錦樟、葉建源編譯(2000)。Fullan M. & Hargreaves A. 原著。學校與改革-人本主義取向。台北:稻田。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季刊,19,2-14。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楊茂秀(1999)。兒童繪本讀書會。文化視窗,18,36-39。
    楊茂秀譯(1979)。Lipman M. 原著。哲學教室。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楊振富譯(2002)。Senge P. 原著。學習型學校 : 第五項修練教育篇。台北:天下文化。
    瑟玟‧卡莉絲‧鈴木(2004)。世界因你而改變-12歲女孩的傳奇演講。(blade譯)。台北:圓神。
    熊召弟(2001)。環境教育融入學校課程的理念與實務。國民教育,7(12),7-12。
    熊同鑫(2004)。行動研究在教育現場的實踐的一些想法。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510-534頁)。台北市:心理。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師大書苑。
    甄曉蘭、曾志華(2002)。建構教學理念的興起與應用。載於詹志禹(主編),建構論-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116-146頁)。台北:正中書局。
    種樹救水源監督委員會(2000)。眾樹歌唱-環境教育輔助教材。台北:周儒、陳佩正主編。
    劉潔心、晏函文(1997)。師範院校環境教育介入研究-著重師院學生負責任環境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成效分析。八十六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彙編,49-70。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劉滌昭譯(1995)。松居直原著。幸福的種子。台北市:台灣英文雜誌社。
    蔡宜容譯(2001)。Chamber A. 原著。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台北:小魯。
    蔡美華譯(2003)。Mills G. E. 原著。行動研究法。台北:學富。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惠卿、許毅璿總編輯(2003)。野生新視界-生物多樣性基礎篇。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蔡進雄(2005)。中小學教師領導理論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39,92-101。
    談兒童讀書會。2005年4月14日,攫取自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story/cclub/club3.htm
    蕭昭君(2004)。國內教育行動研究解放了什麼?-一個師資培育者的閱讀與困惑。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496-507頁)。台北:心理。
    蕭昭君譯(1997)。Kenneth G. W. & Bennett D. 原著。全是贏家的學校。台北:天下文化。
    賴雅芬(1997)。國小教師利用鄉土教學活動進行環境教育之參與式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顧瑜君(2002)。增能進修模式初探:以學校為中心的課程發展做為教師專業成長之可能性。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新時代師資培育的變革-知識本位的專業(33-64頁)。高雄:復文。
    顧瑜君(2004)。行動研究的孤寂之路。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496-507頁)。台北:心理。
    貳、英文部分
    Butzow,C. M.&Butzow ,J. W.(1999). Exploring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children′s literature . Englewood,Colorado : Teacher Ideals Press.
    Breiting, S., & Mogensen, F. (1999). Action competenc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29 (3), 349-353.
    Bishop, K. N. & Scott, W. A. H. (1998) . Deconstructing action competence: developing a case for a more scientifically-attentiv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7, 225-236.
    Bardwell,L.(1991). Success stories : Imagery.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3(1),5-10.
    Ellis,B.“Fox”(1997). Learning from the Land : Teaching Ecology Through Stories and Activities. Englewood,Colorado : Teacher Ideals Press.
    Emmons K. M.(1997). Perspectives on Environmental Action : Reflection and revision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 .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9(1),34-44.
    Hicks, D. & Bord, A.(2001). Learning about global issues : why most educators only make things worse?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7(4), 413-425.
    Hicks, D. (1998). Stories of hope: A response to the ‘ psychology of despai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4(2), 165-176.
    Hungerford, H. R., & Vlok, T. L. (1990). 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3), 8-21.
    Hungerford, H. R., Peyton, R. B., & Wilke, R. J.(1980). Goal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1(3), 42-47.
    Jensen, B. B. & Nielsen K. (2003).Action-orient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larifying the concept of action.環境教育研究,1(1),173-193.
    Jesen, B. B., & Schnack, K. (1997). The action competence approach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3(2), 163-178.
    Katzenmeyer, M & Moller, G.(2001). Awakening the Sleeping Giant : Helping Teachers Develop as Leaders .California : Corwin press.
    Kiesberg,D. A.(1999).A Sense of Place : Teaching Children about the Environment with Picture Books. Englewood,Colorado : Teacher Ideals Press.
    Kemmis,S. (1988).Action Research i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Australia:Deakin University.
    Knapp C. (1983) A curriculum model for Environmental Values Education. Edu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4(3),22-26.
    Lutts, R. H.(1985).Place,home,and story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7(1),37-41.
    Mathis,J. B(2002).Picture book text sets : A nove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me. The Clearing House , 75(3),127-131.
    Marriott.S(2002).Red in Tooth and Claw ? Images of Nature in Modern Picture Books.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33(3),175-183.
    Young, R. D.&Monroe, M. C.(1996).Some Fundamentals of Engaging Stori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2(2),171-187.
    UNESCO(2002).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Sustainable Future : A Multimedi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UNESCO(1978).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inal Report,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Paris ,France .UNESCO ED/MD/4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