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依媚
Lin, I-Mei
論文名稱: 乳癌術後患者參與龍舟運動之生活結構轉變探究
Inquiry into the Changes of Life Structure for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Participating in Dragon Boating
指導教授: 施登堯
Shy, Dang-Ya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9
中文關鍵詞: 乳癌術後患者龍舟運動生活結構
英文關鍵詞: breast cancer survivor, dragon boating, life structur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3下載:6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龍舟運動對乳癌術後患者之生活結構影響,在國外已有許多文獻證實乳癌術後患者參與龍舟運動可產生許多正向的效益,然而至今未有相關研究直接從生活結構的角度切入進行探討。故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選定臺灣首創的乳癌病友龍舟隊當中某一成員做個案研究,藉以探討受訪者參與龍舟運動後生活結構的改變及其所富含的意義。訪談資料運用紮根理論模式的分析方法,對所得資料進行逐行逐字之微觀分析,最後歸結出以下結論: (一) 龍舟運動讓乳癌術後患者的日常生活角色更為多元。 (二) 龍舟運動讓乳癌術後患者的日常生活結構產生巨大的改變。 (三) 龍舟運動讓乳癌術後患者找回生命存在的意義。根據本研究結論,龍舟運動在乳癌術後患者的術後生活中扮演著找回生命價值的重要媒介,期盼未來有更多乳癌術後患者能因此而受益。研究建議後續研究可從社會、文化結構切入,探討乳癌術後患者在參與龍舟運動後是否會對整體社會、文化結構產生新的思維。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articipating in dragon boating on the life structure for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Evidences had showed that, in foreign literatures, there were many positive effects for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who participated in dragon boating. However, there are no literatures investigat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structure. We chose a member of the Taiwan’s first dragon boat team for breast cancer survivor as the participant, and explored the changes of her life structure, using the technique of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to collect qualitative data. The data were analyzed line-by-line adopting the method of grounded theory. Results show that: 1. Dragon boating makes the role of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daily life more diverse. 2. Dragon boating makes enormous changes in everyday life structure of breast cancer survivor. 3. Dragon boating makes breast cancer survivor find her meanings of lif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research findings, dragon boating plays an important medium in the life after breast cancer of the survivors. Hope that more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can benefit from it. We recommended follow-up studies focus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structure, and to know whether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participate in dragon boating can generate new idea or change her mind to face the society.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 目次 vi 表次 ix 圖次 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龍舟運動的特質 10 第二節 生活結構的重要性 13 第三節 乳癌患者之日常生活結構適應狀態探討 16 第四節 運動介入對乳癌術後患者之益處 19 第五節 龍舟運動對乳癌術後患者之益處 2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6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6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2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9 第四節 資料處理 31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3 第一節 乳癌術後患者日常生活角色轉變 33 第二節 乳癌術後患者參與龍舟運動後日常生活結構變化 37 第三節 龍舟運動對乳癌術後患者的意義 42 第四節 綜合討論 5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一節 建議 63 參考文獻 65 附錄一 研究參與同意書 70 附錄二 前導研究半結構式訪談題綱 71 附錄三 前導研究訪談逐字稿 72 附錄四 第二次半結構式訪談題綱 84 附錄五 第二次訪談逐字稿 85 附錄六 第三次半結構式訪談題綱 94 附錄七 第三次訪談逐字稿 95 附錄八 寫信給McKenzie本人 98 附錄九 McKenzie本人的回信 99   表 次 表1 日常生活事件移動距離及其所需時間表 39   圖 次 圖1 研究流程圖 27 圖2 不同時期移動曲線圖 39

    丁肇鳳、史麗珠 (2006)。乳房切除術後的手臂復健運動方案。腫瘤護理雜誌,6(1),19-27。
    中國龍舟協會 (2014)。龍舟運動項目簡介。取自中國龍舟協會網站,網址:http://dragonboat.sport.org.cn/gyxh/2007-04-01/116501.html, 2014年11月25日檢索。
    文軍 (2005)。城市化建設與居民生活結構的未預期後果。重慶社會科學,創刊號,101-105。
    方琳琳、黃春柳 (譯)(2009)。日常生活實踐1.實踐的藝術。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Michel de Certeau, 1990)
    王貴霞、劉哲銘、呂志得 (2005)。乳癌病患的困擾及擔憂問題。北市醫學雜誌,2(9),844-850。
    王漢昌 (2008)。治療中乳癌患者參加運動訓練的效益。大專體育,96,194-198。
    王鶴森 (1992)。身體活動與癌症。中華體育,5(4),104-113。
    臺灣癌症登記中心網站 (2015)。存活分析。取自臺灣癌症登記中心網站,網址:http://tcr.cph.ntu.edu.tw/main.php?Page=A5B3, 2015年6月7日檢索。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5)。中華民國101年癌症登記報告。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編印,臺北。
    冷碧瑩 (譯)(2014)。日常生活實踐2.居住與烹飪。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Michel de Certeau, Luce Giard & Pierre Mayol, 1994)
    吳芝儀、廖梅花 (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Strauss, A., & Corbin, J., 1998)
    李玉惠 (2001)。從團體動力談學校領導的革新。學校行政,11,51-65。
    沈曉葳、丘周萍 (2010)。協助一位乳癌術後合併淋巴水腫病患手臂復健運動。源遠護理,4(1),88-95。
    林依媚、施登堯 (2014)。乳龍共舞:龍舟與乳癌術後患者。身體文化學報,19,137-153。
    林榮遠 (譯)(2010)。共同體與社會 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Ferdinand T#westeur055#nnies, 1979)
    林慧芬、曹昭懿 (2013)。初期乳癌病人身體功能與期活動及參與之相關性。物理治療,38(2),144-151。
    邱淑卿 (2002)。探討壓力、社會支持、因應對乳癌返家婦女之健康狀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桃園。
    洪久茹 (2007)。乳癌婦女的心理社會適應狀態探討:以中年(35至64歲)女性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臺北市。
    范麗恆 (譯)(2013)。質性研究訪談。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Kvale, S., & Brinkmann, S., 2009)
    倪依克 (2001)。當代中國“龍舟現象”的社會文化學研究。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7(6),23-26。
    倪依克 (2004)。當代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思考——論中國龍舟運動的現代化。體育科學,24(4),73-76。
    倪依克、孫慧 (1998)。中國龍舟文化的社會品格。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4(3),16-20。
    徐江敏等 (譯)(201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第四版)。苗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Goffman, E., 1992)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 (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臺北市:心理。(Joseph, A., Maxwell, 1996)
    國際乳癌划船協會 (2014)。IBCPC組織會員。取自IBCPC網站,網址:http://www.ibcpc.com/members/index.htm, 2014年12月25日檢索。
    張華、沈勇進、費濤 (2004)。淺談龍舟運動發展及其社會化。湖北體育科技,23(4),535-537。
    張雲武 (2011)。城市化度與生活結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新木、戴秋霞、王也頻 (譯)(2008)。日常生活的革命。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魯爾・瓦納格姆,1967)
    陳火木 (2012)。臺北市政府101年度自行研究報告:龍舟運動對乳癌術後患者的身心影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乳房外科。
    陳冠如、幹廷怡、易佩瑩、張祐萱、王文玲 (2009)。乳癌術後淋巴水腫的預防與照護。長庚護理,20(1),64-72。
    陳美芳、馬鳳歧 (2004)。乳癌手術後婦女症狀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相關性探討。護理雜誌,51(4),37-44。
    陳海焦 (1996)。乳癌婦女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身體改變的經驗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臺北。
    陳曉雯、姜美夙、王佩玉、郭美玲 (2013)。提升乳癌病人術後執行運動正確率之改善方案。長庚護理,24(1),41-50。
    游淙祺 (譯)(2012)。社會世界的意義構成。北京:商務印書館。(Alfred Sch#westeur061#tz, 1991)
    黃淑麗、呂佩真、吳英黛 (2008)。臨床問題:運動訓練是否可以有效改善癌因性疲乏?。物理治療,33(4),265-272。
    黃碧玉、許忠仁 (2013)。從團體動力談諮商團體歷程的催化。諮商與輔導,332,21-23。
    齊瑩、簡波 (2005)。論龍舟運動的體育無形資產開發。吉首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6(4),125-128。
    劉向援 (1986)。接受乳房根除手術之乳癌婦女, 於住院時間有關身體心像改變與調適行為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臺北。
    蔡美文、黃麗麗 (1987)。乳房切除後的肩部運動治療。物理治療學會雜誌,12,76-83。
    蔡驎 (2007)。日本城市社會學的研究範式。國外社會科學,3,45-53。
    鄭素月、楊莉娌、陳品玲、賴裕和 (2000)。乳癌術後病人手臂運動執行現況探討。護理雜誌,47(1),33-40。
    賴淑華 (2007)。一位乳癌末期患者心路歷程改變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6(2),107-116。
    霍麗明 (1992)。初探龍舟競渡的文化內涵與時代價值。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2(4),16-20。
    謝立中 (主編)(2010)。日常生活的現象學社會學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譚傳明 (2007)。運動與防癌。聲洋防癌之聲,118期,27-28。
    馨懷聯誼會 (2014)。乳癌病友心得分享。取自馨懷聯誼會資訊網,網址:http://www.breast.idv.tw/Main.asp?BigClassName=%C3%F6%A9%F3%A7%DA%AD%CC&SmallClassName=%A4%DF%B1o%A4%C0%A8%C9&OpenStart=on, 2014年12月25日檢索。
    Bradley, C. J., Neumark, D., Bednarek, H. L., & Schenk, M. (2005). Short-term effects of breast cancer on labor market attachment: Results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4, 137-160.

    Harris, S. R., & Niesen-Vertommen, S. L. (2000). Challenging the myth of exercise-induced lymphedema following breast cancer: a series of case reports.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74(2), 95-99.
    McKenzie, D.C. (1998). Abreast in a boat: A race against breast cancer.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59(4), 376-378.
    Mitchell, T., & Nielsen, E. (2002). Living life to the limits: Dragon boaters and breast cancer. Canadian Women Studies, 21(3), 50-57.
    Sabiston, C. M., McDonough, M. H., & Crocker, P. R. (2007). Psychosocial Experiences of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Involved in a Dragon Boat Program: Exploring Links to Positive Psychological Growth.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29, 419-43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