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明春
Lu, Ming-chung
論文名稱: 台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Ethics for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指導教授: 游進年
Yu, Chin-N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5
中文關鍵詞: 督學教學視導倫理
英文關鍵詞: supervisor,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ethic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5下載:4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的面向及內涵;並分析臺
    北縣學校教育人員及督學對督學教育視導倫理內涵的看法;再根據研究結論,提
    出建議以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督學參考。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進行資料之蒐集。以自編「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調查問卷」,針對84所學校及10名督學進行調查。總計發出問卷858份;回收622份,回收率72%;剔除資料填答不全及有明顯反應心向的問卷,有效問卷527份,有效回收率61%。根據受試者的填答結果,分別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訪談法則針對1位校長、1位主任、1位組長、1位教師及2位督學,以自編之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訪談。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可以包含五個層面:批判倫理、正義倫理、徳行
    倫理、效益倫理及關懷倫理。各層面包括重要的內涵。
    二、不同性別人員,在五種應該具備的倫理層面,意見並無顯著差異。在實際具
    備的方面,效益倫理、徳行倫理、批判倫理及正義倫理層面,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學歷人員,在應該具備的批判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異。在實際具備
    的方面,徳行倫理、正義倫理、批判倫理及效益倫理層面,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服務單位人員,在應該具備的效益倫理及關懷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
    異。在實際具備的方面,五種倫理層面皆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單位規模人員,在應該具備的關懷倫理及批判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
    異。在實際具備方面,批判倫理、關懷倫理、效益倫理及徳行倫理層面,有
    顯著差異。
    六、不同職務人員,在應該具備及實際具備的五種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異。
    七、不同年齡人員,在應該具備的關懷倫理、批判倫理及徳行倫理層面,意見有
    顯著差異。在實際具備方面,五種倫理層面皆有顯著差異。
    八、建構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準則,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臺北縣督學、地方政府以及未來的研究,提出數項建議以供參考。

    A Study on the Ethics for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Conducted by the Educational Inspectors in Taipei County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aspects and the content of the ethics for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conducted by the educational inspectors in Taipei County; to analyze the opinions held by the school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as well as the educational inspectors in Taipei County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ethics for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and to make proposal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to the authorities in charg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to the educational inspectors for their reference.

    This study has adopted the approache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to collect data.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the Ethics for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Conducted by the Educational Inspectors in Taipei County” was used and 84 schools and ten educational inspectors were chosen as the sample. Totally 858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while 622 were returned, which means a return rate of 72%. After the incomplete and obviously-biased ones were rejected, 52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left, meaning an valid return rate of 61%. The answers in these questionnaires were then processe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 by means of such statistical methods as adjusted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etc. As for the interview approach, one principal, one dean, one section chief, one teacher and two educational inspectors were interviewed with the help of a self-designed semi-structural interview outline.

    This study has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ethics for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conducted by the educational inspectors in Taipei County may consist of five aspects, namely the ethics of critique, justice, virtue, utility and care. Each aspect involves important content.
    2.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inions held by the male and female personnel about the five aspects of ethics that an educational inspector should comply with. Howev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opinions held by the male and female personnel on the subject of whether an
    educational inspector actually complies with the ethics of utility, virtue, critique
    and justice.
    3. Personnel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vary significantly in their views
    about the ethics of critique that an educational inspector should comply with. Their views also vary significantly concerning whether an educational inspector actually complies with the ethics of virtue, justice, critique and utility.
    4. Personnel working at different institutions vary considerably in their opinions on
    the ethics of utility and care that educational inspectors should comply with.
    Their opinions also vary considerably concerning whether educational inspectors
    actually comply with the ethics in all of the five aspects.
    5. Personnel working at institutions of different sizes vary remarkably in their
    opinions about the ethics of care and critique that an educational inspector should
    act upon. Their opinions also vary remarkably concerning whether an educational
    inspector actually acts upon the ethics of critique, care, utility and virtue.
    6. Personnel holding different positions vary significantly in their opinions about
    both the ethics that an educational inspector should act upon and the ethics an
    educational inspector actually acts upon in all of the five aspects.
    7. Personnel of different ages vary noticeably in their views on the ethics of care,
    critique and virtue that educational inspectors should comply with. Their views
    also vary noticeably concerning whether educational inspectors actually comply
    with the ethics in all of the five aspects.
    8.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set up the ethics for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conducted
    by the educational inspectors in Taipei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were suggested as useful reference to the educational inspectors in Taipei County,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further research.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教育視導內涵與督學職責………………………………………………7 第二節 教育視導倫理的內涵 …………………………………………………19 第三節 教育視導倫理相關研究 ………………………………………………40 第四節 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 ……………………………………………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0第三節 研究工具 ………………………………………………………………61第四節 研究實施 ………………………………………………………………69第五節 資料處理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5 第一節 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內涵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75 第二節 臺北縣不同背景教育人員對督學教育視導倫理內涵看法調查 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80 第三節 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訪談結果分析與討論……………………100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論……………………………………………………………………111 第二節 建議 …………………………………………………………………114參考文獻 ……………………………………………………………………… 116 中文部分 ………………………………………………………………………116 英文部分 ………………………………………………………………………122 附錄………………………………………………………………………………123 附錄一 公務員服務法 ………………………………………………………123 附錄二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九十四學年度視導工作計畫 …………………125附錄三 臺北縣政府行政規則有關規定督學職責部分 ……………………126 附錄四 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紀錄(格式) ………………………………129附錄五 臺北縣政府暨所屬機關學校員工處理請託關說、贈受財物及飲 宴應酬事件須知 ……………………………………………………130附錄六 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132 附錄七 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36 附錄八 訪談紀錄舉隅 ………………………………………………………13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如哲(1998)。教育行政學。臺北市:五南。
    王臣瑞(1980)。倫理學。臺北市:學生。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臺北市:洪葉文化。
    公務員服務法(2000)。
    古博文(2000)。英國教育視導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市。
    地方制度法(1999)。
    江文雄(1978)。強化地方教育視導功能改善教育風氣之研究。臺北市:正中。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呂小陸(2001)。Zygmunt Bauman倫理觀之德育蘊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木琳(1998)。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呂愛珍(1974)。我國地方教育視導人員任務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希慧(2004,5月)。視導機制與視導人員之訓練。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何畫瑰(譯)(1999)。Resnik, David B.著。科技倫理。臺北市:韋伯文化。
    何懷宏(2002)。倫理學是什麼。臺北市:揚智文化。
    吳定(編著)(2005)。公共政策辭典(三版)。臺北市 : 五南。
    吳財順、古博文、蔡芳坤、張壽松、黃宗郁、周崇儒、蕭淵泉、羅廷瑛、邱惠文、李淑慧(1998)。中、美、英、日教育視導制度之比較研究。臺北縣政府教育局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
    吳清山(2006)。教育行政的倫理面向。載於謝文全等著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頁69-99)。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黃旭鈞(1999)。「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準則」之建構。理論與政策,13
    (2),37-55。
    吳清山、江愛華、邱馨儀、黃旭鈞、張正霖、鄭望崢(2001)。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
    理內涵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SC 89-2413-H-133-010-S)。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吳清山、林天祐(2005a)。行政倫理。輯於教育新辭書,頁30-31。臺北市:高等教
    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5b)。評鑑倫理。輯於教育新辭書,頁122-123。臺北市:高等
    教育。
    吳清基 (1990)。重建教育行政倫理。研究資訊,63,1-5。
    吳培源(1999)。英國教育視導制度。高雄市:復文。
    李芝安(2001)。英國學校視導制度之研究--以教育標準署之學校視導為例。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祖壽(1979)。教育視導與教育輔導(上)(下)。臺北市:黎明。
    李琪明(2003)。倫理與生活:善惡的變與辨。臺北市:五南。
    李雄揮(編譯)(1990)。W. K. Frankena著。倫理學。臺北市:五南。
    李瓊音(2001)。關懷倫理與公領域。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縣。
    沈清松(1996)。倫理學理論與專業倫理教育。通識教育季刊,3(2),1-17。
    沈銀和(2000a)。校長的法律責任。臺北市:三民。
    沈銀和(2000b)。老師的法律責任。臺北市:三民。
    林火旺(2004)。倫理學 ( 二版 )。臺北市:五南。
    林永年(2003)。警政倫理內涵之研究。輯於銓敘部(主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
    第十七輯,頁251-274。
    林有土(1983)。倫理學的新趨向。臺北市:正中。
    林武(1990)。各國教育視導制度比較研究。高雄市:復文。
    林明地(2006)。Nel Noddings關懷倫理學及其在學校領導的應用。教育政策論壇,
    9 (1)。
    林明美、簡茂發(1996)。改革教育視導制度。2005年12月17日,取自
    http://gate.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8/j17-18/05.html
    林奕民(2004)。臺北市中小學教師兼行政人員專業倫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祝里(2004)。我國地方督學實施證照制度可行性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
    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瑞義(2005)。縣市督學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周衷蓮(2002)。我國縣市政府教學視導實施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邱華君 (1995)。行政倫理理論與實踐。載於財團法人弘揚社會道德文教基金會(編),現代倫理道德的理論與實踐(頁205-229)。臺北市:編者。
    邱錦昌(1988)。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學視導工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76NCCU2331001。
    邱錦昌(1995)。教育視導之理論與實際(二版)。臺北市:五南。
    邱錦昌、楊慶麟、阮靜雯(2001)。我國教育視導規範與教育視導工作手冊建立之研
    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9-2413-H-004-009-S)。
    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邱錦昌、黃國彥、江文雄、湯志民、陳添球、楊慶麟、阮靜雯(1999)。我國教育視導制度改進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花蓮縣94學年度教育視導要點(2005)。95年1月2日,取自
    http://www.hl.gov.tw/prvlaw/upload/941013.doc
    宜蘭縣政府教育局九十四學年度教育視導實施計畫(2005)。95年1月2日,取
    自http://www.ilc.edu.tw/upload/941128_9_3_59_531_
    施嘉明(1996)。公務員的公務倫理。載於公務員讀本。臺北市:致良。
    省縣自治法(1994)。
    夏邦俊(編著)(1970)。教育視導新論。臺北市:臺灣書店。
    孫邦正(1970)。教育視導大綱(臺3版)。臺北市:商務。
    孫震(2004)。理當如此 企業永續經營之道。臺北市:天下遠見。
    高希均(2004)。序:大時代中的大學者 推薦孫震教授新著。載於孫震,理當如此
    企業永續經營之道(頁1-8)。臺北市:天下遠見。
    高凌霞(1998)。倫理規範導論。載於專業倫理論文集(二)(增修版)。臺北縣:輔
    仁大學。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94學年度教育視導計畫(2005)。95年1月2日,取自
    http://wwwedu.kh.edu.tw/members/grp09/doc
    秦夢群(2003)。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市:五南。
    陳文團(1998)。政治與道德。臺北市:臺灣書店。
    陳延興(2000)。國小教師教學倫理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臺中市,未出版。
    陳泗孫(1979)。教育視導實務。臺中市:人文。
    陳美玉(2001)。教育行政視導與評鑑。載於伍振鷟(主編),教育行政(頁174-195)。
    臺北市:五南。
    許南雄(1993)。人事行政學。臺北市:商鼎文化。
    許倬雲(1995)。現代社會的職業倫理。臺北市:洪建全基金會。
    郭玉霞(1998)。教育專業倫理準則初探-美國的例子。國民教育研究集刊,6,1-19。
    教育部督學服務規則(2002)。
    教育部督學規程(1931)。
    教育部督學視導要點(2002)。
    張明輝(1996)。改進中小學教育視導的相關課題。教改通訊,21,27-29。
    張明輝(2000a)。視導。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第八冊,頁183-184。臺北市:文景。
    張明輝(2000b)。督學。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第八冊,頁657。臺北市:文景。
    張明輝(2000c)。行政視導。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第三冊,頁686-687。臺北市:文景。
    張建成(2000)。專業化。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第六冊,頁727。臺北市:文景。
    張清濱(2000)。教育視導。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第六冊,頁990-991。臺北市:文景。
    張清濱(2005)。教學視導與評鑑。臺北市:五南。
    張潤書(1995)。行政學。臺北市:三民。
    張潤書、繆全吉、吳定、彭文賢(1986)。行政學(下)。臺北市:教育部空中教學委員會。
    梁芳瑋(2004)。縣督學視導理念與實踐經驗之個案研究─以黃正榮為例。國立花蓮師範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莊道明(1996)。圖書館專業倫理。臺北市:文華圖書館管理。
    黃乃熒(2001)。教育決策權力的正當性:決策倫理及其典範的討論。師大學報:教
    育類,46(1)1-19。
    黃昆輝(1972)。視導工作的新趨勢。師友月刊,65,8-12。
    黃昆輝(1980)。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臺北市:五南。
    黃昆輝、張德銳 (2000)。行政倫理。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第三
    冊,頁685-686。
    黃異(2001)。行政法總論(增訂四版)。臺北市:三民。
    黃惠汝(2004)。學校行政溝通倫理之研究--以一所完全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琬婷(2003)。國民小學校長倫理取向與教師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教育
    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黃榮宗(1994)。我國縣市督學工作壓力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藿(2002)。德行倫理學與情緒教育。中大社會文化學報,15,1-22。2006年2
    月17日,取自http://web.yust.edu.tw/bruce/page/plant/ethics_mcurriculum.htm
    馮丰儀(2005)。教育行政倫理及其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丰儀(2006)。意識打造學校行政倫理。載於張鈿富(主編),學校行政:理念與
    創新(頁153-169)。臺北市:高等教育。
    湯志民(2003)。教育行政視導。載於林天祐(主編),教育行政學(頁283-322)。
    臺北市:心理。
    傅寶宏(2002)。倫理操作模式與學校行政倫理議題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國民小學為
    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鄔昆如(1998)。倫理學是什麼—基本概念。輯於專業倫理論文集(二)(增修版)。
    臺北縣:輔仁大學。
    楊振昇(1998)。邁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教育視導制度之反省與展望。教育政策論壇
    1(2)。2005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epa.ncnu.edu.tw/epforum/vollno2 /7.html
    楊振昇(1999)。我國教學視導制度之困境與因應。課程與教學2(2),15-30。
    詹棟樑(1997)。教育倫理學導論。臺北市:五南。
    詹靜芬(2002)。我國公務人員行政倫理困境之研究:以中央行政機關中級主管為研
    究對象。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第9029次局務會議紀錄(2001)。2006年9月24日,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DownFile/100/900725%2Epdf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94學年度教育視導要點(2005)。2006年1月2日,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DownFile/100/900725%2Epdf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督學視導要點(1993)。2006年1月2日,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DownFile/100/900725%2Epdf
    臺北縣政府94學年度教育視導工作計畫(2005)。2005年11月18日,取自
    http://www.tpc.edu.tw/_file/2052/SG/26337/39634.html
    臺北縣政府組織自治條例(2004)。2007年6月15日,取自http://web.law.tpc.gov.tw
    /Scripts/Query4A.asp?Fcode=A0000001&FullDoc=所有條文
    臺北縣政府暨所屬機關學校員工處理請託關說、贈受財物及飲宴應酬事件須知
    (2005)。2007年6月15日,取自http://web.law.tpc.gov.tw/Scripts/Query4A.
    asp?Fcode=A0250007&FullDoc=所有條文
    臺灣省各縣市政府組織規程準則 (1993)。
    臺南縣政府教育局94學年度教育視導計畫(2005)。2005年11月18日,取自
    http://expert.tnc.edu.tw/
    臺灣省各縣市政府教育局督學視導規則(1971)。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86)。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教育行政篇(下)。臺中縣:作
    者。
    趙其文(1993)。人事行政(修正版)。臺北市:華視文化。
    趙萬一(2005)。民法的法律分析。臺北市:五南。
    劉昊洲(2002)。政務人員法制析論。臺北市:五南。
    劉定霖(2003)。教育變革中視導角色功能與學校行政及教師間互動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進雄(2003)。論校長如何展現倫理領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1),25-36。
    鄭珮琳(2006)。我國教育評鑑人員專業倫理準則之建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奕文(2004)。台灣地區縣市督學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文全(1999)。教學視導的意義與原則-並以英國教學視導制度為例。載於課程與
    教學季刊,2(2),1-14。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文全(2006)。教育行政導論。載於謝文全等著,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頁
    1-32)。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王麗雲(2003)。變遷社會中教育行政人員培育、遴選與進階制度之建構(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0-2413-H-003-060-F6)。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謝藝娟(1991)。台灣省縣市督學工作滿足感之研究--由激勵保健因素來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繆全吉(1989)。行政倫理的困境與強化。輯於銓敘部(主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
    第四輯,頁401-433。
    蕭武桐(2001)。公務倫理。臺北市:智勝文化。
    鍾宜興(2006)。比較與結論。載於江芳盛、鍾宜興(主編),各國教育行政制度比
    較(頁459-502)。臺北市:五南。
    簡成熙(1998)。技職教育體系中專業倫理之建立:從當代正義倫理、德行倫理與關
    懷倫理說起。載於教育哲學:理念、專題與實務(頁261-290)。臺北市:高等
    教育。
    簡成熙(2000)。正義倫理與關懷倫理的論辯:女性倫理學的積極意義。教育資料集
    刊,25,185-212。
    職務列等表(2001)。
    職等標準 (1987)。
    羅光華(2004)。國民小學教育視導取向與成效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台
    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淑芬(1998)。中英教育視導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釋昭慧(2003)。佛教規範倫理學。臺北市:法界。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