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廖思瑩 |
---|---|
論文名稱: |
颱風對臺灣地區遠距降雨之影響-梅姬與馬鞍颱風個案分析 |
指導教授: | 簡芳菁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3 |
中文關鍵詞: | 颱風 、遠距降雨 、梅姬颱風 、馬鞍颱風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6 下載:3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了解颱風與臺灣地區遠距降雨之相關性,本研究選取2010年梅姬颱風與2011年馬鞍颱風進行個案模擬與結果分析,兩個案期間颱風中心均距離臺灣甚遠,但於臺灣地區皆有強降水發生。此外,為增進預報之準確性,分別比較三維變分資料同化(3D-Var)與格點統計內插系統(GSI)兩種資料同化方法之模擬結果,並選取表現較佳的GSI模擬組別為本研究的控制組。
梅姬颱風個案中,宜蘭地區發生強降水時期,颱風位於臺灣西南方海面,與東北季風於臺灣東方海面輻合後形成對流,對流隨東北風吹送進入臺灣陸地後受地形舉升而增強降下豪雨,颱風環流主要的影響有:(1)使大陸高壓位置較為北偏導致東北季風影響範圍僅至東北方海面,(2)使臺灣東方海面形成水氣輻合帶而令東北風得以將海面上水氣及對流向西傳遞進入宜蘭地區,造成宜蘭地區強降水的發生。馬鞍颱風個案中,颱風位於日本南方海面,與華南低壓環流、西南季風與地形三者交互作用造成臺灣地區之強降水,颱風環流主要的影響有:(1)使西南氣流由臺灣海峽處進入臺灣西南部地區造成降水,(2)使華南低壓中心東移出海後較為靠近臺灣,造成臺灣海峽處出現西風,促使對流移入臺灣地區造成第二波降水。
歸納上述結果,有利於臺灣出現遠距降雨情形之條件為(1)於颱風行經臺灣周圍期間,於綜觀環境場同時存在其他天氣系統。(2)颱風強度較強且環流較廣,而使颱風環流能影響到較遠處。(3)除颱風外,有其他天氣系統向臺灣周圍傳遞水氣或形成對流。
李清勝、羅英哲、張龍耀,2005:琳恩颱風(1987) 與東北季風交互
作用產生強降水之研究。大氣科學,35(1),13-33。
林欽國,2011:利用高解析度模式探討地形高度與西南氣流水氣傳
送對莫拉克 (2009)颱風模擬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98頁。
簡芳菁、楊筑方,2009:北行颱風伴隨西南氣流之研究。大氣科學,
37,27-48。
徐文達,2005:伴隨敏督利颱風(2004)的強烈西南氣流引發豪大雨
之個案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8頁。
叢春華,陳聯壽,雷小途,李英,2011:颱風遠距離暴雨的研究發
展。熱帶氣象學報,27(1),264-270。
周仲島、于宜強、鳳 雷、陳永明、李清勝、鄭明典,2010 :莫拉
克颱風綜觀環境以及降雨特徵分析。大氣科學,38(1),21-38。
陳聯壽,2006:熱帶氣旋研究和業務預報技術的發展。應用氣象學
報,17(6):673-681。
蕭羽利,2012:芭瑪颱風(2009)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之數值模擬分
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23頁。
楊筑方,2011:卡玫基颱風(2008)之數值模擬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碩士論文,154頁。
吳俊傑、黃清勇、楊明仁、簡芳菁、洪景山、顏自雄,2010:颱風
數值模擬之現況與挑戰-2009年莫拉克颱風。大氣科學,38(2),
99-134。
Byun, K.-Y. , and T.- Y. Lee, 2011:Remote effects of tropical cyclones
on heavy rainfall over the Korean peninsula-statistical and
composite analysis. Tellus A, 64, 14983.
Cote, M. R., 2007:Predecessor rain events in advance of tropical
cyclones. M.S. thesis, Department of Atmosphere and
EnviormentalSciences,University at 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0 pp.
Chien, F.-C., Y.-C. Liu, and C.-S. Lee, 2008: Heavy rainfull and
southwesterly flow after the leaving of Typhoon Mindulle (2004)
from Taiwan. J. Meteor. Soc. Japan , 86, 17-41.
____, and H.-C. Kuo 2011: On extreme rainfall of Typhoon
Morakot(2009). J. Geophys. Res. Atmos. 116, D05104,
doi:10.1029/2010JD015092.
Galarneau, T. J., L. F. Bosart, and R. S. Schumacher, 2010:
Predecessor rain events ahead of tropical cyclones. Mon. Wea.
Rev.,138, 3272-3297
Schumacher, R. S., Calarneau, T. J. and Bosart, L. F., 2011:
Distant effects of a recurving tropical cyclone on rainfall in a
midlatitude convective system: a high-impact precessor rain event.
Mon. Wea. Rev., 139, 650-667.
Wang, Y., Wang, Y. and Fudeyasu, H., 2009:The role of Typhoon
Songda (2004) in producing distantly located heavy rainfall in
Japan. Mon. Wea. Rev., 137, 3699-3716.
Wu, C.-C. , K. K. W. Cheung, and Y. Y. Lo, 2009:Numerical study
of the rainfall event due to the interaction of Typhoon Babs
(1998) and the Northeasterly Moonsoon.Mon. Wea. Rev., 137,
2049-2064.
____, T.-H. Yen, Y.-H.Kuo, and W. Wang, 2002: Rainfall simulation
associated with Typhoon Herb (1996) near Taiwan.Part I: The
topographic effect. Wea. Forecasting, 17, 100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