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彭喻歆
Peng, Yu-hsin
論文名稱: 北京坊刻版畫之奇葩-明弘治《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參增奇妙註釋西廂記》版畫研究
A Study on the Woodblock Illustrations in "Xinkan dazi kuiben quanxiang canzeng qimiao zhushi Xixiang ji"
指導教授: 林麗江
Lin, Li-Ch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4
中文關鍵詞: 奇妙註釋西廂記版畫北京書坊北方風格山西壁畫宮廷繪畫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1下載:5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弘治十一年(1498)金臺岳家書坊刻《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參增奇妙註釋西廂記》在過去的版畫研究者眼中,向以其隨文彈性變化長短的多面連幅插圖形式著稱。但除了獨特的圖文配置外,插圖本身採取的敘事手法與用意卻始終未受到相應的關注,且實際上,《奇妙註釋西廂記》版畫的重要性亦遠不只限於書籍插圖或敘事畫發展範疇,包含其較罕見的刊刻時間與地點、豐富的人物園林圖像等,都賦予了《奇妙註釋西廂記》十分豐厚的風格意義。本文透過對《奇妙註釋西廂記》圖文編排細節和風格等不同面向的梳理與探究,逐步解開環繞此作品及其版畫製作、出版的相關疑問,藉由《奇妙註釋西廂記》的成就,北京坊刻版畫在明代前期的發展情況也漸趨明朗;而其插圖所呈現的風格特質,更帶動我們重新檢視北方職業繪畫和宮廷繪畫的表現,省思之間的關聯與影響。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目前明代版畫研究成果………………………………………………1 第二節 文獻回顧……………………………………………………………8 第三節 研究重點與論文架構………………………………………………14 第二章 《奇妙註釋西廂記》的圖文編排 第一節 《奇妙註釋西廂記》全書概況……………………………………17 一、故事概要 二、全書架構 三、插圖情況 四、附錄類型 第二節 《奇妙註釋西廂記》的圖文關係…………………………………23 一、分景的選擇切割 二、唱與圖合的圖文關係 三、偏好的取景時機 四、文外的巧思 五、整體訴求與優、缺點 第三節 《奇妙註釋西廂記》的版面設計…………………………………32 一、主要登場角色的版面配置 (一)、主角集中於一面出現的情況 (二)、主角分置二面出現的情況 (三)、一圖目內主角重複出現 二、點景的版面配置 三、插圖功能與可能的閱讀方式 第四節 〈增相錢塘夢〉對《奇妙註釋西廂記》的意義…………………40 一、前人對《西廂記》附錄〈錢塘夢〉的看法 二、〈錢塘夢〉與《西廂記》的關係 (一)、〈錢塘夢〉故事的沿革 (二)、〈錢塘夢〉與《西廂記》相應的主題 (三)、〈錢塘夢〉在《西廂記》實際搬演過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第五節 《奇妙註釋西廂記》製作程序復原………………………………49 一、圖文定稿流程 二、插圖繪刻狀況 (一)、刻工對插圖細部紋理樣式有部份自主權 (二)、繪稿者對跨面插圖之連貫標準寬鬆 小結……………………………………………………………………………57 第三章 《奇妙註釋西廂記》版畫風格溯源 第一節 《奇妙註釋西廂記》的風格特色…………………………………58 一、人物纖長柔軟的體態與豐腴面容 二、佈有碎花紋樣的衣飾 三、繪刻細膩的其他母題 四、水平移動視點的構圖 第二節 《奇妙註釋西廂記》和明代其他版畫的風格聯繫………………63 一、人物纖柔、裝飾繁麗形象在明初的崛起 二、官刻宗教版畫和《奇妙註釋西廂記》的關係 (一)、鐫刻細緻的線條與花俏衣飾 (二)、形如廟堂石碑的牌記造型與宏大版式 第三節 《奇妙註釋西廂記》與太原崇善寺畫稿…………………………73 一、《釋迦世尊應化示蹟圖》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製作背景 二、崇善寺畫稿和《奇妙註釋西廂記》之風格比較 (一)、人物 (二)、湖石、植物等其餘母題表現 第四節 《奇妙註釋西廂記》與其他媒材…………………………………82 一、宣德青花中的構圖形式與仕女造型 二、明前期青花紋飾與《奇妙註釋西廂記》風格相近之因 三、漆器與螺鈿 小結………………………………………………………………………………89 第四章 《奇妙註釋西廂記》與明前期之北方人物畫風格 第一節 崇善寺畫稿在山西壁畫傳統中的定位……………………………90 一、明前期山西寺觀壁畫的兩大人物風格類型 (一)、人面腮部寬方、身形厚實、衣衫少裝飾圖案的晉南風格 (二)、面龐圓潤秀氣、身段較頎長柔軟、服裝紋飾豐富的晉北風格 二、崇善寺畫稿所屬的晉北風格之成因 第二節 晉北與北京一帶地域風格的成形與明宮廷畫風的關係…………97 一、明代晉北和北京之間共享的風格語彙 二、有關晉北和北京一帶藝術交流活動的記錄 三、明北京宮廷在北地風格形成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節 《奇妙註釋西廂記》與北地畫風的連結及代表意義……………109 一、《奇妙註釋西廂記》與北地畫風的連結 二、《奇妙註釋西廂記》版畫之風格意義 結論………………………………………………………………………………112 一、從《奇妙註釋西廂記》看明前期北京坊刻版畫的成就 二、北地畫風的發現在未來研究之展望 附表………………………………………………………………………………119 附錄………………………………………………………………………………125 參考書目…………………………………………………………………………130 圖版目錄…………………………………………………………………………143 附圖………………………………………………………………………………156

    一、古籍
    (宋)李憲民,〈錢塘異夢〉,收入薛洪等選,《宋人傳奇選》(長沙:湖南人民社,1985)。
    (元)王實甫,《新刊奇妙全相註釋西廂記》,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弘治戊午(1498)刊本影印(杭州:浙江古籍,2002)。
    (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金史并附編七種》(台北:鼎文書局,1980)。
    (明)王士性,《廣志繹》,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四十三編5(台北:新興書局,1975)。
    (明)王世貞編,《艷異編》,收入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古本小說集成》57(上海:古籍社,1994)。
    (明)王宗沐纂修;陸萬垓增纂,《(萬曆)江西省大志》,據南京圖書館藏萬曆二十五年(1597)刻本影印,收入《南京圖書館孤本善本叢刊》,第一輯4(北京:線裝書局,2003)。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台北:木鐸,1982)。
    (明)申時行等修;趙用賢等纂,《大明會典》,據明萬曆內府刻本影印,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789-792(上海:上海古籍,1995)。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
    (明)郎瑛,《七修類稿》(北京:中華書局,1959)。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6冊(台北:台灣商務,1983)。
    (明)張爵,《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南林劉氏求恕齋刊本,收入《中國風土志叢刊》16(揚州:廣陵書社,2003)。
    (明)黃成著;(明)揚明注;長北校勘、譯注、解說,《髹飾錄圖說》(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明)劉侗,《帝京景物略》(台北:新興書局,1976)。
    (明)劉若愚,《酌中志》,據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本影印(台北:偉文,1976)。
    (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1980)。

    二、近人著作
    王三慶,〈明代書肆在小說市場上的經營手法和行銷策略〉,收入磯部彰編《東アジア出版文化研究------にわたずみ》(東京:二玄社,2004),頁31-56。可見〈明代書肆在小說市場上的經營手法和行銷策略〉,《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http://www.chinese.ncku.edu.tw/getfile/T_10_20080917131422.doc)(檢索日期:2009年5月20日)。
    王素芳、石永士编著,《毗盧寺壁画世界》(石家庄:河北教育,2002)。
    王莉英,〈明代青花、釉裏紅概述〉,收入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陶瓷全集V.12明(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頁11-18。
    王睿、張裔,《山西古代畫家傳》(山西:山西人民,1991)。
    王輝,〈河北省現存寺觀壁畫的分布與題材〉,《文物春秋》,2000年6期,頁33-38。
    王鍾翰,〈北京書肆記〉,收入葉德輝等著《書林掌故》(香港:中山圖書公司,1972)。
    方李莉,《景德鎮民窯》(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牛建強,《明代人口流動與社會變遷》(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河南省新華書店發行,1997)。
    毛春翔,《古書版本常談》(上海市:上海古籍,2002)。
    太原市崛圍山文物保管所編,《太原崛圍山多福寺》(北京:文物,2006)。
    中國外文出版社編集;美乃美制作,《永樂宮壁畫》(京都:美乃美,1981)。
    中國陶瓷編輯委員會編,黃雲鵬、甄勵撰文,《景德鎮民間青花瓷器》(上海:上海人民美術,1988)。
    石守謙,〈浙派畫風與貴族品味〉,收入所著,《風格與世變》(台北:允晨文化,1996),頁181-228。
    石守謙,〈明代繪畫中的帝王品味〉,《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0(1993.06),頁225-291。
    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北京志: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卷‧出版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中國旅遊出版社編,《法海寺壁畫》(北京:中國旅遊,1993)。
    向功晏〈明代經廠本淺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8(1985.02),頁41-45。
    李久芳,〈明代漆器的時代特徵與重要成就〉,《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年3期,頁3-10,25。
    李有成,〈繁峙公主寺壁畫〉,《文物世界》,1994年4期,頁10-17。
    李清志,《古書版本鑑定研究》(台北:文史哲,1986)。
    李誠主編,《北京歷史輿圖集》一(北京:外文,2005)。
    李瑞良,《中國古代圖書流通史》(上海:上海人民,2000)。
    宋后楣,〈元末閩浙畫風與明初浙派之形成(一)、(二)〉,《故宮學術季刊》6:4(1989);7:1(1989),頁1-16;頁1-15。
    沈津,〈明代坊刻圖書之流通與價格〉,《國家圖書館館刊》85:1(1996.06),頁101-118。
    吳哲夫〈明朝宮廷的出版事業(上)、(下)〉,《國魂》525、526(1989.08、1989.09),頁72-74、76-77。
    余輝,〈元代宮廷繪畫研究〉,收於所著,《畫史解疑》(台北:東大,2000),頁269-335。
    周紹良,〈明永樂年間內府所刊佛教經籍〉,《文物》,1985年4期,頁39-41。
    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硏究所編,《昭化寺》(北京:文物,2007)。
    河北省正定縣文物保管所編著,《正定隆興寺》(北京:文物,2000)。
    林申清,〈宋元刻書牌記概述〉,《圖書與情報》,1991年4期,頁81-85。
    林申清,《宋元書刻牌記圖錄》(北京:北京圖書館,1999)。
    林宗毅,《西廂記二論》(台北:文史哲,1998)。
    林柏亭主編,《大觀:宋版圖書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
    林莉娜,〈明代宮廷繪畫機構制度考〉,《故宮學術季刊》13:1(1995),頁75-100。
    林惠珍,〈明刊《西廂記》戲曲版刻插圖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邱仲麟,〈明代北京都市社會的變遷(1368-1644)〉(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金維諾,〈中國古代寺觀壁畫〉,收入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13,寺觀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85-89),頁1-40。
    徐子方,《明雜劇研究》(台北:文津,1998)。
    馬孟晶,〈晚明金陵《十竹齋書畫譜》《十竹齋箋譜》硏究〉(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馬孟晶,〈耳目之玩--從《西廂記》版畫插圖論晚明出版文化對視覺性之關注〉,《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3(2002),頁201-276。
    留啟群,〈北京法海寺壁畫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柴澤俊,《山西寺觀壁畫》(北京:文物,1997)。
    柴澤俊、張丑良編,《繁峙巖山寺》(北京:文物,1990)。
    陳旭耀,《現存明刊《西廂記》綜錄》(上海:上海古籍,2007)。
    陳昭珍,〈明代書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郭姿吟,〈明代書籍出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康殿峰主編,《毗盧寺壁畫》(石家莊市:河北美術出版社,1998)。
    張人和,〈近百年《西廂記》研究〉,《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3期,頁36-44。
    張秀民,〈明代北京的刻書〉,《文獻》1(1979.12),頁298-309。
    張傳峰,〈明代刻書廣告述略〉,《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1期,頁74-80。
    黃士珊,〈從永樂宮壁畫談元代晉南職業畫坊的壁畫製作〉(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黃彰健校勘,《明實錄附校勘記及附錄》(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84)。
    曾永義,〈元人雜劇的搬演〉,收入所著《說俗文學》(台北:聯經,1980),頁347-384。
    游宗蓉,《元雜劇排場研究》(台北:文史哲,1998)。
    單國強、單國霖主编,《明代「院体」》(濟南:山東美術,2005)。
    楊繩信,〈從《磧砂藏》刻印看宋元印刷工人的幾個問題〉,《中華文史論叢》29(1984.08),頁41-58。
    葉樹聲、余敏輝,《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合肥:安徽大學,2000)。
    趙樸初監製;中國佛教文化硏究所編審,《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香港:中國佛教文化,1996)。
    趙樸初監製;中國佛教文化硏究所編審,《釋迦世尊應化示蹟圖》(香港:中國佛教文化,1996)。
    廖寶秀著;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8)。
    蔣星煜,〈弘治本《西廂記》的體例與“岳刻”問題〉,《文史》9(1980.06),頁193-200。
    蔣星煜,《西廂記的文獻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1997)。
    蔣星煜,〈明刊《西廂記》插圖之體制與方式〉,《河北學刊》,2000年1期,頁61-63。
    劉新園撰稿,《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窯瓷器》(台北: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1998)。
    潘承弼、顧廷龍同纂,《明代版本圖錄初編》(臺北:文海,1971)。
    盧前,〈書林別話〉,收入蘇瑩輝等撰;喬衍琯、張錦郎編輯,《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續編》(台北:文史哲,1977),頁137-146。
    穆益勤,《明代院體浙派史料》(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發行,1985)。
    穆益勤,〈明代繪畫與「院體」、「浙派」〉,收入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6,明代繪畫(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88),頁15-28。
    蕭麗玲,〈晚明版畫與戲曲和繪畫的關係—以《琵琶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圖書文物組碩士論文,1991)。
    韓光輝,《北京歷史人口地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經銷,1996)。
    聶卉,〈明代宮廷畫家職官狀況述略〉,《故宮博物院院刊》,2007年2期,頁94-102。
    聶崇正、余輝,〈離難與新生—簡考宋廷畫家的離難與元明畫家的新策源地〉,《新美術》,1997年2期,頁16-19。
    羅哲文等著,《北京歷史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羅麗馨,〈明代匠籍人數之考察〉,《食貨月刊》17:1/2(1988.06),頁1-20。
    瀧本弘之著,潘襎譯,〈中國名勝版畫史(二)〉,《藝術家》324(2002.05),頁374-381。
    土屋育子,〈弘治本西廂記について〉,《中國文學報》68(2004.10),頁97-120。
    田中謙二,〈書評 影弘治刊本「西廂記」/王季思校注「西廂記」/呉暁鈴校註「西廂記」/王季思「従鶯鶯伝到西廂記」〉,《中國文學報》4(1956.04),頁136-147。
    田中謙二,〈「西廂記」 板本の研究(上,下)〉,收入所著《田中謙二著作集》,第一卷(東京:汲古書院,2000-2001),頁173-230,231-261。
    田仲一成,〈明初以來西廂記の流傳と分化-碧筠齋本を起點としてのー考察〉,收入伊藤漱平教授退官記念中國學論集刊行委員會編,《伊藤漱平教授退官記念中國學論集》(東京:汲古書院,1986),頁479-513。
    宮崎法子,〈山西省の寺観壁画:北宋から元まで〉,收入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編集委員會編,《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7,元(東京:小学館,1999),頁179-188。
    傳田章,〈萬曆版西廂記の系統とその性格〉,《東方學》31(1965),頁93-106。
    傳田章編,《明刊元雜劇西廂記目錄》(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附屬東洋文獻センター刊行委員會,1970)。
    磯部彰,〈明末における『西遊記』の主体的受容層に関する研究:明代「古典的白話小説」の読者層をめぐる問題について〉,《集刊東洋學》44(1980.10),頁50-63。
    藤岡了一,《陶磁大系》,V.42,明の染付(東京都:平凡社,1972)。
    Barnhart, Richard M. Painters of the Great Ming: the Imperial Court and the Zhe School, with essays by Mary Ann Rogers and Richard Stanley-Baker (Dallas: Dallas Museum of Art, 1993).
    Chia, Lucille. Printing for Profit: 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Jianyang, Fujian (11th-17th centuri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for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2002).
    Clunas, Craig. “The West Chamber: A Literary Theme in Chinese Porcelain Decor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46 (1981-1982): 69-86.
    Hsu, Wen-chin. “Representation of 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西廂記] in Chinese Woodblock Prints and Ceramics,” Asian Culture Quarterly 19: 4(1991): 21-34.
    Jang, Scarlett. “The Eunuch Agency Directorate of Ceremonial and the Ming Imperial Publishing Enterprise,” in David M. Robinson eds. Culture, Courtiers, and Competition: The Ming Court (1368-1644)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8).
    Ma, Meng-ching. “Fragmentation and Framing of the Text: Visuality and Narrativity in the Late- Ming Illustrations to "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 (Ph.D.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2006).
    Rawski, Evelyn Sakakida. Education and Popular Literacy in Ch’ing China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9).
    Sung, Hou-mei. The Unknown World of the Ming Court Painters:The Ming Painting Academy (Taipei:The Liberal Arts, 2006).
    Yao, Dajuin. “The Pleasure of Reading Drama: Illustrations to the Hongzhi Edi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 in Wang Shifu; edited and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Stephen H. West and Wilt L. Idema, The Moon and the Zither: 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1991), pp.437-46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