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佘志倫
She, Chih-Lun
論文名稱: 網球訓練週期安排之統整化提擬-一個行動研究探討
The Proposal of the Integrating Mode of Periodical Tennis Training: A Review of an Action Research
指導教授: 劉一民
Liu, I-M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0
中文關鍵詞: 網球訓練週期競技狀態訓練指標雷達圖
英文關鍵詞: Tennis training cycle, competitive status, training indicator, radar char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9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網球訓練週期安排之統整化模式提擬-
    一個行動研究探討

    研究生:佘志倫
    指導教授:劉一民
    2009/1
    摘要

    本研究以高雄市正興國中網球訓練站四位女子選手為對象,採用行動研究法,配合大週期安排的網球訓練,透過體能、技術、戰術、心理四個面向,進行網球訓練週期統整化模式的探討。技術與體能的部分,採用量化測量為主,各設計八項訓練子指標來顯示資料,利用雷達圖來呈現技術與體能訓練的動態趨勢;另外,心理與戰術方面,則透過記錄受試選手訓練及比賽的變化歷程,以質性描述方式呈現。本研究依此四面向的綜整,來檢視訓練過程各選手競技狀態的發展,以及達到預期目標的程度。最後經由分析與探討,提出網球統整化模式。

    研究結果發現,四位受試選手均達成預期目標,其競技狀態多在主要比賽之前成形。實施訓練期間,選手受心理影響甚劇,體能素質牽制技術及戰術素質的發展。網球訓練必須掌握心理素質的變化,再進行技術、體能、戰術等訓練,而各面向之間又存在著相互牽制的作用。技術、戰術、體能、心理等指標的搭配,必須透過一系列的比賽作為訓練模式來統整,方能呈現訓練與比賽結合,來達成預期成績表現。網球統整化訓練模式的輪廓,根據以上述,必須依賴著訓練步驟、訓練結構、訓練手段來建構整個模式的形成。

    關鍵詞:網球訓練週期、競技狀態、訓練指標、雷達圖

    The Proposal of the Integrating Mode of Periodical Tennis Training: A Review of an Action Research

    She、Chih-Lun
    Advisor: Liu、I-Min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recruited four female tennis players from Kaohsiung Municipal Jheng-Sing Junior High School. By adopting action research、the integrated mode of tennis macro-cycle training i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four aspects—fitness、skill、strategy、and mentality. Fitness and skill a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by means of designing eight training sub-indicators to reveal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llected data and applying radar charts to demonstrate the developing trend under the training of fitness and skill while strategy and mentality are described qualitatively by means of recording the subjects』 vari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four aspects、the study examines each subject’s improvement of athletic competence、competition performance、as well as the realization of expected objectives and intended goals. Finally、after the program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the Integrating Mode of Periodical Tennis
    Training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the four subjects all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Their competitive statuses are mainly formed before competitions. During the training stage、the player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mentality. Moreover、fitness plays a determin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 and strategy. The variation of mentality must be controlled and dealt with in the process of tennis training in priority. Afterwards、the training of fitness、skill、and strategy are brought together to supplement the training. Furthermore、the four aspects impact each other in an interactive manner. Therefore、the indicators of skill、fitness、strategy、and mentality must be modified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raining modes must be realized by a series of competitions. Onl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can the anticipated goals be fulfilled. In sum、the Integrating Mode of Periodical Tennis Training can be formulated with systematic training procedure、training arrangement、and
    training technique.

    Key Words: Tennis training cycle、competitive status、training indicator、radar chart

    目次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謝誌 Ⅲ 目次 Ⅳ 表次 Ⅶ 圖次 Ⅸ 第壹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背景 2 第三節、研究目的 3 第四節、研究問題 3 第五節、研究範圍 3 第六節、名詞定義 4 第貳章、文獻探討 5 第一節、選手受訓背景探討 5 第二節、運動訓練週期安排 10 第三節、競技狀態與訓練指標 12 第四節、國內網球運動相關文獻 15 第五節、行動研究 16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18 第一節、研究方法 18 第二節、研究對像 22 第三節、研究架構 25 第四節、研究工具 26 第五節、研究步驟 28 第肆章、網球訓練各個面向分析 29 第一節、A受試選手訓練指標動態趨勢 30 第二節、B受試選手訓練指標動態趨勢 59 第三節、C受試選手訓練指標動態趨勢 82 第四節、D受試選手訓練指標動態趨勢 102 第伍章、結論、建議與反思 127 第一節、結論 127 第二節、建議 131 第三節、反思 134 文獻參考 137 附錄一、參與國際比賽選手的經驗分享 139 附錄二、影響競技狀態主要成因 140 附錄三、訓練指標圖示 144 附錄四、訓練指標百分比量表 148 表次 表一、競技狀態的階段性發展與週期劃分 10 表二、訓練指標測驗成績表 19 表三、訓練指標效能表 20 表四、網球大週期訓練計畫內容要點表 27 表五、A受試選手參與比賽成績 30 表六、A受試選手訓練計畫表 31 表七、A受試選手體能指標施測成績表 32 表八、A受試選手技術指標施測成績表 38 表九、B受試選手參與比賽成績 59 表十、B受試選手訓練計畫表 60 表十一、B受試選手體能指標受試成績表 61 表十二、B受試選手技術指標施測成績表 66 表十三、C受試選手參與比賽成績 82 表十四、C受試選手訓練計畫表 83 表十五、C受試選手體能指標受試成績表 84 表十六、C受試選手技術指標施測成績表 88 表十七、D受試選手參與比賽成績 102 表十八、D受試選手訓練計畫表 103 表十九、D受試選手體能指標施測成績表 104 表二十、D受試選手技術指標施測成績表 110 表二十一、運動員心理問題處理之處方表 124 表二十二、網球戰術類別與破解 125 表二十三、四位受試選手施測結果總表 126 圖次 圖一、11歲訓練指標雷達圖 14 圖二、17歲訓練指標雷達圖 14 圖三、理想雷達圖式 19 圖四、預測第一次測試雷達圖 19 圖五、研究架構圖 25 圖六、A受試選手競技狀態發展趨勢圖 58 圖七、B受試選手競技狀態發展趨勢圖 81 圖八、C受試選手競技狀態發展趨勢圖 101 圖九、D受試選手競技狀態發展趨勢圖 123 圖十、網球訓練步驟圖 130 圖十一、網球訓練結構圖 130

    參考文獻

    王姝孆(2005)。國小打擊樂團組訓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北京體育科學學會組織(1994)。教練訓練指南。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田麥久(1997)。論運動訓練計畫。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石家瑋(2007)。我國國家級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巫宏榮(2004)。網球第一本書。台北市,群益。
    李加耀(2002)。網球運動員追求卓越的過程:運動人類學領域的解析。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建平(2001)。大專網球優秀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堂立(2003)。台灣網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2000)。國立台東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林正常(2002)。運動科學與訓練-運動教練手冊。台北市,銀禾文化事業。
    林正常等(譯)。Thomas R. Baechle;Roger W.Earle(2004)。肌力與體能訓練。台北縣:藝軒。
    林正常等(譯)O.Bompa Tudor(2001)。運動訓練法。。台北市:藝軒。
    林俊城(2004)。網球第二發球之運動學分析(以上旋式及側旋式為例)。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姚頌平(譯)(2005)。競技運動理論。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列.
    巴.馬特維也夫)
    翁子婷(2004)。台灣地區國、高中網球校隊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與團
    隊凝聚力之研究。台北市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高立宏(2005)。國民小學擊樂隊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本卿(2001)。網球技術報告書。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桃園縣。
    張思敏(譯)。Pyke,Frank S.(2006)。進階教練訓練手冊。台北市:品度。
    陳文銓、黎俊彥、溫富雄、彭玉芬(譯)。Marten Rainer(2004)。成功運動教練學。台北縣:藝軒。
    許倪瑋(2005)。國小教師與外籍配偶親師合作之行動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
    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樹淵(1997)。運動科學導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許樹淵(2001)。運動訓練智略。台北市:師大書苑。
    許樹淵、張思敏、張清泉、田文正(2000)。網球技術理論與實際。中華民國
    網球協會出版。
    黃國楨(2007)。台灣區網球爸爸教練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文慶(2001)。一所國中校長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憲清(2003)。運動訓練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佳諺(2006)。台灣地區參加2006年溫布頓網球公開賽會內賽選手訓練歷程
    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清田(199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鄭為仁(2004)。我國優秀男子選手轉型職業選手成功關鍵之研究。中國文化
    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增財(2006)。行動研究原理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謝伸裕(譯)。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2002)。ACSM體適能手冊。台北市:九州圖書。
    藍慧萱(2006)。高雄市正興國中網球隊發展之研究(1995-2006)。2006台灣
    休閒運動健康產業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61-270)。台北市:鼎
    茂圖書。
    羅俊男(2002)。台灣地區網球單打技術型態探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俄文部分(張國彬先生提供)

    Матвеев Л.П.(2001)。 Общая теория спорта и ее прикладные аспекты.- Москва: Известия、2001.- 324 с.
    Булгакова Н.Ж. (2006)。и др. Прицип адекватности нагрузок в многолетнем физическом воспитании и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я в подготовке спортсменов в водных видах спорта. // Теория физического воспитания и общая теория физ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Состояние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Материалы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науч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посвященной 100-летию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А.Д. Новикова) Москва、РГУФК、16-27 мая 2006 года/Под ред. Л.П. Матвеева、В.П. Полянского. - М.: РИО РГУФК,..- С. P15-2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