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余智誠
YU JHIH-CHEN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中生網路倫理態度與網路倫理行為關係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Internet Ethics Attitude and Internet Ethics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指導教授: 宋修德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中文關鍵詞: 國中學生網路倫理態度網路倫理行為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internet ethics attitude, internet ethics behhavio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40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係在探討臺北市國中學生在網路倫理態度及網路倫理行為相關,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國中學生在網路倫理態度與路倫理行為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研究者自編之「臺北市國中學生網路倫理態度與網路倫理行為量表」為蒐集資料之工具。針對臺北市928位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回收864份,有效回收率93.1%。資料透過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 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後,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臺北市國中學生在網路倫理態度及行為上是趨於正向、積極的。其次,臺北市國中學生「網路倫理態度」與「網路倫理行為」會因性別、年級、不同父母教育程度、父母對子女網路使用態度、網路使用地點及平均每週上網的時數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另外,「網路倫理態度」與「網路倫理行為」不會因網路使用年資不同而有差異。臺北市國中學生在「網路倫理態度」與「網路倫理行為」間有顯著的相關存在。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Internet Ethics Attitude and Internet Ethics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Internet Ethics Attitude and Internet Ethics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dissimilar background have been to analyz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y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Internet Ethics Attitude and Internet Ethics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The population includ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864 effective copies among the 928 questionnaires released with the vaild recovery rate of 93.1%.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via statistical methods like percentage, a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etc.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attained:
    Firstly, Taipei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internet ethics attitude and behavior were positive active. Secondl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ethics attitude and behavior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sexuality, grade, different parents’ educational levels, parents’ attitude towards the way how kids using internet, network usage place and network usage time. Moreove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ethics attitude and behavior varied no significantly from Internet use period. Taipei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ethical attitude and internet ethical behavior hav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xists.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網際網路的發展、特性與影響 10 第二節 網路使用者基本資料分析 23 第三節 網路倫理概念 29 第四節 網路倫理相關研究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0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50 第二節 研究步驟 52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選取 5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4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76 第一節 研究樣本分析描述 76 第二節 學生個人背景變項與網路倫理態度之分析 80 第三節 學生個人背景變項與網路倫理行為之分析 97 第四節 網路倫理態度與網路倫理行為之關係分析 115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25 參考文獻 130 附錄一 專家審查問卷 144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53

    一、中文部分
    大前研一(2003)。IT 道場。臺北:天下雜誌。
    大紀元新聞網(2009)。全球上網人數逾11億 美中領先。2009年12月22日 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7/6/14/n1743402.htm。
    尹玫君(2004)。國小兒童資訊倫理態度與行為的探討。臺南師院學報,38(2),1-18。
    尹玫君、康旭雅(2005)。國小兒童網路倫理教學成效之研究。南大學報:教育類,39(1),1-20。
    尹建中(1998)。網際網路規範與文化。應用倫理研究通訊,6,44-47。
    方武祥(民84)。不同背景的大學生對電腦不道德行為觀念之研究。大葉工學院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文玲(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王明禮(1996)。網路空間匿名言論之管制。資訊法務透析,8(3),31-36。
    王郁琦(1996)。網路上的隱私權問題。資訊法務透析,10,37-45。
    王郁琦、張嘉豪(1999年 12月)。網際網路的隱私權規範。第三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王嵩音(2007)。網路使用之態度、動機與影響。資訊社會研究,12,60。
    交通部統計處(2007)。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摘要分析。2010年2月11日,取自:http://www.motc.gov.tw/mocwebGIP/wSite/lp?ctNode=164&xq_xCat=12&pagesize=100。
    亦向工作室編著(2004)。網路概論第二版。臺北:博碩文化。
    朱美慧(2000)。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朱建民(1998)網路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5-6。
    江南逸(2003)。國中生使用網路之偏差行為和網路沈迷程度對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位元文化(2005)。Internet 徹底學習。臺北:文魁資訊。
    何戎等人(主編)(1976)。國語日報字典(第一版,第四十刷)。臺北市:國語日報社。
    吳怡貞(2006)。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課程之系統化教學設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明隆,2000。 SPSS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崗。
    吳明隆、溫嘉榮(1999)。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臺北:松崗。
    吳姝蒨(1999)。電腦中介傳播人際感情親密關係之研究-探訪電子布告欄(BBS)中的「虛擬人際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雅雯(2004)。臺南縣高中職學生知覺父母婚姻衝突、親子關係、同儕互動對其性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吳家榮、黃彩嵐(2006)編譯。James F. Kurose, Keith W.Ross 著。電腦網際網路(第三版)。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出版。
    吳清基、林宜隆等(2006)。資訊素養與倫理國中版。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宋志揚(2002)。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策略與科技應用之研究。中原大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玉鈴(1996)。網路後遺症與網路公約。資訊與電腦,1996(3),58-61。
    李明濱、陳坤波(2004)。網路成癮也是病。健康世界,221,6-11。
    李科逸(2000)。網際網路時個個人隱私保衛戰。資訊與電腦,224,120-124。
    李偉斌(2002)。網路即時諮商中工作同盟,晤談感受與諮商員回饋反應之歷程分析,臺灣心理諮商資訊網,心理諮商專論第十期。2010年3月12日,取自 http://www.heart.net.tw/paper123.shtml。
    李相臣(2003)。「資訊安全與網路犯罪」公訓報導NO.102數位時代與政府競爭力2010年3月13日,取自: http://www.pstc.taipei.gov.tw
    周倩(2003)。教師e起來:「中小學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教育研究資訊,11(5),185-196。
    周倩、楊臺恩(1998)。電腦網路的特質及相關問題初探。社教雙月刊,84,17-20。
    林吉祥(2004)。網路倫理議題與網路禮儀對教育的啟示。國教新知,50(4),93-103。
    林杏子(2002)。資訊倫理。臺北:華泰文化。
    林宜隆、黃讚松(2002)。網路使用問題分析與犯罪預防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科技與社會』學報,2(2),95-114。
    林宛頻(2009)。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電腦網路使用行為為同理心發展關係之研究。臺中市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東泰(1997)。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師大書苑。
    林俊賢(2003)。網路素養、網路成癮、網路色情與性態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教師為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林偉傑(2008)。馬祖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琬馨(2001)。大學生網路使用情形及其性態度、性行為之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維珉(2009)。國小高年級學生資訊倫理態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建良(1997)。資訊倫理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研究所資訊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明(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網路資源進行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姜伯儕(2008)。資訊素養與部落格使用者資訊倫理態度、行為意向關聯性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香如 (1998)。中學生父母對子女網路沈迷現象之態度與行為研究。2009年11月5日,取自:httP://rePort.ice.ntnu.edu.tw/nscrePort/872511009015
    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74,18-25。
    施香如(2003)。網路虛擬世界的特性及對青少年的影響。學生輔導,89,80-89。
    柯秉欣(2006)。大專生生活態度及馬基維利主義對網路倫理影響之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明(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網路資源進行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毓蓮(2002)。臺北都會區國中生網路行為、態度、素養之統計分析。國立臺北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夏鑄九等譯(1998)。Manuel Castells 著。網絡社會之崛起。臺北:唐山。
    徐昊杲、邱佳椿(2002)。技職教育研究教戰手冊.SPSS基礎篇。臺北:師大書苑。
    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09),臺灣網際網路使用調查。臺北:全國意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0)。臺灣地區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2010年3月13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1001c.pdf
    國家圖書館(1998)。認識網際網路。2009年12月7日,取自:http://infotrip.ncl.edu.tw/net/net.html
    張仁獻(2003)。臺南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沈迷現象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文熙(1996)。「WWW使用倫理問題探討」。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4(1), 95-104。
    張岱年(1991)。中國倫理思想研究。臺北:貫雅。
    張軒豪、柯建志、廖凱弘(2001)。網路誹謗類型之初探—從網路謠言談起 。傳播與管理研究,1(1),21-44。
    張維平(2000)。我國網路犯罪現況分析。2009 年12 月31 日,取自:http://www.crime.org.tw/ReportDisplay.asp?TopicType=4&sno=KNDTFL。
    張維安(2002)。網路與溝通。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5。2010年2月15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5/25-05.htm。
    戚國雄(1998)。資訊時代的倫理議題─兼談網路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 5 ,12-18。
    教育部(2001a)。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10年3月21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89/guideling9006.pdf教育部(2001b)。臺灣學術網路(TANet)概述。2009年12月28日,取自:http://www.edu.tw/MOECC/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73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資訊教育」。2010年3月21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2.php
    梁朝雲(1997)。網路社會素養:電子郵件的禮儀。新閒學研究, 54, 53-74。
    莫廣遠(1997)。網路倫理認知類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道明(1996)。圖書專業倫理。臺北:文華。
    莊道明(1997a)。建構資訊社會的新秩序-資訊倫理。國家政策雙周刊,175,11-12。
    莊道明(1997b)。我國學術資訊網路使用及資訊倫理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平福(2005)。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倫理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許玉霞(2005)。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現況及網路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偏遠地區高年級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育典(2004)。臺灣學術網路的教育性及其不當資訊管制規範:兒童與少年人格開展的保護觀點。教育政策論壇,2004 年七卷二期,205-228。
    許孟祥、郭峰淵(2001)。電腦倫理效能對電腦偏差行為之影響:已盜版軟體為例。資訊管理研究,1(2),77-105。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郭芳瑜(2001)。師範院校學生之網路倫理態度與行為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郭鴻志(1998)。從網路倫理談資訊倫理教育。應用倫理研究通訊, 5,19-20。
    陳佩庭(2008)。臺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教學科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陳怡伶(2006)。高職教師資訊倫理態度與行為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怡君(200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耿任(2009)。國小教師網路倫理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德禹(1992)。從當前環境談勞雇倫理。勞工行政, 47,27-31
    陳婉凌(2005)。Internet入門與實務應用。臺北市:博碩文化。
    陳雪華(2003)。網際網路的起源與發展。2009年11月5日,取自:http://ceiba3.cc.ntu.edu.tw/course/8443f3/book/ch2.html
    曾麗娟(2008)。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佛光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馮震宇(2001)。網路著作權之保護與發展趨勢。研究雙月刊,25(2), 54-61。
    黃玉蘋(2004)。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誌坤(2006)。網路倫理教學之實驗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4,231-270。
    黃學碩(1997)。網際網路公共傳播內容的分析:以交大BBS站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正宏(2007)。我國資訊科技教育推動現況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78,1-20。
    楊志弘(2000)。寬頻時代網路媒體發展之研究,臺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89 年度專案委託計畫研究報告,臺北:銘傳大學傳播學院。
    楊凱評(2010)。國中聽覺障礙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楊期泰(2002)。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需求滿足與疏離感之相關研究─以臺中縣市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楊語芸(1997)。九○年代社會心理學。臺北:五南。
    楊慧盈(2003)。公務人員資訊倫理認知與電子化政府執行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縣三重市地政事務所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3)。網路著作權相關問題。2010 年2 月1 日,取自:http://www.moeaipo.gov.tw/copyright/copyright_book/copyright_book_10.asp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7)。著作權法規資訊。2010年2月1日,取自:http://www.tipo.gov.tw/ch
    葉海煙(2000)。假作真時真亦假--網路、出路與活路。應用倫理通訊,16,9-12
    葉恆芬(1999)。網路媒體可信度及其影響因素初探研究-以臺灣地區網路使用者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葉淑菁(2003)。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倫理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廖思涵(2006)。高雄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維基百科(2009)。網路禮儀。2009年11月5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6%B2%E7%B5%A1%E7%A6%AE%E5%84%80
    臺北市教育局(1998)。臺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第一期。2009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tent.asp?SEQ=1301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臺北市國民中學98學年度各校概況。2010年1月30日,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lic.asp?SEL=52
    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0)。2010年臺灣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2010年3月25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1001b.pdf。
    臺灣學術網路(2000)。網路上之禮節。2010 年 2 月 12 日,取自:http://140.111.1.22/tanet/tan-intro/6-9.html
    劉江彬(1996)。電腦網路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最新發展。法學叢刊,163,29-39。
    劉嘉逸(2000)。網路世紀中的臺灣精神醫學。2010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cgmh.org.tw/intr/intr3/c3360/B-Liu-1.htm
    鄭欽文(2002)。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師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鄭綺兒(2002)。影響臺北市國小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鄧瑞源(2007)。新竹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及其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學校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蕭武桐(2001)。公務倫理。臺北:智勝。
    戴怡君(1998)。使用網際網路進行互動者特質之探索。國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謝淵任(2004)。中學生資訊安全課程設計與發展。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謝佩真(2004)。國中生資訊倫理實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謝銘洋(1999)。網路上的互動傳輸與著作權。網路資訊,96,104-107。
    謝銘珈(2008)。國小學童網路媒體素養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中年級網路媒體素養』為例的教學設計。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龍卿(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現象之相關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8(2),19-44。
    鍾佳雯(2004)。資訊倫理教學對大專學生資訊倫理認知與行為意向之影響-以屏東科技大學四年制新生為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韓佩凌(2000)。臺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魏麗敏(2001)。國民中小學學生家庭因素、學習歷程與成就之分析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5,61-99。
    嚴增虹(2002)。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理特質之關係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輔導教學研究所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蘇宏文(1996)。網路上發表不當言論的法律責任。網路資訊,61,93-97。
    蘇怡如(2005)。中學生網路禮儀課程設計、發展與評鑑。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警政署(2009)。98年1-6月電腦網路犯罪通概況。2009年12月2日,取自:http://www.npa.gov.tw/NPAGip/wSite/ct?xItem=47203&ctNode=11393&mp=1

    二、英文部分
    Anderson, K. J., 1999,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 An Exploratory Study”, Retrieved April 2, 2010 from http://www.rpi.edu/~anderk4/research.html
    Athey, S. (1993). A comparison of experts’ and high tech students’ethical beliefs in computer-related situa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2(5), 359-370.
    Chaney, L. H. & Simon, J.C.(1994).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computer ethics.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Fall, 19-22.
    Cooper, A. (1998). Sexuality and the Internet: Surfing into the new millennium.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 187-194.
    Dutton, W. H., Gennaro, C., & Millwood Hargrave, A. (2007). Oxfordinternet survey 2007 Report: The Internet in Britain. Retrieved February 23, 2010,fromhttp://www.oii.ox.ac.uk/research/publications.cfm
    eTForecasts (2006). Worldwide Internet Users Top 1 Billion in 2005. Retrieved April 15,2009, from http://www.etforecasts.com/pr/pr106.htm
    Ebersole, S. (2000). Use and gratifications of the web among student. JCMC 6(1), Retrieved December 3, 2009, from http://www.ascuse.org/jcmc/vo16/issuel/ebersole.html
    Eining, M. M. & Lee, G. M. (1997), “Information Ethics: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11(1), 1-17.
    Emmans, C.(2000). Internet ethics won go away. The Education Digest, 66, 24-26.
    Forester, T., and Morrison, P. (1994). Computer Ethics─Cautionary Tales andEthical Dilemmas in Computing(2nd ed.),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Frankena, W. K.(1963). Ethics. NJ:Prentice Hall.
    Gralla, P.(1999). Online kids. Canada:Wiley.
    Hauptman, R. & Motin, S.(1994). The Internet, Cyberethics, and Virtual Morality. Online, 18(2), 8-9.
    Histories of the Internet (2003). Retrieved November 30, 2009, from http://www.isoc.org/internet/history/brief.shtml
    Internet World Stats(2007). World internet usage and population statistics. Retrieved November 30, 2009, from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
    Lohr, S.(1995). Who uses Internet?.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2,1995.
    Mason, R. O. (1986). Four Ethical Issu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MIS Quarterly, 10(1), 5-12.
    MNET (2005). Young Canadians in a wired world – phase II. Retrieved February 20, 2010,from http://www.media-awareness.ca/english/resear ch/YCWW/phaseII/upload/YCWWII_Student_Survey.pdf
    Rogers, E.M.(1986).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New Media inSocie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pinello, R.A. (1994). Ethical Asp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J:Prentice Hall.
    Solomon, S. L. and O’Brien, J. A. (1990). The effect of demographicfactors on attitudes toward software piracy.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30(3), 40-46.
    What is CyberEthics? The Socrates Institute(2007). Retrieved November 13, 2009, from http://www.socratesinstitute.org/curriculum/cyberethics.html
    Williams, B. K., Sawyer, S. C., & Hutchinson, S. E., (1999).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