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添芽
論文名稱: 林昌桐與威遠壇道教儀式音樂研究─以《早朝科儀》為對象
指導教授: 呂錘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2
中文關鍵詞: 林昌桐威遠壇道教正一派道法二門早朝科儀
英文關鍵詞: Lin-chang-tong, Wei-yuan Altar, Zhengyi School Daoism, Two Categories of Dao & Fa, Morning Ceremon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5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林昌桐道長與中和區枋寮威遠壇為研究對象,藉由研究其傳承與演變,探討歷史淵源、發展與傳承,以及在不同時空的背景下,如何繼續傳承、教育道業,繼承祖先留下來的志業、產業。
    威遠壇傳承的是臺灣北部正一派的道法二門,所謂道法二門,指的是具有北部正一派道教、法教雙重傳承的道壇。筆者以訪談、實地調查、資料歸納等三方向來進行研究;其一:訪談以林昌桐道長為對象進行生命史記錄及營務現況的瞭解;其二:實地調查其科儀法事的現況;最後以訪談及採錄的影音樂譜作整理記錄。
    本文共分為六個部份。第一章,探討道教正一劉厝派譜系,說明臺灣北部道法二門的傳承體系與現況,進而討論正一劉厝派道士譜系;第二章,論述威遠壇的繁衍與林昌桐的生平,首先討論威遠壇與林厝派道士譜系,述說威遠壇的歷史與林昌桐道長的生平,記錄該道壇之道法傳承與繁衍,道長與子孫的學習歷程和營務狀況。第三章,探討威遠壇持有之演法物件,瞭解威遠壇在科儀中所用的法器、抄本及神像畫,這些法器及抄本等皆有留下珍貴的圖像及記錄。第四章,威遠壇宣演的道場與法場之儀式,呈現林昌桐及威遠壇所從事營物的道場法事,如禮斗法會、建醮等;以及法場法事的醫療、補運類法事及一些小法事等,記錄含儀式流程、內容等。第五章,《早朝科儀》儀式分析,筆者記錄林昌桐道長最擅長之《早朝科儀》之宣演內容。記錄方式以儀式進行為主軸,將運用之道曲、科介、行進空間、手印、口訣等,依序做全盤記錄。第六章,《早朝科儀》音樂分析,整理林昌桐道長在《早朝科儀》所唱道曲唱腔之特點,分析其道曲音域與調高、音階與調式、拍法與速度、樂曲結構之關係;並探討其加聲詞唱法,以及字與曲調的運用情形。於第七章作一總結。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Daoism head Lin-chang-tong and Wei-yuan Altar of Fang-liao, Zhong-he District by researching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origin, development and succession, and how to inherit continuously, educate Daoism, inherit ambition and property of the ancestors at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context.
    Wei-yuan Altar inherits northern Taiwan Zhengyi School Daoism, Two Categories of Dao & Fa. The author researches through three directions including interviews, field surveys, and other data to study induction: First: Interview with the altar head Lin-chang-tong to understand the record of lif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administration; Seco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ir ceremonies; finally to collect and record audio and video interviews and recording music for finishing.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Chapter I, explores Taoism Zhengyi Liu-cuo School Pedigree, describes inheritance system and the status of northern Taiwan Two Categories of Dao & Fa, and then discusses Zhengyi Liu-cuo School Daoist Pedigree. Chapter II, discusses Weiyuan Altar’s reproduction and Lin-chang-tong’s life, firstly discusses Weiyuan Altar and Lincuo Daoist pedigree, describing the history and the life of Weiyuan Altar head , Lin-chang-tong, records the heritage and multiply, and the administrative status of the Daoist head and the descendants of a long road learning process. Chapter III, discusses the instruments of Weiyuan Altar, understands the ceremony instruments, manuscripts and statues painted. These instruments also have left precious manuscripts and images records. Chapter IV, displays t Lin-chang-tong’s temple ceremonies of Weiyuan Altar such as the ceremony will be a battle of wits, ceremonies, etc.; medical and ritual execution ground, resupply class and some small ritual ceremonies and other records containing ritual process, content and so on. Chapter V, "Morning Ceremony" explores his best long track overall record of Lin-chang-tong’s "Morning Ceremony". Chapter VI," Morning Ceremony " music analysis, features the Daoism head Lin-chang-tong’s tune, indicating pitch, mode, speed and the use of variability, but further analysis of singing the epithet, sing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and melodies

    摘要………………………………………………………………………………… i Abstract 英文摘要……………………………………………………………iii 凡例…………………………………………………………………………………v 目次………………………………………………………………………………vii 圖目次……………………………………………………………………………xi 表目次……………………………………………………………………………xiii 譜目次……………………………………………………………………………xv 序論…………………………………………………………………………………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2 二、文獻探討……………………………………………………………3 三、研究方法……………………………………………………………5 四、研究範圍及對象…………………………………………………6 第一章 道教正一劉厝派譜系探討……………………………9 第一節 臺灣北部道法二門的傳承體系與現況…………9 一、道教發展脈絡……………………………………………………9 二、臺灣北部道教的「道法二門」…………………………………12 第二節 臺灣北部正一劉厝派道士譜系探討……………15 一、劉厝派道士譜系…………………………………………………15 二、劉厝派道士譜系的旁支…………………………………………21 第二章 威遠壇的繁衍與林昌桐的生平…………………23 第一節 威遠壇與林厝派道士譜系…………………………23 第二節 威遠壇的繁衍……………………………………………31 第三節 林昌桐道長生平與道業的養成訓練……………36 一、生平概述…………………………………………………………36 二、林昌桐道長生平與道業的養成訓練……………………………40 三、威遠壇的現況……………………………………………………44 第三章 威遠壇持有之演法物件……………………………47 第一節 法器…………………………………………………………47 一、一般性的法器……………………………………………………49 二、音樂性法器………………………………………………………54 第二節 抄本…………………………………………………………60 一、科儀類抄本……………………………………………………61 二、經懺類抄本……………………………………………………67 三、文檢類抄本……………………………………………………70 四、音樂類抄本……………………………………………………76 第三節 神像圖……………………………………………………79 一、九御圖………………………………………………………79 二、官將圖…………………………………………………………81 三、朝元圖…………………………………………………………81 第四章 威遠壇宣演的道場與法場之儀式……………83 第一節 威遠壇的道場儀式……………………………………84 一、禮斗法會………………………………………………………84 二、醮………………………………………………………………89 第二節 威遠壇的法場儀式……………………………………95 第五章 《早朝科儀》宣演的探討……………………………101 第一節 《早朝科儀》宣演的相關現象……………………101 一、威遠壇科儀宣演的道壇設置…………………………………101 二、儀式參與者……………………………………………………103 第二節 《早朝科儀》宣演的程式化……………………106 第六章 《早朝科儀》的音樂分析……………………………119 第一節 科儀與唱腔內容………………………………………121 一、引子類…………………………………………………………121 二、正曲類…………………………………………………………124 三、吟唱類…………………………………………………………134 第二節 《早朝科儀》唱腔之分析…………………………144      一、音域與音高……………………………………………………144      二、音階與調式……………………………………………………144 三、拍法與速度……………………………………………………146 四、樂曲形式………………………………………………………147 第三節 《早朝科儀》唱腔之特色………………………………………149 一、加聲詞唱法……………………………………………………149 二、自與曲調的運用………………………………………………150 第七章 結論………………………………………………………………153 參考資料……………………………………………………………………155 附錄……………………………………………………………………………158

    一、專書
    呂錘寬。《臺灣的道教儀式與音樂》。臺北:學藝出版社,1994。
    呂錘寬。《2008臺灣燈會道教金籙祈福法會紀勝》。臺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08。
    呂錘寬。《安龍謝土》。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局籌備處,
    2009。
    呂錘寬。《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儀式篇。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局籌備處,2009。
    呂錘寬。《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音樂篇。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局籌備處),2009。
    呂錘寬。《臺灣的道教儀式與音樂》。臺北:學藝出版社,1994。
    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臺北:五南出版,2005。
    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臺北:五南出版,2007。
    呂芳煙主編。《中和市志》。臺北縣:中和市公所,1998。
    吳永猛、謝聰輝合著。《臺灣民間信仰儀式》。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5。
    李豐楙、謝聰輝合著。《臺灣齋醮》。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
    ﹝明﹞正統年間編。《正統道藏》(共六十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7。
    許瑞坤。《東港迎王祭典中齋醮科儀音樂之研究》。臺北:冠志出版社,1994。
    莊宏誼。《明代道教正一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
    黃旺成主修、郭輝等纂。《新竹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據1957年修,
    1976年排印本影印。
    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2002。
    簡有慶。《發現臺灣的信「符」》。臺北:臺北是士林區公所,2013。
    二、學術論文
    林秋梅。〈臺灣正一道派基隆廣遠壇傳度儀式研究〉。私立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6。
    林振源。〈福建詔安的道教傳統與儀式分類〉《中國地方宗教儀式論集》。譚偉
    倫主編。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出版,2011。
    涂婉琪。〈基隆廣遠壇道教四府掛軸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7。
    許瑞坤。〈台灣北部天師正乙派道教齋醮科儀唱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陳姿秀。〈道教正一派鳳凰天師壇之儀式與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
    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楊秀娟。〈道教正一派普度法事及其唱腔研究─以朱堃燦道長為對象〉。國立臺
    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劉枝萬。〈臺北市松山祈安建醮祭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14》。臺
    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67。
    劉枝萬。〈桃園縣中壢市建醮祭典〉《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2002。
    三、期刊
    呂錘寬。〈臺灣天師派道教儀式音樂的功能〉《藝術學》(第6期,1991),159-176。
    呂錘寬。〈臺灣的道教醮祭與科儀〉《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第二期,
    1989),19-26、80-81。
    呂錘寬。〈臺灣的道教醮祭儀式與科儀〉。(臺北:藝術評論,1989)。
    呂錘寬。〈臺灣道教音樂源流略稿〉。(臺北:藝術學,1989)。
    呂錘寬。〈臺灣道教儀式與音樂的資料〉。(臺北:《藝術學》,1993)。
    李豐楙。〈制度與擴散:戰後臺灣火居道教的兩個宗教面向〉《臺灣宗教研究通訊》
    (第2卷,第1期,2002),109-144。
    李豐楙。〈臺灣中部紅頭司與客屬聚落的教儀行事〉《臺灣文獻》(卷四十九,第
    4期,1998),183-206。
    林振源。〈閩南客家地區的道教儀式:三朝醮個案〉《民俗曲藝》(十二月號,1
    58期,2007),197-253。
    林振源。〈民間道教儀式的傳承與變革〉《民間文學與漢學研究論文集》。臺北: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347-367。
    勞格文著、許麗玲譯。〈臺灣北部正一派道士譜系〉《民俗曲藝》(九月號,103
    期,1996),31-47。
    勞格文著、許麗玲譯。〈臺灣北部正一派道士譜系(續篇)〉《民俗曲藝》(七月號,
    114期,1998),83-98。
    謝聰輝。〈臺灣正一道壇獻供儀式與內涵析論〉《國文學報》(第35期,2004),
    95-131。
    謝聰輝。〈臺灣道法二門道壇建醮文檢研究一以基隆廣遠壇乙酉年松山慈惠堂
    七朝醮典演法為例〉《清華學報》(新三十九卷,第二期,2009),181-225。
    四、志書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臺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五、網路
    http://tw.myblog.yahoo.com/anping-yu/article?mid=14988&next=14974&l=a&fid=5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