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元真 |
---|---|
論文名稱: |
台灣1991-2004年間「劇場歌仔戲」音樂設計手法探討──以河洛歌子戲團為例 The study of 1991~2004“Theater Taiwanese Opera”music design |
指導教授: | 許瑞坤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6 |
中文關鍵詞: | 劇場歌仔戲 、音樂設計 、河洛歌子戲團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12 下載:2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歌仔戲音樂設計的主導權,從過去音樂的「演員劇場」由演出者帶著即興成分的個人設計方式,迄今劇場歌仔戲的「作家劇場」特質,設計者的個人的專長與喜好,關鍵地影響戲劇所呈現的風貌。而音樂設計專門職位的出現,對於全劇的整體鋪排與佈局,統一音樂風格成為其必然的職責。從劇本主題思想、情節結構、場次安排、人物聯繫、人物個性等各方面做通盤考量,在風格上有明確的定位,全劇節奏上有既統一又有對比的整體設計。加上主題動機和主題音樂的設計與運用,在變奏技巧性、穿插使用藝術性上較早期更高層次、更細膩。
伴隨著專業音樂設計職務的出現,定腔定譜逐漸被接受。因應多樣化的需求,出現新腔、多樣的板式變化、二重唱、幕後合聲、精緻和聲編曲等手法,使音樂精細度與整體效果有顯著的提升。
本文對於台灣劇場歌仔戲音樂設計手法做廣面性的探討,從「編腔」與「編曲」兩大層面分論之,從唱詞語言與音樂的結合過程與各式技法、選曲風格的轉移、主題音樂的應用與鋪陳、串與弄的使用、其他音樂的寫作與安插、到樂隊配器的選擇…等逐一討論,期能為二十世紀後期的劇場歌仔戲音樂設計整理出基本概念與技法,為新世紀歌仔戲音樂設計提供發展與創新的參考資料。
Previous Taiwanese opera style is controlled by the performer’s improvisation. However, the responsibility is shifted to different specialists. The specialty and preference of the specialist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style and their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 the atmosphere arrangement and music style unification for the play. In order to have a specific style, and more exquisite variation skills and “alternated-usage skills”; the theme, plots, scenery, characters relationship,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 and the exertion of subject-motive and music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whole.
With the emersion of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of music designing, the fixation of music as for tune style and notation is gradually accepted. New tune styles, metrical-type changes, duo, of-scene, and exquisite homophony… etc., are innovated to meet diverse requirements. Furthermore, those innovations are used to improve or intensify performing atmosphere.
This study on the music-design skills of Taiwanese opera is based on two major fields, “composition” and “arrangement. The topics which include the process and skill of language and music combination , shift of melody-selecting, applic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me, prelude, interlude and other background music, and instrument-selecting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sequentiall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llect the general ideas and skills of music designers of Taiwanese opera in the late twenty-century and be a reference to music designer.
王振義,〈決定「七字調」音樂與風格的因素〉,《臺灣歌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臺灣歌仔學會,1991。
石文戶,〈談台灣歌仔戲的精緻化──以實際的編導經驗為例〉,
《1997年海峽兩岸歌仔戲創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7。
朱維英,《戲曲作曲技法》,北京:人民音樂,2004。
杜定宇,《英漢戲劇辭典》,台北:建宏,1994。
李安和,〈論台灣「唸歌──歌仔戲」的戲曲語言時數所據──從音樂、語言美學的觀點來探討〉,《民俗曲藝》,1989。
林江山,〈歌仔戲七字仔與賣樂仔江湖調的關係〉,《台灣戲專學刊》第六期,台北: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2003。
邱昭文,〈瞎子摸象乎?歌仔戲在現代舞台上過招〉,台北:《表演藝術》,1995。
周于甄《國樂樂師對當代歌仔戲音樂發展之影響探討》,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2006。
周以謙,〈淺談歌仔戲音樂與七字調〉,《北市國樂》總127期,雜誌45期, 1997 。
______,〈論歌仔戲音樂設計-以《秋風辭》為例〉,《百年歌仔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出版, 2001。
______,〈淺談歌仔戲「器樂」及創作〉,《台灣戲專學刊》第六期,台北: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2003。
______,〈戲曲音樂創作漫談〉,《河洛歌仔戲團大舞台月刊》,第43期。
周茹萍,《和聲曲式樂器知識》,台南:信宏,1998。
柯銘峰、陳孟亮、周以謙,《歌仔戲唱腔》,台北:復興劇校,1996。
柯銘峰,〈淺談歌仔戲音樂新素材的運用──以《刺桐花開》的平埔族歌謠為例〉,《百年歌仔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2001。
______,〈電視調與台灣歌仔戲曲調應用的發展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2006。
______,〈台灣歌仔戲「音樂設計」與「編腔」概念〉,《台灣戲專學刊》第六期,台北: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2003。
許再添,〈台灣文場伴奏及安歌傳統〉,《1997年海峽兩岸歌仔戲創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7。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1991。
陳中申,〈幫腔或是綁腔──國樂(民樂)加入歌仔戲的經驗談〉,《1997年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7。
______,〈我在歌仔戲音樂中的成長──《命運不是天注定》音樂分析〉,《秋月對歌──台灣新加坡歌仔戲的發展與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8。
陳彬,〈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上)(下)〉,《表演藝術》,1996。
______,〈淺談歌仔戲傳統四大件與民族管弦樂器的結合〉,《1997年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7。
______,〈薌劇(歌仔戲)音樂設計狀況探討〉,《秋月對歌──台灣新加坡歌仔戲的發展與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8。
陳彬、陳松民,《薌劇傳統曲調選》,北京:人民音樂,1986。
陳松民,〈論薌劇歌仔戲的音樂〉,《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6 。
______,〈薌劇(歌仔戲)【七字調】【雜碎調】唱詞結構的變化與唱腔發展的關係〉,《百年歌仔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2001。
陳嘯高、顧曼莊,〈福建和台灣的劇種──薌劇〉,《華東戲曲劇種介紹》第三集,上海:上海新聞,1995。
徐麗紗,〈台灣歌仔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______,《從歌仔到歌仔戲──以【七字調】體系為中心》,台北:學藝出版社,1992。
______,〈台灣歌仔戲【哭調】唱腔的檢析〉,《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6 。
______,〈試探日治時期臺灣歌仔戲的唱腔設計:以《包公審梅花》一劇為例〉,《百年歌仔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2001。
郭乃惇,《西洋音樂史》,台北:樂韻,1958。
莫光華, 《台灣歌仔戲論文輯錄》,台中: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1996。
莊桂櫻,〈論歌仔戲唱腔即興方式之應用〉,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康謳,《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大陸書店,1990。
斯波索賓,《曲式學》,台北:樂韻,1986。
黃慧琥,〈民權歌劇團古路戲的音樂運用──以〈山伯英台〉為例〉,《百年歌仔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2001。
曾永義,《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1988。
______,《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
______,〈台閩歌仔戲關係之探討〉,《秋月對歌──以台灣新加坡歌仔戲的發展與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8。
曾仲影,〈台灣歌仔戲新調創作之探討〉,《1997年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7。
張炫文,〈歌仔戲的音樂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
______,〈歌仔戲音樂的特殊風格〉,《民俗曲藝》,1980。
______,〈歌仔戲音樂的音階〉,《民俗曲藝》,1981。
______,〈歌仔戲音樂的調式〉,《民俗曲藝》,1981。
______,〈歌仔戲音樂的拍子與節奏〉,《民俗曲藝》,1981。
______,〈歌仔戲音樂的自由性〉,《民俗曲藝》,1981。
______,〈歌仔戲音樂的多聲性〉,《民俗曲藝》,1981。
______,〈歌仔戲曲調分析〉,《民俗曲藝》,1982。
______,《台灣歌仔戲音樂》,台北:百科文化公司,1982。
______,《七字調的音樂研究》,台北:樂韻,1985。
______,〈「七字調」在台灣民間歌謠中的地位〉,《民俗曲藝》,1988。
______,〈四十年來海峽兩岸歌仔戲【七字調】的探討與比較〉,《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6 。
張桂菁,〈台灣歌仔戲文場樂器的變遷與應用〉,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游素凰,《歌仔戲識譜》,台北:復興劇校,1996。
楊馥菱,《台灣歌仔戲》,傳統藝術叢書16,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
______,《台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台北:學海,2001。
蔡宗德,〈台灣歌仔戲中的傳統與變遷〉,《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6。
蔡振家,〈試析歌仔調【慢七字】的四種胡琴伴奏〉,《民俗曲藝》123期,1998。
劉安琪,〈歌仔戲唱腔曲調的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劉南芳,〈都馬班來台始末〉,《漢學研究》第8卷第1期,1990。
______,〈台灣野台歌仔戲演出類型及發展途徑〉,《秋月對歌──以台灣新加坡歌仔戲的發展與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8。
劉春曙、王耀華,《福建音樂選論》,上海:上海文藝,1986。
羅時芳,〈現代戲對歌仔戲音樂的影響〉,《1997年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7。
羅時芳、顏梓和、董亞能,〈廈門現代戲對歌仔戲藝術的推進〉,《1997年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