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靖媛
Ching-Yuan Huang
論文名稱: 平衡取向讀寫教學方案對新移民子女國語文補救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Balanced Approach into A Chinese Remedial Instruction Program for New immigrant Children
指導教授: 唐淑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1
中文關鍵詞: 平衡取向教學國語文補救教學新移民子女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英文關鍵詞: balanced approach instruction, Chinese remedial instruction, new immigrant childre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1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平衡取向讀寫教學方案對於新移民子女國語文補救教學的成效,希望能藉此提升新移民子女的讀寫動機、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並彙整研究結果作為未來實施國語文補救教學之相關教育人員及研究者之參考。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三位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新移民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十三週的國語文補救教學課程。根據研究者在教學過程前、中、後所蒐集的質性與量化資料,加以分析與討論後,本研究所獲得之初步結論如下:
    一、 在讀寫動機方面,學生的讀寫動機皆有增強。在閱讀動機上,閱讀的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皆有成長;在寫作動機上,則是寫作的「自我效能」進步最多。但學生的讀寫動機皆尚未延續至其它學習情境之中。
    二、 在閱讀能力方面,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增加,更能掌握過去學過的生字詞。
    三、 在寫作能力方面,學生的寫作字數增加,且寫作品質在各教學階段中,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然而學生在寫作品質的保留效果不盡理想。
    四、 學生喜愛與自身經驗、背景相關及具有想像空間的教學主題,但不喜歡過於抽象或探及隱私的教學主題。
    五、 學生喜愛具有趣味性並能有效幫助學習的教學活動,不排斥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喜愛結合閱讀創作故事。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亦提出相關建議,供未來實施國語文補救教學之相關教職人員與研究人員,作為課程設計、實施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The study attemptd to develop a balanced approach Chinese remedial instruction program for new immigrant children, which promoted their motivation and abiliti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effectively, and to offer some advice on future practice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program.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and there were three 3th grade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invited as the subjects of a thirteen-week Chinese remedial instruction program. According to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gathered through the evaluation
    designed for the program, there were three main findings as following:
    1. Through the implementing of the program, there were positive effects on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motivation in several relating language aspects. However, the improved motiv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didn't transfer to other learning situations.
    2. Through the implementing of the program, not only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was improved, but also making the vocabulary more sense for new immigrant students.
    3. There were remarkable and relatively steady growths in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tudents' writing in the program. Nevertheless, the writing quality may have been easily affected once the learning situation changes.
    4. New immigrant students were much more interested in the instructing topics which relating to self-experience and background, or provoking their imagination. And they disliked abstract and private topics.
    5. New immigrant students liked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which were interesting and effectively helpful for learning. They were willing to share their own stories and interested in creating stories through the read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results, several instructing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remedial instruction programs were made and may have shed some light on program design,
    implement and research for future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新移民子女國語文能力之相關研究 15 第二節 新移民子女國語文補救教學之相關研究 22 第三節 平衡取向讀寫教學的內涵與應用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43 第二節  研究工具 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的篩選及描述 54 第四節  教學方案設計 56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整理 70 第四章 研究者的課程與教學省思 73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3 第一節  國語文補救教學對讀寫動機的轉變情況 103 第二節  國語文補救教學對閱讀能力的改變情形 140 第三節  國語文補救教學對寫作能力的改變情形 149 第四節  學生對補救教學課程的回饋 16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77 第一節  結論 177 第二節  建議 181 參考文獻 189 中文文獻 189 西文文獻 193 附錄 195 附錄一 國語文補救教學課程設計意向問卷  195 附錄二 國語文補救教學回饋問卷  197 附錄三 教師教學觀察與省思記錄表  199 附錄四 導師訪談大綱  200 附錄五 隨堂測驗範例  201 附錄六 記敘文作文評定量表與評量規準  204 附錄七 平衡取向讀寫補救教學教案  207 附錄八 學習單範例  214 附錄九 學生寫作自我檢查表  228 附錄十 學生寫作文章範例  232 附件十一量表授權使用同意書 251

    中文文獻
    方淑貞(2003)。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臺北市:心理。
    王世英(2007)。外籍配偶子女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之課程與教學研究:建構國民中學補救教學模式。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妙如(2005)。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校教育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美惠(2005)。外籍配偶家庭及其幼兒學校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王衍(2008)。緒論:第一節語文教學的本質。載於王衍、周碧香、施枝芳、馬行誼、彭雅玲、楊淑華、楊裕貿、劉君王告、魏聰祺、蘇伊文,國語文教學理論與應用(頁1-11)。臺北市:洪葉文化。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
    朱玉玲(2002)。澎湖縣本間美穗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何英奇、毛國楠、張景媛、周文欽(2001)。學習輔導。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余文玲(2008)。運用平衡閱讀教學於符合教育部課後扶助攜手計畫之國小學童英語補救教學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念蓉(2007)。Give me a hand-花蓮縣國小進行新移民子女補救教學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吳怡蒨(2007)。新移民家庭子女口語敘說能力之發展。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怡錞(2005)。外籍配偶子女之家庭學習環境對其國語文能力發展的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俊憲、吳錦惠(2009)。新移民子女課程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M. Jean, L. Pamela & W. Jack著。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敏而(1998)。語文學習百分百。臺北市:天衛文化。
    吳清基(2010)。推動臺灣的閱讀教育-全民一起來。研考雙月刊,34(1),62-66。
    吳毓瑩、夏曉鵑(2005)。東南亞裔新移民女性之子女教育處境與改進策略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李玉梅(譯)(2009)。S. D. Krashen著。從研究中獲得的啟示:閱讀的力量(The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臺北市:心理。
    李咏吟(1993)。低成就學生的診斷與輔導。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應用性學習心理學(頁397-424)。臺北:心理。
    李怡慧(2004)。東南亞籍配偶子女同儕關係類型及其相關因素初探。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縣:未出版。
    李連珠(2006)。全語文教育。臺北市:心理。
    李連珠(譯)(1998)。K. Goodman著。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what’s wholein whole language?)。臺北市:信誼。
    杜正治(1993)。補救教學的實施。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1993年的應用(頁425-472)。臺北市:心理。
    車達(2004)。台灣新女性移民子女之心靈世界探索。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未出版。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林怡萱(2007)。臺灣新移民女性之子女相關議題研究之分析:以90~94學年度碩博士論文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美珍、黃世琤、柯華葳(2007)。人類發展。臺北市:心理。
    林桂微(2009)。新住民子女學習國語文之個案研究-以彰化縣某國中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詩琴(2007)。基隆市國小高年級新住民子女家庭環境與資訊素養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9)。培養Super小讀者。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處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 96-2522-S-008-001-),未出版。
    柳雅梅(2005)。平衡閱讀教學對國小學童英文閱讀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夏曉鵑(2005)。解開面對新移民的焦慮。學生輔導,97,6-27。
    孫珮勻(2009)。故事結構教學對提升國小三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殊教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張世平、胡夢鯨(1988)。行動研究。載於楊深坑、賈馥茗,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頁103-117)。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育嘉、黃政傑(2007)。臺灣新移民子女教育課題方向-多元文化教育概念之重建。課程與教學季刊,10(1),1-20。
    張芳全、陳冠蓉、那昇華、陳滄鉦、林永盛、洪玉琄、柯淑慧、蕭玉盞、李健銘、蔡瑞芳、施奈良、張樹閔、林維彬、何佩憶(2007)。新移民子女的教育。臺北市:心理。
    張淑猜(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本國國語文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過程導向寫作教學的理論與應用-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市:復文。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碧珊(2006)。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注音符號能力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聽力學與語言治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2010年05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5/國語文970505(定稿).doc
    教育部統計處(無日期)。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統計(94-99學年度)。2011年12月7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fomas.xls
    教育部統計處(無日期)。國民中小學學生人數推估。2011年12月7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47.xls
    教育部統計處(無日期)。歷年校數,教師,職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39~99學年度)。2011年12月7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seriesdata.xls
    曹世珍(2005)。平衡閱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閱讀能力與閱讀態度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粘惠如(2006)。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中文聲韻覺識能力之探究~以臺中縣海線地區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弘昌(199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佩足、陳小雲(2003)。外新新娘子女的語言發展問題。國小特殊教育。35,68-75。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烘玉、劉能榮、周遠祁、黃秉勝、黃雅芳(2004年,6月)。臺灣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載於國立嘉義大學舉辦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9-104),嘉義市。
    陳珮真(2006)。外籍配偶子女之語言產生量研究:平均語句長度與詞類比例分析。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陳淑麗(2009)。弱勢學童讀寫希望工程:課輔現場的瞭解與改造。臺北:心理。
    陳清花(2005)。澎湖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學習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雅雯(2006)。外籍配偶子女在國小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宜蘭縣蘇澳鎮某國小為例外籍配偶子女在國小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未出版,花蓮縣。
    陳璽琳(2006)。外籍配偶子女口語能力研究。私立樹德科技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曾世杰(譯)(2010)。M. Pressley著。有效的讀寫教學:平衡取向教學(Readinginstruction that works : the case for balanced teaching)。臺北市:心理。
    黃明煌(2008)。國小外籍配偶子女與本國籍配偶子女先備知識、注音符號能力、識字量、閱讀流暢與閱讀理解關係之研究-以臺南縣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琮智(2009)。新移民女性子女中文閱讀能力及其與家庭閱讀環境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儒傑(2010)。因應弱勢學生學習需要的教材設計初探。載於:轉弱為強-弱勢學生教育的課程與教學(頁25-44)。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馨儀(2002)。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量表之編製與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楊坤堂、李水源、張世彗、吳純純(2001) 。 國小兒童書寫語文能力診斷測驗。台北:. 心理出版社。
    楊裕貿(2008)。寫作教學。載於王衍、周碧香、施枝芳、馬行誼、彭雅玲、楊淑華、楊裕貿、劉君王告、魏聰祺、蘇伊文,國語文教學理論與應用(頁253-308)。臺北市:洪葉文化。
    葉玉滿(2009)。新移民女性子女國語文補救教學。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葉青青(2009)。新移民親職教育的關鍵-親子繪本共讀。竹縣文教,38,44-46。
    葉郁菁(2006)。從英國「安穩起步」(Sure Start)計畫談外籍配偶子女的語言發展與輔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285-292。
    靳洪剛(1994)。語言發展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劉佳玟(2007)。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寫作動機及寫作表現上的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蔡榮貴、黃月純(2004)臺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626,33-37。
    謝國村(2004)。國小語文領域平衡閱讀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相關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謝錫金、岑紹基(2000)。量表診斷寫作教學法。香港,香港教育大學。
    謝錫金、林偉業、林裕康、羅嘉怡(2006)。兒童閱讀能力進展。香港:香港大學。
    蘇筱楓(2005)。臺灣、中國與東南亞新娘之子女的國語文能力與學業表現。私立立德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西文文獻
    Abbot, S. P., Reed, E., Abbot, R. D. & Berninger, V. W. (1997). Year-long balanced
    reading/writing tutorial: A design experiment used for dynamic assessment.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20(3), 249-63
    Chall, J. S. (1983).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oper, J. D. (2000). Literacy: help children construct meaning (4th ed.).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Cox, C. (2005). Teaching Language Arts: A Student- and Response-Centered
    Classroom (5th ed.). Boston, MA: Allan & Bacon.
    Deci, E. D. & Ryan, R. M. (2002). The Paradox of achievement: The Harder You Push, the worse it gets. In Joshua A. (Ed.), Improv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education. (pp. 61-87). Boston: Academic
    Press.
    Gersten, R., Compton, D., Connor, C. M., Dimino, J., Santoro, L., Linan-Thompson, S. & Tilly, W. D. (2008). Assisting students struggling with reading: 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and multi-tier intervention for reading in the primary grades. A practice guid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Regional Assistanc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trieved March 13, 2010, from http://ies.ed.gov/ncee/wwc/publications/practiceguides/.
    Goodman, K. S. (1996). On reading.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Kamil, M. L., Borman, G. D., Dole, J., Kral, C. C., Salinger, T. & Torgesen, J. (2008). Improving adolescent literacy: Effective classroom and intervention practices: A Practice Guid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Regional Assistanc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trieved May 10, 2010, from http://ies.ed.gov/ncee/wwc/.
    Marzano R. J. & Paynter D. E. (2007). New approaches to literacy: helping students develop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 Washing, DC: America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ayer, R. E. (2008).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nd ed.).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McGee L. M. & Richgels D. J. (2008). Literacy’s beginnings: supporting young
    readers and writers (5th ed.). Boston: Pearson / Allyn and Bacon.
    Neuman S. B. (1999). Creating continuity in early literacy: linking home and school with a culturally responsive approach. In L. B., Gambrell, L. M. Morrow, S. B., Neuman, M. Pressley. (Eds.), Best practices in literacy instruction (pp.
    258-270).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Pressley, M. (1998). Reading instruction that works: the case for balanced teaching.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Rief S. F. & Heimburge J. A. (2007). How to reach and teach all children throughbalanced literacy: user-friendly strategies, tools, activities, and ready-to-use material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Tompkins, G. E. (2006). Literacy for the 21st century: a balanced approach. (4th ed.).NJ: 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Tompkins, G. E. (2008). Teaching writing: balancing process and product. (5th ed.).NJ: 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