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蔣沛綺
Chiang,Pei-Chi
論文名稱: 李師師之小說形象嬗變研究
指導教授: 胡衍南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李師師《大宋宣和遺事》《水滸傳》《李師師外傳》《續金瓶梅》施蟄存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39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0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歷史中的知名女子不少,李師師身為娼妓,卻受到許多文人的垂青,在眾多文學名著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緣故頗耐人尋味。然查閱史籍與歷來學界研究資料,對於李師師的專門研究少之又少。即便有部分學者針對李師師在《東京夢華錄》、《三朝北盟會編》、《墨莊漫錄》、《浩然齋雅談》、《貴耳集》、《大宋宣和遺事》、百回本《水滸傳》、《李師師外傳》、《續金瓶梅》及現代施蟄存小說〈李師師〉中的形象進行分析,也多流於片面之見,往往只著眼於文本整體思想的概括,以偏概全給予李師師人物形象片面的形象界定,缺乏針對文本所描繪人物之深入探討、比較與作者寫作時代背景的詳細繫連。本論文即欲以前人研究之基礎,深入剖析李師師在《東京夢華錄》、《三朝北盟會編》、《墨莊漫錄》、《浩然齋雅談》、《貴耳集》、《大宋宣和遺事》、百回本《水滸傳》、《李師師外傳》、《續金瓶梅》及現代施蟄存小說〈李師師〉中人物形象之嬗變及承衍。展現在以男性為主的歷史長河之中,李師師作為一位弱女子、一名娼妓,她在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及形象轉變,除了文人刻意的寄情歸罪之外,也隱含作家所處各時代背景的道德價值觀及文人本身對女性的期待,更甚者,是男性對弱勢女性的無情消費。

    目次 摘要 1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二節 文獻探討 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9 一、文本研究 19 二、人物形象研究 19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章節安排 20 第二章 《大宋宣和遺事》之李師師 22 第一節 《大宋宣和遺事》之成書 22 一、編纂作者、年代、體裁 23 二、版本 24 三、內容思想 25 第二節 《大宋宣和遺事》之李師師直接形象塑造 28 一、外貌 29 二、行動 30 三、語言 32 第三節 《大宋宣和遺事》之李師師間接形象塑造 34 一、帝與妓:宋徽宗與李師師 34 二、官與妓: 37 三、夫與妻:賈奕與李師師 42 四、小結 44 第三章 《水滸傳》之李師師 47 第一節 《水滸傳》之成書 50 一、作者及成書年代 50 二、版本及評點 52 三、內容思想及女性形象塑造 54 第二節 《水滸傳》之李師師直接形象塑造 58 一、外貌 58 二、行動 61 三、語言 64 第三節 《水滸傳》之李師師間接形象塑造 67 一、帝與妓:宋徽宗與李師師 67 二、盜與妓 72 三、妻與妓 77 四、小結 82 第四章 《李師師外傳》與《續金瓶梅》之李師師 85 第一節 《李師師外傳》 86 一、前言 86 二、《李師師外傳》之李師師形象塑造 88 三、小結 103 第二節 《續金瓶梅》 105 一、前言 105 二、《續金瓶梅》之李師師形象塑造 107 三、小結 137 第三節 《李師師外傳》與《續金瓶梅》之李師師形象承衍 140 第五章 施蟄存小說〈李師師〉之李師師 145 第一節 施蟄存及其小說 146 第二節 施蟄存小說之女性形象塑造 150 一、完美妻子:〈鳩摩羅什〉中鳩摩羅什之妻、〈阿襤公主〉之阿襤公主 151 二、蕩婦:〈石秀〉之潘巧雲、〈鳩摩羅什〉之蕩女 153 三、待嫁女子:〈霧〉之素貞、〈薄暮的舞女〉中素雯 155 四、寡婦:〈春陽〉之嬋阿姨、〈周夫人〉之周夫人 157 第三節 施蟄存小說〈李師師〉之李師師形象塑造 159 一、施蟄存小說〈李師師〉之李師師直接形象塑造 160 二、施蟄存小說〈李師師〉之李師師與施蟄存小說之其他女性形象比較 162 三、施蟄存小說〈李師師〉之李師師與前期作家筆下之李師師形象比較 166 四、小結 169 第六章 結論 172 參考書目 176

    參考書目
    (一)古籍 (依時代先後排列)
    戰國•孟子:《孟子》(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宋•孟元老撰,明•沈士龍、胡震亨同校,王雲五主編:《東京夢華錄》(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影印《祕冊彙函》)。
    宋•羅燁:《醉翁談錄》(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4月)。
    宋•周密:《文錄•浩然齋雅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3月)。宋•佚名著,楊家洛主編,劉雅農總校:《宣和遺事》(臺北:世界書局,1969年2月,影印金陵王氏洛川校正重刊本)。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臺北:大化書局,1979年1月)。
    宋•陳鵠:《西塘集耆舊續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張邦基撰,孔凡禮點校:《墨莊漫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周密撰,吳企明點校:《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月,影印學津本)。
    宋•周密撰,傅林祥注:《武林舊事》(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年5月)。
    宋•佚名:《大宋宣和遺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復旦大學所藏《士禮居叢書》)。
    宋•郭彖:《宋元筆記小說大觀─睽車志》(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1年12月)。
    宋•張端義撰,李保民校點:《宋元筆記小說大觀─貴耳集》(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1年)。
    元•鍾嗣成、賈仲明撰,馬廉校注:《錄鬼簿新校注》(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7年6月,影印天一閣藏明藍格抄本)。
    元•施惠:《幽閨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1月,校勘民國開明書局版)。
    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11月,影印1934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百衲本)。
    元•瞿佑:《歸田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知不足齋本)。
    明•施耐庵:《足本水滸傳》(上海:世界書局,1948年10月,影印金聖歎刪改七十回貫華堂古本)。
    明•施耐庵著,金聖歎批:《水滸傳》(臺北:三民書局有限公司,1970年4月,影印貫華堂本)。
    明•葉天寥纂輯,洪葭卿校點:《午夢堂全集》(上海:上海雜誌公司,1936年10月,影印貝葉山房張氏藏版)。
    明•高儒等著:《百川書志》(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6月,影印明刊本)。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11月,影印嘉靖初刻本)。
    明•郎瑛:《七修類稿》(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1月,影印乾隆本)。
    明•徐復祚:《花當閣叢談》(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影印清嘉慶張海鵬輯刊借閱山房彙鈔本)。
    明•錢希言:《戲瑕》(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影印借月山房彙鈔指海)。
    明•沈德符:《野獲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影印學海類編)。
    明•不著撰人:《東西晉演義》(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1年,影印明世榮堂刻本)。
    明•李贄:《焚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8月,影印1961年中華書局本)。
    明•汪道昆等人:《水滸資料彙編》(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7月,影印成都李氏藏本)。
    明•惠康野叟:《筆記小說大觀─識餘》(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3月,影印民國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
    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墨海金壺本)。
    明•楊士奇等編:《文淵閣書目》(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讀畫齋叢書》本)。
    明•王圻纂輯:《續文獻通考》(北京:現代出版社,1986年11月,影印萬曆年間刻本)。
    明•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李卓吾批評忠義水滸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北京圖書館藏容與堂藏板)。
    明•陳建撰,沈國元訂補:《皇明從信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末刻本)。
    明•梅鼎祚輯纂,易軍校點,陸林主編:《青泥蓮花記》(合肥:黃山書社,1996年2月,校印清宣統二年北平自強書局出版之石印插圖本)。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8月,影印清末廣雅書局重刊本)。
    明•許自昌:《樗齋漫錄》(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影印明萬曆刻本)。
    清•周亮工:《書影》(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8月,影印懷德堂複刊賴谷堂原本)。
    清•金聖歎評點,文子生校點:《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3月,影印貫華堂本)。
    清•錢曾;《讀書敏求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校勘吳興趙孟升藏本)。
    清•丁耀亢著,陸合、星月校點:《金瓶梅續書三種》(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8月)。
    清•丁耀亢著,紫陽道人編:《續金瓶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順治十七年原刻本)。
    清•無名氏:《傳奇彙考》(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3月,影印1914年古今書室刊本)。
    清•余懷著,劉如溪點評:《板橋雜記》(青島:青島出版社,2002年11月)。
    清•陳忱著,茂山點校:《水滸後傳》(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12月,點校清光緒三年申報館排印本)。
    清•王士禎撰,靳斯仁點校:《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月,點校康熙辛巳刊本)。

    (二)近人論著 (依姓名筆劃排列)
    王利器等著:《水滸研究》(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
    王書奴:《中國娼妓史》(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88年2月)。
    王嘉良、李標晶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新編》(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0年2月)。
    王錦堂:《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 (臺北:臺灣東華書局,1992年02月)。
    王同舟、陳文新:《水滸傳:豪俠人生》(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王旭川:《中國小說續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5月)。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輯:《明清史料(六)》(臺北:維新書局,1972年3月)。
    中國文學史編輯小組編著:《新編中國文學史》(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2年3
    月)。
    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11月)。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2月)。
    古木:《秘說中國名女人》(臺北:中經社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3月)。
    朱一玄、劉毓忱:《水滸傳資料匯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1981年8月)。
    杜松柏:《國學治學方法》(臺北:洙泗出版社,1983年3月)。
    余嘉錫:《宋江三十六人考實》(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年1月)。
    余嘉錫:《余嘉錫文史論集》(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5月)。
    余鳳高:《心理分析與中國現代小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8月)。
    沈伯俊編:《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漫稿》(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李劍亮:《唐宋詞與唐宋歌妓制度》(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宋瑞芝:《中國女性》(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武舟:《中國妓女生活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0年8月)。
    武舟:《中國妓女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6月)。
    姜玉玲主編:《影響中國歷史的五十個女人》(臺北:添翼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3月)。
    吳秀明:《文學中的歷史世界:歷史文學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
    吳梅:《顧曲麈談─中國戲曲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上海:上海書店,1980年2月)。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1月)。
    施蟄存:《燈下集》(上海:開明書店,1937年1月)。
    施蟄存:《施蟄存全集─十年創作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
    春風文藝出版社:《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4年5月)。
    姚玳玫:《想像女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馬蹄疾編:《水滸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6月)。
    秦漢唐編著:《影響歷史的女中豪傑》(臺北: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6月)。
    唐圭璋:《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6月)。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12月)。
    袁世碩:《文學史學的明清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9年12月)。
    袁閭琨、薛洪勣主編:《唐宋傳奇總集•南北宋》(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章培恒、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新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曹晉傑、朱步樓:《施耐庵新證》(上海:學林出版社,1986年11月)。
    戚宜君:《中國歷代名女人評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5月)。
    戚宜君:《中國女性傳奇故事》(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00年1月)。
    黃獻文:《論新感覺派》(武漢:武漢出版社,2000年3月)。
    傅璇琮:《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7月)。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
    游國恩、王起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7月)。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6月)。
    葉一青、楊林山、王光照:《中國歷代名妓大觀》(吉林:延邊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楊渭生:《兩宋文化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趙景深:《中國文學史新編》(上海:北新書局,1936年1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9月)。
    劉再復:《雙典批判:對《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文化批判》(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7月)。
    劉如仲、李澤奉主編,蕭國亮編:《中國娼妓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0月)。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
    劉世德:《水滸論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7月)。
    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12月)。
    鄭振鐸:《文學大綱》(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
    鄭萬鵬:《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年1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4月)。
    魯迅校錄,王中立譯注:《唐宋傳奇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
    戴不凡:《小說見聞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
    聶紺弩:《中國古典小說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月)。
    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11年1月)。
    羅爾鋼:《《水滸傳》原本和著者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羅慷烈:《詞學雜俎》(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6月)。
    羅筱玉:《宋元講史話本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5月)。
    嚴一萍輯選:《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影印光緒董金鑑重刊《琳琅秘室叢書》)。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8月)。
    嚴明:《中國名妓藝術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8月)。
    嚴敦易:《《水滸傳》的演變》(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4月)。

    (三)期刊論文 (依姓名筆劃排列)
    力高才:〈李師師事迹考辨〉,《大同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3卷第4期,1999年12月,
    頁31─35。
    毛德彪:〈從「逼上梁山」看《金瓶梅》─試論《金瓶梅》與《水滸傳》的主題關聯〉,
    《臨沂師專學報》第19卷第2期,1997年4月,頁45─48。
    于倩:〈論《水滸傳》女英雄形象的時代價值〉,《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5
    期,2009年9月,頁109─111。
    文茜:〈論施蟄存小說中的慾望主題〉,《中國文學研究》第2期,2006年6月,頁93─95。
    王曉家:〈《水滸傳》作者及其他─與王利器先生商榷〉,《文學評論》第4期,1983年8
    月,頁111─115。
    王利器:〈《水滸全傳》是怎樣纂修的〉,《文學評論》第3期,1982年6月,頁86─101。
    王利器:〈《水滸傳》的來源〉,《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期,1987年
    4月,頁92─95。
    王齊洲:〈李師師形象的塑造與《水滸傳》的創作思想〉,《天津社會科學》第5期,1984
    年10月,頁73─77。
    王輝斌:〈金批《水滸》的成書年代─兼及金聖歎批點《水滸傳》的動機〉,《固原師專
    學報》第3期,1992年9月,頁5─8。
    王康:〈論《水滸傳》中女性形象的悲劇性〉,《語文學刊》第9期,2007年9月,頁66─69。
    王敏:〈淺議《李師師外傳》〉《語文學刊》2007年11月,頁96─98。
    王瑾:〈試論《續金瓶梅》的創作年代〉,《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9期,
    2003年9月,頁38─39。
    王燕;〈晚明「秦淮名妓現象」初探〉,《江淮論壇》第6期,2003年6月,頁102─107。
    王君澤:〈《續金瓶梅》主體精神探析〉,《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3期,2006年3月 頁42─44。
    王瑾:〈《續金瓶梅》藝術探析〉,《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4期,2006年8月,
    頁18─19。
    王瑾:〈論李師師藝術形象的演變及其成因〉,《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9
    卷第1期,2008年1月,頁127─131。
    王瑾:〈《續金瓶梅》主旨解讀〉,《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2期,2004年2月,頁11─14。
    王葉青:〈施蟄存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報》第11卷第6期,2011年12月,頁116─119。
    王葉青:〈論施蟄存歷史題材小說的存在之思〉,《長春大學學報》第22卷第3期,2012年3月,頁327─330。
    王俊恒:〈《水滸傳》女性形象塑造的意義與美學價值〉,《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6期,2012年5月,頁144─148。
    王君澤:〈《續金瓶梅》主體精神探析〉,《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3期,2006年6月,頁42─44。
    王效為:〈試論施蟄存小說中的精神分析法〉,《短篇小說(原創版)》第11期,2015年4月,頁39─40。
    石昌渝:〈《上海水滸傳》成書於嘉靖初年考〉,《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
    卷第5期,2001年9月,頁56─69。
    代小冬:〈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芻議〉,《短篇小說(原創版)》,2012年9月,頁25─26。
    任崇岳:〈李師師生年小考〉,《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1期,1996年1
    月,頁57─60。
    朱仰東:〈《水滸傳》女性觀辯證〉,《渮澤學院學報》第31卷第6期,2009年11月,頁43─47。
    朱嘉雯:〈宋詞中的美人薄妝〉,《名作欣賞》,2010年11月,頁47─48。
    朱雅文:〈談該如何看待《水滸傳》女性觀問題〉,《文教資料》第30期,2014年10月,
    頁53─54。
    丁舒雅:〈社會地位視野下唐宋傳奇中妓女之比較〉,《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 20 卷第2期,2012年3月,頁65─67。
    何毛堂:〈女色當前,情商影響結局─《水滸傳》人物情商研究之二〉,《廣西右江民族
    師專學報》第14卷第2期,2001年6月,頁21─27。
    何紅梅:〈十年來《水滸傳》作者、成書年代與版本研究述要〉,《渮澤學院學報》第33
    卷第3期,2011年6月,頁48─54。
    李偉實:〈從水滸戲和水滸葉子看《水滸傳》的成書年代〉,《社會科學戰線》第1期,1988年3月,頁282─287。
    李偉實:〈從杜堇的《水滸人物全圖》看《水滸傳》的成書年代〉,《社會科學戰線》第
    3期,1991年6月,頁274─276。
    李明軍:〈明清豔情小說因果報應觀念中的性別倫理〉,《唐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6期,2007年11月,頁1─5。
    李新平:〈簡論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的審美特徵〉,《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7卷第5期,2008年9月,頁70─71。
    李光閣:〈李師師的風月政治學〉,《領導文萃》,2013年3月,頁106─109。
    李勝:〈《水滸傳》中的「倡優必賤論」〉,《文學教育》,2015年3月,頁52─55。
    谷亞男:〈淺論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中的潛意識描寫〉,《西安社會科學》第28卷第5期,2010年10月,頁18─19。
    宋以芳;〈《水滸傳》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特色剖析〉,《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
    9月,頁90─92。
    吳敢:〈說《水滸傳》中的潘金蓮──說四個潘金蓮之一〉,《昆明學院學報》,2009年1
    月,頁43─45。
    吳憲貞:〈《水滸傳》女性觀點生成及其拓新價值〉,《齊魯學刊》第4期,2012年7月,
    頁132─135。
    周學禹:〈論《水滸》繁本與簡本的先後關係〉,《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83年7月,頁60─67。
    周維衍:〈《水滸傳》的成書年代和作者問題─從歷史地理方面考證〉,《學術月刊》第7期,1984年7月,頁55─61。
    周曉秋:〈論施蟄存歷史小說敘事模式的生成〉,《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12年1月,頁84─88。
    周雪琦:〈論水滸故事中李師師形象的演變〉,《牡丹江大學學報》第24卷第10期,2015
    年10月,頁86─88。
    周德蓓:〈精神分析燭照下的女性心理寫實〉,《長治學院學報》第32卷第4期,2015年8月,頁49─52。
    柏俊才:〈堅冰下的暗流:《水滸傳》女性意識的覺醒〉,《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34卷第3期,2007年5月,頁68─71。
    苗貴松:〈唐宋小說的詩情與畫意──以〈遊仙窟〉、〈紅線〉、〈王幼玉記〉、《李師師外
    傳》等為例〉,《理論界》第473期,2013年1月,頁146─148。
    段軍、劉濤:〈談宋代娼妓之風對詩歌創作的影養〉,《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第23卷第1期,2007年2月,頁4─6。
    柳素平:〈晚明名妓的氣質與形象及其文化透視〉,《史學月刊 》第4期,2006 年4月,頁96─103。
    胡衍南:〈論《三續金瓶梅》的世情書寫與俗雅定位〉,《淡江中文學報》第23期,2010
    年12月,頁27─54。
    袁世碩:〈《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問題〉,《東岳論叢》第3期,1983年6月,頁37─42。
    徐仲元:〈施耐庵熱與《水滸傳》作者〉,《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84年3月,頁86─91。
    徐子方、孫巧琳:〈庸中佼佼者──評《李師師外傳》兼及宋人傳奇〉,《南京理工大學
    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6期,1999年12月,頁6─8。
    唐正華:〈論施蟄存歷史題材短篇小說的創新〉,《文史哲》第2期,1994年3月,頁89─92。
    唐正華:〈施蟄存佛教小說創作心理透視〉,《學術界》第5期,1994年10月,頁59─67。
    翁菊芳:〈淺析施蟄存歷史小說的諷刺色彩〉,《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報)》第23
    卷第4期,2008年8月,頁97─99。
    翁菊芳:〈論施蟄存小說女性意識的階段性特徵〉,《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第6期,2008年6月,頁125─130。
    翁菊芳:〈從女性構型看施蟄存小說女性意識的嬗變〉,《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5期,2008年9月,頁35─38。
    馬成生:〈從李卓吾到金聖歎一略論李評《水滸》與金評《水滸》在思想方面的繼承關係〉,《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82年6月,頁42─49。
    馬成生:〈續論從李卓吾到金聖歎〉,《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83年6月,頁60─67。
    馬成生:〈《水滸傳》作者及成書年代論爭述評〉,《中華文化論壇》第1期,2001年1
    月,頁64─69。
    馬成生:〈一部雛形的《水滸傳》─略論《大宋宣和遺事》中的水滸故事〉,《渮澤學院
    學報》第33卷第3期,2011年6月,頁39─43。
    馬卓昊:〈《水滸傳》中的女性特點及個性解析〉,《金田》第4期,2014年4月,頁100。
    殷紅:〈試析施蟄存〈春陽〉中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及施蟄存的複雜創作心理〉,《神州》第20期,2013年7月,頁14。
    孫言誠:〈論《續金瓶梅》的思想內容及其認識價值〉,《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6期,1991年6月,頁51─55。
    時寶吉:〈《續金瓶梅》所表現的愛國主義精華〉,《殷都學刊》第2期,1991年7月,頁42─48。
    許勇強、李蕊芹:〈百年《水滸傳》成書時間研究檢討〉,《中華文化論壇》第4期,2010
    年12月,頁148─152。
    莎日娜:〈明清之際通俗小說中的「時政評述」〉,《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第20卷第4期,2011年7月,頁96〜121。
    張國光:〈再論《水滸》成書於明嘉靖初年〉《武漢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83年8月,頁114─118。
    陳中凡:〈試論《水滸傳》的著者及其創作年代〉,《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期,1955年1月,頁24─34。
    張新科:〈在歷史與文學的交會處放出光芒 —— 史傳文學與歷史、文學的聯繫與區別〉,《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 (西安)》第17卷第4期,2000年12月,頁60─62。
    陳松柏:〈《水滸傳》作者考辨八說〉,《水滸爭鳴》,2001年2月,頁47─59。
    陳小林:〈論《續金瓶梅》之文化整合及其敘事特色之生成〉,《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36卷第4期,2008年7月,頁57─61。
    張京華:〈中國傳統政治性徵──以「三顧茅廬」與《李師師外傳》為參照〉,《吉首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2期,2007年3月,頁150─157。
    張同勝:〈論《大宋宣和遺事》在思想和結構上的民族特色〉,《渮澤學院學報》第32卷第1期,2010年1月,頁28─32。
    張振國:〈《續金瓶梅》的人物塑造藝術〉,《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2期,2004年6月,頁90─93。
    張振國:〈《金瓶梅》續書研究世紀回眸〉,《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5期,2004年9月,頁24─28。
    張玥兒、黃德志:〈現實與自身雙重壓抑下的悲劇形象──試析施蟄存《春陽》中的嬋阿姨形象〉,《名作欣賞》第29期,2015年10月,頁57─59。
    傅建安:〈青樓女性的男性想像──評施蟄存《石秀之戀》〉,《中國文學研究》第3期,2010年7月,頁73─77。
    路曉琳:〈走出幽靈塔的女人──論施蟄存歷史小說的女性人物建構〉,《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第21卷第5期,2005年10月,頁16─18。
    楊迎平:〈從《善女人行品》看施蟄存小說的內心獨白〉,《南京曉莊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2005年5月,頁39─44。
    楊柳青:〈試析施蟄存小說中女性形象的詩性〉,《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30卷第1
    期,2010年1月,頁66─67。
    楊淑明:〈李師師的戲豐富了三個男人的形象〉,《濰坊學院學報》第12卷第3期,2012
    年6月,頁15─17。
    齊裕焜:〈《水滸傳》不同繁本系統之比較〉,《中國典籍與文化》第1期,2011年1月,頁53─62。
    黃霖:〈宋末元初人施耐庵及「施耐庵的本」─兼析興化、大豐「新發現」恰恰證明其地確無施耐庵〉,《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1982年5月,頁50─56。
    黃霖:〈丁耀亢及其《續金瓶梅》〉,《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1988年4月,頁55─60。
    黃俶成:〈20世紀《水滸》版本的研究〉,《文史知識》第4期,2001年4月,頁114─120。
    黃俶成:〈《水滸》版本衍變考論〉,《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1期,2001年2月,頁36─44。
    黃忠來:〈施蟄存小說:從反叛到回歸〉,《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
    卷第6期,2006年11月,頁56─60。
    詹凌菲:〈李師師故事的演變與古代青樓文化〉,《天中學刊》第27卷第4期,2012年8
    月,頁31─33。
    溫慶新:〈關於《水滸傳》成書時間研究的方法論思考〉,《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29卷第2期,2014年3月,頁45─53。
    劉軍、湯海忠:〈論施蟄存的文學語言觀〉,《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2
    期,2008年3月,頁81─85。
    劉孔伏:〈李師師遺事辨正〉,《青海社會科學》第2期,1994年4月,頁66─70。
    劉世德:〈《水滸傳》無窮會藏本初論─《水滸傳》版本探索之一〉,《文學遺產》第1期,2000年1月,頁106─140。
    趙平平:〈淺議金評《水滸傳》對小說評點理論的影響〉,《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第28卷第1期,2008年2月,頁81─82。
    鄧曉東:〈從燕青形象之演變看《水滸傳》作者的矛盾心態》,《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5年3月,頁264─267。
    蔡朔冰:〈試論《水滸傳》中的女性〉,《蘭州教育學院學報》第30卷第3期,2014年3
    月,頁6─7。
    鄭明娳:〈施蟄存小說中的兩性關係〉,《教學與研究》第13期,1991年6月,頁83─91。
    鄭純芳:〈京瓦技藝:宋代東京娛樂消費的歷史走向〉,《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29卷第1
    期,2009年3月,頁30─33。
    鄭桂合:〈作者封建倫理道德思想的集中呈現──《水滸傳》女性形象特點及其原因初
    探〉,《渮澤學院學報》第34卷第3期,2012年6月,頁79─81。
    潘慎、秋楓:〈〈師師令〉調名來源索真〉《文化月刊(詩詞版)》第5期,2006年6月,
    頁105、106。
    歐陽健:〈《續金瓶梅》的成書年代〉,《齊魯學刊》第5期,2004年9月,頁119─123。
    滕桂華:〈反女性批判──再論《水滸傳》的女性觀〉,《渮澤學院學報》第31卷第4期,
    2009年7月,頁40─43。
    韓曉琴、楊明:〈歷史人物神性化去蔽──以施蟄存歷史題材小說〈將軍的頭〉和〈石秀〉為例〉,《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第6卷第2期,2011年2月,頁74─75。
    遲魯寧:〈李師師與《水滸傳》及其文學意義〉,《語文教學通訊》第830卷第3期,2015
    年3月,頁67、68。
    薛洪勣:〈《李師師外傳》應是明末作品〉,《明清小說研究》第314期,1990年12月,
    頁181─189。
    魏麗:〈L/Z──關於施蟄存歷史小說〈李師師〉的閱讀符碼分析〉,《濮陽職業技術學院
    學報》第26卷第6期,2013年12月,頁105─110。
    錢國蓮:〈《水滸傳》的女性價值評判體系〉,《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第3卷第1期,2004
    年6月,頁35─39。
    聶春艷:〈淺議《續金瓶梅》的歷史反思與社會現實批判〉,《時代文學》第8期,2008年8月,頁83、84。
    羅爾綱:〈從《忠義水滸傳》與《忠義水滸全傳》對勘看出續加者對羅貫中《水滸傳》
    原本的盜改〉,《學術論壇》第6期,1988年6月,頁102─107。
    嚴銘:〈試析《水滸傳》主要女性人物形象的來源及文學意義〉,《學術探索》2014年5月,頁127─131。

    (四)學位論文 (依發表時間排列)
    崔瑩:《論《水滸傳》作者的女性觀》,新疆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6年4月。
    隨金玲:《施蟄存筆下的女性形象系列研究》,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4月。
    曲偉新:《試論施蟄存的心理分析小說》,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年5月。
    盧娜:《《水滸傳》俠形象異變研究》,新疆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6月。
    張彩雲:《《水滸傳》女性形象分析》,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11月。
    董新月:《宋元話本對施蟄存小說創作的影響》,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5月。
    程海濤:《《大宋宣和遺事》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1年5月。
    陳智喻:《《金瓶梅》續書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12月。
    潘星曄:《《水滸傳》女性觀研究》,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4月。
    司偉偉:《李摯《水滸傳》評點研究》,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5月。
    李孟儒:《《水滸傳》作者為羅貫中考論》,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5月。
    賈明秀:《晚明文化視角下的士妓交往研究》,華東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6月。
    管美鳳:《文學作品中的李師師形象研究》,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
    年12月。
    劉三雄:《施蟄存現代題材心理分析小說研究》,貴州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5月。
    朱娟:《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6月。
    陶盟:《施蟄存心理分析歷史小說研究》,牡丹江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5月。
    董懿群:《變態心理學視域下的施蟄存小說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5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