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治平
Hsieh chih ping
論文名稱: 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The Taipei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rse and the factors
指導教授: 黃明月
Hwang, Ming-Yu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阻礙因素
英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 course, factor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7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在在探討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與其阻礙因素之比較分析,以問卷調查法,蒐集研究資料,以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554份,佔樣本數的88%。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教師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及阻礙因素調表表」,問卷的處理採SPSS 10.0 FOR WINDOWS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卡方考驗、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
    主要發現摘述如下:
    一、 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分為「學位進修」、「學分進修」、「非學分進修」等三種,其中以參與「非學分進修」類型情形最踴躍,「學分進修」類型情形最不踴躍。
    二、 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未來一、二年最想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以「學位進修」比率最高,「學分進修」最低。
    三、 教師背景變項在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上的差異:
    (一) 男性教師參與「學位進修」課程類型的比率顯著高於女性教師。
    (二) 服務年資6~10年參與「學位進修」方式的比例顯著高於服務年資1~5年教師。
    (三) 兼主任之教師參與「學位進修」方式的比例顯著高於級任教師及科任教師。
    (四) 女性教師參與「非學分進修」方式的比例顯著高於男性教
    師。
    (五) 服務年資1~5年參與「非學分進修」方式的比例顯著高於服務年資6~10年及11~15年教師。
    四、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與專業繼續教育阻礙因素層面之關係如下:
    (一)在「意向阻礙」層面的影響程度上,服務年資11-15年教師顯著高於6-10年教師;學校規模7班以下教師顯著低於37-70班及71班以上學校教師。
    (二)在「情境阻礙」層面的影響程度上,已婚有小孩教師顯著高於未婚教師;學校規模7班以下教師顯著低於37-70班及71班以上學校教師。
    (三)在「機構阻礙」層面的影響程度上,教師兼主任顯著低於級任及科任教師。
    (四)在整體阻礙的影響程度上,教師兼主任顯著低於級任及科任教師;學校規模7班以下教師顯著低於37-70班及71班以上學校教師。
    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一、 充實學分進修、非學分進修的課程,並增加進修的激勵措施
    二、 妥善規劃學位進修課程內容,幫助教師改善教學效能
    三、 鼓勵兼主任的教師積極參與非學分進修或學分進修
    四、 不同服務年資的教師應有不同的進修課程與規劃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types of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rse and the factors which hold back thos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object of study is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ounty, the good samples are 557 copies, 88% of total samples. The research's instrument is “Teacher's participation for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ype and the obstructive factor investigation Table", which is edit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method of the questionnaire are chi-square, T-test,ANOVA.and to use the statistics packaged software of SPSS 10.0 FOR WINDOWS
    The summary of the diagnosis are as follows:
    一、 The Taipei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re divided in three types of “academic study", “credit study" and “non-credit study". The most popular course is “non-credit study" and the less selected is “credit study".
    二、 The most popular course which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ounty want to participate in is “academic study", and the less selected is “credit study" in the coming 1 to 2 years.
    三、 The differences of teacher's background in participation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一) The ratio of the male participation in “academic study" is much
    higher than female.
    (二) The ratio of the 6-10years old-time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academic study" is much higher than who worked under 5years.
    (三) The ratio of the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academic study" also as a supervisor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others.
    (四) The ratio of female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non-credit study" is much higher than male teachers.
    (五) The ratio of the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academic study" who worked under 5years i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6-10years old-time teachers.
    四、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teacher and the obstructive factor of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re as follows.
    (一) The affective analysis of “dispositional barriers": the 11-15year old-time teachers are much affected than those who worked 6-10years; teachers who work for the schools which class size from 37 to 70 or above are much affected than those under 7classes.
    (二) The affective analysis of “situation barriers": The parents-teachers are much affected than singles; the teachers who work for the school size under 7 are much affected than the school size from 37 to 70 or above.
    (三) The affective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eachers
    who also be the supervisor are less affected than the others.
    (四) The affective analysis of the entirety: Teachers who also as a supervisor are less affected than the others; teachers who work for the school size under 7 classes are less affected than school size from 37 to 70 classes and above.
    In the end, the researcher present some commends as follows base on those research conclusion.
    一、 Improving “credit study"and “non-credit study" course and to step up more encourage facilitators.
    二、 Well planning the course of “academic study" and help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三、 Encourage the teachers who also as a supervisor to participate in credit and non-credit study.
    四、 Different course and planning for different seniority teacher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終身學習的發展與意義 ------------------------- 9 第二節 專業繼續教育的意涵 -------------------------- 13 第三節 教師專業繼續教育的課程型態 ------------------- 19 第四節 教師專業繼續教育的阻礙因素 -------------------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4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5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55 第五節 資料分析處理--------------------------------- 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背景分析---------------------------- 58 第二節 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分析----62 第三節 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繼續阻礙因素的調查分析- 75 第四節 不同課程類型與阻礙因素之差異-------------------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1 第二節 建議----------------------------------------103 附錄 ---------------------------------------------109

    中文部分
    丁志權(民85),教師在職進修的權利與義務。台灣教育,552, 頁16-20。
    丁志權、蔡芸(民86),台灣省國民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實況與進修需求之研究。台灣省教育廳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尤智倩(民89),國中英語教師在職進修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方琇瑩(2004)。中小學教師進修網路課程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秀雲(2000)。學校本位的教師進修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4,40-41。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王家通(民83),突破教師進修的瓶頸。教師天地,68,頁23-27。
    王家通(民85),教師法與教師專業。教師天地,83,頁22-26。
    白穗儀( 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任立誠( 1996)。花蓮縣推動國小教師在職教育現況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任東屏(民88),碩士程度的女性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文雄(民76),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育之理念與我國未來實施之動向。高雄:復 文書局。
    何福田( 1998)。營造中國人的世紀— 海峽兩岸教師在職進修研討會開幕詞。
    國教天地,130,1-3。
    何福田(民71),我國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進修制度之研究。正昇教育科學社。
    何福田(民81),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專業。台北:師七書苑。
    吳明清(民79),正視教師專業成長的需求。一週教育論壇,頁388-395,台北:教育廣播電台。
    吳明清、沈姍姍、林天佑、林文律(1995)。師範學院研究所提供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方案研究。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委託研究報告。
    吳明隆(民81),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育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6,頁131-161。
    吳明隆(民88),SPSS 統計應用實務。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分有限公司。
    吳政憲(2001)。學校本位專業發展之態度現況與成效知覺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美麗(民86),國小教師對參與學士後進修之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基(1990)。教師與進修。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基(民78),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問題之展望。研考月刊,145。
    吳慧玲( 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不同在職進修方式與其專業成長之分析比較。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錘卿( 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呂錘卿(民80),談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國教輔導,30(4),頁11-21。
    李俊湖(民81),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鴻章(民89),國小教師參與學校中心在職進修現況與改進途徑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翠蓮(民8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組織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崇儒(民86),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市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崇儒(民89),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途俓。中等教育,51(5),74-84。
    林生傳(民90),國民教育階段教師在教育改革政策下的專業成長需求調查研究。教育學刊,17,23-44。
    林生傳、呂錘卿(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與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17,45-64。
    林進材(民89),邁向教師專業成長。國教天地,51(3),頁3-8。
    林新發(民85),兩岸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之比較。台北師院學報,9,92-101。
    林翠屏(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倫理信條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侯銀華(2004)高雄縣中等學校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況及進修阻礙因素之研究 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新助(民82),教師在職進修面面觀。竹縣文教,6 月2 期,頁16-18。
    孫國華(民86),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大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徐治民(民84),教師在職進修:一所國小之自然式探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志鵬(民90),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秀敏(民77),提昇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教學成效之研究。台北:東益書局。
    張盈婷(民86),落實在職進修,提昇教師專業素養。中等教育,48(3),頁73-77。
    張美玉(民8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在職教育的經驗與省思。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清濱(民85),教師進修— 邁向專業化的途徑。研習資訊,13(6),頁2-9。
    教育部(民84),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
    梁坤明(民88),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態度、活動型式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金池(民78),國民小學教師價值觀念進修態度與教學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永發(民89),國小教師專業的省思。國教之友,51(3),頁45-50。
    陳金山(民86),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琮仁(2004)九年一貫課程之教育論述分析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惠萍(民82),高雄市國小教師短期在職進修需求調查研究。高市鐸聲,4(1),頁69-75。
    陳舜芬、丁志仁、洪麗瑜(民85),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制度的檢討。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陳靜婉(民90),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知覺之研究— 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仁晃( 2000)。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進修現況及其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莉雅(民86),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黃正鵠(民80),建立教師在職進修之制度。學生輔導通訊,13,頁5-9。
    黃瑞榮(民86),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專業素質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榮村(民85),教師的專業成長:一個外行人的觀點。教師天地,83,頁8-12。
    楊國賜(民83),我國教師在職在職進修制度改進芻議。教師天地,68,頁13 –16。
    楊深坑(民91),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規劃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8:2,117-153。
    詹秀茹(2003)在職人員進修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EMBA)學習動機與學習阻礙因素之研究 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蕙蘭(民88),淡江大學教師教育專業成長之需求評估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文通(民76),新竹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世閩(民85),教師專業成長與在職進修教育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春榮(民87),教師組織與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天地,94,頁4-11。
    歐用生(民83),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之檢討與改進。高市鐸聲,5(1),頁1-6。
    歐用生(民85),教師進修制度研討論文,中華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的挑戰與省思。台北:師大書苑。
    蔡 芸(民86),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台灣省中小學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蔡保田(民72),教師在職進修問題。師友月刊,187,頁9。
    蔡清華(民72),主要國家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碧璉(民8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及期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鄭博真(民89),我國與主要國家教師在職進修制度之比較分析。教育研究資訊,39-57。
    賴蕙君(2000)嘉義市國中教師終生學習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計劃行為理論的驗證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水南(民83),師資培育法與教師在職進修。中等教育學報,1,頁9-13。
    鍾任琴(民89),教師專業權能之研究--理與論建構與實證分析。五南圖書館出版。
    顏素霞(民83),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實習課程、學生個人背景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羅清水(民87),終身教育在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研習資訊,15(4),頁1-7。
    饒見維(民8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五南書局。

    外文部分
    Bell, B. & Gilbert, J. (1994). Teacher development as professional personal, andsocial development.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0(5), 483-497.
    Bergquist,W.H.(1978) . Relationship of collegia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9(3),18-23.
    Bradley, H. (1991). Staff development. London: Falmer.
    Burden, P. R. (1980).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haracteristic and influences on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Service No.ED198087)
    Burker, P.J.,& Fessler, R. (1983). Interaction : Assential in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growth progress. NASSP Bulletin, 43-49.
    Cameron, J. S. (1986) .Assessing school based factors that facilitate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University of Illionois at Urbana – Champaign. Ed.D.AAC8623629
    Candy, P. C. (1991). Self - 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development .In M.F. widden & I. Andrews(Eds), staff development for school improvement : A focus on the teacher.London : The Falmer Press.
    Duck, D. L. (1990).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Duke, D.L. (1993). Removing Barriers to Professional Growth. Phi Delta Kappan ,74(9), 702-712.
    Edwards, M. A. (1995). Growth Is the Name of the Game. Educational Leadership,52,72-74.
    Ellis. (1984) . The work-life experience of teachersand orientation towar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ation at the Annua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iean,LA, Apr.23-27,1984).
    Erffmeyer ,E.S.,& Martray ,C.R (1988). A goal-setting process for valua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rofessional leadership. ERIC ED293858.
    Erffmeyer ,E.S.,& Martray ,C.R (1990).Aquantified approach to valu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mt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through a goal-setting process. Journal of Peraona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3, 275-300.
    Erffmeyer, E. S. & Martray, C. R.(1988). A goal-setting process for evalu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leadership.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93 858).
    Fessler, R. (1985). A model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 Springfield.
    Glattorn, A. A. (1987) .Coopera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Peercentered options for teacher growth. Educational Leadership,45 (3),31-35.
    Larson, M. S. (1977). The rise of professionalism: A sociological analysis.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etson, J. W. (1971) . In-service training in L. C.Deighton(ed). The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Co.The Free Press.
    Phinney, F.C. (1972). Professional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America teachers abroad. Unplished ED.D Disseriation Michigan Unversity.
    Pierce, E. A. (1963) . Primary Teacher in Asia Bangkok. UNESCO Regional Office for Education in Asia.
    Reynolds,D.,&Cuttance,P. (1992).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 policy ,and practice. London :Cassell.
    Sealey,L. (1978).The professional growth continuum :A Kaleidoscop.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9(3),14-17.
    Stoops, E.,& Johnson, R. E.(1967). Elementary school dministration. N. Y. Mcgraw-Hill co.
    Watts, Kathleen, Heidi (1986). How teachers learn :Teachers'view on profseeional developmen.Cornell University. Ph. D.1986, AAC862874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