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愚文
ZHOU, YU-WEN
論文名稱: 北宋的三次教育改革
指導教授: 伍振鷟
Wu, Chen-Ts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畢業學年度: 73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宋代教育改革改革科舉制度四庫全書教育
英文關鍵詞: SONG-DYNAS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7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自隋開科取士之後,由唐至清,教育制度即與科舉制度同時並行,而且科舉對士
    子的吸引力與影響力始終超過學校教育,以致學校教育淪為科舉的附庸。針對這種現
    象,北未時曾三度試圖加以改革。這三次教育改革先後發生在仁宗、神宗及徽宗三朝
    ,而由范仲淹、王安石與蔡京三人所推動。由於北宋的教育改革,居於傳統中國教育
    發展的轉捩點,因此本文將深入探究其經過,影響成敗的困素及其對於當時後世的影
    響。
    本研究所用史料,依『四庫全書』的分類,是是以正史、編年史、政書、奏議詔令,
    以及當時各家文集為主,輔以雜史、別史、紀事本于及傳記。至於方法上,本研究以
    歷史研究法為主,輔以理論分析法與敘述統計法。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緒論;第二
    章敘述宋初的時代背景;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別敘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次改革的經過
    ;第六章再對改革進行檢討,首先對三次改革作分析,其次分別從人的因素、制度的
    因素和教育社會功能的因素三個角度,探究影響改革成敗的可能因素,然後再分析其
    對南未教育與科舉的影響,第七章則為結論。
    北宋的三次教育改革,一方面顯示出宋代教育的重心,逐漸由品官子弟移向平民子弟
    ,一方面則表示范、王、蔡三人試圖努力發展教育,建立一套由地方到中央完整的學
    校制度,使其影響力與重要性能逐步超過科舉,進而加以取代,將養士與取士合而為
    一。然而北宋時,因缺乏促使改革成功的有利條件,以致三次改革均歸失敗。因此使
    得南宋至清末,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一直無法超越科舉,而養士與取士亦始終未能合轍
    。由此可知,北宋三次教育改革的成敗,對於其後中國教育的發展實有重大的影響。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