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文彥 Wen-Yan Huang |
---|---|
論文名稱: |
外籍配偶教育問題分析與制度建構─以2002~2006台北縣為例─ The research of analysis and constructing educational system for immigrant brides - Taipei county 2002~2006 |
指導教授: |
黃城
Huang, Ch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2 |
中文關鍵詞: | 外籍配偶 、國小補校 |
英文關鍵詞: | immigrant bride, supplementary compulsory schoo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8 下載: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美國抗議移民法事件、法國騷動事件,顯示移民產生的社會問題,對國家、社會現有體系影響嚴重,處置不當或漠視極容易以發族群的對立、衝突,會造成國家體系的衝擊,甚至影響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外籍配偶及其子女所衍生的社會問題逐漸浮現,政府卻無一套完整的移民教育輔導體系,導致外籍配偶問題正加速惡化之中。本研究從分析政府移民政策、移民法規、外籍配偶教育輔導措施、各國移民制度出發佐以台北縣補校教育;二十位外籍新娘專班學員;中央、地方、學校承辦外籍配偶教育輔導人員訪談結果,進一步形成一套移民教育模式作為政府立法、執行、教育實施之參考。
本研究發現:(一)外籍配偶及台灣之子人數成長,已成為重要族群之ㄧ。(二)婚姻仲介是跨國婚姻媒介主要管道。(三)識字學習使外籍配偶增權益能。(四)法令完備是可以形成外籍配偶學習驅力與發揮制度同型化功能。反之,制度缺漏會喪失預防性功能,導致社會成本負擔增加。現有制度缺漏有:1. 移民教育未立法規範。2.缺乏移民教育專責單位。3. 無法區分教育責任的制度設計。4. 補校是唯一正式移民教育體系,學習管道不夠多元。5.教育輔導措施缺乏雙語師資及以受教者原生文化編寫教材,限縮教育的功能。
本研究建議:(一)修訂移民三法、反歧視法、補習教育法。(二)發展學習認證系統及增加雙語師資的培育。(三)辦理移民普查及進行相關研究。(四)國人同理心及多元文化觀念的建立。
Abstract:
The protest of immigration law in U.S.A. and in France shows that social chaos derived from immigration damgely impacted current social and ceuntry institution. The ignorance or improper handle of this social chaos caused ethnic conflicts; and hence national system was clashed, national security was damaged, and finance got decreasing. The social problems derived from immigrant brides and their children happened gradually. However, the government without providing an intact education system for immigrant brides can not cope with these scoail problems. This research proposed to build an educational system for immigrant brides by 1) analyizing immigration policy of the groverment, immigrantal regulation, education of immigrant brides and various immigrantal systems; 2) concerning the supplementary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aipei County, and 3) interviewing twenty immigrant brides and the tutors of these brides sent by the centr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This educational system is hence as a tool of reference for legislating immigrant law and tutoring immigrant brides.
The research finds: 1) the popularity of immigrant brides and their children grows up speedly; 2) marriage agents played main roles for transnational marriages; 3) literate brides were much interested in fighting for their rights, and 4) the completence of immigrant law drove immigrant brides learning more and threw over existing gaps and omissions of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s follows.
(a) Immigrant educateional system was not legislated,
(b) The lack of staff takes responsible for assistance and tutoring of immigrant brides.
(c) The design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 can not clearly distinguish educational responsibility.
(d) Supplementary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signle formal immigrantal educational system, which is not multivaate.
(e) The number of bilingual teachers was small and the original cultural text for the learner was missing and hence confined the functions of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suggested: 1) to removing out of incomer basilica trinity ACT, Antidiscrimination , and Translation Winkler Partners; 2) developing cultivation studying the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increasing bilingual teachers; 3) generally surveying immigrant and carrying on relevant research, and 4) setting-up compatriot's same heart and plural cultural idea.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天苗,1996,〈台灣地區心智發展障礙幼兒早期療育服務供需及相關問題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4》,頁21-44。
王秀紅、楊詠梅,2002,〈東南亞跨國婚姻婦女的健康〉,《護理雜誌》,49 卷2 期,頁35-41。
王明鳳,2004,〈對東南亞外籍新娘婚姻組成及運作方式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5期,內政部社會司,頁197-204。
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內政部,1994,《澳洲移民資訊》,內政部編印。
內政部,2005a,〈94年版人口資料彙集〉,內政部。
內政部,2005b,《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資料彙編》,內政部。
內政部,2006a,〈外籍配偶生活輔導、語言學習及子女課後照顧實施計畫〉《台內戶字09500882611號函》,內政部,頁4。
內政部,2006b,〈外籍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執行成效報告大綱〉,《95年3月15日行政院院會資料》,內政部。
內政部、教育部,2005,〈輔導外籍配偶補習教育、籌組民間團體及成立照顧輔導基金專案報告〉,《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資料彙編》,頁239-246。
石 磊,1984,〈排灣族的家庭結構:原始及其演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4期,71-83。
台北縣政府,2002,〈91.07.30北府教補字第0910444391號函〉,台北縣政府。
台北縣政府,2006,〈95年度台北縣成人教育實施計畫〉,《北府教社字第0950381571號》。
台北縣終身教育資源中心,2005,〈臺北縣各級補校行政資源手冊〉,台北縣政府。
江宜樺,1998,〈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之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9 期,頁163-229。
朱若蘭,2006,〈印尼媽上補校兒子國語溜〉,《聯合報》,95.5.13,A6。
行政院,2006,〈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95.6.14院臺治字第0950019554號函》,內政部。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移入因應方案〉,《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資料彙編》,內政部,頁193-232。
宋學文,1999,〈特殊國與國關係之決策及其發展:3i模型的決策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1期,頁81。
宋國誠,1997,《認識社會》,台北:台灣書店。
何青蓉,1994,〈從識字教育內涵檢視我國識字教育的發展〉,《成人教育雙月刊》,21期,頁47。
何青蓉,1999,〈學習社會中的識字教育〉,《成人教育雙月刊》,50期,頁 2-9。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75,頁7-10。
何景榮譯,2002, Jan-Erik Lane and Svante Ersson著,《新制度主義政治學》,台北:韋伯文化。
沙依仁,1999,〈擇偶技巧與夫妻調適〉,《空大學訊235》,頁86-91。
沈倖如,2002,《天堂之梯?----台越跨國商品化婚姻中的權力與抵抗》,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杜瓊瑜,1998,《團體認同與行為意向的探討》,台北: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盛保,2002,〈澳洲的語言政策從同化到多元文化〉,《各國語言政策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2002年9月26-27日,頁18。
吳宏哲,2000,《移民手冊─加拿大篇》,謝雨生教授審閱,台北:台灣人口協會,內政部補助。
吳金鳳,2005,《澎湖地區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政府生活輔導措施相關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美菁,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美雲,2000,《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台北:五南圖書。
吳坤暉,2000,〈一九九八年美國加州地區廢除雙語教育之探討〉,《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六期,頁190-192.196-207。
林詠慧,2001,《由破而立?--中年女性參與成長課程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宏熾,1998,〈從美國1900年代身心障礙者相關法案談我國身心障礙者轉嫌服務與昇崖規劃〉,《社會福利》,134期,頁24-34。
邱淑雯,1999,〈在地國際化:日本農村菲律賓新娘〉,《當代》,141期,頁108。
邱琡雯,2000,〈在臺東南亞外籍新娘的識字/生活教育:同化?還是多元文化社會?〉,《社會教育學刊》,29期,頁197-219。
胡台麗,1981,〈台灣農村婚姻的變貌:兼談社會文化現象的瞭解與解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0期,頁67-89。
胡幼慧,1991,〈婚姻與家庭的社會學觀角〉,《臨床醫學》,第28卷第2期,頁108-114。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夢鯨,1998,《成人教育學理論與模型》,台北市:師大書苑。
洪千雅,2004,《德國移民政策之研究》,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宜盈,2005,《跨國婚姻婦女所生育子女之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泉湖,1999,〈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論公民養成〉,《公民訓育學報第八輯》,頁2.167-180。
洪淑媚,1993,〈公民教育的意義、演進及影響公民教育的因素之探討〉,《建國工商專科學校學報》,第12期,頁51。
洪千雅,2005,《德國移民政策之研究》,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位出版。
柯乃熒,2004,〈社區照顧中婚姻移民者的隱形位置〉,《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2003.1~2004.12演講》,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大樓T305,頁1-7。
袁 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
柴松林,2005,〈婚姻移民及其衍生問題的解析〉,《日新》,第五期,內政部警政署,頁167
徐斯勤,2001,〈新制度主義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理論與應用之間對話的初步觀察〉,《政治學報第》,32期,頁105。
徐意淳,2005,《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政策執行評估-以台北市國小補校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九十四碩士論文,未出版。
唐文慧、蔡雅玉,1999,〈全球化下的台灣越南新娘現象初探〉,《全球化下的社 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台大社會學系論文集,頁10-11。
唐先梅,2001,〈工作與家庭生活〉,《載於黃迺毓、林如萍、唐先梅、陳芳茹合著:家庭概論》,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頁182。
夏曉鵑,1997,〈從國際化到異文化-----一個新的思考座標〉,《社教月刊》,30期,台北:台灣社會研協會,頁10-21.36-37。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期,頁45-92。
夏曉鵑,2002,《流璃尋岸》,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夏曉鵑,2006,《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義彥,1991,《我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十五年來政治價值與態度之變遷》,台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陳義彥,1977,〈政治社會化的涵義〉,《東吳政治學報》,第1期,頁104-139。
陳永成,2005,《台北縣外籍配偶識字教材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良榕,2004,〈A B C的貧富落差〉,《收錄新台灣之子》,台北:天下雜誌,頁:172-175。
陳建甫,2003,〈邁向多元族裔社會的教育願景與情節分析:外籍新娘與下一代的同化迷失〉,《教育研究月刊》,第6期,頁137-140。
陳源湖,2002,〈外籍新娘識字教育實施之探析〉,《成人教育》,68期,頁26。
陳源湖,2003,〈從多元文化觀點論述外籍配偶教育之實踐〉,《成人教育》,75,頁23.27-28。
陳麗玉,2001,《來自東南亞的「新娘」--一個後殖民女性主義觀點的深度報導》,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1944,〈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教育部,33.10.7公布,93.6.4修正公布。
教育部,2003,《全國外籍新娘成人教育研討會講座資料》,頁33。
教育部,2004,〈教育部推展外籍配偶終身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人口結構變化-外籍配偶增加對社會教育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研討會》,嘉義:國立嘉義大學,頁21-27。
許雅惠,2004,〈臺灣媳婦越南情:一個質性角度的觀察〉,《社區發展季刊》,105期,頁181-178。
郭銘森,2005,《異國婚姻對我國社會與國家認同衝擊之探討:以雲 林縣台西鄉為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榮崇,2002,〈澳洲移民政策的變遷與台灣移民〉,《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期,頁379-388。
莫藜藜‧賴珮玲,2004,〈臺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期,內政部社會司,頁63-64。
黃 城,1991,《中華民國國家發展體系研究》,台北:嵩山出版社。
黃 城,2003,《孫中山思想與國家發展的整合研究─以現代中國的變遷為主體》,桃園:鍾郡出版社。
黃正治,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辦理外籍配偶識字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西真,2002,《中國社會婚姻不對稱與超邊際分析模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91,〈成人基本教育的課程設計〉,《成人基本教育》,教育部社教司主編,台北:台灣書店,頁133-162。
黃政傑,1993,《成人教育課程規畫模式與原則之研究》,台北: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張嘉育,1998,〈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教育研究資訊》,第六卷第4期,頁69-81。
黃國昌,1996,〈維持雙重國籍制,有利國家各僑民的發展〉,《僑協雜誌》,第52期。頁3。
黃富順,1990,〈工業化國家的成人識字教育〉,《社會教育學刊》,19,頁50-51。
黃富順,1996,〈增強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成人教育》,第34期,頁2-35。
黃富順,2003,〈外籍新娘的基本教育權〉,《九十二年全國「外籍新娘成人教育研討會」手冊》,台北縣政府承辦,頁8-9。
黃富順,2006,〈新住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輔導〉,《成人及終身教育》,13,頁31-32.34。
黃盟琇,2006,〈新台灣之子—外籍配偶子女教養問題〉,《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5期,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頁1-4。
博蘭尼,1989,黃樹民、石佳英、廖立文譯,《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台北:遠流。
張明慧,2004,《新移民女性的母職困局-「新台灣之子」發展遲早論述的緊箍咒》,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明慧,2006,〈印尼媽媽撐家計〉,《聯合報》,95.5.13,A6。
張秀雄,2004,〈多元文化教育VS.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第十五輯》,頁39-40。
張春興,1989,《心理學概要》,台北:東華書局。
張翊群,2004,《跨國婚姻台灣媳婦社會權與福利需求之探討-以越南籍配偶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麗芬,1997,〈研究兒童發展的新觀點---生態學觀點〉,《國教天地》,123期,頁22-25。
曾秀珠,2002,《台北縣國小補校人員對外籍新娘基本教育課程規劃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雪娥主編,1994,《成人基本教育教材》,臺北市教育局。
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基礎〉,《譚光鼎等編著,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國立空大,頁54。
楊艾俐,2003,〈台灣變貌—新移民潮〉,《天下雜誌》,271期,頁94-99。
楊國德,1995,〈成人教師的專業訓練與培育〉,《載於有效的成人教學》,台北:師大書苑,頁409-441。
楊國德,1999,〈美國識字志工協會的新行動與新策略〉,《成人教育》,50期,頁52-54。
楊瑪利.楊艾俐,2004,《新台灣之子》,台北:天下雜誌。
葉孟宗,2003,《跨國婚姻家庭之外籍配偶其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雷敦龢,2002,〈世界人權宣言註釋〉,《和平叢書》,30期,輔仁大學若望保祿二世和平研究中心,頁20。
趙彥寧,2004,〈何處是我家?移工、移民經驗談〉,《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2003.1~2004.12演講稿,東海大學波錠廳,頁1-6
薛承泰,2003,〈台灣家庭變遷─外籍新娘現象〉,《國家政策論壇季刊冬季號》,92.10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140.239-241。
葉淑慧,2004,《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補校學習-以竹北市中正國小補校為例》,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文輝,1993,《社會學》,台北:三民。
蔡文輝,1989,《美國社會與美國華僑》,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蔡文瑜,2006,〈尋找新移民的家▬論新移民女性的居家處境及對識字教育的啟示〉,《社教雙月刊》,12,頁30-32。
蔡庭榕,1999,〈西方國家移民控制理論與做法〉,《警學叢刊》,第29卷第4期,中央警察大學,頁1-28。
蔡庭榕,2006,〈論主權與人權▬以婚姻移民面談為例〉,《憲政時代》,第32卷第一期,頁4.11。
蔡培村,1995,〈發展成人教育,建立終身教育體制〉,《教改通訊》,10,頁14-16。
廖元豪,2004,〈考試及格才能當台灣人?─評國籍法修正案關於歸化條件之新規定〉,《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及對策研討會》,中華救助總會,93年12月26日,頁34-43。
廖元豪,2006,〈全球化趨勢中婚姻移民之人權保障:全球化、台灣新國族主義、人權論述的關係〉,《思與言》,第44卷第3期,頁11.84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
鄧運林,1991,〈成人教學有關問題初探---成人基本教育教學型態量表介紹〉,《成人基本教育》,教育部社教司主編,台北:台灣書店,頁199-217。
劉金山,2004,〈淺談外籍配偶教育學習體系政策之規劃〉,《2004年 新竹市外籍配偶暨成人識字師資培訓研討會》,新竹市政府教育局主辦,頁3-5。
劉美慧,2000,〈建構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一個多族群班級的教學實驗〉,《花蓮師院學報》,11期,頁115-142。
劉淑婷,2003,〈新台灣之子-教育二三事〉,《台灣時報》。92年10月20日,第3版。
潘燕妃,2001,〈生活〉,《聯合報》,2001.11.11,台北報導,8版。
賴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配偶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昕怡,2000,《移民手冊─美國篇》,謝雨生教授審閱,台北:台灣人口協會,內政部補助,頁1-85。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崇亞,1997,《新制度主義與公共組織分析》,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秀芬,1998,〈臺灣女性的家庭角色觀與工作觀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4期,頁1-34。
謝俊義,1999,《新制度經濟學對當代行政改革之啟示》,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高橋,1982,《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聯合報,2001,〈異國婚姻〉,《地方公論》,A8。
薛淑今,2002,《嘉義縣外籍新娘現行使用之識字教材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薛承泰,2003,〈台灣家庭變遷─外籍新娘現象〉,《國家政策論壇季刊冬季號》,92.10,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140.239-241。
鍾羅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
賴來焜,2000,《國際(私)法之國籍問題-以新國籍法為中心》,台北:台灣商務。
聯合報,2004a,〈新台灣之子易發展遲緩〉,《聯合報》,2004.4.8,A3版。
聯合報,2004b,〈我國移民政策〉,《聯合報》,2004-07-13,A3版。
蕭成洽,2005,《我國國籍法制與實施現況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之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惠娟,1997,〈從成人教育方案規劃模式評析我國成人識字方案〉,《成人教育雙月刊》,36期,頁17-24。
龍冠海,1969,《社會研究法》,台北:廣文書局。
羅英維,2004,《外籍配偶極低出生體重新生兒醫療利用情形探討 -以台北縣地區教學醫院新生兒特診為例》,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譚光鼎,2001,〈族群關係與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譚光鼎等編著,台北:國立空大,頁113-135。。
顧燕翎‧尤詒君,2004,〈建立支持系統及倡導多元文化-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05期,內政部社會司,頁21。
Gary S. Becker,1998,王文娟、李華夏、吳惠林、鄒繼礎合譯,《A treatise on the family》,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Jan-Erik Lane、Svante Ersson著,何景榮譯,2002,《新制度主義政治學》,頁50-52。
May,June,July, August,September,2006,〈移民及投資講座〉,加拿大B.C.省駐台辦事處,頁1-2。
網路資料
大紀元時報,2004,〈讀寫能力影響加國移民收入〉,頁1-3,http://www.epochtimes.com/(9/12/2004 3:57:16 PM)。
大紀元時報,2006,〈回顧美國近年客籍工計劃及移民法案〉,頁1.2,http://www. Epochtimes. tw/bt/6/4/12/n1285310. htm(95.5.2)。
王朝暉,2005,〈專家談法國騷亂:移民難融入主流社會(實錄)〉,《新浪網,》頁1-3,http://news.sina.com/w/2005-11-08/12558244680.shtml(96.4.3)
戶政司,2006,〈臺閩地區各縣市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 (每月更新)〉, http://www.ris.gov.tw/9 (96.4.21)
內政部,2004,〈現階段婚姻媒合業管理分工表〉,《內政部台內戶字第0940065062號函》, http://www.ris.gov.tw/(94.05.11)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03,〈入出國及移民法完成立法所代表之意義〉,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index_ch_main.asp。(96.4.18)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07a,〈業務介紹〉,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index_ch_main.asp。(96.4.16)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07b,〈移民署96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index_ch_main.asp。(96.4.20)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07c,〈移民署95年大事記〉,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index_ch_main.asp。(96.4.17)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07d,〈移民署組織架構圖〉,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index_ch_main.asp。(96.4.19)
內政部戶政司,2006a,〈臺閩地區結婚人數按新郎新娘國籍分〉,《戶籍人口統計月報》,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0.html。(96.4.16)
內政部戶政司,2006b ,〈臺閩地區嬰兒出生數按婚生、非婚生、棄嬰或無依兒童及生母原屬國籍分〉,《戶籍人口統計月報》,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0.html。(96.4.16)
內政部統計處,2007,〈在臺外籍人士統計〉,《內政統計通報》,第4週,http://www.moi.gov.tw/stat(96.1.26)。
台北縣政府施政計畫,2006,〈教育局施政目標與重點〉,
http://www.tpc.gov.tw(96.3.14)。
台北縣政府應用統計分析,2003,〈臺北縣92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http://www.tpc.gov.tw(96.3.13)。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2007,〈簽證與移民資訊〉,頁1-5,
http://canada.org.tw/chinese/temp_resident_visa.php(96.4.13)
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1999,〈全新的華僑文化與教育〉,《僑委會》,http://www.ocac.gov.tw/public/public.asp?selno=60&level=C&no=60。
李 鐳,2005,〈新聞分析:巴黎郊區騷亂的四大原因〉,《人民網》,頁1-4,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031/3839663.html(96.4.4)
豆 豆,2005,〈全世界國民所得排名〉,頁1-2。http://tw.knowledge.yahoo.com
吳學燕,2004,〈我國移民政策與輔導之探討〉《》,《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及對策研討會》,中華救助總會,93年12月26日,頁71.75-76。http://www.cares.org.tw/Workshop/Immigration/Contents.htm(96.4.26)。
法國在台協會,2007,〈法國簽證〉, http://www.fi-taipei.org/rubrique.php3?id_rubrique=119(96.4.16)
林月娥、歐亞美、馬香、曾秀珠、黃鈺樺、彭麗琴,2004,〈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快樂 學習 新生活〉,《台北縣終身教育資源中心》,教育部社教博識網,http://wise.edu.tw/index.php(96.3.18)
林慧貞,2006,〈淺談外籍配偶子女教養的親職協助〉,《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6期,頁3,http//www.nhu.edu.tw/~society/e-j.htm,(96.3.25)
約書亞國際開發有限公司,2005,〈美國移民方法〉,頁1-2,http://www.jbss.com.tw(2005-08-18)。
教育部,1993,〈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大家來識字〉,《成人基本教育教材第一冊》,http://wise.edu.tw/index.php(96.3.13)。
教育部教育統計資料庫,2007,〈補習學校校別資料〉,《92-95學年度》,96.02.09完成,http://www.edu.tw(96.3.13)。
國家華語文測驗推動委員會,2007,〈組織職掌〉, http://www.sc-top.org.tw/chinese/organization.asp。
黃貞貞,2006,〈英國外籍新娘生產力驚人倫敦市比例最高〉,《維多新聞網》,頁 1-2。http://www1.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Topics/cna(96.2.3)
張嘉玲,2007,〈12年國教8月啟動政院、教部定調〉,《TVBS新聞網》,頁1。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228/8/ays2.html(2007/02/28)
瑞 琪,2004,〈澳洲公佈廢除成人英語課程上課時間〉,《華濤移民電子報》,頁1,http://www.fastlane.com.tw/Page10196/2004april/2004april_1.html(96.4.27)。
楊惠琪、沈旭凱,2007,〈12年國教 衝擊北北基政策〉,《聯合新聞網》,頁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227/2/ayfw.html(2007/02/28 )。
趙彥寧,2005,〈婚姻移民面面觀〉,《台灣年鑑》,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1-3,http://www5.www.gov.tw/todaytw/。
僑務委員會,2007,〈本會簡介〉
http://www.ocac.gov.tw/public/public.asp?selno=12&level=C&no=12(96.5.24)
澳大利亞台北簽證服務處,2007,〈移民手冊〉,頁1-4,
http://www.australia.org.tw/tpeichinese/home.html(96.4.14)
賽珍珠基金會,2007,〈外籍新娘問題分析〉,頁1-2。http://www.psbf.org.tw/about_us.htm
Erin,2006,〈美參議院移民修正案十項要點〉,《大紀元時報》,譯自美聯社報導,4/7/2006 4:33:21 PM 頁1。http://www. Epochtimes. tw/bt/6/4/12/n1285310. htm
Tami,2006,〈是對還是錯︰多元文化政策在貽害移民?〉,《出國線上:新聞中心》,2006-3-20 11:43:00,頁1-5,http://www.chuguo.cn/news/60394.xhtml
Yvonne,2006,〈12個種族歧視最少的美國城市〉,《出國線上:新聞中心》,頁2-3。2006-3-20 11:43:00,頁1-5, http://www.chuguo.cn/news/60394.xhtml
二、英文部分
Banks, J. A., (199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ve knowledge, and action: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retser, G. A., (1999), ”Cross-National Marriage in Sweden: Immigration and Assimilation 1971-1993”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30(3): 363-380.
Freire, P., (1970), “The adult literacy process as cultural action for freedo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40(2): 205-225.
Greenstein, F. I., (1968),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Macmillan.
Hall, Peter A. and Rosemary C. R. Taylor, (1996),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 Political studies, 44(4): 936-957.
Hunter‚ C. J. and D. Hamm, (1979), Audlt Illite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Mc Graw-Hill.
Immergut, E. M., (1998),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s and society, 26(1): 5-34.
Kitano, H. L., W. T. Yeung, L. Chai and H. Hatanaka, (1984), “Asian-American interracial marriag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6(2): 179-190.
Knowles, M. S., (1970), Gearing adult education for the seventies,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 1(1): 11-16.
Langton, K. P.,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ters, B. Guy., (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New York: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