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徐祖寬 Shiu Tzu-kuan |
---|---|
論文名稱: |
失控的花園 — 徐祖寬水墨寓言 Out of control garden– A Discussion of Group minds through Colored Ink Painting |
指導教授: |
李振明
Lee, Cheng-M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7 |
中文關鍵詞: | 原型 、卡漫 |
英文關鍵詞: | archetype, comic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4 下載: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類的淺意識具有共同的神話形成要素,古代許多未經太多修飾的神話,包含了民眾潛意識的渴望以及心靈的象徵,人們閱讀這些跨越時代的作品時,能夠被作品的內容所吸引,也是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共有的「原型」,榮格稱之為「集體潛意識」,為人類共同的心理機能,透過遺傳承接著太古時期的潛意識,因此世世代代繼續擴大內容的範圍,「原型」這種根源意象可以從神話故事中窺見,是生命中先天具備的內在。
每個人都是構築社會的元素,交織糾葛,互相參雜延伸,呈現出各種現象或成果,若欲追溯其因果關係,往往越是深入卻越覺混亂,因為人類的內心狀態是如此難以想像且錯綜複雜,人一面適應著社會,成為混亂中的一部分,一面又想脫離現狀,追求自我實現。筆者以自己對現今社會的感受進行角色創作以及情節互動,以水墨作為媒材,讓角色之間的交集呈現新的現代神話。
神話角色的經營影響整體畫面的氣氛感受,而角色的設計必須充滿著人類特性的象徵,才能較完整的表現人類心理互動,心靈與世界彼此間密切的互相映射,是本研究的中心主旨,筆者將作品中的角色以戲劇性的手法來安排,探討這些行為下的心態,力求深刻的敘事性表現,讓種種的情節與觀者內心中的原型相互呼應而感動。
本研究援引合佛洛依德的潛意識以及榮格的神話原型,並探討遠古神話思維,對應現代人的心理現象,將人類之心態象徵性的轉換成圖象,表現出在資本主義下孤獨的行為。
在追尋及時快感的現代,卡漫風格大行其道,卡通、漫畫媒體的劇情以及人物模式正符合人類心中的神話原型,與觀者心中的原型呼應,讓人們在卡漫之中能盡情的作夢,故創作中以水墨線條作轉換,使作品中的造型帶有漫畫風格,呼應大時代的脈動,創造現代神話的夢境氛圍。
In humanity's heart had the myth、the ancient times myth has contained the human innermost feelings hope as well as the mind symbol、when the people read these myths the work、can by the story content attract、was because in each person's heart all has 「archetype」、it was humanity's common psychology function、it penetrated the heredity to continue the ancient mind、expanded the content along with the generation、the people might from the myth story discover archetype」、it was the people inborn has.
Each people all are construct social the element、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human present each kind of phenomenon、tracks down these phenomena the reason very to be often difficult、because humanity's innermost feelings are extremely complex、the humanity adapts th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at the same time wants to be separated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the wish realization dream.Author's by society in phenomenon creation foot color and the story、creates modern with the ink and wash painting way the myth.
The myth role crea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the foot color must have humanity's characteristic、can display humanity's innermost feelings.The human mind and entire world relations、are the present paper primary intention、discusses these foot color the point of view、lets the story be more profound diligently、enables the story to move the reader the innermost feelings.
This research has quoted Freud Sigmund and the Carl Gustav Jung theory、the discussion ancient times myth、corresponds modern people's innermost feelings、transforms humanity's innermost feelings the image、displays in the humanity in the modern society lonely and the behavior.
The modern people pursue the pleasant sensation、the cartoon style are extremely popular、the cartoon、the cartoon plot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 also are in the human heart myths、has moved reader's heart、lets the people in the story joyful having a dream. In the work creates the cartoon style with the line、echoes the time、the creation modern dreamland.
一 專書
1. 安東尼‧史蒂芬斯,薛絢譯,《夢:私我的神話》,台北市: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2000。
2. 尼采,周國平譯,《尼采美學文選》,台北市:萬象,1993。
3. 洪米貞,《原生藝術的故事》,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0。
4. 鄔坤如,《西洋哲學十二講》,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
5. 詹偉雄,《美學的經濟:台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臺北市:藍鯨出版,2005。
6. 恩斯特‧卡西爾,《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北結構群,1991。
7. 朱立安‧巴吉尼,陳信宏譯,《一把鑰匙,走進哲學》,台北:麥田出版社,2008。
8. 佛洛伊德,宋廣文譯,《精神分析引論》,台北市:胡桃木文化,2006。
9. 佟景韓,易英,《造型藝術美學》,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10. 許志錠,《群眾心理學》,台北:三鋒出版社,1990。
11. 卡爾‧賽博,鐘清瑜譯,《人生,非常戲劇─日常生活心理學》,臺北市: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1。
12. 黑格爾,《美學》,台北市:理仁書局,1981。
13. 葉宗和,《葉宗和畫集三》,台北市:蘭陽出版社,2002。
14, Robert Layton,吳信鴻譯,《藝術人類學》,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1995。
15. 李明明,《形象語言與》,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
16. 王元明,《佛洛姆人道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0。
17.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台北市:淑馨出版社,1994。
18. 三浦展,蕭雲菁譯,《階級是會遺傳的》,台北市: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7。
19.程大城,《藝術論》,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3。
20. 戴維‧方坦納,何盼盼譯,《象徵的名詞》,臺北市: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2003。
21. 林慧祥,《文化人類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3。
22. 杜聲鋒,《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
23. Murry Stein,朱侃如譯,《榮格心靈地圖》,台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24. Jean Baudrillard 等著:路況譯,《藝術與哲學》,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6。
25. 曾長生,《古本山海經圖說上卷》,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0。
26. 艾倫‧卡布羅,徐梓寧譯,《藝術與生活的模糊分際》,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6。
27.侯俊明,《搜神記》,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
28.雷登貝克等,《存在主義與心理分析》,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
29. 曾長生,《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0。
30. 邱宜文,《山海經的神話思維》,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31. 保羅‧泰勒,徐洵蔚、鄭湛譯,《後普普藝術》,台北市:遠流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
32. 馮滬祥,《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
33. 阪本未明,簡美娟、廖舜茹譯,《漫畫榮格:心靈體驗和深層心理學》,台北市:台灣先智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34. 丹納,傅雷譯,《藝術哲學》,台北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4。
35. 佛洛姆,《夢的精神分析》,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86。
36.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8。
37. 曹其敏,《戲劇美學》,台北市:五南出版有限公司,1993。
38. 瑪麗‧安‧考斯,林明澤、羅秀芝譯,《超現實主義與女人》,台北市:遠流出版有限公司,1995。
39. 保羅.柯爾赫,周惠玲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台北市:時報出版有限公司,1997。
40. 劉思量,《人生,非常戲劇─日常生活心理學》,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