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鈺翔 JHOU, YU-SIANG |
---|---|
論文名稱: |
戶外教育對國小學童生活效能影響-以桃園市某教育機構為例 The influence of outdoor education on life-effectiveness for elementary students-A case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in Taoyuan |
指導教授: |
王俊杰
WANG, CHUN-CHIEH |
口試委員: |
王俊杰
WANG, CHUN-CHIEH 吳崇旗 Wu, Chung-Chi 李晟瑋 Li, Cheng-we |
口試日期: | 2024/12/17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活動領導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Scouting Education and Outdoor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25 |
畢業學年度: | 11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0 |
中文關鍵詞: | 戶外教育 、國小學童 、生活效能 |
英文關鍵詞: | Outdoor educati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ife-effectiveness |
研究方法: | 問卷調查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50019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47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經文獻分析顯示,目前有關戶外教育對個人生活效能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高中生與大學生,針對國小學童的生活效能的研究僅有兩篇文獻可供參考。因此,本研究旨在發展適用於國小學童的「生活效能量表」,以建立具備良好信度與效度能的評量工具,並進一步探討戶外教育對國小學童個人生活效能的影響。本研究依據吳崇旗、謝智謀(2008)編製的「冒險教育生活量表」進行修編,經專家審查後,確立了量表的專家效度與內容效度。在預試階段,採用便利取樣方式,向新北市、桃園市、苗栗縣之國民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發出203份預試問卷。根據信度與效度分析結果,刪除了原量表中的「主動積極」構面,最終形成包括五大構面的「生活效能量表」,分別為「時間管理」、「情緒控制」、「成就動機」、「社交領導」及「自信心」。為了探討戶外教育對國小學童在生活效能的影響,本研究依據所編製的「生活效能量表」設計了一個三天兩夜的戶外教育,並對桃園市某教育機構的33位國小學童進行實際測試。在戶外教育期間,對學生實施「生活效能量表」的前測與後測,並透過相依樣本t檢定及效果值分析處理研究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戶外教育對學童在五大生活效能構面及整體生活效能均有增長效果,尤其在「成就動機」構面的提升最為顯著影響。最後,研究者針對未來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能對相關領域做出更大的貢獻。
The literature review shows that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outdoor education on individual life effectiveness mainly focuses o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with only two studies addressi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ife effectiveness.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Life Effectiveness Scale" suitabl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reliable and valid assessment tool,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impact of outdoor education on the personal lif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outdoor education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ife effectiveness. This study designed three days and two nights of outdoo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mpiled "Life Effectiveness Scale" and conducted an actual test on 33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a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in Taoyuan City. During the outdoor education period,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the "Life Effectiveness Scale" were administered to the students, and the research data were processed through 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effect value analysis.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outdoor education has an increasing effect on school children's five life effectiveness aspects and overall life effectiveness, especially the effect o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has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Finally, the researchers also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future follow-up research, hoping t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related fields.
方朝郁(2020)。全人教育對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課程的啟示。國民教育學報,(17),1-22。
方朝郁(2021)。學校核心素養課程如何實踐全人教育理念之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2),142-147。
王亭方(2023)。新北市國民小學戶外教育學習成效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育政策與管理碩士班。
王俊明(2015)。論文的研究、統計與測驗方法。師大書苑。
王鑫(1995)。發展教師環境教育哲學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26,1-16。
王鑫(1998)。戶外教學概論。北縣國教輔導,7,7-12。
王鑫、Steve Simpson、李淑媛(1995)。發展教師環境教育哲學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26,1-16。
王鑫、王曉鴻(2015)在真實環境中教學的哲學思維。臺灣博物季刊,34(2),6-15。
朱慶昇(1991)。地理環鏡教育戶外教學單元活動設計概念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研究所。
何佳瑞(2018)。杜威「真理」概念探微:以「探究理論」為核心的論述。哲學與文化,45 (6),61-80。
何昕家、洪銘德(2018)。初探臺灣戶外教育政策。臺灣教育,(713),95-105。
余治平(2010)。「經驗」概念的哲學重建--以杜威《經驗與自然》一書為中心。哲學與文化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40(1),35-54。
吳秀敏 (2018)。冒險治療團體對高關懷青少年生活效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吳明隆、涂金堂(2014)。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春燕(2022)。國民中學戶外教育課程實施對學生素養導向學習影響之研究-以新北市偏鄉某國中為例﹝博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領導與科技管理博士班。
吳崇旗、李晟瑋(2021)。探索教育與冒險教育:理論與實踐。亞洲體驗教育學會。
吳崇旗、翁綾君(2009)。戶外冒險教育營隊指導員之專業能力初探。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2),239-246。
吳崇旗、謝智謀(2008)。冒險教育生活效能量表之發展。體驗教育學報,42-58。
吳清山(2015)。教育名詞-戶外教育。教育脈動,(4),129-130。
吳裕益(2004)。效果量分析在單一受試研究之應用。特教叢書。
李明鴻(2014)。利用STS教學法探討學生自主規劃戶外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
李政諺(2020)。冒險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生活效能之影響﹝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李晟瑋(2018)。體育與戶外探索教育在英國的發展。學校體育,(164),17-27。
李淑芬(2018)。學生戶外教育活動之自主學習研究–以「躍·飛」專案學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李義男(2003)。探索敎育與諮商治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周育輝(2021)。體驗學習融入戶外教育之校本課程的行動研究:以山佳國小六年級為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
周新富(2022)。教育社會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尚憶薇(2007)。以戶外教育提升學習動機。師友月刊,(486),13-16。
林思妤(2016)。冒險教育課程介入對網路成癮國中生影響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所。
林清和(2018)。探索教育對國中學生參與者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體育碩士班。
邱皓正(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洪于涵(2023)。戶外教育融入專題導向學習之行動研究:國小學童環境地圖創作﹝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洪建任(2017)。探索教育課程對大學生自我效能、人際關係及生活效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范銘仁(2021)。戶外教育對國小高年級生科學素養覺知及學習動機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
徐慧娟(2021)。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實踐~以國小戶外教育跨領域為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高翠霞、張子超(2016)。環境教育的發展脈絡與融入十二年國教的方法。課程與教學,19(2),27-51。
國家教育研究院(202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議題課程綱要融入說明手冊。取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67/139436676.pdf
張心瑜(2021)。融入建構主義取向教學於國小中低年級視覺藝術色彩課程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
張光甫(2003)。教育哲學:中西哲學的觀點。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張嘉芯(2019)。國小戶外教育與解決問題素養導向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張曉慈(2021)。以全人教育觀點探究華德福學校之體能活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s://www.naer.edu.tw/upload/1/16/doc/288/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pdf
教育部(2014)。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取自https://outdoor.moe.edu.tw/home/about/index.php
教育部(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s://www.naer.edu.tw/upload/1/16/doc/288/(111學年度實施)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pdf
曹天瑞、周鳳琪、陳穆螢(2001)。探索教育在臺灣發展之初探。公民訓育學報,(10),179-209。
許佳琪(2011)。杜威的教育哲學對於終身學習之啟示。育達科大學報,(29),163-176。
郭倢慇、林昭良、詹盛如(2022)。從戶外教育談核心素養之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10),25-29。
陳彥婷(2012)。臺灣外展教育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陳美燕、葉劭緯(2015)。國中小校外教學現況與戶外教育政策認知之調查研究。教育脈動,(4),44-67。
陳淑芬(2021)。國小高年級學童戶外教育活動情境偏好、心流體驗對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傅佩榮(2020)。西方哲學之旅:啟發人生的120位哲學家、穿越2600年的心靈巡禮(中:近代)。天下文化。
曾啟銘、汪靜明(2015)。一日型環境教育方案介入對兒童地方依附與負責任環境行為之影響:以池南自然教育中心為例。環境教育研究,11(2),5-38。
曾鈺琪(2022)。以戶外教育強化青少年的自然連結感:研究發現與教學建議。師友雙月刊,(632),28-34。
温家怡(2023)。戶外教育對國小學童科學過程技能與概念認知學習之影響-以校園植物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游家政(1998)。建構主義取向課程設計的評析。課程與教學1(3),31-46+135。
黃茂在, & 吳敏而. (2017). 探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然科學素養導向教學設計。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1680-6360), (275).
黃茂在、曾鈺琪(2015)。臺灣戶外教育內涵與課程優質化初探。教育脈動,(4),25-43。
黃郁庭(2023)。戶外教育活動中家長參與程度與學生利社會行為的發展:以臺東偏鄉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休閒事業管理組碩(夜間)。
黃書婷(2008)。戶外教育-走出教室,讓學生“活”起來。臺灣教育,(649),49-52。
黃葳威(2021)。2021臺灣青少兒價值觀與上網趨勢報告。取自https://www.cyberangel.org.tw/images/Study/2021-1-report.pdf
楊瑞蘭(2014)。探索教育團體對憂鬱傾向高中生之自我效能影響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
葉欣誠(2012)。全國環境教育的推動與展望。環境工程學刊,23(4),1-5。
臺灣社會學(2010)。臺灣社會學研究倫理守則。取自https://www.acad.ntnu.edu.tw/xhr/announcements/file/6576759cc898dfac6629cfb3/臺灣社會學會研究倫理守則.pdf
臺灣學術倫理資源中心(2020)。研究中之知情同意。取自https://ethics.moe.edu.tw/files/demo/demo_u27/index.html
劉妙佳(2016)。以專題學習實施於戶外教育課程對提升國小學童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劉奐麟(2022)。單車環臺課程對高中生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潘文忠、陳伯璋、黃茂在、曾鈺琪、李文富、林志成(2015)。戶外教育實施指引。國家教育研究院。
潘正德、潘惠銘(2005)。教育理念落實之研究-以中原大學全人教育爲例。中原學報,33(2),237-251。
蔡居澤(2001)。童軍探索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
蔡居澤、廖炳煌(2001)。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翰林。
盧美秀(2005)。醫護倫理學。五南。
賴美芬(2022)。新課綱與戶外教育的轉變。長榮運動休閒學刊,(16),10-18。
賴婷妤、郭雄軍(2015)。走出課室:戶外教育之現象學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5(1),1-20。
簡淑真(1998)。建構論及其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課程與教學,1(3),61-80+137。
羅元駿(2004)。以體驗學習為本之戶外教育活動對個人生活效能的影響與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蕭伊蝶、林志純(2015)。登山、環境教育等戶外活動風險規劃與管理初探-從教育者帶領角度探討。全國登山研討會,18。
Cohen, J.(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Routledge.
Cohen, J.(1992). A power primer.Psychologist Bulletin, 112(1), 155-159.
Dewey, J. (1997).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Donaldson, G. W., & Donaldson, L. E.(1958). Outdoor education a definition. Journal of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29(5), 17-63.
Ford, P.(1986). Outdoor education: definition and philosophy.。Journal of Resources in Education. Vol.21 No8,pp.123
Ford,P.(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iley, New York
Gorsuch,R.L.(1983).Factor analysis(2nd ed.) Psychology Press.
Hattie,J.,Marsh,H.W.,Neill,J.T.,& Richards,G.E.(1997)Adventure education and Outward Bound:Out-of-class experiences that make a ladting differenc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67(1)43-87.
Lewis Jr, C. A.(1975).The Administration of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s.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Louv, R. (2005). Last child in the woods: Saving our children from nature-deficit disorder. New York, NY.
Miles, J. C., & Priest, S. (1990). Adventure Education. Venture Publishing, Inc., 1999 Cato Ave., State College, PA 16801.
Neill, J. T., Marsh, H. W., & Richards, G. E.(2003). The life effectiveness.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Neill, J.T., Marsh, H.W. and Richards, G.E.(2003)The Life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s.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Sydney. NSW, Australia.
Neill,J.T.(2000).The impact of Outward Bound Challenge Course on disadvantaged youth sponsored by Colonial Foundation. Unpublished report,University of Canberra Australia.
Priest, S. & Gass, M. (1997). Effective leadership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Pyle, Robert Michael.(1993).The thunder tree lessons from an urban wildland. Houghton Mifflin
Simon Priest.(1986).Redefining Outdoor Education: A Matter of Many Relationship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7(3), 13-15
UNESCO(1978).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bilisi (USSR), 14-26 October 1977. Final Report. Paris.
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Yockey, R. D.(2011). SPSS demystified. A step-by-step guide to successful data analysis.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Pearson.
Zaltman, Gerald and Philip C. Burger(1975).Marketing Research:Fundamentals and Dynamics, Hinsdale, Ill: Dryde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