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宜壕
Yi-hao﹐Chen
論文名稱: 流水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生學習生物多樣性之影響---以土城彈藥庫教學模組為例
The Influence of the Biodiversity Learning by the Flow Learning on the Third Grader:Example of the Tuchang Ammunition Depot Teaching Module
指導教授: 張永達
Chang, Yung-T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生物多樣性流水學習法生態保育態度
英文關鍵詞: biodiversity, flow learning,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ttitud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5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運用土城彈藥庫為戶外資源,探討以流水學習法設計的生物多樣性教學模組對國小三年級學生之生物多樣性概念與環境生態保育態度的影響。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實驗組(2班)為研究者所任教之三年級學生,進行「流水學習法生物多樣性模組教學」,控制組(2班)則進行一般的講述教學。兩組學生皆在實驗教學前以「生物多樣性概念成就測驗」進行前測,而在教學後進行「生物多樣性概念成就測驗」與「環境生態保育態度量表」後測,研究亦對學生實施半結構式晤談與填寫「學習情形意見表」,以便進行量化與質性之資料分析。本研究所得結果歸納如下:
    一、實驗組學生接受流水學習法生物多樣性模組教學後,生物多樣性概念顯著高於控制組學生。
    二、實驗組學生接受流水學習法生物多樣性模組教學後,環境生態保育態度顯著高於控制組學生。
    三、學生的生物多樣性概念與環境生態保育態度之學習有正相關的關係。
    四、實驗組學生對流水學習法生物多樣性教學模組持正向肯定的態度。

    In this study, the Tuchang Ammunition depot was applied to be the outdoor teaching resources for the elementary students. The biodiversity teaching module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Flow Learning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iodiversity concepts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ttitude. In this study, the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was appli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learning results. Two classes instructed by the researcher serv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were according to the biodiversity teaching module of the Flow Learning.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ccording to general method for teaching.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received a pre-test of biodiversity concepts before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received a post-test of biodiversity concepts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ttitude after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were gathered b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
    1.After receiving the biodiversity teaching module of the Flow Learning﹐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biodiversity concepts than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2.After receiving the biodiversity teaching module of the Flow Learning﹐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ttitude than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biodiversity concepts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ttitud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4.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ossessed a positive perspective toward the biodiversity teaching module of the Flow Learning.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findings﹐the researcher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as a reference in education and for future studies of the biodiversity teaching.

    誌謝 •••••••••••••••••••••••••••••••••••••••••••••••••• i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v 圖表次 ••••••••••••••••••••••••••••••••••••••••••••• 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環境教育 ••••••••••••••••••••••••••••••••••••••• 8 第二節 生物多樣性 ••••••••••••••••••••••••••••••••••••• 16 第三節 自然科學的教學方法 ••••••••••••••••••••••••••••••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32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3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38 第四節 課程設計 ••••••••••••••••••••••••••••••••••••••• 3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43 第六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概念成就之結果分析 ••••••••••••••••••••• 58 第二節 環境生態保育態度之結果分析 ••••••••••••••••••••••• 74 第三節 生物多樣性概念成就與環境生態保育態度之相關性分析•••• 80 第四節 學生對流水學習法教學之看法 •••••••••••••••••••••••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94 第二節 建議 ••••••••••••••••••••••••••••••••••••••••••• 97 第六章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100 英文部分 ••••••••••••••••••••••••••••••••••••••••••••• 104 附錄 附錄一 流水教學法生物多樣性課程教學模組設計 •••••••••••• 105 附錄二 課程設計檢核表 •••••••••••••••••••••••••••••••• 113 附錄三 「流水學習法生物多樣性教學模組」學習單 •••••••••• 114 附錄四 生態保育態度量表題目分析 ••••••••••••••••••••••• 126 附錄五 國小三年級學生生物多樣性概念與生態保育態度問卷 ••• 128 附錄六 學生學習反應表 •••••••••••••••••••••••••••••••• 131

    中文部分
    方潔玫譯(1994)。共享自然的喜悅(原作者:J. Cornell)。台北市。 張老師出版社。
    王佩蓮(1992)。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輯刊,20輯,113-145。
    王佩蓮(1996)。校園環境步道在開放教育中的實施。臺灣教育。548。12-15。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學教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王家祥譯(1994)。與孩子分享自然(原作者:J. Cornell)。臺北:張老師文化。
    王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75。2-11。
    丘昌泰(1995)。環境管制政策。台北。淑馨出版。
    行政院農委會(2000)。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臺北。行政院。
    吳秀敏(2003)。臺北市國小四年級學生動物園戶外教學學習成效。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2005)。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李永展(2005)。永續發展策略。臺北市。詹氏書局。
    李淑真(2001)。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的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廣城(2002)。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儒、黃淑芬(1994)。戶外教育的精義。環境教育季刊。20。52-63。
    林傑斌、劉明德(2001)。SPSS10.0與統計模式建構。臺北:文魁。
    林曜松、趙榮台(1998)。維護生物多樣性與促進資源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前瞻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農委會。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麗芳(2003)。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環境變遷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 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金恆鑣(1997)。繽紛的生命(原著:Edward O.Wilson)。臺北市。天下文化。
    秦嗣輝(2003)。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
    張子超 (2000)。九年一貫環境教育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12-21。
    教育部(1991)。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郭城孟(1995)。臺灣植物生態保育之研究發展。自然保育教育研討會專集。行政院農委會。75-84。
    陳玉峰(1997)。臺灣生態史話。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陳來紅(1992)。自然步道的規劃與展望。森林自然教育相關課題及未來發展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系。61-63。
    陳昌義(2003)。戶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學習成就以及與科學相關的態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鏡毅譯(2002)。生物多樣性與永續發展(原著:Raven,P.H.)。自然保育季刊。40。6。
    黃政傑 (1988)。臺灣地區國小、高中、大學學生環境意識之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委員會。
    楊仁理、彭玉美、林愛華(2002)。國小自然科教師對「生物多樣性」認知初探。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7,19-37。
    楊吉宗(1998)。談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育季刊,22,60-62。
    楊志文(2005)。貴子坑戶外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的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第十五期,10-24。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趙榮台(1999)。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趨勢。科學月刊。30(6)。471-473。
    劉中玉、高翠霞(2003)。環境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分析。2003年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74-580。台北市: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蔡惠卿、許毅璿(2003)。野生新視界--生物多樣性基礎篇。臺北。行政院農委會。
    蔡慧敏(2001)。國家公園推動生物多樣性教育的角色與問題探討。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之研究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研討會論文集。188-196。
    顏瓊芬(2000)。生物多樣性的教育。臺灣人文生態研究,2(2),113-135。

    英文部分
    Ford, P. M. (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Gabrielsen, M. A.& Holtzer,C.(1965). The role of outdoor education. New York: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Education.
    Hines, J. (1985). A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Doctoral dissertatio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at Carbondale,1984).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6(3), 655A.
    Hines, J. M., Hungerford, H. R.,& Tomera, A. N. (1986-1987)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Miller, J. D. (1975). The development of pre-Adult attitudes towar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75(8), 729-737.
    Tanner, T. (1980). Significent life experiences:a new research area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1(4): 20-2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