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稚榛 Tseng, Chih-Chen |
---|---|
論文名稱: |
親情之表徵-曾稚榛的女兒成長繪畫紀實 The representation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The Painting Documentary of the Growing about Tseng, Chih-Chen’s Daughters |
指導教授: |
王瓊麗
Wang, Chiung-Li |
口試委員: |
林兆藏
Lin, Jaw-Tsang 許敏雄 Hsu, Min-Hsiung 王瓊麗 Wang, Chiung-Li |
口試日期: | 2022/12/29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istic Cre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0 |
中文關鍵詞: | 親情之表徵 、孩童 、寫實技法 、親子 、肖像畫 |
英文關鍵詞: |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Children, Realistic techniques, Portrait painting |
研究方法: | 內容分析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21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2 下載:1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親情之表徵」是在探討筆者初為人母,對於生命產生新的感觸及認知,以自己女兒生活日常為繪畫題材,進行寫實風格油畫創作。
本文概分三章。第一章緒論闡述筆者踏入人生的另一個新的階段,體會到母愛是細膩深刻且偉大,希望能夠像林布蘭一樣,透過繪畫來寫日記,藉著油畫的寫實技法,紀錄一雙可愛女兒們之生活日常,以及為人母的心境轉換。第二章主要探究西洋繪畫史中的兒童肖像畫,細探歷代名家筆下的聖子、邱比特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兒童,從中學習前人的繪畫精神與肖像精髓,並找尋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第三章藉繪畫內容、工具、技法等分析創作理念與實踐過程,紀錄研究心得成果及中間遇到的阻礙。第四章論述作品深入剖析,藉作品向女兒表達自己的母愛,畫下屬於筆者與孩子們珍貴的剎那與永恆,運用色彩傳遞心中的情感。
最後結論的部分,筆者期待自己能夠繼續以繪畫的方式和孩子進行另類的溝通,彼此建立綿密而細長緊密的深厚家庭情感。
The represent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s mainly exploring my new sensation and cognition of life because of being a mother. I chose my daughter's daily life as the subject of the painting and created them in an oil painting with Realistic Techniques.
This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plains that I ascend to another stage of life. Realizing that the love of a mother is delicate, profound, and great. I hope that I am able to write a diary through painting like Rembrandt. Using the realistic technique in oil painting to record the daily life of two lovely daughters and my mind's alternation of becoming a mother.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explores the portraits of children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 Thoroughly discuss the saints, Cupid, and children in real life painted by famous masters of the past. Learning the spirit of drawing and the essence of portraits from them.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creative concept and practice process analysis by painting content, tools, techniques, etc. Besides, I have recorded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some obstacles that I encountered on my path.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my paints and expresses my love to my daughters through these pieces. Painted the precious moments and the eternity belonging to me and my children, and used colors to convey the emotions in the heart.
In the conclusion, I wish I can communicate with my children in an alternative way, painting, and establish a dense and slender family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王生平,《李澤厚美學思想研究》,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
王世德,《美學辭典》,臺北市,木鐸出版社,1987。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臺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出版,1991。
白瑩著,《圖解藝術史》,臺北市,佳赫文化行銷有限公司出版,2010。
呂清夫,《造型原理》,台北:雄獅圖書,1984年。
吳晟,《向孩子說》,新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出版,1985年。
周時奮著,《天才的交鋒-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傑畫傳》,臺北市,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4。
陸韜著,《油畫繪製入門》,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出版,1989。
陳淑華,《油畫材料學》,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2014。
許麗雯暨藝術企劃小組,《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畫及其畫家與畫派》,臺北市,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2006。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臺北市,淑馨出版社,1996。
新形象出版公司編輯部著,《西洋美術史》,新北市,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出版,1992。
熊秉真著,《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0年。
蕭瓊瑞,《五月與東方》,台北:東大出版,1991 年。
丹・布朗著,李建興譯,《起源》,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2018年。
池上英洋著,林佩瑾譯,《情色美術史:解讀西洋名畫中的情與慾》,臺北 市,時報文化出版社,2017。
科林・黑伍德(Colin Heywood)著,黃煜文譯,《孩子的歷史》,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4。
LINDA NOCHLIM 著,刁筱華譯,《REALISM 寫實主義》,遠流出版社,1998。
內田廣由紀,《跟著大師學構圖》,臺北市,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2010。
列夫・尼可拉葉維奇・托爾斯泰著,古曉梅譯,《托爾斯泰藝術論(修訂版)》,臺北:遠流出版社,2019。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第十五冊,(台北:中華書局,1989)
科妮莉亞·桑塔格,《世界藝術博物館:大師肖像》,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年
Ian Chilvers and Harold Osborn eds.,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Ar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王志誠,《質樸心.懷鄉情》,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2002。
江健昌,《人、魚、環境的對話》,學術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2003。
朱蔚文,《林布蘭素描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1989。
李浩,《親情-李浩繪畫創作自述》,碩士論文,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2020。
俊賢,《意象澎湖–李俊賢繪畫創作論述》,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2020。
李梅樹紀念館,〈畫家的自述-一甲子真善美的追尋〉,1982。
林恩琪,《嬰兒睡眠相關撫育用具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所),2020。
周容瑜,《童畫童話共賞-幼兒假日回憶畫增進親子關係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2015。
洪珮瑜,《兒童的大寶情結——探討圖畫書中的兒童在弟妹出生後的情緒轉變與親子關係》,碩士論文,臺東縣: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20。
陳怡瑾,PhillippeAries《童年世紀》童年論述之研究,學術論文,臺北市:臺北市是教育大學教育學系,2010。
陳筠涵,「油畫畫布上膠打底種類與效能之探討A Study of Encollage and Preparation on Classification And Effect of Canvas油畫畫布上膠打底種類與效能之探討」,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高分子工程系,2005。
黃永松主編,〈中國民間肖像畫〉漢聲63、64期,臺北,漢聲雜誌社,1994。13、黃朝政,〈傳統中國肖像畫與西洋繪畫-早期影響〉,《書畫藝術學刊第十三期》,2012。
葉佳樺,《論庫爾培寫實主義-一種思想史的研究》,學術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9。
潘羿瑾,《如影隨形─以天使為題材之創作研究論述》,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2015。
蔡馥榕,《「另類風俗畫」-蔡馥榕創作自述》,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2014。
龐芬玲,《頭頭是道—龐芬玲繪畫創作研究》,學術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2020。
凱利・格羅威爾,〈《岩間聖母》:「達芬奇密碼」隱藏的顛覆信息〉,《BBC中文網》,網址:〈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cul-47656810〉。
王淑蕙,〈小漢斯‧霍爾班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上)〉,《Artium藝談》,網址:〈https://artium.co/zh-hant/node/83〉。
張肇烜,〈【人心人術】 台灣史上第一位女畫家:陳進〉,《想想》,網址:〈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5295〉。
朱珮儀,〈107年席德進典藏品描述資料撰研計畫〉,《國立臺灣美術館》,網址:〈https://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GalData.aspx?RNO=MLMDM1MLMAMZMKMY&FROM=5UK55R51KY5R〉。
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國立臺灣美術館》,網址:〈https://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GalData.aspx?RNO=MLMDM1MLMAMZMKMY&FROM=5UK55R51KY5R〉。
尼可拉斯・莫則夫,〈維拉斯奎茲《宮女》原來是一幅自畫像像〉,《非
池中Art Emperor》,網址:〈https://artemperor.tw/focus/1527〉。
Junie Wang,〈男孩吹泡泡〉,《東西縱橫記藝》,網址:〈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blog/626ae3a83b7〉。
〈洛可可時期-夏單〉,《視覺素養學習網》,網址:〈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chardin/chardin.htm〉。
麥力心,〈蔣勳:過得像個人,才能看到美〉,《天下雜誌》,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60750?template=fashion >。
克里斯汀・賈瑞特,〈眼睛會說話與人眼神對視為何會如此神奇〉,《BBC NEWS中文網》,網址: <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fut-4754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