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戴紋妤 Tai Wen-Yu |
---|---|
論文名稱: |
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休閒效益之探討-以嘉義市高中職學生為例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Benefits and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Chia-yi City. |
指導教授: | 顏妙桂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8 |
中文關鍵詞: | 高中職 、網路使用行為 、休閒效益 |
英文關鍵詞: | senior high school,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leisure benefit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5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了解當前嘉義市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休閒效
益之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收集研究資料,以99學年度嘉義市高中職學生為研究
母群,進行分層立意抽樣,共取得有效樣本738人,有效回收率82%。研究工具採用「網路使用行為問卷」、「休閒效益問卷」,並以t 檢定和單因子變異數及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資料分析。其結果如下:
一、平均每週上網天數以每週7天最多,平均每天上網時間以未達一小時為多,上網年資以8年以上最多,網路使用目的多為紓解壓力休閒娛樂、搜尋引擎查尋資料、觀賞多媒體。
二、高中職學生平均每週上網天數因性別、學校別、科別、家中有無可上網電
腦的不同而有差異;平均每天上網時間會因性別、學校別、科別、住宿/非
住宿的不同而有差異;上網年資會因學校別、住宿/非住宿、家中有無可上
網電腦的不同而有差異;網路使用目的會因科別的不同而有差異。
三、高中職學生休閒效益(生理、放鬆、教育、社交、心理五個構面)會因性
別、學校別的不同而有差異;生理、放鬆及心理效益會因年級的不同而有
差異;社交效益會因科別的不同而有差異、心理效益會因家中有無可上網
電腦而有差異。
四、高中職學生平均每週上網天數、平均每天上網時間與生理、放鬆、教育、
社交及心理等構面呈現正相關;上網年資與心理效益呈現正相關;網路使
用目的中有9題分項與生理、放鬆、教育、社交、心理等構面之效益呈現正
相關。
基於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從學生、家長、學校及教育主管單位與未來研
究分別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benefits and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Chia-yi
City. This study u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collect data. The subject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the Chia-yi City in 2010 and exerted
stratified and purposive sampling. The total valid samples were 738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2%.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study included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Questionnaire", and "Leisure Benefits Questionnaire". Meanwhile,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 the t-test and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
First, the maximum interval of the days to use internet is 7 days a week on average and the maximum interval of the time to use internet per day is less than one hour on average. The maximum group to surf internet has had more than 8-year experiences. The most of using internet are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for entertainment, search information, or view multimedia.
Second, the reasons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use the internet by days per week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because of gender, schools, majors, and depend on owning the computers with internet or not. The average time to use internet each day is different because of gender, schools, majors.
Third,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creation benefits, physical, relaxation, educational,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are different because of gender and schools.
The level for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relaxation benefits are grade variances. Social efficiency difference results from majors and th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are
affected by the personal home computers with internet or not.
Fourth, the average number of days per week and the average daily time to take on using internet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hysical, relaxation, educational,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The years for using internet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sychological benefits. There are 9 items
regarding to the purposes for using interne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ysical, relaxation, educational,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vides suggestions individually as reference for students, parents,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unit in charge and for future research.
壹、中文部分
TVBS(2010 年4 月12 日)。忘了寫字!迷網路 兄妹交談打字溝通。檢索日期:2010 年4 月20 日,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12/8/23q37.html
王秀燕(2002)。國中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秀玲(2004)。臺北市國中生網路沉浸經驗之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友美(2006)。嘉義市中學生線上遊戲涉入程度、動機與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王佳煌(2000)。資訊社會學。台北:富學文化。
工商時報(2009 年12 月17 日)。2009 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檢索日期:2010 年4 月10 日,網址:
http://ctee.com.tw/News/view.aspx?cat=2&newsid=1356
公視新聞網(2010 年4 月14 日)。青少年瘋上網 家長盼訂宵禁管理。檢索日期:2010 年4 月10 日,網址:
http://web.pts.org.tw/php/news/view_pda.php?TB=NEWS_V2&NEENO=1457
82
中央社(2006 年9 月1 日)。台灣青少年每週上網時間 東亞居冠。檢索日期:2009年6 月11 日,網址:: 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6951703971.pdfl
中央社(2010 年4 月21 日)。理財邊玩邊學。2010年6月11日,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21/5/24b4l.html
中時新聞網(2009 年11 月16 日)。台灣電玩小子 世界再稱王 劉祐辰「打」出一片天。檢索日期:2010 年5 月25 日,網址: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Sport-inc/Sport-Content/0,4752,11051203+112009111600073,00.html
中國時報(2001 年12 月11 日)。領隊盼社會給予正面評價。檢索日期:2010年5 月20 日,網址: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YouthLibFront/YouthSubculture/GAME/nw15.htm
交通部統計處(2001,2003,2005,2007)。臺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報告。臺北:交通部。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95年國中小學生數位能力與數位學習機會調查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會。
沈聖傑(2008)。高雄縣市國小學生網路使用參與動機及休閒效益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偉斌(2002)。網路即時諮商中工作同盟,晤談感受與諮商員口語反應之
歷程分析。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心理諮商專論第十二期。檢索日期:2010
年3月25日,網址::http://www.heart.net.tw/paper123.shtml
李詩鎮(2003)。探索活動團體氣氛與休閒效益關係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余緒德(2004)。中華航空女性空服員休閒調適策略與壓力-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林唯斯(2008)。國中生網路成癮、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瑞芳附近地區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偉傑(2008)。馬祖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琬馨(2001)。大學生網路使用情形及其性態度、性行為之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欣慧(2002)。解說成效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以登山健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金車教育基金會(2008)。青少年網路休閒調查報告。臺北:金車教育基金會。
卓美玲(2001)。中小學生網路學習之使用滿足。國立清華大學2001網路與社會研討會。
吳雅玲(2003)。高職學生人格特質對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相關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
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74,18-25。
施俊良(2004)。歷年資訊教育的推展成效。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3,25~33。
施宏諭(2004)。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網路遊戲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財團法人臺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2007)。2007 臺灣青少年網路使用調查報
告。臺北:財團法人臺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
郭明裕(2005)。宜蘭地區青少年線上遊戲經驗及其相關變項之研究。佛光大學教育資訊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梁良淵(2007)。探討嘉義地區國小學童之休閒活動類型、學習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曾麗娟(2008)。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 。佛光大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張仁獻(2003)。臺南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沈迷現象的影響之調查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朠紹(2003)。高職生選擇休閒場所與至網路咖啡廳動機之研究--以嘉義市高級職業學校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張鈴珠(2008)。綜合高中學生網路休閒行為之研究-以溪湖高中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彭淑芸(2003)。網路沉迷關聯模型之建構與連線遊戲中斷探討。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傅鏡暉(2003)。線上遊戲產業Happy書。臺北:遠流。
教育部(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臺灣地區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摘要報告。檢索日期:2009年4月21日,網址:http://www.edu.tw/
許怡安(2000)。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嘉芳(2008)。國小高年級學生的親子關係、網路使用行為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純憶(2011)。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休閒參與動機、使用行為與休閒效益關係之探討。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炳男(2002)。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怡君(2004)。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致豪(2007)。高中職學生接觸網路色情與性態度、性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國文(2007)。高中學生族群網路使用行為、成癮及戒減自我效能之研究。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陳建宏(2009)。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體育性電玩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Wii遊戲平臺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北市
國防部青年日報軍事新聞網(2008年6月18日)。青少年網路休閒宅童迷網 七
成五藉口紓壓。檢索日期:2010年3月10日,網址: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46603&rtype=1
媒體識讀推廣中心(2003)。媒體識讀教育月刊。臺北: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彭郁歡(2003)。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玉蘋(2004)。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孟元(1999)。國小學生學習全球資訊網之成效與電腦態度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楊期泰(2002)。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需求滿足與疏離感之相關研究─以臺中縣市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溫雅馨(2005)。宜蘭地區中等學校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與其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葉恆芬(1999)。網路媒體可信度及其影響因素初探研究-以臺灣地區網路使用者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葉怡屏(2006)。網路遊戲參與者之休閒覺知自由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董潔如(2002)。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迷現象之初探。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聯合新聞網(2010 年5 月15 日)。沉迷網路 骨瘦如柴險送命 。檢索日期:2010年5 月30 日,網址: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47674
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2007)。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2007年6月底止臺灣上網人口。檢索日期:2009年10月6日,網址: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80
廖思涵(2006)。高雄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珮妤(2007)。影響部落格使用者付費意願之研究-以無名小站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翟本瑞(2001)。逃到網中:網路認同形成的心裡機制研究。第四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鄭旭宏(2006)。線上遊戲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魔獸世界為例。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鄭綺兒(2002)。影響臺北市國小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英瑋(2004)。網路使用對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臺北教育E 周報第368 期(2008年10月17日)。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調查 網路世代崛起。檢索日期:2010 年4 月27 日,網址:
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081017161850EVC
臺灣立報(2010 年3 月18 日)。虛擬網路小學 偏鄉課輔沒距離。檢索日期:2010年4 月10 日,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18/131/228p6.html
臺灣立報(2010 年4 月29 日)。線上互動 技職生網路飆英語。檢索日期:2010年5 月10 日,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29/131/24q9z.html
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0)。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2010年1月底止台灣上網人口。檢索日期:2010年5月21日,網址:
http://statistics.twnic.net.tw/query/survey-query.cgi
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1)。2011臺灣地區上網人口增加73萬人 創歷年新高。檢索日期:2011年5月24日,網址:http://www.twnic.net.tw/NEWS/1684.pdf
簡恆信(1999)。虛擬社群匿名行為模式研究---以網際網路電子布告欄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盧怡秀(2001)。高雄市高中生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盧浩權(2005)。青少年網路沉迷現象與生活壓力、負面情緒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高中生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縣。
趙元芝(2008)。國中學生網路休閒行為、休閒阻礙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臺中縣立清水國中為例。靜宜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觀光事業組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中縣。
樂良為譯(1999)。數位神經系統:與思考等快的明日世界。商業周刊出版。臺北。比爾.蓋茲(Bill Gates)著。
蕃薯藤網站(2005)。台灣網路使用調查。網址:蕃薯藤網站。檢索日期:2010年4月29日,網址: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5/index2.htm1。
蕃薯藤(2006)。蕃薯藤大調查 五成小朋友覺得被網友欺騙。檢索日期:2010年5月29日,網址:: http://n.yam.com/yam/garden/200604/20060403435385.html
蕃薯藤(2011 年5 月24 日)。智慧手機普及率與上網價格 無線上網率躍升關鍵。檢索日期:2011 年5 月29 日,網址::
http://n.yam.com/rti/computer/201105/20110524286854.html
蕭嘉靖(2005)。大學住宿生網路休閒行為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戴秀津(2004)。台灣南部青少年網路成癮及其對身心健康影響探討。慈濟醫
學,16(4),241-248。
薛 秀(2001)。國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國中學生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倫煌(2006)。國小學童休閒類型參與、休閒自我調整與休閒效益體驗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屏東縣。
謝展中(2008)。學童參與網路活動之休閒覺知自由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韓佩凌(2000)。臺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市。
蔡文慈(2005)。南投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對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影響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沛錡(2005)。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研究-以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易達(2007)。高中、職學生網路休閒娛樂使用的流暢感覺經驗與持續使用意願。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羅依理(2007)。國中小教師網誌使用行為、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 關聯性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顧為瑾(2002)。臺北市國中學生網路行為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jzen, I.(1991). Benefits of Leisure: 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In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pp.411-417).
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199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Dubuque, IA: W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
Carnes, P.(2001). In the shadows of the net. Center City, Minnesota: Hazelden
Foundation.
Castells M.(1997). Th e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夏鑄九等譯(1998)。網路社會
之崛起。臺北:唐山出版社。
Cooper, A.(1998). Sexuality and the Internet: Surfing into the new millennium.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 2, 187 - 194.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1991). Research on leisure benefits:
An introduction to this volum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and G. L. Pe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pp. 3-12).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Driver, B.(1997). The defining moment of benefits. Parks & Recreation, 32(12),
pp.38-41.
Griffiths, M.(1998). Internet addiction: Does it really exist? In J. Gackenbach (Ed.)
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n
Plications (pp.61-75).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Mannel, R. C. & Stynes, D. J.(1991). A retrospective: The benefits of leisure. In B.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 ( Eds. ), Benefits of leisure, 461-473 .
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
Nunnally, J. C.,(1967). Psychometric Theory, McGraw-Hill Book Co.
Shaffer, H. J., Hall,(2000). Computer addiction: Acritical consider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70 (2), 162-168.
Suler, J. (1999). Cyberspace as Psychological Space. Retrieved August 25, 2009,
[On-Line]Available at http://www. Rider.edu/~suler/psycyber/psychspace.html.
Wagner, J.O.(1998). Using the interne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