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侯佩瑜
Hou, Pei-Yu
論文名稱: 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社會參與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The Study on the Adult Women's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Self-Concept Research in Taipei Area
指導教授: 王美文
Wang, Mei-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自我概念社會參與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
英文關鍵詞: self-concept, social participation, Taipei area, adult wome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之社會參與情形與自我概念,並了解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之社會參與與自我概念間的關係,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學術上與相關單位辦理活動之參考。為達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以參加大台北地區「宗教活動」、「外出休閒娛樂活動」、「個人興趣之社團活動」、「擔任志工或參與公益活動」、「進修學習活動」與「政治性集體活動」六大類型之相關機構團體所辦理活動之成年女性為研究對象,經立意抽樣方式進行問卷施測,共得有效樣本490份,問卷回收後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之以參加「外出休閒娛樂活動」最為活躍;大台北地區社會參與之成年女性之自我概念在各層面中以「道德倫理自我」分數為最高;同時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整體社會參與情形與其整體自我概念有顯著的正相關。表示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的社會參與越高則其自我概念也越高,因此建議女性應積極外出從事社會參與活動以提升自我與促進身心發展。

    關鍵字: 自我概念、社會參與、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bout adult women's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self-concept in Taipei area. It will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self-concept. Finally, it will provide them with relevant academic units for reference based on findings. To achieve the above purpose, researcher surveyed adult women for the study who participate in "religious activities", " outdoor recreation," "personal interest of the group activities", "served as a volunteer or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activities", "training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political collective activities" related organizations and groups that handle major types of activities for the study of adult women. By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 appli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 total of 490 valid samples were obtained.
    The study found that adult women participate in the “outdoor recreation" is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Adult women's "ethics of self" get the highest score of self-concept dimens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ticipation in society and their self-concept of adult women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Taipei area. It indicates that the higher degree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the higher scores of their self-concept. It is recommended that women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ocial activities to promote self-improvement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Keywords: self-concept, social participation, Taipei area, adult women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研究假設………………………………………………………………6 第四節 名詞釋義………………………………………………………………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自我概念理論與相關研究……………………………………………9 第二節 社會參與的概念與相關研究………………………………………. 21 第三節 自我概念與社會參與的相關研究………………………………….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41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46 第五節 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48 第六節 研究限制……………………………………………………………..52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的自我概念與社會參與現況分析………5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差異分析.61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差異分析…87 第四節 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的自我概念與社會參與情形之相關分析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115 第二節 結論…………………………………………………………………117 第三節 建議…………………………………………………………………12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25 英文部分……………………………………………………………………………129 附錄一 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社會參與與自我概念調查問卷(預試)……132 附錄二 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社會參與與自我概念調查問卷…………………139 附錄三 大台北地區社會參與之成年女性人口背景變項分析摘要表 (預試).….......................................143 表次 表 2-3-1 國內自我概念與社會參與相關研究………………………………….…27 表 3-2-1 大台北地區社會參與之成年女性基本資料分析摘要表……….39 表 3-3-1 預試問卷自我概念量表題號分配表………………………………….…41 表 3-3-2 預試對象樣本數、回收數與可用份數一覽與可用份數一覽表43 表 3-3-3 自我概念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44 表 3-3-4 正式問卷之自我概念量表題號表………………………………...……..45 表 3-3-5自我概念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46 表 3-5-1 問卷發放地點、日期與方式一覽表…………………………………….49 表 3-5-2 問卷發放地點與回收數量一覽表……………………………………….50 表 4-1-1 大台北地區社會參與現況女性………………………………………….54 表 4-1-2 大台北地區女性社會參與現況之描述分析摘要表…………………….55 表 4-1-3 社會參與類型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6 表 4-1-4 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之自我概念情形………………………………….56 表 4-1-5 自我概念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7 表 4-1-6 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自我概念分析表 …..…………………………….60 表 4-2-1 不同年齡層之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2 表 4-2-2 不同年齡層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63 表 4-2-3 不同婚姻狀況之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5 表 4-2-4 不同婚姻狀況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66 表 4-2-5 不同教育程度之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7 表 4-2-6 不同教育程度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68 表 4-2-7 不同子女數之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9 表 4-2-8 不同子女數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70 表 4-2-9 不同子女最小年齡之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1 表 4-2-10 不同子女最小年齡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72 表 4-2-11 不同與長輩同住情形之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3 表 4-2-12 不同與長輩同住情形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74 表 4-2-13 不同經濟狀況之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5 表 4-2-14 不同經濟狀況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76 表 4-2-15 不同健康狀況之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7 表 4-2-16 不同健康狀況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78 表 4-2-17 不同工作狀況之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9 表 4-2-18 不同工作狀況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80 表 4-2-19 不同每週平均工作時數之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1 表 4-2-20 不同每週平均工作時數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82 表 4-2-21 不同家務工作時間之成年女性其社會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3 表 4-2-22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社會參與差異分析摘要表........86 表 4-3-1 不同年齡層之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7 表 4-3-2 不同年齡層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事後比較摘要表………………….88 表 4-3-3 不同婚姻狀況之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0 表 4-3-4 不同婚姻狀況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事後比較摘要表……………91 表 4-3-5 不同教育程度之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2 表 4-3-6 不同教育程度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事後比較摘要表………….93 表 4-3-7 不同子女數之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4 表 4-3-8 不同子女數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事後比較摘要表………………….95 表 4-3-9 不同子女最小年齡之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6 表 4-3-10 不同子女最小年齡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事後比較摘要表…97 表 4-3-11 不同與長輩同住情形之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8 表 4-3-12 不同與長輩同住情形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事後比較摘要表…….99 表 4-3-13 不同經濟狀況之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0 表 4-3-14 不同經濟狀況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事後比較摘要表….................101 表 4-3-15 不同健康狀況之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3 表 4-3-16 不同健康狀況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事後比較摘要表…….............104 表 4-3-17 不同工作狀況之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5 表 4-3-18 不同工作狀況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事後比較摘要表…….............106 表 4-3-19 不同每週平均工作時數之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7 表 4-3-20 不同每週平均工作時數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事後比較摘要表.....108 表 4-3-21 不同家務工作時間之成年女性其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9 表4-4-1 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自我概念與社會參與之相關分析表….113 圖次 圖 3-1-1 研究架構圖…………………………………………………………….…33 圖 3-4-1 研究步驟………………………………………………………………….47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秀華(2003)。中年女性參與不同等級身體活動與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體育 學報,35,1-14。
    王慶福、洪光遠、程淑華、王郁茗(譯)(2006)。社會心理學(原作者:Sharon S.Berhm,Saul Kassin&Steven Fein)。台北:雙葉。
    王鴻萍(2007)。女性博物館員自我概念與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12)。各級工商自由業及社會團體數。2012年12月30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15492&CtNode=3700&mp=4
    史琇丹(2010)。我國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2010)。台北市性別統計。2012年11月11日,取自:
    http://www.dbas.taipei.gov.tw/ct.aspxItem=61631&CtNode=6157&mp=120001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2012)。從性別統計淺談台北市的兩性議題。2012年11月11日,取自:
    http://www.dbas.taipei.gov.tw/ct.aspxItem=1112710&CtNode=6155&mp=120001
    行政院主計總處(2005)。自由時間活動概況。2012年11月25日,取自: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835&ctNode=3259&mp=1
    行政院主計總處(2009)。女性之社會與政治參與。2012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835&ctNode=3259&mp=1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女性勞動力概況。2013年4月30日,取自: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3341&ctNode=6010&mp=1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0)。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2013年4月30日,取自: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5412&CtNode=4599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縣市重要統計指標查詢系統。2012年10月30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statfile9.asp
    李清茵(2004)。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未出版。
    李瑞娟、宋壬夫(2004)。已婚婦女休閒活動參與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政大體育研究,16,69-82。
    沙依仁、江亮演、王麗容(200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空大。
    危芷芬、陳瑞雲(譯)(1996)。女性心理學(原作者: Bernice Lott)。台北:五南。
    何淑津(2009)。中年女性參與讀書會對自我概念改變歷程之研究。淡江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英奇(1981)。大學生性別角色與自我概念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4,221-230。
    余幸秀(2007)。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嘉大體
    育健康休閒期刊,6(2),12-23。
    林子雯(2000)。成人學生角色扮演、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正修學報,13,269-290。
    林美和(2006)。成人發展、性別與學習。台北:五南。
    林秋慧(2005)。女性教職員角色衝突、休閒阻礙對休閒活動參與之影響—以中壢地區技職院校為例。南亞學報,25,331-346。
    邱浩政(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分析。台北: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美蓮(1998)。高成就婦女的身心特徵、壓力知覺與工作-家庭衝突之探討。中原學報,
    26(2),1-10。
    吳柄緯(2011)。老人之人際親密、社會參與及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珩潔(2001)。大台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培萱、王秀香、宋易珍、吳慧苓(2006)。多重角色婦女在職進修的經驗歷程-以護理系學生為例。長庚護理,17(4),428-441。
    姜蘭虹、何淑慧(1989)。從婦女社會參與看女性角色。社區發展季刊,46,64-73。
    侯怡如(2010)。高齡學習參與者與非參與者身心健康狀況之研究:以嘉義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侯靜里(2001)。台北地區大學生自我概念對愛情關係適應與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姚良志、盧俊宏(2007)。已婚女性體育教師角色衝突與調適之探索研究。身體文化學報,,5,189-212。
    徐振堃(2001)。台北市國中生情緒智力與自我概念、家庭氣氛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立宇(2008)。華人社會排斥現象之探討:情境因素與個人因素對反映策略的影響。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許秀薇(2008)。台北縣國小補校外籍配偶學習態度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儀貞、吳麗娟(2004)。台灣成年女性性別角色特質、共依附和自尊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93(1),85-107。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精華書局。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妃(2009)。女性教師研究所在職進修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華(2007)。身體活動、自我概念和自尊關係之文獻回顧。台灣運動心理學報,11,17-39。
    陳上迪、姜義村、王聖杰(2011)。以休閒緩衝壓力模式探討高齡喪偶婦女規律運動之歷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10(3),72-81。
    陳億貞(譯)(2007)。普通心理學(原作者:Robert. J. Sternberg)。台北:雙葉。
    黃春太、姜逸群(2001)。城鄉地區老人社會支持體系之健康狀況。衛生教育學報,16,133-154。
    黃倩倩(1996)。臺北縣市大學生性別角色、自我概念與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怡(2003)。影響老人社會參與相關因素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3,225-235。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明麗(2010)。自我肯定訓練團體對女性幼教師自我概念之影響。教育研究學報,44(1),21-47。
    張梅玲(2007)。老人自我概念、社會參與與自殺意念之探討。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廖麗珠、張家銘(2007)。已婚職業婦女角色衝突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2(1),68-79。
    張學善、李旻良、葉淑文(2010)。大學生情緒智慧、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32(2),1-25。
    賈馥茗(1999)。人格教育學。台北:五南。
    詹玉蓉(2007)。臺北縣婦女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涵雯(2008)。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 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葉至誠(2000)。社會學。台北:揚智。
    葉秀琴(1999)。已婚女性持續參與讀書會學習之原因與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季諺、許吉越(2001)。影響人格與行為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自我概念。大專體育,56,90-96。
    劉季諺、劉建恒(2003)。大專生運動參與頻率及自覺運動強度對身體自我概念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人文社會篇,5(2),111-120。
    劉盈蘭(2010)。讓玩具再次總動員-高齡者參與「玩具工坊」志願服務對自我概念與家人關係的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忍嬌、陳皎眉(1994)。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與自我狀態對身心健康之影響。婦女與兩性學刊,5,47-67。
    潘秀妲(2005)。女性參與讀書會與其自我概念調查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盧欽銘(1980)。我國國小及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發展之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3,75-84。
    韓貴香(2003)。自我概念差異、不同生活向度滿足與正、負向情感感受之關係-以台灣女性幼教老師為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6(4),1-22。
    陸洛(2003)。人我關係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現身。本土心理學研究,20,139-207。
    蘇琬玲(2007)。退休教師社會參與與老化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二、英文部分
    Beckman, L. J. (1981). Effect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hildren’s relativeiInputs on order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1, 1075-1086.
    Carly, B. & Sandra, D.(2009).The link between children’s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self-esteem:Explor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sport self-concept.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0, 381-389.
    Cross, K.P. (1981).Adult as learners: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and facilitation learning. SanFrancisco: Jossey-Bass.
    Elisabeth, H. &Daniele, D. (2000).Women as learners. San Francisco, CA: Jassey-Bass.
    Gilligan, C. (1979). Women’s place in man’s life cycle. Hatvard Educational Review, 49, 431-446.
    Gilligan, C. (1982). In a different voice: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 pment,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ills, P.,& Argyle, M. (1998). Positive moods derived from leisure and their relation- Ship to happiness and personality.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5, 523-535.
    Hulya, F. (2003).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on trait anxiety and physical self- concept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4, 255-264.
    Kandel, D. & Davis, M. (1985). The stressfulness of daily social roles for women: Martial,Occupational and househood roles.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6, 64-78.
    Kopelman, R. E., Greenhaus, J. H.& Connolly, T. F.(1983).A model of work, family, andinterrole conflict: A construct validation stud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32, 198-215.
    Lawrence,D.(1988).Enhancing self-esteem in the classroom.Lomdon: St Edmundsbury Press.
    Markus, H.& Kitayama, S. (1991).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8, 224-253.
    Marsh, H.W. & Smith, I.D.(1982).Multitrait-multimethod analyses of two self- concept instrum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4(3),430-440.
    Miller, J. B. (1986). Toward a new psychology of women (2nded.) Boston: Beacon.
    Pintrich, P. R. &Schunk, D. H.(1996).Motivation in educ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ook, K. S. (1987). Reciprocity of social exchange and social satisfaction among olderwom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145-154.
    Rosenberg, M. (1951). Conceiving the self.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Shavelson, R. J. , Hubner, J. J. , & Stanton, G. C. (1976).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407-441.
    Verhoef, M. J., & Love, E. J. (1992). Women's exercise participation: the relevance of social sroles compared to non-role-related determinants. 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3(5), 367-370.
    Walton, J.W., Berry,J.D, & Dehaven, M. J.(2002). Health care quality improvement through
    social participation. 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Proceedings Invited
    Commentaries, 15(3), 323-324.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