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鳳蓮 MA AH ME |
---|---|
論文名稱: |
休閒活動參與對在臺緬甸研究生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北部研究生為例 A STUDY OF MYANMAR GRADUATE STUDENTS'S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 AND ADAPTATION TO LIFE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NORTHERN TAIWAN MYANMAR GRADUATE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林伯修
Lin, Po-Hsi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1 |
中文關鍵詞: | 在臺緬甸研究生 、休閒活動參與 、生活適應 |
英文關鍵詞: | Myanmar graduate students in Taiwan,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 life adapt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1 下載: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在臺緬甸研究生休閒活動參與對生活適應的情況。在資料蒐集上,本研究同時採問卷調查法與深度訪談法,以網際網絡的方式發放問卷,共回收37份問卷,回收率為34.9%;另外透過深度訪談法,採滾雪球方式,訪談5位個案。研究結果顯示:一、緬甸研究生普遍面對的個人問題有飲食、課業及經濟壓力,在社會/學校方面多是以和同儕互動低、專業科目基礎不足、文化隔閡及臺灣和緬甸授課及考式方法不同等為主要問題;二、在臺緬甸研究生的休閒活動現況,為每週實際參與休閒活動時間是11.72小時,休閒參與類型依序為:社交型、娛樂型最多,參與頻率是每週一到五天不等;三、緬甸研究生在面對臺灣飲食,採妥協及接納來適應,也進而透過日常的用餐來建立及維持自己的社交,在透過休閒活動參與有助於緬甸研究生在生理方面保持身體健康,在心理壓力上得以放鬆;四、休閒活動參與有助於其和同鄉與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進而影響其課業的表現及生活適應。研究建議:一、研究建議緬甸僑生在臺升學期間,在課餘時間除了著重在打工方面,也應做適當的時間安排,爭取和同學間共同的課餘活動;二、建議後續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究僑大對僑生生活適應的影響。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Myanmar graduat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 and adaptation to life in Taiwan. In data collection, the research used questionnaire collection and deep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 were distributed by internet, 37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return rate was 34.9%. Five individual cases were recruited for semi-structured deep interview.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Myanmar graduate students in personal situation has pressure of diet, studies and economics;in school life and society: they seldom have interaction with classmate, lack of basis of specialized subject, cultural barrier and the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from Taiwan and Myanmar . Second, the status of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 of Myanmar graduate students was 11.72 hours per week. The popular types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Myanmar graduate students were: social-based and entertainment-based activities, frequency from one to five days. Third, graduate student adapted to take in the culture of diet through daily dining to build the social contact. The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 could help graduate students in personal to release stress and to maintain physical health.Fourth,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 could help to build good relationships with peers and teachers thereby influenced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life adjustment.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Myanmar graduate students in Taiwan should be mor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leisure activities to establish good interaction with peers. the future research can further focus on if Division of Preparatory Programs for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DPPOCS) affects overseas student' life adjustment.
人民日報(2010)。看看緬甸市場,你就能了解緬甸人的生活。2011年1月12日,取自南宁新聞http://www.nnnews.net/News/10/02/05/NNNEWSQ149174T20100205NYNEV69EC.html
內政部(2009)。滯留泰國緬甸地區國軍後裔申請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2010年12月18日,取自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http://old.immigration.gov.tw/aspcode/searchmenu.asp?directoryid=1032。
文崇一(1981)。青年工人的休閒行為及其類型。中央研究院民俗學研究所集刊,51,1-62。
文崇一(1990)。臺灣居民的休閒生活。臺北市:東大出版。
方慧(1997)。臺北地區大學僑生學校生活之研究。中國工商學報,19,75-90。
王海玲(2010)。淺論師生關係。茂名學院學報,20(5),23-26。
何依芳(2003)。寄養家庭的壓力與調適。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吳英偉、陳慧玲(譯)(1996)。休閒社會學。臺北:五南。(Patricia A. Stokowski,1994)。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臺北市:五南。
呂宏進(2004)。臺灣漢民族傳統節日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文欽(2003)。國民小學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行為困擾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李炳昌、陳秋曇(2009)。論述休閒、休閒活動與休閒運動。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4,48-57。
李美萍(2008)。緬甸僑生心酸無人知。2010年12月16日,取自蘋果日報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0582726/IssueID/20080524
李惠加(1997)。靑少年發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豐里(2000)。外國學生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永昆(2006)。國中教師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研究-以新竹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文欽(1991)。臺北市外來高中學生的就學成因、生活適應及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文賢(2005)。統計學。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芸慧(2009)。女大學生性別角色與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以北部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臺中市。
周慶和(2006)。臺北市公立學校人事人員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東南亞國協(2009)。關於緬甸。2011年1月12日,取自東南亞國協緬甸網址http://www.mofa.gov.mm/myanmarmissions/indexmyanmarmissions.html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東泰(1997)。青少年休閒價值觀之研究。臺北市: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建地(1996)。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政龍(2006)。臺北市青少年的休閒參與特性對生活適應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淑蓉(2007)侗人的食物與性別意象:從日常生活到婚姻交換。考古人類學刊。67,11-42。
林清山(1985)。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輔仁大學出版社。
林漢岳(2008)。國際遷移的另一種視野:東南亞籍男性婚姻移民來臺之生活適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金貞勳(2005)。臺北市外籍學生休閒需求與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必成(2009)。臺北郵局員工的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俊名(2004)。我國大學僑生留學選校關鍵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洪鈺娟(2005)。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壓力反應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范麗娟(2004)。深度訪談。載於謝臥龍(主編),質性研究(頁81-126)。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夏誠華(2006)。一九四九年以來的中華民國僑生教育回顧。研習資訊,23(2),23-33。
孫育智(2004)。青少年的依附品質、情緒智力與適應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孫謹杓(2006)。北部技專校院教師休閒需求、休閒參與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昌燕(2006)。大學僑生成功適應歷程之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市 : 桂冠。(Gene Bammel & Lei Lane Burrus-Bammel, 1982)。
郝志剛(2007)。軍人管理下的緬甸社會生活中離不開軍人和僧侶。2011年1月12日,取自中國選舉與治理,環球時報網址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16239
馬建蓓(1987)。僑生的生活意識。實踐學報,18,69-95。
高俊雄(1999)。台灣地區居民休閒參與之研究-自由時間的觀點。臺北:桂魯。
高俊雄(2002)。運動休閒事業管理。臺北市:羅正芬。
高崇雲(2006)。我國僑民教育的現況與發展。研習資訊,23(2),17-22。
康箏(譯)(2000)。你生命中的休閒。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Geoffrey Godbey,2000)。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少熙(2000)。臺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之研究。臺北市:漢文書店。
張少熙(2003)。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火木(1995)。青少年休閒活動指導手冊。臺北市:實踐學院。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虹雯、陳靜儀、蔡曉雯(2003)。僑生適應歷程與輔導。輔導季刊,39(3),56-61。
張耿介、陳文長(2004)。休閒社會學。臺北市:新文京。
張雍琳(2000)。臺灣師大心生適應問題及因應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 (2010)。98學年度僑生異動情形統計表。2011年1月5日,取自教育部,僑教會第一組網址: http://www.edu.tw/oversea/index.aspx
曹天瑞(2000)。原住民國中學生休閒活動現況之研究-以宜蘭縣泰雅族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曹以樂(2004)。大臺北地區青少年休閒認知與參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惠玲(2001)。中部地區國民中學聽覺障礙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莊慧秋(1989)。樂在工作外。臺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雅惠、李信、蘇玉龍(2007)。僑生在臺生活適應與其輔導略之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77,97-116。
許義雄(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連振杰(2009)。大學生休閒參與型態與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南臺科技大學一年級新生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學刊,4,22-33。
郭慧珍(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陳文亨、盧偉林(1959)。緬甸華僑教育。臺北市:海外。
陳在頤(1985)。休閒活動指導與管理。臺中縣:霧峰出版社。
陳茂榮(2009)。台電員工工作壓力對休閒參與影響之研究-以臺中區營業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臺北市:淑馨。
陳樹城(2002)。國中學生人格傾向、休閒活動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鏡清(1993)臺北市公務人員動態休閒活動現況調查哀究-以臺北市政府一級機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陸 光(1987)。我國青年休閒活動及其輔導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彭德中(譯)(1989)。餘暇社會學。臺北市:遠流。(加藤秀俊,1989)。
黃妙芬(2003)。大陸新娘來臺前後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模式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黃明華(2006)。異國婚姻家庭父母管教態度與其子女生活適應、創意生活經驗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黃清良(1978)。休閒活動。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
黃璉華(1995)。僑生適應問題之探討。護理學院,3(3),211-224。
意文(2007)。緬甸佛塔的國度民風。2007年11月19日,取自大紀元時報網網址,http://hk.epochtimes.com/7/11/19/54960.htm
楊文傑(2008)。公共論壇泰緬僑教方向的迷思。2010年12月15日,取自苦勞網網址,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6297
楊文傑(2008)。我們為何七三走上街頭 ─ 給馬總統的公開信。2010年12月16日,取自苦勞網網址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3218
楊國隆(2006)。臺北市高中女校學生休閒參與與憂鬱程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路君約(1968)。少年人格測驗的編制。心理與教育,2,23-26。
僑民教育委員會(2009)。國內大學僑生申請碩士班聯合招生開鑼了。2010年12月16日,取自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網址http://www.edu.tw/oversea/news.aspx?news_sn=2378&pages=1&site_content_sn=7923
僑務委員會(2010)。僑生回國人數。2010年12月18日,取自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僑務統計。網址http://www.ocac.gov.tw/public/public.asp?selno=962&no=945&level=C
翟振孝(2005)。祖裔、地域與文化展演:近半世紀東南亞緬甸華人的社群建構。2005年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主辦。
翟振孝(2006)。遷移、文化與認同:緬華移民的社群建構與跨國網絡。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趙冉、季斌(譯)(2004)。走向自由─休閒社會學新論。中國:雲南人民出版社。(John Kelly, 2000)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宏昭(2007)。社會問題與適應。載於郭靜晃(主編),幸福人生(頁9)。臺北縣:揚智文化。
蔡宏進(2004)。休閒社會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蔡佳蓉(2009)。臺中市居民對騎乘自行車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促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蔣美華(2003)。大專僑生生活適應與生涯輔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鄭政宗、李素箱、唐君豪(2008)。外籍生休閒參與因素調查研究。朝陽商管評論,7(3),1-19。
鄭惠文(2000)。失業青年之生活壓力、休閒支持、休閒決心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蕭嘉靖(2006)。大學住宿生網路休閒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文真(2000)。公務人員休閒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明珊、杜欣欣(譯)(2009)。身體三面向-文化、科技與社會。臺北市:韋伯。(Chris Shilling,2004)
謝政諭(198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 : 民生主義的臺灣經驗。臺北市:幼獅。
蘇瓊慧(2005)。臺北縣國中生休閒參與及情緒調整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釋自懋(吳鳳螢)(2005)。緬甸仰光漢傳佛教團體之發展與困境。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