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龔家弘
Kung, Chia-Hung
論文名稱: 城市空間標示系統之創作研究--以高雄市旗津區設計創作為例
Study on the Signage System of Urban Space- Taking Cijin District of Kaohsiung City as the Target of Creative Design
指導教授: 林磐聳
Lin, Pang-Soong
李億勳
Li, Yi-X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環境識別空間標示標識系統公共空間環境視覺設計都市意象
英文關鍵詞: environment identification, signage of space, signage system,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al graphic design, city imag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1下載:5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城市計畫,往往是為了考慮人們居住在城市之中,能夠擁有較完善的居住環境,而本文將針對城市中特定區域空間的標示設施進行研究創作。城市中的標示設施通常運用於道路系統、門牌標示、公共設施、教育環境、醫療場所、商圈育樂、展示設施等,這些公共空間在於環境的場域動線安排,都需要標識系統來作明確的告知,而本創作將只針對特定區域之廣域空間作標識系統架構及規劃設計。
    以標示、引導、解說、識別及展示來講,以往都只是以機能導向為主的標示牌、指引牌、公佈欄、招貼板、道路路牌、門牌、象徵族群的精神堡壘等,而這些都只是階段性或臨時性的設置在重要交通路口、人群聚集場所、或象徵性的地域範圍裡,較少有計畫性的做環境視覺設計。本文首先以城市環境與人類行為探討街道設施使用與城市意象之定義,再運用視覺傳達設計於環境藝術表現;及符號學在空間標示識別設計之學理基礎研究,最後在設施尺度上就人體工學做實務印證。而在本研究創作,計畫提出「城市空間標示系統」之系統構成基礎,與系統設計基礎。並將以高雄市之「旗津區」作為本創作之場域,旗津區為高雄市最早發跡之地點,將為一發展文化觀光之最佳景點。
    本研究創作,以美國都市設計學者Kevin Lynch於他的著作《都市意象》中,所提出都市實質型態的五項基本形式;「通道」、「邊緣」、「區域」、「節點」、「地標」等,作為整體空間系統的構成基礎架構。且本系統之設計將就「視覺表現」、「造型設計」、「材料應用」、「動線規劃」、「尺度安排」等五個要點做為整體設計規劃之設計基礎參考。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all along aims at providing the people in urban area with a perfect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esigns the signage facility for the space of certain regions in a city. The signage facility of a city can be applied to its road system, doorplate indication, public facilities,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dical service area, commercial business and entertainment circles, exhibition facilities, and so on. The arrangement of moving line for the territory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se public spaces is in need of a signage system to give clear indications. This creative design only focuses on certain regions of vast space to design the structure and planning of a signage system.

    Speaking of the signage, guidance, narr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display, they are always associated with the function-oriented indication board, guiding board, notice board, circular board, road plate, doorplate, castle that symbolizes the spirit of an ethnic group, and so on. All of these are simply erected gradually or temporarily at the major traffic junctions, places crowded with people or the symbolized regional area, but rarely given the concern of environmental graphic design. This paper firstly takes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haviors as the basis to investigate the definitions for the use of street facilities and urban image. After that, the paper applies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to the artistic display of an environment, and brings semiotics to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study of the signage identification design of space. Finally, the study considers ergonomics in the design of the scale of facility, and gives practical proof. With the creative design, the study plans to propose the system formation foundations and system design foundations for the “Signage System of Urban Space,” by taking Cijin District of Kaohsiung City as the territory of the creative work. Being a place that flourished earliest in Kaohsiung City, Cijin District will be the best scenic spot for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The five basic forms of the real urban pattern, namely “paths,” “edges,” “districts,” “nodes” and “landmark,” proposed by Kevin Lynch (1918 - 1984), an American scholar of city design, in his book The Image of the City, are employed by the creative design as the formation foundation structure of the entire space system. Besides,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takes the five main points, namely “vision display,” “shape style,”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moving line planning” and “scale arrangement,”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foundation of the entire design plan.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錄 ………………………………………………………………………… iii 圖目錄 ……………………………………………………………………… vi 表目錄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創作動機與目的 ……………………………………………… 2 第二節 研究創作範圍與限制 …………………………………………………4 一、研究創作範圍 ………………………………………………………………4 二、研究創作限制 ………………………………………………………………4 三、研究創作流程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一、環境設施 ……………………………………………………………………7 二、街道家具 ……………………………………………………………………7 三、環境視覺設計………………………………………………………………7 四、標識設計……………………………………………………………………8 五、標示系統計劃………………………………………………………………8 第二章 相關學理與研究探討 …………………………………………………9 第一節 環境設計、人類行為相關學理基礎 ……………………………………9 一、城市的概念及功能 …………………………………………………………9 二、城市環境規劃 ………………………………………………………………11 三、環境對人的作用 ……………………………………………………………12 四、公共空間與人類行為 ………………………………………………………13 五、城市意象 ……………………………………………………………………16 第二節 視覺傳達設計相關學理基礎 …………………………………………18 一、傳達的意義與方法…………………………………………………………18 二、傳達的社會功能 ……………………………………………………………19 三、視覺傳達與共享訊息 ………………………………………………………20 四、傳達系統 ……………………………………………………………………20 五、符號學 ………………………………………………………………………22 六、弗迪南‧得‧索緒爾(Ferdinard de Saussure)的符號理論 ………23 七、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的符號理論 ……………………29 八、環境識別設計理論 …………………………………………………………38 第三節 人體工學相關學理基礎 ………………………………………………45 一、感覺與知覺設計理論 ………………………………………………………45 二、視覺、聽覺、觸覺 …………………………………………………………46 三、展示物與視覺距離 …………………………………………………………47 第三章 創作場域條件分析及設計規劃………………………………………53 第一節 旗津地區歷史人文地方特色 …………………………………………53 一、旗津地區地理位置 …………………………………………………………53 二、旗津地區歷史背景 …………………………………………………………53 三、旗津地區地方景點 …………………………………………………………55 四、旗津地區發展遠景 …………………………………………………………61 第二節 創作理念及構成基礎……………………………………………………62 一、創作理念 ……………………………………………………………………62 二、構成基礎 ……………………………………………………………………63 第四章 創作成果 ………………………………………………………………69 第一節 「視覺表現」創作成果…………………………………………………69 一、標誌設計……………………………………………………………………69 二、平面圖設計…………………………………………………………………74 三、符號設計……………………………………………………………………77 四、標示文字設計………………………………………………………………79 第二節 「造型設計」創作成果…………………………………………………84 一、整體造型設計 ………………………………………………………………84 二、特別造型設計 ………………………………………………………………85 第三節 「材料應用」創作成果…………………………………………………88 一、材料設計……………………………………………………………………88 第四節 「動線規劃」創作成果…………………………………………………90 一、動線規劃架構基礎…………………………………………………………91 二、動線規劃……………………………………………………………………92 三、設施配置……………………………………………………………………93 第五節 「尺度安排」創作成果…………………………………………………94 一、邊緣-入口意象看板之尺度安排……………………………………………96 二、節點-方向指引牌之尺度安排………………………………………………97 三、通道-景點指引牌之尺度安排………………………………………………98 四、區域-景點標示牌之尺度安排………………………………………………99 五、地標-景點解說板之尺度安排……………………………………………100 第六節 標示系統施工圖………………………………………………………101 第七節 現場模擬………………………………………………………………106 第八節 創作成果展覽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論 ……………………………………………………………………112 一、「城市空間標示系統」對都市環境提供服務之實質效益 ……………112 二、「城市空間標示系統」於都市環境在設計功能上之問題解決…………113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 ……………………………………………………………115 一、創作檢討 …………………………………………………………………115 二、建議 ………………………………………………………………………116 參考文獻 ………………………………………………………………………118

    參考文獻
    專書
    1.于正倫 著,《城市環境藝術:景觀與設施》,台北:博遠圖書公司,1991。
    2.王建柱 著,林磐聳 編,《包浩斯現代設計教育的根源》,台北:藝風堂出版社,2003。
    3.王錦堂、關華山 審編,《環境設計與行為因素》,台北:臺隆書店,1999。
    4.丘永福 著,《造型原理》,台北:藝風堂出版社,1987。
    5.田銀生、劉韶軍 著,《城市空間與建築設計》,台北:建築情報,2001。
    6.矢野萬里‧也上太保 譯,《符號的哲學》,台北:岩波書局,1960年。
    7.呂清夫 著,《造型原理》,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4。
    8.林志銘 著,《空間設計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0。
    9.施令紅 著,《城市沉思》,台北:施令紅設計工作室,2002。
    10.張柏烟 編著,《商業廣告設計》,台北:藝風堂出版社,1991。
    11.張碧珠 編著,《創意字體設計》,台北:藝風堂出版社,2002。
    12.陳其澎 孫全文 編著,《建築與記號》,台北:明文書局,1985。
    13.陳俊宏、楊東民 著,《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2001。
    14.曾玉昆 著,《高雄市地名探源》,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87。
    15.楊子葆 著,《街道家具與城市美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5。
    16.戴寶村 編著,《高雄市常民生活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4。
    17.佐口七朗 編著,李新富 林磐聳 陳美芳 審訂,《設計概論》,台北:藝風堂出版社,1990年。
    18.李玉龍 編譯,《人體工學概論》,台北:六和出版社,1990。
    19.夏鑄九 王志弘 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1993。
    20.劉又升 譯,《人體工學:容易與有效設計法》,台北:六和出版社,2000。
    21.龔 錦 編譯,曾 堅 校,《人體尺度與室內空間》,台北:博遠出版社,2000。
    22.Catherine Grout 著,姚孟吟 譯,黃海鳴 審訂,《藝術介入空間》,台北:遠流出版社,2002。
    23.Jan Gehl著,陳秋伶 譯,陳朝興 審訂,《戶外空間的場所行為:公共空間使用之研究》,台北:田園城市文化,1996。
    24.Lawrence Halprin 著,王錦堂 譯,《人類環境中的創造過程》,台北:臺隆書店,1983。
    25.Le Corbusier 著,葉朝憲 譯,《都市學》,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2。
    26.Norman W. Heimstra & Leslie H. McFarling 著,王錦堂 譯,《環境心理學》,台北:茂榮圖書公司,1985。
    27.Paul Martin Lester 著,張霄亭 總校閱,楊美雪 執行校閱,《視覺傳播》,台北:雙葉書廊,2003。
    28.Wayne Hunt 著,高子梅 譯,《環境景觀識別設計2》,台北:龍溪國際圖書公司,2002。
    29.Cathy Kelley,《This Way-Signage Design for Public Spaces》,Gloucester:Rockport,2000。
    30.Graphic-sha,《Urban Signage Design》,Tokyo:Graphic-sha,1989。
    31.J. Abbott Miller,《Signs and Spaces》,New York:R/A,1993。
    32.Kaoru Takahashi、Saeco Oikawa,《Pictogram & Icon Graphics》,Tokyo:P.I.E BOOKS,2002。
    33.Kudankita Chiyoda-ku, Urban Signage Design, Tokyo, Graphic-sha Publishing Com.,Ltd., 1989.
    34.Marta Serrats,《SIGN GRAPHICS》,New York:COLLINS DESIGN,2005。
    35.Naomi Baba,《Everyday Diagram Graphics》,Tokyo:P.I.E BOOKS,2003。
    36.Saeco Oikawa,《Guide Sign Graphic1s》,Tokyo:P.I.E BOOKS,2006。
    37.Wayne Hunt、Gerry Rosentswieg,《Designing & Planning Environmental Graphics》,New York: Madison Square Press,1994。
    38.Wayne Hunt,《Urban Identities Gail Deibler Finke》,New York: Madison Square Press,1998。
    39.Wayne Hunt,《Environmental Graphics: Projects & Process》,New York: HDI,2003。
    40.赤瀨達三、橫田保生,《公共空間のサイン》,東京:六耀社,1994。
    專論
    1.王 鑫 計畫主持人,《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與環境教育系統規劃研究報告》,內政部營建所,1986。
    2.李新富 著,《公共環境的標識設計概述》,《公共標示設計》頁26-31,《商業環境視覺設計叢書》,台北:經濟部/商業司,1997-06。
    3.李新富 著,《法國維拉特(La Villette)園區公共景觀與環境標識設計案例研究》,《商業設計學報-1》頁25-42,台中:台灣省立台中商業專科學校/商業設計科,1997-11。
    4.李新富 著,《環境視覺規劃與設計要點之探討》,《商業設計學報-7》頁201-228,台中: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科,2003-07。
    5.張恬君,林盛宏,陳美蓉 著,《圖像符號建構與意義解讀之共質論》,《商業設計學報-6》頁55-71,台中: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科,2002-07。
    6.蘇宗雄 著,《都市招牌的終極使命》,《設計雜誌-103》,頁98-99,台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002-02+03。
    7.蘇宗雄 著,《談標誌的象徵意義》,《設計雜誌-71》,頁62-69,台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1996-10+11。
    8.呂昀諺 著,《視障者對於公共設施使用需求調查與觸覺符碼之人因評估》,朝陽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碩士論文,2002。
    9.李銘龍 著,《視覺傳達設計之美感創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10.林宏澤 著,《從文化產業探討地方文物館的發展-高雄市皮影戲館視覺設計規劃實務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11.侯純純 著,《視覺識別系統設計方法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12.郭秀娟 著,《視覺圖像記號之應用研究-以紅毛港圖像記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網站
    1.日本國土交通省http://www.mlit.go.jp/ 2007/07/10。
    2.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站http://www.kcg.gov.tw 2006/05/14。
    3.高雄市旗津區公所網站http://www.kcg.gov.tw/~ccdo/ 2006/07/01。
    4.高雄網 http://kaohsiungwalking.kcg.gov.tw/Default.aspx 2006/11/05。
    5.AIGA http://www.aiga.org/content.cfm/symbol-signs 2007/07/09。
    6.DOT (美國運輸部網站) http://www.dot.gov/ 2007/07/09。

    QR CODE